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界動力航天公司的成立儀式,其直播畫面和新聞通稿,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彈,掀起的衝擊波席捲了整個國內航天界。

藍箭航天公司總部。

在一間不大的會議室裡,公司主要骨幹團隊成員都在。

螢幕上,此刻正在播放陸安與四位國家隊巨頭代表共同啟動水晶球的畫面,璀璨的“星界動力”logo在星海中綻放著炫麗畫面。

短暫的沉默後,不知道是誰倒吸了一口氣,一句帶著濃重方言的出口打破了安靜的氛圍。

“我艹!這我們還玩個集貿啊!”

說這話的是團隊裡一位年輕的火箭結構工程師,他看著新聞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他的話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心湖,激起了在場所有人心底的巨大波瀾。

沒有嘲笑,只有一種深以為然的沉默和苦笑。

藍箭航天作為國內首家民營火箭公司,在2015年5月就註冊成立,要打造國內版spacex的民營商業航天公司。

近一年來四處奔走融資,今年好不容易獲得了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本來也挺振奮人心的。

可這世界就怕人比人,就怕貨比貨。

星界動力航天公司一成立,好傢伙,光是註冊資本金就是200億的,光是這個天文數字就讓在場的藍箭航天團隊人都看麻了。

最重要的是不止資金雄厚至極,從今天成立儀式的陣仗來看,明眼人都看得出星界動力肯定是獲得了國家層面的認可。

四大國家隊巨頭力挺,整合國內最頂尖的航天資源。

雄厚的資金、強大的技術,甚至有國家層面的背書。

可以說,星界動力航天在今天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藍箭團隊想象中的“終極形態”,是他們夢想中的樣子,甚至…更誇張!

“全明星陣容,這……”另一位工程師喃喃道,語氣複雜,“光是四大巨頭提供的資源庫,我們得跑多少年才能摸到邊?”

他旁邊的同事望著螢幕上的陸安自信的面孔和那四位國家隊企業代表,感嘆道:“不只是資源傾斜支援,看這架勢,正策綠燈、市場準入、甚至未來的訂單傾斜……”

說著他直搖頭,又緩緩地道:“沒法比,越比越要氣死人,星界動力航天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公司一誕生就直接站在了產業鏈和生態鏈的頂端,有整個體系在後面推著走。”

不過話要又說回來,藍箭雖然還在努力證明自己“能行”,不行也不會有人怪他們。

而星界動力航天不一樣,如此聲勢浩大,如此頂尖資源集於一身,也意味著很多人寄予厚望。

這也註定了星界動力航天責任重大,上來就被要求“必須行”,獲得這麼大的支援,佔了那麼多的資源,要是不行,必然會遭來四面八方的壓力,一般人還真的接不住這麼大的壓力。

此刻,藍箭團隊的這個會議室裡瀰漫著一股無形的壓迫感,星界動力的誕生,對他們而言就像一座突然拔地而起的珠峰,瞬間遮蔽了他們奮力前行的路。

就那全明星陣容的支援,讓其他有志在商業航天領域大展拳腳的人瑟瑟發抖。

藍箭團隊之前預想過未來的競爭情況,但真沒想到競爭對手一出現會以這種“銀河戰艦”的姿態碾壓而來。

團隊創始人看到大家情緒低落,信心肉眼可見的潰散,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末了,藍箭創始人深呼吸一口氣,他用力拍了拍桌子,將一眾團隊成員從低落的情緒中拉回來。

“都打起精神來各位!不要慌!應該振奮才對,星界動力的成立,恰恰證明了這條路沒錯,商業航天的春天真的來了,而且很可能比我們預想的更快、更猛烈!”

