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下午。

李舟上完課,拿著書本回到辦公室。

剛剛坐下沒多久。

只有他能看到的虛擬屬性面板上,出現兩行新的字型。

【宿主教完一天書,獲得365個醫學知識點!】

【宿主當前可支配醫學知識點:365點!】

見狀,李舟沒有任何猶豫,當即在腦海吩咐道:“系統,365個知識點,全部加在醫學等級上!”

話音落下。

虛擬屬性面板上。

李舟的醫學等級,從原先的【LV8(12500/12800)出神入化】,一下子晉升至【LV9(65/25600)舉世無雙!】

加點完畢之後。

李舟嘴角揚起一絲微笑。

醫學等級LV9,相當於諾獎得主級別。

諾獎得主是什麼概念?

諾貝爾獎,是全球學術界個人最高榮譽,也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獎項。

在醫學領域。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無數醫藥行業從業者心心念唸的至高獎項。

自從該獎項頒發以來。

2015年,屠悠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的夏國本土科學家。

截止至2018年。

全球共有214人獲得該獎項。

舉個簡單的例子。

院士是各個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為國家的科技發展開闢道路,推動社會進步。

諾貝爾獎得主,則是人類在科學領域的頂尖貢獻者,其成就往往顛覆傳統認知、推動文明進步,併產生跨時代的全球影響力。

而現在……

李舟在系統加點下,正式踏足這一領域!

接下來。

他詳細感悟醫學等級LV9。

透過和自己本身已掌握的醫學知識進行對照。

李舟發現腦海裡,無數靈光迸濺。

以往科研過程裡,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點,現在數次琢磨之下,竟然豁然開朗。

這些年來閱讀過的任何醫學類書籍,此刻像是人為操作一般,把內容雕刻在腦海裡,永遠記憶猶新。

隨便翻開一本醫學書籍,心裡都會生出無數感悟,輕而易舉就能推陳出新,寫出一本更淺顯易懂、更方便學習的醫學書籍。

同時,李舟發現自己的思維運轉速度,比先前翻了十倍不止,且變得無比通透和靈敏。

無數念頭碰撞下,就像火花一樣炸開。

人體的奧秘、醫學的本質、以及浩瀚如繁星的醫學知識,時時刻刻都交織在一起,化作他的醫學底蘊。

這種感覺非常玄妙,很難用語言來形容。

非要形容的話。

那就是醫學等級LV8的時候,他的思維運轉速度,堪比一臺小型計算機。

他達到醫學等級LV9後,思維運轉速度,赫然達到一臺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

兩個等級之間,宛如有一條鴻溝!

良久以後。

李舟回過神來。

醫學等級LV9,尚且這麼誇張。

那醫學等級LV10呢?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裡,總有那麼幾個名字如璀璨的星星一樣,照耀著科學的領域,指引著人類的前進方向。

牛頓引領工業化革命、法拉第引領電氣化革命、麥克斯韋引領資訊化革命、愛因斯坦引領核物理、現代化戰爭革命。

諾獎得主級別,遠遠不是這些科學家的極限!

李舟隱隱有所預料。

當他達到醫學等級LV10(醫學之神)級別,應該就能名留青史,與這些科學家並駕齊驅。

至於醫學等級LV10之上,有沒有LV11?

其實李舟也不清楚。

不過大機率是有的。

因為科學是永無止境,沒有滿級的。

興許在他達到LV10以後,就知道該如何達到LV11了。

畢竟他有大國良師命格,一天漲一年知識點,可以永遠進步下去!

……

接下來。

心情大好的李舟,開啟了自己的鬥音直播間。

他的直播間標題,名為《今天隨便聊聊家常——重生之我在金陵大學當副教授!》

直播間剛剛開通。

立刻就有數百名粉絲,點了進來。

同時,興許如今這個時代,還沒有人取這個帶有“重生”的標題。

不少刷到的吃瓜群眾,也好奇的點進直播間。

實時彈幕上。

“哇,今天李老師這麼早就開播啦!”

“天吶!27歲的副教授,主播太強了吧?”

“重生之我在金陵大學當副教授?直播間標題還能這麼起?”

“主播有點東西啊!關注了!”

“李老師,不!李教授,今天怎麼有空和我們聊聊家常啊?”

“……”

李舟看著彈幕,笑著道:“這兩天我的職稱,從金陵大學醫學院講師,晉升至副教授。

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

這不,我第一時間就向大家彙報這一訊息。”

話音落下。

直播間網友,分成兩派。

一派是老粉絲,紛紛發言表示恭喜。

一派是新來的,不太瞭解李舟這個人。

很快,在老粉絲的科普下。

新來的網友,都明白了李舟的情況,驚呼這是超級大佬!

27歲的燕京協和醫學院雙料博士。

27歲的金陵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5篇《新瑛格蘭醫學雜誌》論文,11篇《柳葉刀》論文。

如此光鮮亮麗的履歷,令無數新粉驚的目瞪口呆。

主播是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學霸啊!

接下來。

李舟不斷和粉絲們閒聊,聊聊醫學,聊聊藥學,聊聊醫學論文該怎麼寫,或者聊聊醫學生和藥學生的發展路徑。

若是網友們有什麼問題。

李舟也會給他們答疑解惑。

這時,有網友問道:“李教授,你能和大家科普一下‘科研頭銜’,也就是所謂的‘帽子’嗎?”

“當然可以!”

李舟點頭道:“學術大咖廣義上的科研頭銜有16個,從低到高,分別是夏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博士後創新人才計劃、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青年長江學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海外優青、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萬人計劃、海外高層次引才計劃、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創新爭先獎、國家工程師獎、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

當然,我們常說的‘帽子’,就是‘大四青’和‘小四青’。

大四青,就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萬人計劃、海外高層次引才計劃。

小四青,就是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青年長江學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海外優青。

其實現在國家的趨勢,是破除大四青和小四青的‘帽子化’傾向,迴歸專案本質,旨在強調這些專案是科研資助專案,減少學術圈的浮躁風氣,讓科研人員更加專注於基礎研究和創新工作。

現階段,學術界對‘帽子’過度追捧。

但我認為,以後這種現象會少很多。”

李舟並沒有誇誇其談。

2025年,國家將傑青專案改為青年科學基金專案A類,將優青專案改為青年科學基金專案B類,原青年科學基金專案更名為青年科學基金專案C類。

這種舉措,是為了持續深化科學基金人才專案改革,確保人才專案健康發展,切實起到激勵人才成長的目的,避免“帽子化”等異化使用現象,避免因“頭銜效應”帶來的功利化傾向,使研究資助的定位更加明確,評審和資助機制更加規範化。

同時,國家還啟動科研生態建設長期戰略,進一步推動“破五唯”(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深化。

至於李舟本人。

隨著醫學等級晉升為LV9。

他已經有種不在三界外,跳出五行中的即視感。

想比起各種亂七八糟的科研“帽子”。

李舟現在的目標,只有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