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可怕的錦衣衛
我,朱標,大明第一狠人 山河長林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劉伯溫領旨去了之後,心裡已成死灰。
他是文人,諫也諫了,他要做的事情已經做完了。
歷史的罵名也不會罵在他的頭上。
文人最在乎的就是這種虛名,所以即便知道此事的危害性,他也不會做抗旨的事情。
回到錦衣衛府衙後。
立刻召集錦衣衛,將聖旨宣講了下去。
錦衣衛既然聽命於皇帝,那麼就要絕對忠誠,一切聖旨都必須照辦。
有人還是有一點疑慮,問道:“指揮使大人,咱們不是秘密行事嗎,這抓捕行動一出,天下也就都知道錦衣衛了。”
“知道就知道吧,奉旨辦事就行了。”
“得令!”
有了這話,錦衣衛也就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生怕被人發現了。
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做事了。
他們領旨前去進行抓捕!
一時間,整個大明人心惶惶,不知道什麼時候錦衣衛就來敲門將人帶走了。
這些被抓捕的人,全部都被關入了詔獄。
由毛穰負責審判。
這毛穰可謂是將酷刑研究得明明白白,比起武則天時期的來俊臣,周興還要來得恐怖。
什麼剝皮,腰斬,車裂,插針,棍刑,鋸割,彈琵琶,剜腳筋等等,統統都給犯人招呼上。
這些進入詔獄的犯人,哪裡經得起這種折磨,紛紛開始互相攀咬。
以求少些折磨。
有些人是真的有牽連,有些人則是因為和罪犯有過節,也被攀咬了出來。
毛穰則一概不理,將這些名單,又交給錦衣衛,讓他們去抓人。
這樣一來,此案牽連人數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
劉伯溫看著這種情況,看著詔獄人滿為患。
他忽然明白了!
太子殿下提前就讓準備刑房,這就發生了空印案,這難道是巧合?
還是說太子殿下有所察覺,早就想這樣做了?
可怕,太可怕了。
看來這個朝廷是不能待了。
否則自己也將深陷其中.
劉伯溫不想捲入其中太深,所以錦衣衛的事務他基本上都不想管。
而錦衣衛也都十分自覺,只管抓人,然後送入詔獄,毛穰在詔獄用刑嚴審,再得到名單交給錦衣衛。
錦衣衛再去抓。
這已經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基本上也不用他這個指揮使做些什麼了。
只是,這樣一來,錦衣衛和詔獄就被大眾所熟知,可謂一出現,就和臭名昭著劃上了等號。
朱標在東宮,每日倒是自自在在,他卻不知道外面已經變天了。
....
中書省胡惟庸,面對著這突如其來的錦衣衛,嚇得不輕。
連忙召叢集臣商議對策。
他們當然已經知道錦衣衛是因為什麼抓人了。
他們要一起商議的是,錦衣衛這個部門存在,對他們的威脅。
這一次,無論的六部九卿,還是其餘的部門,多數人都認為錦衣衛是一個威脅。
大家一起來到胡相府上,商議對策。
“諸位,眼下形式大家都知道了吧,這突然冒出來一個錦衣衛,還有那臭名遠揚的詔獄,咱們陛下這是要幹嘛啊!”胡惟庸率先說道。
此時,作為三法司的主要長官,有很大的發言權。
大理寺卿梅仲卿:“陛下前腳才改制修訂三法司章程,後腳就成立錦衣衛,這實在是讓人看不明白!”
刑部尚書周廷徽:“錦衣衛成立也就罷了,可它們還能抓捕和審理,那要我們刑部幹嘛?”
都察院左都御史賀維光:“而且這錦衣衛抓捕的還都是官員,詔獄居然隨意就可以用刑,這簡直不符合規矩,按理說官員犯法,當有都察院上奏彈劾後,才能進行抓捕和關押,錦衣衛這完全是把我們都察院都不放在眼裡,毫無程式可言。”
三法司三位主要人物說完之後,其餘的官員也是交頭接耳議論開來。
“對對對,錦衣衛也太不像話了。”
“我們戶部許多官員,還在家中吃飯,就被當場帶走。”
“你那個還算好的,我們有些官員與空印案八竿子打不著的都被帶走了。”
“聽說錦衣衛的指揮使是劉伯溫,他這是發什麼瘋啊?”
....
胡惟庸聽著這些言語,心裡也已經有了打算。
“又是劉伯溫,這個人真是太可惡了,現在還領著錦衣衛到處招搖,這一次,一定要讓你死!”
他輕咳了一聲,百官都安靜了下來。
他站在臺階上,俯瞰著百官,說道:“諸位同僚,說得都沒有錯,這錦衣衛實在遭人憎恨,我等聯名上書請求裁撤。
另外,最近因為錦衣衛一事,咱們的軍需供應也就沒有辦法滿足前線補給了,諸位明白了嗎?”
一聽這話,下面的官員就議論開了。
“胡相這一招妙啊,錦衣衛是陛下成立的,要裁撤陛下肯定不願,我等聯名上書,就是給陛下一個臺階。”
“陛下如果還是不願,我們就以錦衣衛擾亂官場為由,拖延前線糧草。
前線將士必然怨聲載道,倒逼陛下裁撤錦衣衛。”
“對啊,陛下總不能因為一個錦衣衛,而丟失前線的將士吧!”
“既然陛下不信任我們,那麼我們也可以消極怠工啊。
難不成陛下還能把我們全部砍了不成!”
胡惟庸聽到這話,心裡暗暗得意。
心想:“朱元璋這次惹到眾怒了,到時候藍玉等人氣急,我再勸讓藍玉等人引著大軍直殺金陵,那麼這天下,可就......
哈哈哈哈哈!”
胡惟庸做著他的春秋大夢。
許久之後,才清醒過來。
有人喊他:“胡相,胡相,咱們就按照你說的辦了,請胡相擬一奏摺,咱們聯名上書,如果陛下不願,咱們就將前線供給之事就盡力拖延了。”
“好好好,諸位隨我來!”
胡惟庸進到書房,取出筆墨,洋洋灑灑數出錦衣衛幾大罪狀,請求裁撤錦衣衛。
其餘諸位官員,也都紛紛在後面落款簽字。
這一份奏摺十分有分量,胡惟庸準備明日上朝之時,上呈給朱元璋。
這許多官員都站在胡惟庸一邊,不過還是有一些官員採取中立的態度,沒有在上面簽字。
另外還有一些官員更是心裡擔憂,覺得這事風險極大,不敢參與。
他們不知道,錦衣衛不僅僅要抓空印案的相關人員,錦衣衛還要監察百官。
因此,他們的一言一行,此刻也已經被錦衣衛掌握。
統統彙報給了劉伯溫。
劉伯溫心裡恐怖萬分,這次真的麻煩大了。
他不想自己承擔,也準備了一封請辭信,準備明日上朝時,當著眾位官員的面,請求告老還鄉,不趟錦衣衛這渾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