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希佩爾那邊聯絡施佩伯爵、運作第2戰列艦分隊輾轉前來比利金海域的同時。
魯路修也返回了敦刻爾克前線,將自己這大半個月的準備工作,全部和魯普雷希特公爵彙報了一番。
公爵對他的工作非常滿意,讓他安心準備戰鬥,還說友軍這陣子已經在攻城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只差最後臨門一腳了。
魯路修便回到自己的部隊,摸底了一下空降兵的訓練工作,進行最終的戰前微調和磨合。
同時,他也需要同步一下資訊,瞭解清楚自己不在的這半個多月裡,友軍打得如何、前線敵情和敵我實力對比有什麼變化。
……
視角且拉到敦刻爾克攻城戰場,時間線也稍稍回溯半個月。
從2月初開始,德瑪尼亞軍就在逐步剝蝕敦刻爾克港的外圍防區了。當時德軍前鋒距離市區還有20多公里。
敦刻爾克城內,最開始有布國遠征軍第3軍防守,這個軍是之前德第6集“西鉗”推進中第一個被打殘的,所以拉到了後方的敦刻爾克換防。
除了第3軍以外,之前被打殘的布國騎兵軍和加2師也放在了這片防區。
不過後來隨著不斷消耗,第3軍都快打沒了,加上他們的軍長都被押上了軍事法庭,部隊士氣實在低落,布國陸軍部終於做了一個決定:
自2月3日開始,把布第3軍和騎兵軍被打殘的第2騎兵師撤回國內,重新整編補充人員。
從前線撤出了一個軍和一個師,自然要補充回去相應的部隊。
所以布國陸軍部把正在訓練中的、剛組建沒多久的布第4軍調去前線——這個軍歷史上並沒有被投入到伊普爾戰役,而是一個迫於形勢臨時拼湊出來的新軍。由布第29師和新拉來的澳新軍團2萬名新兵構成。
除了新組建的第4軍,布國陸軍部還拉了南亞來的印地殖民軍第13師“孟買師”,大約1萬2千人,也投入到了敦刻爾克。
換言之,從2月初開始,敦刻爾克的守軍已經換了一批了,之前打殘撐不住的部隊都回去了,換上本國新兵1萬8+南亞新兵1萬2+澳新軍團第二期2萬,一共5萬人。還有一直留在那兒的加1師殘部數千人。
而這5萬新兵,歷史上本該在今年的4~5月份,作為加里波利戰役的首批登陸部隊,被海軍大臣沃頓派往達達尼爾海峽跟奧斯曼人作戰用的。
很顯然,因為伊普爾戰役這邊越來越大的壓力,雙方絞肉的升級,布國只能把用於後續戰役的5萬人都拉上來填線了。
2月6日,換防完畢時,大敦刻爾克地區(即含敦刻爾克郊縣,以及法比界河對岸的德潘訥)的駐軍一共有近6萬人。
而隨著這五萬多人的增兵,加上之前的歷次增兵,整個伊普爾戰役期間布國參戰的總兵力,已經從戰役開始時的19萬人,增加到了25萬人——當然,在2月6日這天,還活下來並留在戰區計程車兵,只剩下了18萬。
也就是說從12月20日伊普爾戰役開打,到2月6號,一個半月的時間裡,有7萬布軍及其殖民軍已經陣亡、傷重而亡、或是作為傷兵被撤回國內。
這個數字裡,還沒有計算協助作戰的法軍的損失。
而到了2月15日,也就是魯路修從後方回來、重新和前線訓練中的傘兵部隊會合、磨合的時候。包圍圈內的布軍總人數,又進一步下降到了大約16萬人。也就是在剛剛過去的10十天裡,布軍又新增了2萬傷亡,累計總損失達到了9萬人。
德軍的損失當然也不小,這種攻堅拉鋸戰環節,哪怕德軍更精銳,但因為沒有什麼花裡胡哨的招數可用,進攻方肯定是明顯吃虧的。
最後10天的攻堅,德軍傷亡也接近了2萬人,而之前各個環節的總傷亡差不多也在2萬多一點。
總的算下來,截止到目前為止,德布雙方在伊普爾戰役中的損失,是4萬比9萬。
考慮到一戰的交戰形態,而且德軍是進攻方,這樣的交換比其實已經打得很好了。真正要拉開雙方的損失差距、關鍵還是看最後能不能把餃子吃完。
只要把餃子吃了,雙方的最終損失可能就是5萬對20多萬,四到五倍的交換比。
算上法軍的損失,總交換比有可能達到6倍以上,堪稱世界大戰開戰以來打得相當漂亮的戰役之一。
也就東線興登伯格元帥的坦能堡大捷+馬祖裡湖戰役的交換比能比這個更誇張——但興登伯格打的可是魚腩炮灰的露沙軍隊,西線打的是布法聯軍,敵人的精銳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對敵軍人員的殺傷、消耗還不是最關鍵的,魯路修抵達戰場前的最後十天裡,德軍更主要的進展在於對布軍防線的突破。
