晚上聯合技術實驗室內,還算安靜的環境下尤為顯得徐銘的動靜很大。

瞬間吸引現場其他人的目光,紛紛投來好奇眼神。

能夠坐在這裡工作,其具有的程式設計演算法水平,基本都到比較高的水平,並且參加過相關專案,可面對徐銘編寫程式碼的速度卻忍不住張大嘴巴。

心中不由浮現出一個問號。

這確定不是在亂打?

距離徐銘最近的郭昊強,因見識過類似操作,知道徐銘當初可是通宵完成曲率補償模型。

於是相比其他人表情還算平靜,扭過腦袋看向螢幕中快速寫出的程式碼,略作遲疑後主動詢問一句。

“徐師弟。”

“你這是要編寫程式演算法?”

“腦海裡有些想法,就打算弄出來驗證下試試。”徐銘雙手動作不停嘴上開口回覆一句。

他這話確實沒亂說,雖圈定出幾個可行方向,但能否起到作用還屬於未知數。

眼下只能算是試錯的階段。

只不過在資訊學科提升到3級之後,他能以較高的效率完成演算法減少試錯週期,避免浪費掉太多的時間。

“這樣啊。”郭昊強聞言脫口回答。

但隨即便湧現出一股失落感,整個人顯得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

主要他和徐銘共同被安排進來攻關演算法,結果現在徐銘都有了相關思路,而他在多路徑抑制問題上卻依舊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建樹。

正所謂凡事就怕比較。

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自己給自己壓力。

好在他不是首次和徐銘合作,深知天賦這種東西單靠努力基本沒啥用,倒很快調整好變化的心態,將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學習和積累經驗上面。

但作為第二小組名義上的組長姚偉澤來說,對此則完全沒有放在心上。

他可不認為,徐銘這種亂敲一通,快速編寫出來的演算法能有什麼作用。

首先對於徐銘在數論領域取得的成就,他本人是非常佩服認可的,畢竟數學年刊的含金量可是學界公認。

獲得燕大年度人物學術之星獎項,被數學科學院直博那都再正常不過。

不過理論純數上的進展,和具體專案是兩回事。

正常情況下,需很多年才能轉化為應用。

儘管在奧運場館無線定位模型上,按照許崇興教授的說法做出了貢獻,但其複雜程度和衛星定位的多路徑抑制問題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要知道他們第二小組這大半年以來,面對演算法端的問題都未能有大的突破。

更何況徐銘雖也算信院研究生,本質更偏向於純數理論數學領域。

念頭停留在這裡,他最終還是主動站起身,邁步走到徐銘和郭昊強跟前關心了句。

“兩位師弟,今天時間不早了,趕緊回去休息吧。”

“編寫演算法是個精細的活,有我們這些師兄在,你們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

徐銘停下手上動作,儘管依舊精力充沛,再敲上幾個小時程式碼都沒問題。

垂眼瞥了下螢幕右下角時間,看到確實不早,這才決定等明天再繼續搞。

“那姚師兄,我們就先回宿舍。”

嘴角浮現出淡淡笑容,說完便收拾起東西。

旁邊郭昊強自然更沒異議,隨即和徐銘一起離開聯合技術實驗室。

……

就這樣。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徐銘除泡在圖書館查閱各種文獻資料發散思維,便是編寫多路徑誤差抑制演算法。

雖其中有幾個方向,在調整引數時都被他廢除。

卻對剩下的更加有信心。

“基於多模態擾動擾動策略的整合學習演算法,利用載波相位殘差構建多路徑地相簿,或許能解決衛星訊號反射導致定位偏移的問題。”

五月中旬。

數院203宿舍內,徐銘思索著新的研究方向。

待心中思路逐漸清晰之後,他又把目光放在面板上檢視學科經驗。

——

【資訊:lv3(785/5000)】

“雖然廢除了幾個演算法方向,好在收穫不少經驗。”

伴隨上面的數字進入眼球,徐銘自顧自低喃,並沒有因演算法上的問題影響心態。

剛想到這裡,耳旁突然響起倪明傑的聲音。

“徐銘。”

“明天大四學長就要開始集中答辯了吧,你這種也還要參加嗎?”

