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監生已經習慣了安南的舉人每日都努力學習,甚至一時間都有些不適應這些外來者比自己更加努力。

但隨著時間推移,大家也互相之間有了瞭解,也明白對方的壓力有多大。

這些舉人大多數都是陸子吟在安南進行改革而中的舉人,許多人身上天然的打上了改革派的烙印。

他們跟改革派一榮俱榮,一辱俱辱。

一旦大明科舉制度變更,他們受益匪淺。但要是科舉制度一成不變的話,他們如何也無法競爭過大明士子。

他們引以為傲的文化素養,在面對大明秀才的時候,佼佼者也只是相差無幾,更別說面對在國子監當中就讀的大明舉人。

他們彼此之間差距極大,許多人一來就意識到了競爭的話,自己比不上京師國子監的讀書人,更比不上傳聞當中的南京國子監。

日暮,吃晚飯的時候,阮志明卻是見到了自己此生從未見過的璀璨煙火。

“別看了,據說南京國子監當中的江南文人水平更高,要是咱們今年不能金榜題名,明年就要跟大明舉人們競爭,到時候也不知道能不能中。”

胡兄信心並不是很足,他更早到達大明,更清楚自己的對手是什麼水平。

哪怕是同來的安南人,他都沒辦法將其擊敗。

須知大明取士靠的是排名,而不是家世是否顯赫。

他放棄靠著家族在安南出仕,成為一個小小的地方官,而是從童生到舉人,一路披荊斬棘,方才來到京師。

“胡兄所言甚是。”

被京師夜色迷了眼睛的阮志明卻是連連點頭,者才意識到自己要面對的是科舉,而不是夜色。

“行了,這兩日先學習一下,感受一下氣氛。到了休沐的時候,再好好休息一日。到時候我帶你們在城中逛逛。”

“還有休沐?”

“國公曾經在國子監當中發表演說,讓我們一張一弛,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該出去玩,就出去玩。現在國子監當中還有一些馬球之類的運動,用於學生強身健體。”

“原來如此。”

一行數人說著來到食堂當門口的時候,又有人道:“阮兄,國子監當中的食堂又是特色。我大明許多菜色雲集京師,國子監的廚子又是平南國公府上出來的,手藝一絕。”

“有多絕?”

“大明新軍一個月六兩銀子,人家大廚在國子監一個月三十兩白銀,比一個知縣月俸都多不少。”

“嘶!”

新來的立馬意識到了國子監在大明的重要性!

廚子收入超過大明的縣令,這合理嗎?

偏偏在國子監這樣的大明行政機構當中就出現了這種事情。他們確信,此地大多數的官吏,俸祿都達不到一個月三十兩白銀的地步。

大明對一個廚子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人。

有的人從中看到大明有錢,有的人看出大明對人才的重視,還有的人想嘗一嘗大明的特色。

“走,嚐嚐吧,”

國子監的讀書人不算多,只有千人。這一規模面對不斷增加的讀書人顯然不夠,但即便是千人名額,現在也沒有滿員。

反倒是由著工部擴建的校舍,食堂,在一點點增加,讓整個國子監變成了一個大工地。

甚至還有人想要讓國子監搬出城中,去城外空地新建。

究其根本還是城中並無太多口空地,精明的大明官員跟商賈,都想要開發地產。

京師城外有大片旱地,這些土地對大明而言做用不大,正好用來新建各種學校。

國子監在許多人看來,也應該是其中之一。

畢竟他們都不在國子監讀書,不介意國子監從城內搬遷到城外。

......

“國公,最後一批人已經到了。”

“到了就到了。”

陸子吟沒有任何情緒波動,仍舊在桌前批改公文。

一份份的公文很快批改完畢,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缺錢,缺夫子。

自從禮部負責教育事業之後,權力增加的同時,需要錢的地方也節節增加。

大明每省都有國子監,國子監下是府學,縣學,小學,私塾。

這些學校除了師資力量差別之外,最大的差別是人數。

人數超過百人才算是學校,坐落在鄉間的世俗人數很難超過五十。

一個私塾容納的往往這已經是附近鄉鎮所有讀書的學生。

年紀大一點的學生或者有錢人家,都會去更高階的學府去讀書。

一些貧瘠的縣中便有一個學校十幾個私塾,更別說一些富裕的縣。

激增的學生,讓夫子愈發不夠用。尤其是擁有高學識的讀書人的目標是科舉,而不是在鄉間教書育人。

聖人之言,在此刻也沒有任何作用。

儒生早就忘記了聖人言論,心裡面想的是光宗耀祖,封妻廕子。

好在大量無緣仕途的讀書人都在學校當中教書育人,為百姓啟蒙。這些人的俸祿,與日俱增,並非是一個小數目。

相對而言,大明新軍的開支,比教育事業少的多。

大量金銀供養下的文風鼎盛讓大明朝堂上下無一人敢說一個不字。

他們雖然不願意教書育人,但他們願意擔任校長,或是禮部官員的時候誇誇其談,言及關鍵之處,更是聲淚俱下。

誰也不會將到手的功勞拱手相讓,讓給別人。

作為禮部左侍郎,陸子吟現在的任務便是要錢,爭取明年的教育經費增加,擴大禮部的機構,在精簡人員的同時,讓禮部變得更加強大。

這些事情跟秋閨一樣重要。

“預算表我帶走了,明日一早內閣會議討論。”

跟其他部門的開支不一樣,教育體系的開支很穩定,每年都會略微增加。

陸子吟按照百分之二十的增加數目作為明年的教育開支,為的就是讓大明更多學生可以受到教育。

對別人而言,教書育人是口號,對他來說,這是大明想要從封建帝國逐漸變成工業強國的根本。

只有人才足夠多,大明才能一日千里。將其他國家遠遠地甩在身後,以改土歸流的方式,佔據更多的土地,讓更多陽光底下的土地,成為大明密不可分的一部人。

“大人慢走。”

左右的官吏不知道陸子吟在想什麼,他們禮貌的點頭,恭敬地送走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