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了,求求月票,看有機會湊夠一千張不。)
從院試到鄉試,地方換了,考場換了,但主要的流程大體不差:排隊、搜身、取牌、祭神、對號入座……
一系列工夫做完,就坐在狹窄的號舍內休息。
今天屬於進場,正式開考要到明天。
高州郡貢院的考場是真大,據說號舍過萬,劃分成好幾個區,一眼看不到頭。
此際考場安靜,號舍清幽,一時間陳晉便有些思緒逸飛。
這段時間吃好喝好,他修為有了長足的進步,隱約感受得到,距離突破到第三境已不遠矣。
第三境,煉精化氣後期,等修煉圓滿後,將踏入第二個大階段“煉氣化神”。
到了這一步,會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體內氣血蒸騰,五臟六腑強化完畢,屆時可引氣入體,真正的開始六氣正位,由外及內。
這才叫做真正的“修仙”。
閒暇時候,陳晉曾猜想這部《六氣正位法》究竟是哪家道統法門,不過這一路來,他基本都處於“閉門造車”的狀態,並沒有接觸到多少修行的圈子,不管是人,或者物。
認識到的真正的修行者,大概只有一位:
令狐雪笠。
可對方提著山魈頭顱一去不復返,自此杳如黃鶴,顯得瀟灑而神秘。
記得那時候王復還滿城尋找,希望能再度遇上,獲得一份仙緣,可哪裡尋得到?
而令狐雪笠口頭上許給陳晉的一份人情,也就沒了下文。
除了令狐雪笠之外,就是旁門術士古先生了。
從他那兒,陳晉得到了大筆黃金,還有一份《點相攝魂術》。
黃金解了燃眉之急,術法卻束之高閣,還沒有來練。
倒是那口壺天袋趁手,成為貼身用品,出入攜帶。
如今進入貢院考試,袋子自然無法帶進場,若是被搜到,那就解釋不清,故而藏在了房間裡。
綜合而言,他長時間都是在自學自練。
本來要詢問魁星神君的,可對方顯威過,但再沒有入夢,不管陳晉如何燒香敬拜,開口詢問,俱是無果。
登高樓中,肯定有關於修行的介紹書籍,但不在一樓,而是藏於二樓,或者三樓。
他目前沒有資格上樓。
而六大爺陳壽年的府上,只有護院保鏢,並沒有術士供奉那些。
這正是門庭冷落的一個表現。
用陳壽年的話說“養不起了”。
恰是如此,那份供奉最後落到陳晉這裡來,也算冥冥中自有註定。
缺乏瞭解的渠道,導致對於修行的認識並不多。
他也不管了,當下考到舉人功名,方為首要。
因為這是一塊真正的敲門磚,拿到了手,才能進入陳氏本家的大門。
才有足夠的底氣衣錦還鄉,並面對趙縣令的打擊報復。
就不知道留在大塘鄉的大伯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
大塘鄉,土地廟。
陳源帶領全家挑擔著紙錢香火,元寶蠟燭等,前來燒香拜神。
這般行為已經持續好幾天了,天天都來,風雨無阻。
不但拜祭社神,家裡的神主牌同樣香火不斷。
祈求許願,只有一個,就是祈願陳晉能桂榜中舉,衣錦還鄉。
這正是全家上下最大的心願。
就在前一陣子,家裡終於收到了應徵行伍的陳潭的一封書信,信上說一切順利,他在戰場上因為表現不錯,已經當上了伍長,讓家人們不必擔心……
不擔心是不可能的,但有書信回到,報了平安,便勝過萬金。
雖然此信從南蠻寄回,中途幾經輾轉,可能都是幾個月前的事了。
其實這段時日來,鄉上的日子並不好過。
自從趙縣令上任,政令嚴苛,稅賦迭加,先是縣城,很快擴散開來,波及鄉野,無一倖免。
城裡城外,老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以往鄉人自治,只要把朝廷規定的稅賦等交割完畢就好了,可到了如今,衙門派遣的差役官吏時不時就下鄉來,簡直大掃蕩一般。不是說房屋不合規,就是說家畜有問題,要麼便收錢搭橋鋪路,結果錢收完後,路更爛了。
平民百姓民生維艱,鄉紳土豪一樣逃不過,縣衙裡的牢獄竟已人滿為患,據說從早到晚,哭嚎淒厲,駭人聽聞……
家家戶戶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陳家這邊,連三牲祭品都拿不出來了,元寶蠟燭那些,也是便宜的粗劣貨色,只希望祖先神靈莫怪。
生活越難,盼望陳晉桂榜題名的意願便越強烈。
不只他們一家,便是整個大塘鄉,甚至包括周里正他們,竟不約而同地都希望陳晉能中舉歸來。
皆因鄉上出了一位舉人的話,可以庇廕大家,減免許多壓迫。
實打實的好事。
……
陳氏祖地,六房府上。
陳壽年愁眉不展,他剛收到封信,說大兒子陳和明又鋃鐺入獄了。
為什麼說個“又”字呢?
因為陳和明這位都察院的御史敢於直言上諫,不斷抨擊揭露名門世家,甚至皇親國戚等的惡行,故而與牢獄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此陳壽年不知該哭還是該笑,他欣賞品行正直的人,然而太剛易折,像兒子這般的人,在官場上根本混不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斷送掉了。
能活到如今,已是幸運。
陳氏雖然為天下八大名門之一,但在很多事情上,並沒有那麼管用。
特別像是陳和明這種。
相比之下,二兒子陳和生的吊兒郎當,遊山玩水,反而安全得多。
當子孫難成大器,倒不如當個敗家子了,起碼能明哲保身。
只是以陳壽年的脾性,終是不甘。
只無奈兒子輩不爭氣,孫子輩表現更差,唯一好的,乃是外孫女郭璦。
後繼無人。
每想到此,陳壽年便禁不住的心塞。
從某種程度上講,他看好陳晉,不惜給予各種資源扶持,多多少少有著自家的實際因素。
對於這一點私心,他從未避諱過。
誠如陳晉所說的,如果一個人全無私心,那就是聖人了。
這世道,聖人難得,偽君子遍地都是。
“如果陳晉真能一考而中,到時候撮合他與璦兒喜結良緣,倒不失為一段佳話……”
把陳晉和陳學傑放在一起比較,現在的陳晉自是有所不如。
無論功名、還是身世、而或年紀前景等,都比不過。
但陳壽年閱人多矣,深知有些選擇,合適方為首要。
一味追求最好,最後反而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且看郭璦對待兩人的態度,分明對陳晉更好,更為親近,這倒是令人納悶了。
是愛屋及烏嗎?
而或,她喜歡較為成熟的型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