聞言徐銘轉過身望去,迎上對方好奇的視線。

是的。

按照數學科學院的傳統,每年這個時候,大四學生都會分批參加院裡的答辯。

正常由包括導師在內的三位教授組成答辯委員會。

需要學生進行約二十分鐘的ppt展示,清晰闡述畢業論文的研究背景和方法結論,以及最重要的創新點。

之後委員依次提問,由學生回答。

這也是畢業答辯的核心,旨在考察學生對研究內容的理解程度。

最終答辯委員會對論文質量報告表現評議。

當場宣佈結果。

徐銘雖獲得了數院直博的資格,但像這種重要的本科畢業答辯流程還是要走的。

反正對他而言又不存在啥難度。

何況連ppt他都抽時間早就做好了,不參加可就要浪費掉。

於是他也沒啥遲疑的,直接點頭如實回答。

“院裡已經把答辯教室和時間安排完,我在明天上午理教樓參加答辯。”

“可惜我們沒法去看,銘哥你的答辯肯定精彩。”朱志軒聽完徐銘的回答率先開口接過話茬感慨。

這和先前的燕大年度人物頒獎不同,本科答辯現場只有答辯人員和教授導師。

正常情況下,導師不會允許低年級學生旁聽。

畢竟作為關係到能否畢業的人生關鍵時刻,若下面坐著一群學弟學妹,勢必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影響答辯發揮。

而隨著朱志軒的話音落下,沒等徐銘回應蔣旭的聲音就已經在床鋪下響起。

“徐銘的論文,我估摸著咱們去了也聽不懂吧?”

“這話確實沒有毛病。”倪明傑連連點頭附和對蔣旭的言論深感同意。

畢竟當初徐銘在宿舍撰寫畢業論文時,他有時候碰巧看到電腦螢幕。

雖對上面的數學符號認識,可組在一起就直接變得完全兩眼一抹黑。

只剩下簡單三個字形容。

看不懂。

倪明傑的話音並未停下,前腳才剛說完,緊隨其後想到什麼又補充句。

“我倒是開始有點同情明天和徐銘一起,參加畢業答辯的大四學長了。”

“論文內容質量和徐銘根本沒法比啊。”

“整個學校肯定都沒有,第二份能在數學年刊上發表的本科畢業論文。”

將室友倪明傑的話悉數聽進耳中,徐銘倒覺得還好。

根據往年答辯規格,明天大機率是自己導師和鄭以中教授以及馮長平教授組成答辯委員會,和他一起參加答辯的大機率是馮長平教授的學生。

剛好馮長平教授本就提高了論文要求,否則學習小組的嚴偉豪和高科,也不會跑來向他請教論文中的問題。

既然畢業論文都順利完成,答辯便不是問題。

“應該沒什麼吧。”

隨口參與話題回應一句,接著快到熄燈時間,便也不再耽擱選擇上床休息。

翌日。

幾人一起在學五食堂吃完早飯,倪明傑等人因要上必修課提前離開,分別時並沒有再提及徐銘答辯的事。

沒辦法。

就憑徐銘的畢業論文水平,縱使全院學生答辯都不透過也不會包括他。

自然沒甚好擔心的。

徐銘輕車熟路獨自來到理教樓,找到答辯教室後直接邁步走了進去。

抬眼向教室內看去,發現已經坐了幾道身影,正埋頭熟悉報告闡述文稿流程。

其中老熟人嚴偉豪和高科剛好在內。

並在注意到徐銘之後,下意識高興的打起招呼。

“這邊徐銘。”

聞言徐銘朝兩人望過去,回以淡淡笑容,直接走到兩人旁邊的空位坐下。

不過他們的喊聲,可把其他人驚的不輕。

紛紛抬起視線確認來人是徐銘,臉上大多是一種生無可戀的表情。

顯然大家都知道徐銘本科畢業論文的含金量。

嚴偉豪和高科則截然相反,趁著答辯委員會進場的間隙同徐銘講起話。

“還真是緣分啊徐銘,咱們居然分到同一場,中午答辯完去外面吃飯吧。”

