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裡過的怎麼樣,家中都好吧,這次提前兩天返校是掛念北斗專案?”
2月22日,週五,燕京大學數學科學院。
理教樓教授辦公室內,張魯平面對剛到校就來見自己的徐銘滿臉關心,除過問個人情況外還包括家庭,說著不忘連忙招呼徐銘坐下。
“快坐。”
他知道北斗導航專案,如今面臨較大壓力,對徐銘這時候回學校並不意外。
徐銘沒有任何拘謹,順勢坐在旁邊椅子上,才開口說明實際情況。
“是這樣的導師,我收到一封來自海外的郵件。”
“發件方為國際數論會議組委會,他們邀請我出席今年六月底的國際數論會議。”
他在看到郵件內容後,心裡也頗為驚喜,沒想到自己那篇論文發表不久,便引起了國際數論組委會的注意。
而對於國際數論會議,他自然有過了解。
雖參加人數和規格比不上國際數學家大會,卻是數論領域內的重要會議。
屆時會有全球頂尖數論學者參加。
因需要儘快給出答覆,便提前了兩天返校,並第一時間來到導師這裡說明情況。
原本張魯平只是堆著淡淡笑容,如同長輩面對晚輩那樣和徐銘聊天。
顯然沒想到還有這種意外之喜。
眉毛高挑下失聲喊了句。
“國際數論會議?”
話音剛落又突然想到什麼,忙接話繼續詢問起來。
“快讓我看看郵件內容。”
聞言徐銘自然沒有過多耽擱,直接在導師辦公室的電腦上登入自己郵箱。
移動滑鼠開啟最新郵件,裡面資訊頓時進入視線。
“尊敬的徐銘先生:”
“我謹代表國際數論會議組委會,懷著極大的熱情和敬意,正式邀請您作為本次會議的特邀報告人。”
“出席將於6月23日至27日,在徳國波恩大學舉行的數論盛會。”
“您在《數學年刊》發表的論文……”
……
張魯平認真把郵件內容看完,臉上喜色越來越盛。
絲毫沒有掩飾此刻的欣喜。
“好事。”
“這是好事啊。”
張口重複兩句,抬眼又對徐銘講起來。
“國際數論會議是數論領域影響力最大的會議,匯聚全球頂尖數論學者,其中包括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得主以及潛在的數學獎項評委。”
“能在此會議上進行35分鐘的特邀報告,對你這種年青學者來說機會難得。”
“本身更是對你在數論領域所作貢獻的認可。”
“我建議你出席。”
待一口氣講到這裡,不等徐銘開口,他又掏出手機邊撥號邊解釋句。
“我先和田院士說明一下情況。”
徐銘把導師的話悉數聽進耳中,對所講的內容無疑是比較認可的。
在他看來能獲得什麼榮譽屬於次要,關鍵是可以和頂尖數論學者交流,這種機會才是真正的不會多有。
或許能誕生出靈感開啟思維,成功對他的多尺度解析篩法進行最佳化。
估算下來可以省去不少時間。
不過剛要開口表態,耳旁便響起了導師的聲音。
“田院士說他馬上就過來,咱們就先等會兒。”
整個人依舊情緒激動,發自內心為自己學生取得這種榮譽感到高興。
徐銘在這種情況下,則暫時不再多說,耐心和導師等待田綱院士。
要知道田綱院士參加過國際數學家大會,並受國際數學聯盟邀請進行一小時報告,加上在海外數學界混跡多年積累下來的豐富經驗。
對他參加這次數論會議,能給出不少好的建議。
本來張魯平是打算帶著徐銘,去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鏡春園那邊走一趟,結果在電話裡面剛說明情況,田綱院士便主動表示過來這邊。
儘管從鏡春園到理教樓,有著不近的距離,但他們卻沒有等待多久。
不多時。
便見田綱推門來到辦公室。
“田院士。”
徐銘見到對方的身影,忙站起身主動打招呼。
“今年要舉辦國際數論會議的訊息,我前段時間就已經知道。”
“想著到時候帶你去參加,也好和國際上那些數論領域頂尖學者接觸,對你以後成長能有很大幫助。”
“沒料到組委會方面對你這麼重視,親自給你發了邀請函不說還有特邀報告機會。”
“這次你可要好好準備。”
“至於相關手續和審批流程,我來擔保申請。”田綱看向徐銘直接開門見山講起重點。
說話時臉上堆著笑容。
和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不同,像數論以及算術幾何這種會議,舉辦的時間並非是絕對固定的。
有時每年都會舉行,但有時幾年都有可能。
徐銘雖未想到背後還有這種事,可話說到這裡他實在找不到拒絕理由。
於是便也不再遲疑,當即點頭斬釘截鐵回答。
“我知道了田院士,關於會議上特邀報告內容,我會盡快準備妥當的。”
“可以從你的多尺度解析篩法選切入角度,相信這次國際數論界會看到東方學者的實力。”田綱伸手拍了拍徐銘的肩膀給出建議。
他研究過徐銘的那篇論文,對多尺度解析篩法更是非常的看好。
仍存在著較大的最佳化空間。
所以並不擔心,徐銘在會議上報告的問題。
相反他覺得,此次國際數論會議過後,徐銘在數論界的知名度會更高。
真正坐實數學界莫扎特這個稱號。
關鍵由他帶隊和徐銘前往波恩大學的話,無形中便又加深了師生關係。
