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太子你咋這麼讓人看不透呢
我,朱標,大明第一狠人 山河長林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武英殿。
朱元璋每日都在勤懇的批閱奏摺。
對於勞模皇帝來說,什麼事情都想親力親為。
這個時期,明明就有中書省,有丞相,可以為他分憂,他也閒不下來,事事都想管。
近日,由於前線戰事的關係,他是晝忙夜忙,就在武英殿辦公和休息。
連馬皇后生病,他也不知道。
馬皇后又不準別人告訴他,免得讓他分心。
這時,總管太監雲奇,前來稟告。
“陛下,太子和劉大人來了。”
“叫他們進來。”
雲奇前去宣他們進殿。
太子和劉伯溫進入了武英殿。
武英殿是文臣武將朝下議事的地方,無宣不得進入,只有太子朱標可以隨意出入。
太子帶著人來,雲奇就會先去稟報。
朱標也知道,在私底下和朱元璋見面的時候,可以自在一點,彼此稱為父子。
有外人在的時候,就是君臣,一切還是有禮儀規範的。
他也就等宣才進去。
兩人進入了武英殿。
朱元璋還是認真的批閱奏摺。
“兒臣參見父皇!”
“微臣參見陛下!”
“免禮吧!標兒領著伯溫前來是有什麼事嗎?”
劉伯溫拿出蓋有空印的賬本和復刻的大印,舉在手中。
“陛下,臣接到錦衣衛報,各地方官員交至戶部的核實賬本,存在先核准再蓋印的情況,特來稟報。”
雲奇上前將賬本和大印接了過去,遞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完,又看了看空印賬本。
將賬本狠狠往桌上一扔。
“這些貪官汙吏,目無王法,這樣蓋印其中必有鬼,這等官吏勾結行為,必須嚴懲!”
劉伯溫和朱元璋共事那麼久,自然是知道他的性子。
所以,在來之前就已經猜到了會是這種結果,早就準備好了說辭。
“陛下明鑑,每年地方長官到戶部核交錢量,由於路途遙遠,期間難免會出現損耗,這樣就會和在州府的資料有出入,
官員們為了避免來回數月的往返,這才預選蓋好印,到了戶部核實後再寫上數字。
此等事情已成慣例,各級官員也都認可了。”
“大膽,誰讓他們這樣做的,什麼叫做已成慣例?
沒有咱的聖旨,官員們豈敢自作主張,這是不把咱放在眼裡啊。
蓋上空印,數字想寫多少寫多少,那貪官汙吏不是想貪多少貪多少了。”
劉伯溫一聽朱元璋這個口氣,這還是沒有得商量了。
看來還是隻能求救於太子殿下了。
畢竟太子殿下要通情達理一些,此事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劉伯溫連忙跪在地上,大聲疾呼道。
“陛下,空印一事的確自古有之,臣在來之前也於太子殿下商議,有一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朱標在一旁一言未發,他在等待著時機。
朱元璋雖然在氣頭上,也知道劉伯溫聰明,從他起事到如今,劉伯溫可謂是次次都能為他逢凶化吉。
因此,對於他的信任度還是十分的高的。
“那你說,怎麼才能解決?”
“回陛下,大明疆域遼闊,各地州府離京距離不一樣,路上耽誤的時間也不同,可以按照州府離京城的距離來規定一定數量的‘耗羨’,此耗羨就是允許差異,不記入戶部核實資料之中。
這樣一來,就可以免去他們因為資料不同來回往返,也就可以避免他們使用空印賬本了。”
朱標聽完此言,心中暗暗佩服。
這劉伯溫被稱為繼諸葛亮之後,五百年的第一人,果然是名不虛傳啊。
這種‘耗羨’制度,的確是在後世被一直沿用。
他是如此有先見之明啊。
可朱元璋聽完這話,一點沒有息怒,反而破口大罵。
“這些貪官明知是空印賬本,還敢蓋印,此掌印之人,目無王法,一罪也;
領著朝廷俸祿,當盡心辦事,上交的錢稅軍糧也敢有所損耗,此為辦事不利,二罪也;
掌印不法,運糧官不法,戶部不法,卻彼此都不上報,暗自默許,是為官吏勾結,三罪也;”
“此等之罪,何來寬恕之說?”
劉伯溫徹底無語了。
當他作為臣子,明知皇帝有錯,又不得不諫,於是,他將頭重重地磕在地上。
“陛下,不是這樣的陛下,此事沒有那麼嚴重。
請陛下明鑑!
太子殿下,快勸勸陛下吧!”
朱標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聽到劉伯溫的呼喊。
知道自己是時候出場了。
“父皇,劉大人剛才所言‘耗羨’一策甚妙,可以採納!”
朱元璋聽朱標說話,他的怒氣也消了一些,重新坐在了位置上。
“運糧官,沿途之中,就算不擅動錢糧,也有可能因為天氣原因導致糧草水分蒸發。
父皇以前種過莊稼,收時一百斤的稻穀,到了上交的時候,就成了九十斤了,可見糧食縮水是正常的。”
劉伯溫十分激動,連忙幫腔道:“是是是,太子所言甚是!”
朱元璋態度明顯緩和許多。
可是朱元璋卻還是語重心長的反駁道:“標兒,那是貪官在稱上面做的手腳,目的是讓百姓多交糧食,你要知道你爺爺就是被貪官逼死的。”
朱標當然知道,他這樣說,就是故意激起朱元璋的傷心事,以此來讓他下定決心,處罰這些官吏。
朱標接著說道:“因此允許一定數量的‘耗羨’是可以接受的,不過,空印之事是不可原諒的。”
“啊!”
劉伯溫剛才還在以為太子出言相勸效果不錯,此時又聽得有些意外。
怎麼此事又不可原諒了?
這不是該藉著‘耗羨’之說,反推空印是被迫的,到時候小懲大戒也就是了。
怎麼回事啊?
劉伯溫驚得手心上都全是冷汗了。
朱元璋本來也是以為太子要勸自己不要大開殺戒,他在心裡還在想,太子如果真的求情,此事還是可以商量,小懲大誡也就是了。
忽聽他話鋒一轉,說這些事不能原諒。
朱元璋心裡樂麻了。
果然父子就是父子,咱的好標兒,深得咱心啊。
“太子,快和咱說說,為何不可原諒!”
“父皇,正如你所說,空印之事,欺上瞞下是為欺君,官官相護,官官勾結,是為罔上,這樣一來,吃虧的還是百姓。
正如劉大人所言,空印之事自古有之,而咱們現在才知道,這監察部門也隱瞞不報,是為失責。
如此欺君罔上,迫害百姓,官吏失責之事,怎麼可以原諒。
不僅不能原諒,兒臣以為必須嚴辦!”
朱元璋激動地站了起來。
“哈哈哈哈,好,咱標兒說得太好了,太對了,就這麼辦,劉伯溫聽旨!”
劉伯溫是徹底麻了。
沒有想到這事先稟報給太子居然是一個錯誤。
一個天大的錯誤。
太子居然比陛下還狠。
太子殿下,我看錯了你啊。
他呆呆地跪在當場,有氣無力地回答道:“臣在!”
“命你率錦衣衛將所有相關人等即刻抓捕歸案!”
“臣遵旨!”
劉伯溫領旨退下了。
與此同時,朱標的系統提示音響起。
“空印一案,影響深遠,太子狠名,隨之遠播,獲得增壽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