“上回你給我們指點論文,還沒來得及道謝呢。”

“馮教授對我們倆的論文很滿意,還說讓我和偉豪讀他的研究生。”高科接過嚴偉豪的話特意補充句。

從兩人臉上的笑容和自信看,確實沒有亂說。

“恭喜。”

“我也就是簡單給了些方向建議。”徐銘聽完兩人的話謙遜回應句。

可惜這份自信笑容並未在臉上停留太久,很快當此次的答辯委員會成員進場,表情瞬間僵硬在臉上以至於半句話都講不出來。

就連徐銘都眼中流露出意外,實在沒有想到。

因為除導師張魯平教授和鄭以中教授,以及馮長平教授幾人之外,同行的還包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內的田綱院士和下面幾位研究員。

甚至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專家。

裡面有人曾擔任高教社杯專家面試評審成員,相對來說倒稱不上陌生。

而除此之外,更有幾位叫不出名字的人員,基本可以確定是數學教授。

尤其連許崇興教授都湊了熱鬧。

面對這烏泱泱一群身影,數量都超過答辯學生。

無形中瞬間瀰漫出龐大的壓力。

“這次答辯委員會的數量,是不是太多了點?”有人嚥了口吐沫緊張程度爆表。

所造成的連鎖反應,使得答辯教室內,不受控制的傳出些許雜亂聲音。

“我還是頭回見到這種規格的本科答辯,教授人數比答辯學都多啊?”

“這已經不是人多少的事了吧,光數學院士我都認出來兩個。”

“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田綱院士,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郭院士。”

“那位好像是箐華的教授。”

“這還是本科生的畢業答辯嗎,說成學術報告交流會我都信。”

……

“我收回剛才的話,真不應該和你一起答辯。”這時嚴偉豪頗為幽怨的看向徐銘回答。

高科則如小雞叨米似的點頭同意。

徐銘將這幕全部看在眼裡,饒是平時面色平靜,此刻也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他哪能不知道,此刻突然過來這麼多教授,甚至院士都參加燕京大學數院本科生畢業答辯,大機率是因為他那篇關於多尺度解析篩法的論文。

對此他也頗為意外。

本想著論文已在數學年刊發表,像這種普通的本科生畢業答辯不會太重視。

估摸著就正常三位教授組成委員會。

結果這怕是都快有三十位。

妥妥打破了燕京大學,歷年來的畢業答辯記錄。

待眾多教授和院士坐下後,或許注意到其他答辯學生流露出的忐忑情緒,只聽學院主任張魯平開口解釋。

“大家不用過多緊張。”

“依舊按照正常流程參加答辯就行,除我和鄭教授馮教授之外,其餘人並不會對畢業論文進行提問。”

伴隨張魯平教授的話音落下,其他人雖稍微鬆口氣。

但臉上依舊可見壓力。

畢竟就算其他教授院士不參與提問,被這麼多專家盯著心裡壓力也絕不會低。

待畢業答辯正式開始,馮長平教授率先念出上場進行報告的學生名字。

“嚴偉豪同學。”

本就眼神幽怨的嚴偉豪,突然聽到自己的名字,整個人頓時怔住。

約摸頓上數秒鐘,這才嘆口氣站起身來,以一副慷慨赴死的樣子朝講臺上走去。

高科握拳做了個握拳動作道:“支稜起來,別丟份。”

“加油。”徐銘則吐出兩個字。

很快嚴偉豪站在臺上,找出自己的ppt,正式開始畢業論文學生報告。

“我研究的課題是……”

事實證明張魯平教授確實沒說錯,在後面的核心答辯流程環節,均是馮長平等三位教授依次主導提問。

因為嚴偉豪的論文在馮長平高要求下,完成度本來就比較高。

又加上徐銘的指點,足以稱得上是篇優秀畢業論文。

整個表現屬於可圈可點。

進展頗為順利。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轉眼教室內,就只剩下徐銘還未上臺進行答辯。

“下一位徐銘同學。”

