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天才學霸井噴,你們開掛了吧?
一天漲一年知識,我諾獎拿到手軟 風塵仙 加書籤 章節報錯
6月初。
金陵醫科大學。
某教授辦公室內。
潘凌和往常一樣,翻閱最新一期的《Cell》細胞期刊。
作為世界三大學術期刊之一。
《Cell》細胞期刊,有生命科學界的“學術奧斯卡”之稱。
《Cell》創刊於1974年,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風向標。
它聚焦於細胞生物學、神經科學、癌症研究等核心領域,同時涵蓋前沿交叉學科。
與一般期刊不同。
《Cell》只接納那些能夠顛覆學科認知的突破性研究——比如改變生物醫學格局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就是透過《Cell》首次向世界展示。
《Cell》細胞期刊,最新影響因子高達31.398,在生物領域排名第一。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普通SCI期刊影響因子通常在1-5之間,超過10已是頂尖。
而《Cell》的數字幾乎是普通頂級期刊的3-4倍!
潘凌翻閱幾篇論文後,暗暗讚歎。
這些論文,質量都非常頂尖。
突然……
一篇名為《人類腸道菌群中的隱性質粒,有望成為識別水體糞便汙染、炎症性腸病等健康問題的強大生物標誌物》的論文,引起了他的關注。
論文作者,是來自夏國金陵大學的學生周逸。
周逸聚焦於人類腸道菌群中的一種成分:質粒!
在此之前人們對它的研究很少。
質粒是一種小型染色體外遺傳元件,廣泛存在於細菌細胞中,對微生物生活方式具有深遠影響,但其在自然生態環境中的多樣性卻知之甚少。
在周逸這項新研究裡。
他發現一種神秘的質粒是人類腸道中數量最多的遺傳因子之一。
這種質粒有可能成為一種強大的生物標誌物,用於識別水的糞便汙染等健康危害或炎症性腸病等人類疾病。
看到這裡。
潘凌微微點頭。
質粒是染色體外的DNA序列,在所有生命領域的細胞中都很常見。
論文作者周逸,將其描述為“攜帶額外基因的典型小型遺傳實體”。
它們可以在不同的細菌細胞之間甚至不同型別的細菌之間交換。
質粒的複製依賴於宿主細胞,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們為宿主提供了極其重要的適應性決定因素,從而彌補了宿主細胞的不足。
例如,有些質粒含有編碼抗生素耐藥性的基因,助力細菌在抗生素環境中生存,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之一。
例如,有些質粒,並不含有編碼對宿主明顯有益功能的基因,但它們仍然是微生物生態學中的一個謎,因為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它們根本就不應該存在。
迄今為止,識別質粒一直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為此,周逸開發了一種新的機器學習方法,並用這種方法識別出了人類腸道菌群中的68000多個質粒,其中一種名為pBI143的隱性質粒在資料集中尤為豐富。
周逸仔細研究了這種隱性質粒,它只由兩個基因組成,令人驚訝的是,這兩個基因只能用於自身複製和在細菌細胞中移動,而沒有其他明顯的益處。
進一步的分析表明,這種隱性質粒幾乎只出現在人類腸道中,但在海洋、土壤、植物和動物消化器官及其糞便等其他環境的資料集中幾乎不存在。
周逸發現pBI143在炎症性腸病(IBD)等人類疾病中的潛在應用價值。
全篇論文看下來。
潘凌讚歎不已。
周逸在電腦科學和微生物學的交叉領域,開發新的工具,致力於更好地瞭解微生物的生態學和進化,揭示微生物應對環境變化的策略,從而實現新的生物技術應用,改善人類面臨的危機。
這篇論文,水準極高。
顯然,《Cell》細胞期刊也考慮到這一點,將這篇極有價值的論文刊登。
……
接下來。
潘凌繼續翻閱《Cell》細胞期刊。
看著看著。
他驚得目瞪口呆。
只見本週期刊上的論文作者,有許多來自金陵大學。
《Cell:新研究成功構建出模擬tau蛋白聚集物擴散的人類神經元模型》——論文第一作者:徐凱(金陵大學)。
《Cell:新研究構建出腸道細胞的空間圖譜,並在腸道炎症過程中追蹤它們的軌跡》——論文第一作者:趙夢(金陵大學)。
《Cell:揭秘腫瘤微宇宙!成功繪製出癌症轉移過程中詳細的微生物群落目錄》——論文第一作者:程軒(金陵大學)。
《Cell:揭示了MRE11乳酸化修飾對同源重組修復的代謝調節,發現在腫瘤細胞代謝中所產生的大量乳酸,成為腫瘤細胞的“幫兇”》——論文第一作者:袁博(金陵大學)。
《Cell:新的圖譜針對基因如何在早期胚胎髮育中起作用提供新見解》——論文第一作者:何璐(金陵大學)。
……
本週《Cell》細胞期刊裡。
足足有10篇金陵大學學生的醫學論文。
對此,潘凌驚的目瞪口呆。
金陵大學的學生,彷彿像吃飯喝水一般,輕輕鬆鬆有10篇論文上刊。
他們這麼牛嗶的嗎?