到時候他臉上也會非常有光。
畢竟誰又能拒絕,有徐銘這樣的數學天才學生呢。
張魯平更關心徐銘的數學水平提升,面對這種機會必然全力支援。
隨即便接過田綱院士的話茬,專門對徐銘交代道。
“也好。”
“有田院士帶你參加,我就放心了。”
“是導師。”徐銘點點頭應聲。
而接下來的時間,徐銘也不再遲疑,在田綱院士的指導下撰寫郵件。
回覆國際數論會議組委會。
表達自己會按時出席,並在會議上進行35分鐘的特邀學術報告。
待忙活完之後,這才和田院士一起離開。
……
轉眼進入到三月份。
學生返校完,各專業課程也都步入正軌,每天按時去教室上課趕早八。
而如果講哪個群體最為特殊,毫無疑問屬於大四。
按照數院歷年傳統,基本上五月份的時候,便會集中進行畢業答辯。
這關係到能否正常畢業。
然到了這個時候,仍舊有很多人畢業論文都還沒有撰寫完畢。
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加班加點去趕。
因此如果在圖書館,看到面色滄桑盯著黑眼圈,抱著筆記本打字的人,那十有八九是趕論文的學長。
徐銘自然不用為論文擔憂,更不害怕院裡答辯。
加上關於國際數論會議的報告,也是胸有成竹,因此主要精力還是在北斗專案上。
不說真能解決衛星導航的多路徑抑制,起碼先把資訊學科提升到3級再說。
但這天他卻被嚴偉豪和高科拽住。
“銘哥。”
“你可要幫幫忙啊這回,今年馮教授對畢業論文的要求提高不少。”
“說怕我們答辯的時候丟他的臉,到現在大家論文都還沒有過稿呢。”
“再不完成估計真要延畢。”
圖書館自習室內,嚴偉豪同徐銘說著,從臉上神態和黑眼圈能看出確實被論文折磨的不輕。
話音前腳剛落,緊接著旁邊高科便接茬補充。
“這幾天我們都熬好幾個通宵了,只能來找你請教。”
他們先前瞧見學校喜報,和未名社群內容,得知徐銘的畢業論文被數學年刊接受並發表,心裡可謂是直接被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尤其看到自己的畢業論文,卻寫的如此艱難,差點被打擊到破罐子破摔。
況且他們三人還同屬一個學習小組。
這差距未免太大了點。
最終為不過多打擾到徐銘,便只在手機上傳送了簡訊進行祝賀。
然眼看時間越來越少,就快進行院內答辯,為不讓自己延遲畢業,兩人商議後決定向徐銘請教,也好早日把畢業論文給完成。
徐銘望向兩人期待的眼神,對此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關於今年本科畢業論文要求提高的事,他肯定了解到不少。
說起來還和他有點關係。
手握著一篇在數學年刊發表的畢業論文,屆時答辯必然會大放異彩,無論導師還是學生臉上都能感到有光。
可要知道凡事就怕對比。
有徐銘的珠玉在,勢必暴露出其他論文各種問題。
在如此情況下,如馮長平這樣的教授,選擇提高畢業論文的要求起碼臉面上能過得去。
念頭停留在這裡,徐銘便不再保持沉默,當即點點頭同意下來。
“我先看看吧。”
雖說他沒給別人指導過論文,但以自身目前擁有的撰寫論文水平,給出些建議想來還是沒問題的。
而嚴偉豪和高科聽到這句話,頓時眼冒精光。
連忙開啟自己的論文。
接下來的時間,徐銘便針對兩人的論文,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講解。
指出錯誤的方向,以及需要修改的地方。
不得不說他在論文這塊確實有天賦,聽的兩人如小雞叨米似連連點頭,臉上浮現出的表情逐漸興奮起來,顯然從中明確不少思路。
差不多持續兩個多小時,才算給此事畫上圓滿句號。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能在答辯前,完成修改透過馮長平教授的審查。
幸虧他們是在預約的自習室中進行,否則看到徐銘講解畢業論文寫作,估計來聽課的大四學生能把房間擠滿,。
當然這對徐銘來講只算作小插曲,並沒有把事情太過放在心上。
四月份的數院,最熱鬧的話題依舊是挑戰杯。
不過主要人員變成了大一新生。
徐銘自然不會過多關注,週一早上經過信院剛好碰到郭昊強師兄,兩人便結伴前往衛星聯合技術實驗室。
參加每週的專案例會。
例會由黃運良和許崇興兩位教授主持,分別負責電離層延遲修正的第一小組,和多路徑抑鬱第二小組全部專案成員參加例會。
“針對北斗二號電離層延遲誤差,我們第一小組目前已經有了初步的方案。”
“正嘗試利用國內十五個監測站資料,建立分形-神經網路混合模型。”
“將電離層tec分解為背景場即分形插值,以及擾動場神經網路預測,同時聯合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實時匯入地磁指數修正模型引數。”
“我們有把握修正後,能提高衛星的定位精度。”
伴隨第一小組代表介紹完目前進度,黃運良臉上頓時堆出笑容非常高興。