十天裡,德軍平均推進了十公里左右,敦刻爾克城西方向,推進到距離海岸線只剩最後五六公里了。哪怕是城東、靠近港區的地方,最遠也不到十公里。
大敦刻爾克地區的布軍人數,也從十天前的五萬多人,銳減到了三萬七八千人,十天裡傷亡了一萬多,雙方都卯足了勁打得極為血腥。
而德軍之所以能在如此堅城面前,依然取得穩紮穩打的推進,主要得感謝攻城重炮。
2月5日開始,280毫米的列車炮就已經普遍投入了攻堅,一開始集中了五六門,2月10日以後,增加到了十門。最近兩個月,克虜伯公司把大量的產能,都投注到了列車炮專案上,甚至連大口徑艦炮的生產都暫時停滯了,把原本的半成品艦炮管大量改裝成列車炮。
380毫米的巴里亞級戰列艦主炮改的“大馬克型”列車炮,倒是始終保持低調沒有露面。因為280毫米的列車炮已經足夠攻城了,暴露少數380炮,反而可能引起敵人的警覺,不利於後續作戰。
殷麥曼少校帶領的德軍偵察機航空隊,也在制空作戰中大量壓制布軍偵察機,累計擊落了敵人幾十架飛機。因為空中偵查的優勢,德軍列車炮可以得到空中報點校射的加成,對敦刻爾克城南的布軍堅固堡壘火力點形成毀滅性打擊。
後來,隨著制空偵查絕對優勢的建立,德軍甚至把去年8月份列日要塞戰役時用過的4門“大貝莎”420毫米攻城臼炮,也用火車拉到了敦刻爾克前線,跟著280列車炮一起攻城。
420毫米“大貝莎”的射程雖然比較近,只有12公里。但敵人缺乏間接觀瞄和空中偵查,很難發現“大貝莎”,所以使用風險可控。就算進了敵人遠端重炮的反制距離,敵人只要沒發現陣地位置,也反擊不了。
……
“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城內還有三萬人左右的敵軍在防守,一河之隔的德潘訥還有七八千人?
而我軍的圍城部隊,已經增加到了2個軍、6個師,目前有9萬多人在攻城?打得最近的地方已經逼近到距離海邊5~6公里了,進展最慢的地方,也就只剩10公里。敵人的外圍陣地已被我全部突破、殺到市區邊緣了?是這樣麼?”
魯路修在回到部隊後,跟隆美爾副營長了解了一番自己離開期間的友軍進展。瞭解完之後,最終如此確認道。
因為空降作戰很危險,這一次的空降,魯普雷希特公爵不允許魯路修親自帶隊空投進包圍圈,也不讓馮.博克去,他擔心馮.博克出事了不好向法金漢總參謀長交代。
所以最終討論的結果,是讓第3突擊營副營長隆美爾少校作為前線指揮官,帶著2000名衝鋒槍手和噴火工兵跳進重圍奪取敵人的巨炮炮臺。
既然隆美爾才是最終空降的直接責任人,魯路修也必須跟他確認敵我情況,確認隆美爾有信心執行這個最危險的任務。
隆美爾確認了長官的總結:“差不多就是這樣,不過我還要補充一點,所謂的‘城內有3萬軍隊駐守’,這個只包括敵人的陸軍。但港區內還有布國海軍的水兵,有時候會上岸過夜,然後守衛岸防炮要塞的,是法蘭克的海軍——
法軍當初把敦刻爾克的城防移交給了布軍,但沒有把自用的裝備留給布軍,那些岸防要塞炮是搬不走的,布軍也不熟悉操作。這兩部分加起來,也有好幾千人。”
魯路修最後反覆看了幾眼地圖,然後默默捲了起來,一邊跟隆美爾討論:
“那如果我們按那個計劃端掉敦刻爾克港南北兩側的岸防要塞、把敵人對我方列車炮和大貝莎威脅最大的岸防炮都滅了,你覺得我們外圍兩個軍的友軍,多久能衝進來接應我們?目前還有什麼其他堵點麼?”
隆美爾想了想,皺著眉頭分析:“按照上面那些將軍們的決心,之前一天推1~2公里肯定是可以的,再快的話,得看他們的決心。前面半個月,上面一直是緩攻,以控制傷亡為主。真發狠的話,速度再翻倍也不是做不到。
所以最快的情況下,岸防要塞被端後,友軍可能要48小時才能推到海邊,快的話,可能是24小時——這裡面還有一個變數我們沒法評估,那就是敵人計程車氣變化。
有沒有可能,當敵人看到從天而降的我軍、突然取得了重大戰果、讓他們陷入腹背受敵後,敵人會軍心崩潰呢?如果出現連鎖的惶恐、投降,進度就有可能大大加快。
如果敵人被偷了背後要塞都臨危不亂,那我們就真得做好拿下要塞後、再就地固守平均30個小時的心理準備了。”
魯路修想了想,覺得隆美爾的見解有點保守。敵人真要是受到了那麼大的挫折,怎麼可能士氣完全不受影響、不崩潰呢?
