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衛的碼頭上船隻雲集,大的小的貨船進進出出。

他們有的是遠洋而來,有的是在渤海灣內航行的,也有的準備出航。

沒有人知道,這艘即將出港的海船上面搭載的是大明第一個非老朱家的郡王。

也沒有人知道,一搜掛著大明旗幟的海船入港而來,船上赫然是從歐羅巴回來的楊金水等人。

這兩天大明議論最多的便是皇帝冊封郡王。

只有官員們知道自己的努力告一段落,陸子吟走了,下一個大魔王變成了內閣首輔嚴嵩。

只有幹掉嚴嵩之後才是大明皇帝手中的權利。

這次的秋閨沒有幾個人在乎。

在孫應奎的禮部控制下,一切照常。

只有從考場出來的安南舉人們會懷念陸子吟在的時候。

或許在朝堂上空出來許多位置,沒有人為科舉而分神。

反倒是本來作為替罪羔羊推出來的禮部尚書孫應奎,他並未引咎辭職,致仕歸鄉。

而是繼續負責兩屆秋閨。

即嘉靖三十二年以及嘉靖三十六年的秋閨。

後世許多人將這兩屆秋閨,認為是大明科技改革的開始。

事實也是如此,從八股到專科考試,大面積培養人才的速度,越來越快。

更多人才能湧現,讓大明工業發展更加迅猛。

而這一切,與位於戰艦上面的陸子吟並無任何關係。

他意氣風發,好似魚躍大海,再無束縛。

......

“夫君,姐姐,為什麼是柔佛?”

在船隊出航之後,顧橫波才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她對南洋知道不少,自然知道柔佛大概在什麼地方。

即便如此,她也不知道為什麼南下第一站,自己未來長居的地方是這裡。

朱壽瑛道:“柔佛不是大明的藩屬國。”

陸子吟補充:“也就是說,柔佛是大明之外的土地,我們打下來,便是我們的獨立王國。”

他雖然不知道嘉靖存的是什麼心思,朱壽瑛在其中出了多少力氣。

但有一件事情他很確定——柔佛的一切,將是自己說了算。

“可柔佛有什麼好?”

顧橫波仍舊不解,一雙美眸當中都是好奇。她對位置的新鮮事物好奇,但接受能力遠遠不如陸子吟跟朱壽瑛。

“橫波,柔佛只是我們的一個立足點,但這個立足點很重要。想要立命安身,就得稱霸一方。”

大明雖有遠洋貿易的本事,但對海外殖民興趣不大。

倒不是中央王朝看不上邊塞之地,而是距離太長,維持行政統治的成本太高。

一旦發生叛亂,中央耗費甚大,奪回來的土地三五年內還能再度反叛。

能臣,幹臣太少,能夠在邊塞安心治民的更是少之又少。

陸子吟從未對顧橫波或是朱壽瑛談及自己的打算,哪怕這二女天資聰慧,知道的事情並不比自己少多少。

但在海外建國,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王國而言,還是太過驚世駭俗。

倒不是她們沒想過,而是從想過到去做中間不止一步路。

自己確信大明無法干涉自己的所作所為,可她們生在大明,對大明的敬畏之心,遠遠勝過自己。

更別說背叛大明的代價太高,稍有不慎便是抄家滅族。

她們不只是自己,還會為家族,以及後代考慮。

獨立建國,那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哪怕她們心中有所感,但在自己扯起大旗,獨立建國之前,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大明可不會釣魚執法,也無法管轄數萬裡之外的土地。

然而就在陸子吟還準備說些什麼的時候,卻忽然見到外海有大量艦船進入渤海灣中。

如此情形,除了常年在外的陸子吟之外,旁人都是第一次見到。

“怎麼會有如此多的船隻?”

朱壽瑛並不喜歡參與剛才的討論當中,她不覺得自己夫君就要效忠自己父皇。

但堂而皇之的談及稱霸一方之類的話,她還是敬而遠之。

她現在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再也不是大明的長公主,常安公主。

而是平南王妃。

這一身份轉變,讓她在大明再無立足之地。

直到很久之後,朱壽瑛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

從天津衛的外海到杭州灣,再到升龍城,水越來越藍,岸邊的城市越來越少,叢林雨來越多。

一個月的功夫,艦隊順利抵達升龍城。

此處並非是大明疆土最南端,但陸子吟還是在一眾女眷的要求下,決定稍事休整。

藍天白雲,湛藍色的海水他們已經看膩。

她們現在想要上岸,好好休息一下。

可在碼頭上,朱壽瑛天旋地轉,像第一次坐船一樣,還未正式起航,就暈的不行。

但這一次,她暈的是陸地。

“公主小心一些,在船上久了,習慣了顛簸,在陸地上想要找回平衡可不容易。”

“還能這樣?”朱壽瑛大感稀奇,這還是她第一次聽說這種事情。

當隨著隨行人員下船,大多也不適應在陸地上行走之後,她迷人的一雙眸子便落在這一處港口上面。

升龍城的港口在大明入主安南之前,就是地區貿易中心,極為重要。

在陸子吟的建設下,更是大刀闊斧的改革,無論是建築風格,還是行政效率,都跟大明相差無幾。

但出了碼頭之後,城市的建築風格卻是跟大明大相徑庭。

無數的竹樓是主力,這種兩層起步,第一層空置小樓是應對潮溼天氣,以及蛇蟲鼠蟻的關鍵。

這些全竹子,全木結構的房屋,在大明北方根本見不到。

更別說滿眼都是紫禁城朱牆綠瓦的朱壽瑛。

她想好奇寶寶一樣,打量著這一座被自己夫君改變的城市,耳畔聽到的是夾雜著當地話語的大明官話,總算明白自己夫君在安南之地做了一件有多了不起的事情。

書同文,車同軌的好處她聽過,但這是她第一次見到有人做到了。

“現在安南有多少人能夠使用大明官話?”

她不禁看向陸子吟,希望從他的嘴裡面獲得一個答案。

“讀書人以及軍隊裡的人的至少都會用大明官話,沒讀過書的人,大機率不會。城市,鄉村是兩個世界。”

陸子吟從來不會誇大事實,他將現實羅列在朱壽瑛面前。

朱壽瑛不只是聽,她也在看。

升龍城作為安南北部重要城市,經濟繁榮下湧現的小商品經濟,以及碼頭經濟,就在她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