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虎堅決執行了上面的命令,朝堂上的爭鬥與地方無關,他們都只是做事的人。皇帝是否有決心佔據西域,跟朝臣是否有決心佔據,是兩碼事兒。

嚴世蕃,高拱等人都想要大明光復西域。

哪怕高拱一開始並不支援此事,他認為大明還需要進一步的修養身系,而不是將所有的精力都花費在戰爭上面。

偏偏皇帝下令後臣子縱然反對,也只能在私底下反對。在涉及到戰爭上面的事情,都要聽命行事。

他們才是真正支撐起來戰爭的關鍵。

實際上,皇帝到內閣,大臣都是支援收復西域的,除了政治上的考量之外,更多的是大明在草原上的擴張缺少支點,需要西域。

這並非是某個人的想法,而是無數人都是這樣想的。

佔據西域後,大明可以直接與中亞對話,對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的控制也能更強,更好的向中亞進軍。

更別說一直都存在的絲綢之路會隨著大明對這片土地的控制力度不斷增加,商路也變得通暢。

那是數百上千萬人口的龐大市場,沒人會放過。

更別說這些市場之外還有更大的市場可以成為大明傾銷地。

趙虎並不知道那麼多東西,但他知道國公大人不會虧待任何有功之人,更知道自己斷了糧道,管他這些葉爾羌人是否牴觸大明,都得在生死當中做出選擇。

他們究竟是要死在荒漠當中,還是成為大明的一部分,答案不言而喻。

“將軍,又有三千人投靠咱們了。”

這時候,文官監軍意氣風發,他是文官,自然而然的負責起來外交策略。雖然他不是禮部官員,對西域的瞭解不多。

但如何跟這些人打太極,卻是他的本能。

他能夠輕而易舉的糊弄任何人,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

甚至各個軍營當中的也強人在投靠大明之後,打著的旗號仍舊是葉爾羌人的旗號。

除了極少數人之外,沒人知道這支軍隊已經變了主人。

沒有更換旗幟甲冑,甚至給養都沒有額外提供。

除了當事人之外,很少有人知道在軍隊已經變成了隸屬於大明的。

甚至跟其他軍隊一樣,他們都無法跟葉城當中速達大汗獲得一點聯絡。

直到這一天傍晚,來自於大明的使者敲開了這一出營寨的大門。

大明需要他們的時間終於到了,大明需要更多的人為自己效力,彌補自己一方軍力不足。

這些葉爾羌人作戰能力雖然遠遠不如自己的祖先,但在此地卻是本地人,他們沒有辜負自己祖先遺留下來的財富,成為了大明的一部分。

他們靠著自己的血肉,以及對土地的渴望,再度成為了大明軍隊的先鋒。

當夜,營地大門開啟,大量明軍悄無聲息的摸上來,兩軍在黑暗當中會師的時候,雙方仍舊戒備。

無論是明軍還是葉爾羌人,都對對方缺乏信任,他們缺少一個叫做投名狀的東西,需要今夜並肩廝殺之後,才能真正融為一體。

“小人拜見將軍。”

那一支葉爾羌人的騎兵見到的是趙虎,趙虎此番親自出戰,倒不是擔心戰況,而是大明的這些可疑盟友做出任何舉動,自己都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葉城今夜城門洞開,速達大汗將會向北突圍。本將會親自率領大軍破了速達大汗,逼降左近十萬葉爾羌軍隊。不,算起來應該只剩下七八萬了吧?這些日子有不少都當了逃兵,或是投了我大明。”

趙虎在這黑暗當中看不清楚對面人臉上的表情也知道對方絕無表面上那麼平靜。

“大人知道,城中有兩萬軍隊,若是突圍而走,小人未必能夠將其攔下。”

“無妨。”

趙虎從不指望別人,他只信任在戰場上面摸爬滾打之後的大明軍隊:“此戰我帶了三千明軍,三千葉爾羌輔兵,加上你部三千人,足夠了。”

“待會作戰,不怕死的就往上衝。若是怕死,跟在我大明身後衝殺便是。戰後記下功勳,我大明陛下會論功行賞。”

趙虎畫完大餅後,又說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後,又才說道:“時辰差不多了,隨我出擊。”

在他對面的葉爾羌人們不知道在想什麼,他們看似欣然領命,實則心中惶恐的很。

直到此刻,他們才知道大明居然在城中有連速達大汗何時出城都一清二楚的人。

他們很想知道,自己這樣的二五仔究竟還有多少!

自己究竟能夠從這一次出賣葉爾羌大汗當中,獲得多少好處!

死道友不死貧道,大明要的是西域,是整個葉爾羌汗國,而不是自己的腦袋。只要自己能夠安然無恙,賣掉帶頭大哥速達大汗也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事情。

真正讓他們遲疑的是,這傢伙值錢嗎?大明這些軍官是否會從中作梗,奪了自己的功勳。

草原上面弱肉強食,五大三粗的遊牧民或許實誠,憨厚。

但對方絕對不是沒有心眼的人。

在確定你不是對方平等交易的物件之後,他們會將真正的自由展現出來。

“城門開了!”

曠野當中,近萬人的軍陣再大也很難被人捕捉到。

騎兵們早早地就讓戰馬老實起來,不會發出聲音,軍士們更是恪守職責,小心當中透露著幾分興奮。

打過仗的渴望戰爭,這是必勝的戰爭,一旦獲勝,便是白花花的功勳落入自己手中。

也就一些不斷打了敗仗,這才投向大明的葉爾羌人此刻心中惶恐,他們雖然不是第一次將武器對準自己同胞。

但以往若是打不過對方,自己還能風扯緊呼。但這一次自己身後是大明軍隊,若是想要脫離戰場,立馬會被大明安上逃兵的稱呼,立刻處死!

不遠處的葉城城門口,速達大汗已經出城,城門吊橋被放下來後,大量軍隊出城。

親衛隊簇擁著速達大汗,目光卻是一致的向北而去,死死地盯著北邊的天山。

黑暗當中無人能夠看得清楚天山,但人人都向往天山。

他們想要向北,想要回家,回到自己的家鄉。

此時,他們並未注意到黑暗當中那一雙雙窺視的目光,只是小心翼翼的出城,祈求不被他人發現。

直到出城十里,天才驟的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