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匠人所講的“難點”,和袁紹想的大差不差。
翻譯過來,就是溫度不夠。
燒製琉璃的溫度必須非常高,遠高於普通的熔爐所承受的範圍,常規的爐火根本無法滿足。
那這一溫度必須高到什麼程度呢?
大約是超過一千二百度,才能讓礦石完全熔化。
漢朝的熔爐能夠大量生產鐵和鑄鐵,就已經表明了爐溫能達到一千一百度。
所以首先第一步,便是製造出更高、更穩定溫度的熔爐。
既然決定好了目標,就要去實施。
隨後,在孫匠人的帶領下,袁紹參觀了一下現在普遍使用的熔爐。
漢代已經有類似坩堝爐的構造的熔爐了,相對於其他款式,這種封閉式的設計可以更好地集中熱量。
但是......也僅僅是如此了。
回憶起前世的熔爐,袁紹想了四個方向的辦法。
第一就是——風。
風能加速燃燒,而利用風箱等工具,便可以透過鼓風不斷提高燃燒效率和氧氣濃度,達到更高的溫度。
第二就是——建造多層的爐體,就像豎爐那樣,讓燃料和空氣在上升或下降過程中更加充分地混合燃燒。
第三就是——改造爐壁,選用耐高溫的粘土製作壁爐,避免爐壁在高溫下變形或熔化,進一步增強耐火能力,並減少熱量流失。
第四就是煙道——透過設計傾斜的煙道,可以利用煙囪效應提高氣流的迴圈,增強爐內燃燒效率。
當然這四點只是從改進熔爐結構角度,還有其他能夠提高爐溫的方式,比如使用更為高效的燃料,再比如說燃料分層裝填之類的辦法。
於是,在留下了自己的思路後,袁紹讓孫匠人親自帶人負責熔爐的研究。
畢竟,涼州犁只是改造了一些方式。
只要生產出來第一個成品,剩下的普通匠人照葫蘆畫瓢,也能造出來。
孫匠人這種老人,必須要用在創新上面才能發揮出他最大的價值。
對於袁紹而言,工匠隊伍的建設也已進入了更高的階段。
即便梁氏、竇氏的千名工匠還沒有到位,現有的工匠已經能夠承載起較為複雜的技術挑戰。
只是,在姑臧城內,工匠們的居住條件顯得有些侷促,人員密集且生產空間有限。
為了讓工匠們有足夠的空間發揮,袁紹決定在姑臧城外南二十里建設一個新的工坊——一個專門為琉璃生產提供實驗和製造的地方。
這個新的工坊,不僅僅是一個“生產線”。
袁紹打算將它打造成一個集研發、實驗和生產為一體的技術創新中心。
在這個地方,工匠們可以根據新的設計方案進行多次試驗,找出最合適的材料和工藝,同時,也能夠將最新的技術成果迅速投入生產。
但是,養這麼多人的吃喝也是一個問題。
錢,還是錢。
所以,只能儘快推進開採鹽池的策略,然後用販賣出來的精鹽利潤,來支撐起工匠、以及琉璃的花費,再用販賣琉璃的利潤,來反哺到這幾項當中。
總而言之,這是一條較為漫長的道路。
另一邊,雒陽。
關於袁紹釋出的求賢令的文章,終於傳到了這裡。
然而,文章並沒有如袁紹預期般引起轟動。
事實上,主要還是因為宦官和劉宏幫袁紹吸引了不少火力。
此時正值士人集團和宦官集團的抗爭愈發激烈,輿論的焦點早已轉向了朝堂之爭,沒人再去細究袁紹寫了多少文章,也沒有多少人關心他寫的是什麼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說,袁紹真該感謝劉宏的“努力”了。
不過,儘管袁紹的文章並未引發廣泛關注,它卻給在雒陽計程車人們提供了一個契機,提醒了他們某些潛在的可能性。
既然袁本初能夠透過叩闕上書,成功推動撤銷黨錮,那麼這次,針對郡守集體被彈劾的事件,士族們是否也可以採取類似的手段?