“有方向就好。”
“接下來的時間儘快建立出完整模型,並著手按照我們的四級驗證機制試驗。”
沉聲講完這些,又把目光放在右邊的姚偉澤身上。
“第二小組也說下吧。”
“好的黃教授。”姚偉澤先應了聲,接著沒什麼底氣的往下詳細講。
“關於城市峽谷中衛星訊號經建築物發射,導致出現的定位漂移問題,我們和別的研究所合作在硬體端設計了雙螺旋極化天線。”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反射訊號能量。”
“但演算法上依舊沒有新的進展,無法滿足北斗的定位精度要求。”
說到這裡他不由一陣沉默。
全組針對演算法端,這段時間沒少付出努力,可惜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情緒上稍顯低落。
加上負責的問題進度落後第一小組,難免有種自責。
黃運良把話聽完,擺手示意姚偉澤坐下後,才接著開口往下仔細講。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雖然任務重難度高,但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完成現階段的演算法攻堅,肯定能看到我們的北斗衛星實現全球組網。”
“下面針對各組遇到的問題,我們拿出來詳細討論。”
……
徐銘在例會上,和郭昊強一樣並未參與話題,只是單純認真去聽去思考。
畢竟他們加入專案組的時間比較短,自身仍舊存在很多不足。
當然徐銘這段時間的努力也不是白費的。
他在研究完全部資料,以及衛星定位相關文獻,結合之前開發的曲率補償模型圈定幾個方向,隨時能著手進行程式設計構建出相關演算法。
至於能否對定位精度起到效果,那就要看後面的四級驗證機制結果。
整個例會大約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宣佈結束散會之後大家紛紛起身離開,回到自己位置繼續忙起工作。
黃運良和許崇興則暫時留下來,交流起關於國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輿論。
“歐盟那邊已經禁止向我們售賣銣原子鐘,好在國產原子鐘的研究早就開始,相信不會影響到北斗三號發射以及實現全球組網。”
許崇興聞言接過話茬說:
“前些天紐約時報方面還表示,我們的北斗根本無法替代gps。”
“海外媒體越質疑,就越表示國產衛星定位的重要。”
“我們一定會成功的。”黃運良胸有成竹的再次給出句肯定回答。
徐銘並不知道兩位教授談論的話題,在自己的座位處坐下後他先檢視起學科經驗。
——
【資訊:lv2(975/1000)】
“終於快能提升到3級學科了,爭取今天完成吧。”
面對資訊學科那欄經驗值的數字,徐銘在腦海中自顧自思忖著。
經過這些天在北斗衛星定位上的努力,他總算成功獲得足夠的經驗值,眼下僅差一點便能順利完成升級。
正所謂擇日不如撞日,他可不想多等一天。
剛好把資訊學科提升到3級,也好快點按照自己圈定的方向著手程式設計開發演算法。
念頭停留在這裡,他便不再耽擱什麼,收回目光後立刻專注工作,整個人沉浸在演算法程式設計程式碼的海洋中。
而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面板上也浮現出新獲得資訊學科經驗值的提示。
【經過努力學習,你的[資訊]水平提升了,獲得經驗值4點。】
【經過……】
直到傍晚窗戶外面的天色漸黑,徐銘突然意識到什麼立刻停下動作,再次檢視面板上的資訊學科。
——
【經過努力學習,你的[資訊]等級提升至lv3】
【你獲得詞條——[引數直覺]】
【詞條:引數直覺】
【效果:對複雜系統演算法的關鍵引數,你能近乎直覺的快速理解意義。】
徐銘將新詞條的效果說明看在眼裡,很快嘴角便浮現出了一抹淡淡笑容。
對某個系統演算法來講,往往需要不斷除錯引數,才能達到最優效果,往往這個過程持續時間較長,且很難找到最適合的引數大小。
但在演算法內化和程式碼通感作用下,結合海量資料能憑藉引數直覺,可以快速判斷引數產生微小變化,對整個系統演算法效能的潛在影響方向和量級。
如此縱使面對複雜的演算法,照樣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最佳效能最佳化。
念頭停留在這裡,徐銘沒有任何猶豫,當即雙手重新放到鍵盤上。
按照圈定的其中一個方向,開始編寫演算法程式碼,嘗試解決北斗衛星定位的多路徑抑制問題。
由於第二小組在演算法端進度落後,晚上包括姚偉澤在內大家都沒提前離開,不過大家很快便都被徐銘那快速敲擊鍵盤的聲音所吸引。
……
今天覺得不滿意,刪掉不少內容,明天繼續努力,求月票,滿500張加更一萬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