他的目光掃過所有團隊成員:“星界動力成立即巨無霸,的確有著我們為之羨慕的各項資源支援,但也揹負著巨大的使命,試問我們背得動嗎?所以沒什麼好羨慕的。”

“市場足夠大就容得下不同的玩家,星界動力航天能把業內天花板拉高了,別的玩家再怎麼著也能在後面混口湯喝,我們做不了第一,第二第三也不是不可以。”

團隊領頭人的話算是一針強心劑,讓團隊成員計程車氣稍稍回升了不少。

不過,在場的每個人也都很清楚,未來的競爭格局已經徹底改變,星界動力由陸安掌舵,四大國家隊鼎力支援,與之同臺競技就別想做商業航天一哥了。

與此同時,各路新能源車企廠商和各路智慧手機廠商,他們看到陸安成立星界動力航天后,莫名的大鬆了一口氣。

新能源車廠商:還好他沒跑來造車,跑去造火箭了。

智慧手機廠商:還好他沒來造手機,跑去造火箭了。

大家都怕跟陸安同臺競技,好多高科技行業的老總都在默默燒香,希望陸安別哪天跑到他的行業賽道來折騰。

看來,比雅迪的躺平開擺,的確是震撼了很多人。

……

此時此刻,網路世界也已經沸騰。

各大新聞評論區、微薄、知呼、航天愛好者論壇……

關於“星界動力”的討論熱度在火速飆升。

知呼熱帖:【如何評價陸安聯袂四大巨頭集團合資成立星界動力航天公司?】

高贊回答一(航天從業者):意料之中,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是國家去年就出檔案了,肯定是要推動航天領域商業化,情理之外是沒想到力度這麼大。這配置太過於豪華了,藍箭那些民企壓力山大,但是換個角度,星界動力航天若是把基礎設施和整個商業航天生態做起來,對全行業是利好。關鍵是看星界動力能否真正打破天花板和玩轉航天商業化。

高贊回答二(投資人):民營商業火箭公司必須找到獨特定位,比如超小型衛星專屬發射、新技術路線,否則融資會非常困難。

廣大網友們也在熱評討論:

[臥槽!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電科集團+航空工業!這真人太頂了!]

[直接就是王炸!]

[這就是人類21世紀首個“金色傳說”的待遇麼?]

[看來國家真的對陸安是很有信心啊,陸安應該是進入了上邊大佬的視野且對他認可相當重視。]

[那我放心了,“金色傳說”得捂好嘍!]

[藍箭:我好不容易湊齊了七龍珠,結果召喚出來的是別人的神龍……]

[哈哈哈!]

[心疼藍箭三秒鐘,剛剛喊出要做東方spacex,結果星界動力航天橫空出世,這開局就是地獄難度啊,要同時面對星界動力和spacex的競爭壓力。]

[樓上也別唱衰打擊其它民企火箭公司,有競爭是好事兒。]

[希望星界動力能幹翻spacex!!!]

[之前看到有人說陸安這麼牛咋不上天呢?哎,這下真的要上天了……(捂臉笑哭.jpg)]

……

另一邊,陸安的兩位院士老師陳永平和黃宗晟正在一塊嘮嗑。

他們正在聊的,赫然便是陸安這個得意門生,以及剛剛成立的星界動力航天。

星界動力航天公司的橫空出世,以其無可比擬的“國家隊全明星”陣容支援,再加陸安的“超級天才”光環加持下,將國內商業航天推向了迄今為止前所未有的關注巔峰。

陳永平緩緩說道:“星界動力這艘承載著堪稱舉國航天工業科技之力的商業航天旗艦,也不知陸安那小子能不能接的住,能不能在他的掌舵下一路劈波斬浪。”

說到這裡,他看向黃宗晟又補充道:“全國人民都寄予厚望,星界動力必須行,不能不行,這壓力可著實不小啊。”

聞言,黃宗晟笑著道:“各界的期待與熱議,既是壓力也是動力,老頭子我看好他能頂住壓力創造奇蹟,”

陳永平說道:“我也看好,行與不行,時間會給出答案。”

末了,黃宗晟擺了擺手說道:“不扯了,小安要掏腰包資助搞我們自己的太空望遠鏡,我也有的忙了。”

作為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的黃宗晟,最近他可是精神勁兒倍足。

陸安要資助搞空間望遠鏡,這個事兒與黃宗晟的專業對口,他最近就在為這個望遠鏡的事進行各種忙碌奔波,但一點都不覺得勞累,反而越忙越精神。

本以為在自己有生之年,可能都看不到自己國家能有對標“哈勃望遠鏡”的大型太空天文設施。

因為國家還沒有把相關的科研專案排上日程,但陸安決定掏錢,解決了資金難題,剩下的事情就算再難也起碼能有開頭了,現在的黃宗晟幾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這個空間望遠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