“答辯題目是一種全新的多尺度解析篩法,證明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

當大家熟悉的名字終於在教室響起,立刻便吸引現場所有人的目光。

包括那些沒什麼興趣教授院士,都瞬間變得精神起來集中注意力看向臺上。

說起來這還是徐銘頭回,面對這麼多教授院士,進行畢業論文答辯。

不過相比較其他人,他要顯得鎮定的多。

站在臺上說完開場白,剛要進入正題,又聽導師張魯平接過話茬解釋兩句。

“今天過來參加你畢業答辯的人中,基本都看過你那篇數學年刊論文,甚至不乏國內數論領域專家學者。”

“所以都想來聽你對多尺度解析篩法的報告。”

“另外田院士覺得,這對你是個鍛鍊,剛好為下月的國際數論會議特邀報告做準備,便同意了今天這場特殊的本科畢業答辯。”

“你不用有心裡壓力,按照原計劃講。”

把導師的話悉數聽進耳中,徐銘點了點頭,隨即正式開始自己的報告。

他從多尺度解析篩法的函式公式,講到把篩法問題轉化為復積分問題,並透過學校的伺服器驗證數值。

最後藉助多尺度解析篩法,實際應用巧妙證明斐波那契數中存在無窮多個素數。

雖然只有短短不到半個小時的內容,卻讓臺下一眾教授院士臉上頻頻驚訝之色。

對徐銘巧妙絕倫的思維,以及多尺度解析篩法的含金量價值更加認可。

單純研究論文,更多是在自己的立場上理解。

和親耳聽作者講解,感覺完全不同,有些先前不是很明白的地方更容易恍然大悟。

這也是為什麼,想來聽一場本科生畢業答辯的原因。

至於教室內已經完成答辯的學生,臉上表情則是一個比一個懵逼。

腦海中閃過大量問號。

我是誰?

我在哪?

儘管很努力的去聽報告內容,依舊很難去理解其中多尺度解析篩法的精妙,以及對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證明。

心中不得不感慨,徐銘能有今天在數論的成就,確實是實至名歸。

不過相比較其他答辯學生,臺下眾多教授院士可不會依舊保持沉默。

幾乎不等張魯平開口,來自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郭院士便率先提問。

“徐銘同學。”

“關於你方法的核心創新點尺度函式,能否具體解釋在積分表示式中,Φ(s; x)如何精確抵消掉那些導致奇偶性偏差的震盪模式?”

對自己的多尺度解析篩法,徐銘只能說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各項核心問題都牢牢掌握。

面對提問自然不會感到棘手,略作思考便從容不迫給出詳細回答。

“謝謝郭院士,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傳統篩法的奇偶性問題,可以理解為當我們試圖透過圍道積分捕捉素數資訊,在臨界線附近的零點分佈及關聯的級數震盪,會引入一種系統性的相位干擾。”

“這種干擾在組合求和時,會表現為破壞性的正負抵消或放大。”

“導致主項被汙染甚至淹沒。”

“Φ(s; x)的核心作用,就是作為一個相位調製器和振幅選擇器。”

“具體在re=1/2的敏感區域……”

……

最終在多位教授提問和徐銘完美解答下,答辯環節相比其他學生足足延長了大半個小時。

並在教室內響起的熱烈掌聲中,徐銘從講臺回到自己的座位處。

接下來的時間,經過張魯平等幾位教授決議,當場宣佈今天參加畢業答辯的學生全部透過,頓時又傳來不少人下意識的歡呼聲。

而待眾人退場的時候,張魯平和田綱兩人,都絲毫沒有閒著。

為徐銘介紹今天來的數學教授。

但要說其中最為高興的,那無疑是張魯平。

他作為徐銘的導師,上午不知讓多少老友羨慕,笑得臉頰不知多出幾道褶子。

“恭喜啊老張,培養出這樣一位天才學生,將來成就肯定不會低。”

“下次去我們學校交流,可要帶上你這位學生。”

“年紀輕輕便推動數論領域的發展,這天賦我看絲毫不輸陶哲軒。”

“果然數學的發展,還待要靠年輕人。”