依葫蘆畫瓢,總該沒錯吧?
於是,在一些士族的暗中指示下,雒陽的太學生們率先行動了。
他們開始在街頭廣泛傳播關於宦官們的不當行為,口口相傳,聲勢浩大。
然而,事實上,宦官們的行為並非完全可以糾正。
儘管宦官在朝廷中的權力巨大,但他們並未完全掌握尚書檯的考核體系。
按照慣例,尚書檯和三公曹負責考核天下州郡官員的政績,這一權力長期以來並未被宦官完全掌控,因此他們在這方面的影響力有限。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儘管在上一年歲末的官員考核中,這些郡守的成績並無明顯問題,為什麼現在突然間就爆出了種種指控?
毫無疑問,這些指控的背後很大程度上是有人在操控,意圖栽贓陷害。
但人盡皆知,這種陷害一旦成功,就很難澄清。
而一旦被捲入其中,幾乎沒有機會洗白。
比如,如果有人汙衊你在被窩裡藏著女人,你若無此事,即便你否認,能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你沒有嗎?
而對方接著說你藏著人床底下,或是衣櫃裡,這種無厘頭的指控便如同陷阱,步步緊逼,最終很難自證清白。
這種巧妙的栽贓手段,往往使人防不勝防。
即便你極力辯解,對方只需繼續“補充細節”,就能讓你陷入無盡的詭辯中。
更何況,這些郡守們的手指令碼就不怎麼幹淨。
貪汙腐敗在東漢官員中幾乎成了常態,許多官員在權力的庇護下,肆無忌憚地進行私利的交易。
說句不誇張的話,不貪汙反而成了鳳毛麟角。
這就像是明朝朱元璋所定的貪汙標準一樣,按照當時的規矩,整個明朝朝堂上的官員,幾乎九成九都會被扒皮充草。
所以,貪汙,實際上不過是個“拿多拿少”的問題。
由此,在劉宏釋出“為民除害”的詔書後,那些針對宦官的輿論支援根本站不住腳。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士人們的輿論戰術本就不夠高明。
但也不能否認,活人不能尿憋死。
在宦官們的洶湧攻勢下,士人們總得想出個辦法來對抗他們。
於是,一條“以毒攻毒”的計策應運而生。
你們彈劾我們士人的郡守,那我們就彈劾你們宦官陣營的郡守。
你們汙衊我們,我們就汙衊你們。
然而,這一計策其實並沒有多大成效。
因為,裁判站在了對方一邊。
而且,宦官們又豈是輕易受汙衊的人?
這些年,士人們對宦官的汙衊何曾少過?
每一次的衝突都充斥著輿論的針鋒相對,宦官們早已習慣了這種攻擊,根本不會因此感到威脅。
這就是蝨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的道理。
於是,這幾十位郡守被下詔,強制放下手頭一切事物,回京述職。
這些訊息當袁紹得知時,已經是十天之後了。
當他聽到這些訊息的第一反應便是:
TMD!怎麼不多撤幾個涼州的郡守?
