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邊的檔案已經下來了,陸安果斷把重心轉移到星界動力航天。

儘快讓這家公司步入正軌並運轉起來,星界動力航天公司發展的越快,今後的航天運力的積累就越高,十多年後應對“蒙特摩洛斯”小行星是需要非常龐大的航天運力支援。

隨著時間的推移,4月18日週一,外界各路媒體、科技圈、資本圈包括廣大網友的目光再次聚焦嘉寧市。

訊息面傳出國內又一家商業航天公司要誕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第一家商業航天公司在去年就成立了,叫做藍箭航天,號稱是國內首家民營火箭公司,藍箭航天有航天科技一院背景。

該公司今年還獲得了a輪融資1億元人民幣。

正常來講,第二家商業航天公司的成立不至於獲得這麼大的關注度,去年藍箭航天作為國內首家民營火箭公司成立時也沒這麼大陣仗。

但是訊息面還傳出這家商業航天公司的創始人,正是在當下科技界如日中天的陸安,被廣大網友稱之為人類21世紀的第一張“金色傳說”的存在。

而且,除了陸安作為創始人外,還有四大頂級國家隊企業聯合參股。

這樣的排面,去年成立的藍箭航天根本沒法比,其最大的背景航天科技一院也只是航天科技集團的一家下屬機構,而星界動力航天是航天科技集團直接參股。

雖說是玩尖端高科技的,但是特地挑選了4月18日成立,這個日子黃曆上寫著宜開業,主打一個尊重傳統。

……

上午。

數百家媒體和眾多業內人士聚集在了嘉寧市最大的會議中心。

大廳的鎂光燈如星河般閃爍,背景板上巨大的深空星圖中是一個醒目的logo:星界動力航天。

下方有一行醒目的標語:啟幕商業航天新時代。

此時此刻,在場的媒體記者架著長槍短炮,鏡頭對著臺上的五個人不停地按動著相機快門。

在場的人對臺上站在c位的青年一點都不陌生,赫然便是陸安,他正與四位身著正裝、氣場沉穩的男士並肩而立。

這四位代表的是國內航空航天工業與科技版圖上舉足輕重的四大巨頭集團:國家航天科技集團、國家航天科工集團、國家電子科技集團、國家航空工業集團。

星界動力航天公司由陸安以及這四方巨頭共同注資,陸安掌舵的商業化運營的航天公司,即星界動力航天,正式宣佈成立!

“各位媒體界、科技界的朋友們。”主持人用以洪亮的聲音道:“感謝大家的蒞臨,共同見證這個屬於我國航天,也屬於世界航天的偉大時刻!”

“接下來,請允許我隆重介紹星界動力航天公司的創始股東代表兼董事長,陸安先生!”

主持人的話音剛落,現場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陸安不急不慢地走到發言臺,目光掃過臺下一系列媒體的鏡頭。

“就在去年,一家名為藍箭航天的民營火箭公司成立,它被標註為我國首家專業商業火箭公司,標誌著我國航天正式向廣闊的商業宇宙敞開了大門。”

陸安面向媒體鏡頭從容淡定,他的聲音清晰而有力,透過麥克風傳遍會場:“而今天,星界動力航天的成立,將在這扇剛剛開啟的大門後,鋪設一條更高速、更開放、更聚焦於未來太空經濟的超級航道。”

說到這裡,陸安停頓了下來,他微微側身,向身旁的四位代表合作伙伴致意。

然後,陸安再次面向臺下說道:“星界動力,並非孤星閃耀。我們無比榮幸,也深感責任重大,因為星界動力的誕生,源自於我國最頂尖的航天與科技力量前所未有的攜手。”

現場的記者鏡頭紛紛聚焦到四位代表身上,他們也都依次微微點頭致意。

鏡頭再次轉移到陸安身上,他的聲音清晰有力地道:“星界動力的目標明確而堅定,致力於降低進入太空的門檻,讓‘太空物流’變得可靠、高頻且經濟。”

“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蘊含著萬億級乃至十萬億級的潛力,而高昂的發射成本,每公斤動輒數萬美元,這是橫亙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最大的障礙。”

“星界動力將依託股東方的核心技術與資源,融合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敏捷的運營機制,全力壓降發射成本。”

“讓衛星公司、科研機構乃至未來的太空創業者們,都能更輕鬆地觸及星辰宇宙。”

陸安身後的巨幕適時亮起,展示著概念圖模組化的火箭在現代化的總裝廠內流轉,一箭多星精準入軌,地面測控網高效運作……

陸安再次說道:“星界動力並非從零開始,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一場面向未來的商業進化。”

隨著陸安發言結束,星界動力航天的四大股東代表也依次進行簡短的致辭。

航天科工集團代表致辭:“祝賀星界動力啟航。我們樂見快響應、低成本優勢能在全新的商業平臺上迸發更大的活力。航天科工將全力支援星界動力,共同開拓商業發射的藍海,讓我國的火箭更快、更省、更可靠地服務全球客戶。”

航天科技集團代表致辭:“航天科技集團擁有長征系列的輝煌,深知可靠是航天的生命線。我們將用數十年積累的火箭總體設計、動力等核心技術和質量管理體系注入星界動力,為這艘‘新艦’打下最堅實的基礎,確保每一次騰飛都萬無一失。”

航空工業集團代表致辭:“航空與航天是血脈相連的,航空工業擁有強大的高階裝置製造能力和國際化專案運作經驗。我們將助力星界動力建立世界級的供應鏈體系和高效的運營管理模式,讓我國商業航天的名片閃耀全球。”

電子科技集團代表致辭:“精準感知、無縫互聯是太空時代的基礎。電科集團將提供最先進的星載裝置、地面測控系統和空間資訊應用解決方案,確保星界動力運送的每一顆衛星都能在太空‘看得清、聯得通、用得好’,最大化客戶的太空投資價值。”

隨著四大股東代表先後完成致辭。

最後,在全場媒體記者的鏡頭記錄之下,陸安五人共同將手按在啟動裝置上。

裝置中間的水晶球內,虛擬的火箭騰空而起,衝破象徵傳統模式的壁壘,在璀璨的星海中綻放出“星界動力”的logo,全場燈光大亮,掌聲再次響起。

末了,陸安再次聚焦媒體鏡頭,為成立儀式收尾做最後的發言:“星界動力的誕生,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誕生,更是我國力量擁抱太空經濟、重塑太空運輸規則的新願景。我們仰望星空,更腳踏實地。我們的征途,是讓星辰宇宙變得觸手可及!”

臺下的媒體,相機快門聲連成一片,長槍短炮紛紛舉起,問題如連珠炮般湧現臺前。

星界動力航天公司的成立,標誌著東方大國的商業航天迎來新紀元,正式拉開航天事業新的帷幕。

當天,秧視午間新聞用重點詳細報道了星界動力航天公司的成立,還連線了業內專家採訪評論,網際網路熱搜榜也很快就出現了星界動力航天的多個詞條。

與此同時,國內外媒體用頭版頭條競相報道。

【商業航天“全明星陣容”誕生!星界動力整合國內頂尖航天資源。】——《秧視新聞網》

【破壁商業航天,四大巨頭集團參股星界動力,共築太空物流新通道,劍指全球發射成本革命!】——《科技日報》

【陸安掌舵東方版spacex,四大國資巨頭背書:星界動力航天的顛覆與野望!】——《每日郵報》

【星界動力誕生,樺國主要國家航天力量聯合進軍商業發射市場!】——《泰晤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