……
潘凌帶著強烈的好奇,連忙翻開最新一期的《Nature》自然期刊和《Science》科學期刊。
《Science:氯胺酮腦區特異性作用背後的神經基礎!》——論文第一作者:唐星(金陵大學)。
《Science:CTLA-4抗體治療的T細胞應答,與腸道中多形擬桿菌和脆弱類杆郡的存在有關!》——論文第一作者:羅佑(金陵大學)。
《Science:新研究揭示膽汁酸代謝在骨關節炎中起著關鍵作用!》——論文第一作者:常宇晨(金陵大學)。
《Science:脂肪祖細胞在衰老時大量產生新的脂肪細胞!》——論文第一作者:徐樂樂(金陵大學)。
《Science:將微生物疫苗與競爭菌株組合使用可有效殺死腸道中的致病菌!》——論文第一作者:林可馨。
……
《Nature:雌激素可刺激腦膜Treg細胞產生阿片類物質來抑制疼痛!》——論文第一作者:黎杭(金陵大學)。
《Nature:原始內胚層幹細胞具有驚人的自我再生潛力,竟可以重建胚胎!》——論文第一作者:鄭優(金陵大學)。
《Nature:新研究揭示血管周圍神經元如何構建三維血管結構來保持視網膜健康!》——論文第一作者:趙鈴(金陵大學)。
《Nature:阻斷內源性逆轉錄病毒重新啟用和傳播可緩解有機體衰老!》——論文第一作者:沈若冰(金陵大學)。
《Nature:免疫療法也有黃金時間窗!揭示免疫系統的晝夜節律性對於腫瘤生長的重要性!》——論文第一作者:段璇(金陵大學)。
《Nature:可灌注多功能心外膜裝置,給心臟疾病患者帶來福音!》——論文第一作者:蘇葉(金陵大學)。
……
一系列論文看下來。
潘凌早已瞠目結舌。
他大致數了數。
本週《Science》期刊裡,有11篇論文,出自金陵大學的學生之手。
本週《Nature》期刊裡,有12篇論文出自金陵大學。
如此高產的效率,實在太誇張了!
……
同一時間。
國內專家學者們,都在議論金陵大學。
本週金陵大學的學生,發表33篇CNS論文,強的離譜!
對此,學者們既震驚又欣慰。
震驚的是,金陵大學學生的學術水平,突發猛進,令人咋舌。
欣慰的是,金陵大學學生的醫學水平越高,會連帶著整個夏國的學術水平也就越高。
……
反觀國內高校界。
各校學生都看傻了。
什麼情況?
這個月,金陵大學的學生,有33篇醫學論文,被CNS期刊收錄?
在他們的常規印象裡。
學生大一搞績點、大二搞競賽、大三搞論文。
本科期間,在CNS期刊發表過文章,那就是當之無愧的學霸大神。
碩士研究生期間,在CNS期刊發表過文章,那就是導師的親兒子,學校的牌面。
博士研究生期間,在CNS期刊發表過文章,想去國外名校深造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可這群金陵大學的學生,全都是醫學本科生啊!
要不要這麼牛嗶?
你們一個個的,全都開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