當然隆美爾不知道空降對敵人的震懾力有多大,料敵從寬往最壞了想,也不能算錯。
有時候料敵過於輕視,就容易鬧出“市場花園行動”那樣的烏龍,自以為“空降到敵後控制住關鍵節點,敵人就會恐慌自己崩”,結果敵人意志堅定沒崩的話,就輪到跳下去的傘兵面臨“遙遠的橋”了。
魯路修思慮再三,最後還是給隆美爾鼓勁:“可是,事已至此,我們為人類第一次空降作戰,已經準備了快20天了,各方都籌措了那麼多,不可能取消的。打仗哪有萬全的,我堅信法軍和布軍的戰鬥意志,是不如我軍的!我相信落地之後,能夠給敵人以絕對震懾,讓外圍友軍的進攻也加速!
如果實在不行,我們只有靠最後一個後招了……你只要能奪取那些巨炮,就可以靠這些巨炮把法軍碼頭內有威脅的船幹掉。然後,你只要堅守住炮臺一個白天,守到天黑。
哪怕到時候我軍的外圍攻堅部隊沒能徹底撕開敵人防線和你會合,我也會讓海軍的人,在夜裡想辦法籌船,衝灘到敦刻爾克港內,直接解除安裝援軍登陸支援你,那樣無非會損失一些船隻。而且,海軍還會出動前無畏艦過來支援你,炮擊岸上的敵人,掩護我們的運兵船,總而言之,不會讓你只用2000人一直守下去的。
當然,一開始降下去奪取炮臺的任務,只能靠你這2000人自己完成了。訓練了那麼久,你應該也知道如何發起突襲。打仗是沒有萬全的,只能是儘量消弭風險,最後那點風險,必須靠自己去扛。
如果沒問題的話,我就和公爵回覆了,明天傍晚開始,也就是2月16日入夜、先讓外圍攻城部隊開始猛攻敦刻爾克市區防線,並且大量動用噴火兵肅清建築物。
同時,用遠端列車炮,根據提前觀測標點好的位置,用特製燃燒炮彈轟擊敦刻爾克港南北兩側的岸防炮臺。我們不指望280毫米炮彈炸燬安防要塞,用燃燒彈只是為了持續起火、標點。
然後你們的飛艇,可以夜間3~4點左右起飛,這樣6點前可以抵達目標上空,就靠地面列車炮轟出來的大火堆目測導航。飛艇是可以做到夜間起飛的,但做不到夜間降落,你們的傘兵也很難夜間跳傘。
所以我們才要追求天亮前起飛、隱蔽地飛過去,但是在抵達目標上空時,天最好剛剛亮。這樣飛艇不會遭到敵人飛機的攔截,你們傘兵的突然性也可以發揮到極致。
空降之後,你要儘快奪取炮臺,然後靠自己守住一個白天,只要做到這一點,後續友軍一定會保你無恙的。而且公爵說了,只要這次空降成功,我作為策劃者,你作為執行者,都可以晉升一級!
所有參加空降的2000名官兵,人人都可以至少升一級!如果是普通士兵或者下士,那就升兩級!也就是隻要活下來,士兵人人都能變成士官,至少是個下士!戰前是上等兵的,直接升到中士!戰前是下士的,都升到軍士長!
只要參加空降,所有人都普發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戰死的追授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
魯普雷希特公爵已經把賞格開到那麼高了,隆美爾聽了營長的轉述後,也不由為之動容。
大戰開打以來,還沒見過哪次戰役賞格開那麼高,不過倒也能理解,畢竟這是人類第一次空降作戰,而且降下去就會陷入敵人的包圍。
要不是為了奪取港口炮臺、直接封殺敵人的港口、攻敵之所必救,也沒必要玩那麼大。
因為不用這招、指望傳統進攻方法的話,最後不但要付出更大得多的代價,還不可能奪取到岸防炮臺——法蘭克海軍真要守不住的時候,是會自己埋炸藥把巨炮都炸了的,不會留著資敵。
只有出其不意,只有在前線距離岸防要塞至少還有好幾公里的時候,就突然發難,敵人才會猝不及防來不及自毀。
而德軍也急需俘獲這批裝備,來扭轉對敦刻爾克港及周邊海域的炮擊封鎖力量對比。
“我知道了,我今天會讓士兵們好好休息,並且進行最後的戰前動員。”隆美爾朝魯路脩敬了個禮,然後就退下做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