面對大家的稱讚交流,徐銘和導師依次回應,臉上保持著謙遜笑容。

不驕不躁。

熱情自信。

田綱將這幕看在眼裡,心中卻並未有太多羨慕。

畢竟下個月,他就要帶著徐銘去波恩大學,參加今年的國際數論會議。

到時候讓眾多海外數論學家驚歎,他這個某種意義上的導師自然會更加有面子。

直至僅剩下院裡的自己人後,田綱先是不吝嗇的對徐銘稱讚一句。

“今天表現不錯。”

伸手拍了拍徐銘的肩膀,接著又往下講起正事。

“你參加國際數論會議的手續都審批完了,有我和學校給你擔保。”

因為徐銘這段時間參與北斗專案,儘管只是和燕大合作的演算法模型這塊,不涉及工程實現細節和系統架構。

但要前往波恩大學的話,仍需按相應流程審批手續。

不過有燕京大學和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擔保,整個過程倒稱得上非常順利。

話音才剛落下,不等徐銘開口禮貌道謝,又丟擲兩個新的問題。

“對了。”

“關於會議上的特邀報告內容,你怎麼打算的?”

“和今天的畢業答辯內容相同嗎?”

“仍舊聚焦多尺度解析篩法,但會有新的東西。”徐銘搖搖頭暫時賣了個關子。

既然是在國際數論會議上進行報告,面對臺下來自全球各地的頂尖數論學家,單純去講論文中的內容,難免會讓人覺得重複失去驚喜。

為此他特意在多尺度解析篩法上,融入一些新思路。

相信會給數論界帶來新轟動。

田綱聽到徐銘這句話,頓時眼前一亮,對這個所謂新東西充滿好奇。

連帶旁邊的鄭以中教授皆是如此。

兩人正交談到這裡,只見信院的許崇興教授走過來。

名義上徐銘也是他的學生,信院碩士研究生,面對這種畢業答辯重要時刻,肯定要來親眼見證,就是心裡面情緒多少顯得有些複雜。

當初看到徐銘在程式設計演算法領域的天賦,這才不惜去挖數院的牆角。

最終達成兩個學院共同培養目標。

讓其參與燕大北斗演算法模型這塊的專案,除是張乃同院士親自向總孫稼棟院士推薦外,他也想豐富積累徐銘的經驗和閱歷。

畢竟這種機會,別說是碩士研究生,哪怕博士後都可遇而不可求。

並且也沒指望徐銘,能像在奧運場館無線定位專案中那樣做出貢獻。

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嘛。

結果萬萬沒想到,徐銘在理論數學領域,竟會進展的如此迅速。

憑藉一篇論文引起數論界狂歡不說,還被國際數論會議組委會特邀進行報告。

這種資格很多數學教授都拿不到。

如此看來倒應該放手,讓徐銘專注於理論數學研究。

奈何想到徐銘在奧運場館定位專案的表現,就又覺得這樣實在太過浪費天賦。

心情五味雜陳下,他暫時把念頭拋在腦後,向徐銘傳達北斗總工程設計師孫稼棟院士的話。

“徐銘。”

“孫院士讓你在國際數論會議上好好表現,為咱們國內數學界爭光。”

“告訴海外數學專家,來自東方學者的實力。”

把許崇興教授的話悉數聽進耳中,徐銘頓時神色一正斬釘截鐵回答。

“我會的。”

接下來的時間,田綱院士和導師張魯平,又針對這次數論會議向徐銘告知必要的注意事項。

中午更是一起在學校食堂裡吃飯。

與此同時。

燕大未名社群論壇上,兩個新發布的帖子,很快成為討論熱度最高的存在。

“燕大數院史上最高規格畢業答辯,你見過答辯委員會比答辯學生還多嗎,沾徐師兄的光有驚無險透過。”

“今天剛得到的最新訊息,徐師兄將出席下個月的國際數論會議。”

尤其跟帖數量,儘管處於吃飯時間段,增長速度都絲毫沒有減少。

甚至連其他學院的學生,都很感興趣參與討論。

“剛聽學長說今天的畢業答辯,好傢伙幾個院士一大群數學教授,感覺單是想想估計都腿肚子發軟。”

“這種畢業答辯陣容,確實打破學校記錄了,感謝徐神創造新歷史。”

“要是擱我指定延畢。”

“那麼多教授來聽徐師兄的答辯,真是太有排面。”

“恭喜徐師兄順利本科畢業。”

“必須要指正一下,徐師兄不單出席數論會議,還受邀進行報告呢。”

“以學生的身份受邀參加國際數論會議,這才是真正的排面好不好。”

“為什麼箐華數院就沒這種數學天才,果然箐華終究比不過咱們燕大。”

……

徐銘對於未名社群論壇上發生的事,並未特意去關注甚至說主動發帖。

晚上還是倪明傑提起,說他在社群又火了。

對此自然是早已習以為常。

見怪不怪。

何況眼下對於他來講,手上還有很多事需要去做。

距離國際數論會議在波恩大學召開,滿打滿算僅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他除撰寫特邀報告內容外,仍要編寫基於多模態擾動擾動策略的整合學習演算法。

利用載波相位殘差構建多路徑地相簿。

這是他結合先前的經驗,以及查閱各種資料,在引數直覺能力下確定的研究方向。

最有可能解決城市峽谷環境中,衛星訊號折射導致的定位漂移問題。

反正他依靠演算法內化和程式碼通感,編寫起程式演算法效率非常高,甚至要比得上幾個人的團隊合作,倒也不會花費太長的時間。

否則先前那幾個演算法方向,不可能那麼快便確定存在錯誤地方。

時間進入到六月份。

作為畢業季,每個人的心情都不太一樣。

在期末考試結束之後,數院203宿舍內,則充斥著分別的傷感氛圍。

“徐銘。”

“我們就先走了,咱等開學見。”

寢室裡倪明傑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箱,主動同坐在床鋪下面書桌旁的徐銘搭話。

因過幾天徐銘就要出席國際數論會議,自然要暫時留在學校。

若只是這種情況大家肯定還是有說有笑,關鍵暑假過後徐銘便是數院在讀博士,屆時會搬去博士單人宿舍。

雖大家都在數學科學院內,但以後見面的機會肯定會少上很多。

蔣旭這時也沒沉默,當即接過倪明傑的話茬跟在後面沉聲附和句。

“祝你此次報告圓滿成功,在數學領域越走越高。”

“謝謝。”徐銘回以微笑點頭道謝。

“銘哥加油。”

“徐銘去參加國際數論會議是好事,以後咱們和別人講起來臉上都有面子。”倪明傑在朱志軒後面補充。

眼見氛圍變得越發傷感,徐銘只好主動開口,微笑著打趣一句。

“你們幹嘛都這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以後又不是說再也見不到了。”

“等開學照樣可以一起吃飯,去圖書館討論問題嘛。”

話音落下其餘人也都臉上現出笑容,拉著行李出去時還不忘特意補充句。

“那咱們可說好嘍。”

待朱志軒他們幾人離開,宿舍內瞬間變得安靜下來。

徐銘倒未覺得孤獨,反而面向電腦,雙手放在鍵盤上繼續編寫演算法。

在這將近一個月時間內,新的多路徑誤差抑制演算法進度已然完成大半,同時資訊學科經驗值也突破一千,就等後面在例會上向黃運良和許崇興兩位教授報告。

然後根據燕大建立的四級驗證機制,確認衛星定位精度的表現。

另外值得一提,陳璐那邊他提到奧運會開幕式,後者聽到無疑是欣喜萬分滿臉幸福。

儘管暑假再次返回了東坪縣,兩人卻約好八月份一起觀看奧運開幕式。

而正當徐銘沉浸在演算法程式碼海洋中時,放在桌子上的手機突然響起來。

暫時停下手上動作拿起接通。

“田院士。”

聽到對方的話語後他當即應聲回道:“那我這就去鏡春園見您。”

接著結束通話電話,快速處理完手上的事情,出門前往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所在的鏡春園。

……

感謝大家的月票,每滿五百加更一萬字,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