令人不解的是,這場無妄之災似乎對涼州的影響並不大,僅有兩位郡守被波及撤職。
此前與袁紹、何進及董卓一同打退鮮卑北定和武威兩郡的郡守安然無恙。
被撤職的則是隴西和金城的郡守。
對於袁紹來說,他的心思早已放在敦煌郡的控制權上。
於是,他思索片刻,決定給張讓寫封信。
信的內容簡單直接,大致就是建議順便把敦煌郡的郡守也列入撤職名單,然後隨口問問隴西、金城、敦煌三個郡的郡守職務“要價幾何”。
不過,此時的劉宏還未徹底進入公開賣官鬻爵的階段,貿然提價顯然不夠高明。
為了讓這樁交易顯得更為合理,袁紹決定主動搭橋修路,引入一個看似與郡守更替無關卻能促成合作的議題——精鹽。
之間提到過,目前北方的精鹽若想運往南方銷售,途中必然要經過層層關卡,每一處都得繳納路費,而這些費用會讓鹽的成本成倍增加,最終利潤微乎其微。
與其讓沿途的各路地頭蛇分一杯羹,不如直接將劉宏拉進來,給他劃分一些股份,讓他也成為精鹽交易中的一環。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拉近與劉宏的關係,還能節省下一大筆中間費用,同時藉助皇權的背書,也能讓這種精鹽的身份得到提升,甚至可以將其直接包裝成“貢鹽”。
是的,袁紹的算盤打得很精,既能靠“貢鹽”的名頭提升銷售影響力,又能將這筆交易變得更加“合法化”。
他自信,這一石二鳥的提議,既能穩住張讓,也能進一步打通與劉宏的關係,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操作空間。
於是一封信,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載著一筆交易駛向了雒陽。
而在這十天的時間裡,竇氏和梁氏湊齊的一千工匠也到了位。
袁紹可是聽說,兩家為了找匠人可是廢了不少心思。
甚至搞得現在在涼州的市井之間,一些人都覺得當匠人比種地要划算不少的念頭。
袁紹將這群人安置在了城南之後,也親自去了一趟工匠坊。
總的來說,一切順利。
關於改造熔爐一事,進行的非常順利。
高溫爐技術的解決,能夠提供足夠的熱能,去除更多的氣泡,增強琉璃的透明性。
現在的琉璃總算是有了後世的一些影子。
與此同時,農業改革也在順利推進。由於竇氏和梁氏主動低頭配合,涼州的黃冊清算異常順利。
這份黃冊清單的完成,不僅讓袁紹掌握了涼州的真實土地和人口情況,還為他未來幾年的財政規劃打下了堅實基礎。
涼州的稅賦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呈現出顯著的增長。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勞動力被從不必要的佔田和偽報戶籍中釋放了出來。
這些勞動力並沒有被任其流散,而是被袁紹的涼州政府分配到了新開墾的良田上耕種。
當然,這些分田是有條件的。
袁紹清楚地規定,這些農戶需要按時完成政府規定的勞役任務,包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協助邊防物資運輸等。
此外,他們還必須向涼州政府繳納一定比例的收成作為租金。
雖然表面上看是無償分田,說白了就是租田,只是聽上去讓人更有動力罷了。
但話又說回來,即使是債權人從士族換成了政府。
對於這些農戶來說,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前,他們的田地往往掌握在士族手中,不僅租金高昂,還需額外承擔許多繁重的徭役,甚至還要忍受士族的盤剝與壓榨。
而現在,儘管分到的田地本質上仍需繳納租金,但債權人從士族變成了涼州政府。
這種轉變不僅減輕了他們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秩序感與公平感。
涼州政府的田租比例合理,並沒有超過他們承受能力。
此外,袁紹特別強調,農戶完成勞役任務後將享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可以用於耕種自家的田地。
這種政策無疑在農戶中贏得了極大的支援。
與此同時,袁紹還在這些新分田的區域引入了統一管理的制度。
因為納賢令,來來往往計程車人陸續來到姑臧刺史府報道。
袁紹來者不拒,全都放在了告走之友涼州分部。
然後以一種老帶新的方式,幫助他們快速成長,並且給指派實習任務。
當然,實習任務包括但不限於監督各地農耕情況,併為農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比如改良耕作方式、推廣新式農具等。
這對傳統士人的衝擊力其實很大。
畢竟有些士人難免會想,我千里迢迢來投奔你袁紹,你就讓我幹這些?
但是,以老帶新的方式卻解決了這樣的麻煩。
看吧。
袁紹沒有區別對待。
老人也是被這樣安排的。
不患均而患寡,心理平衡上來了,他們自然會揣測袁紹的用意。
不過,現在還是小規模的推廣——單指姑臧周邊。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錢很少,鐵花錢,涼州犁的數量也很少,沒有辦法對全涼州進行推廣。
同時,袁紹還有好多想法想要實施。
就比如說——農業合作社。
當然,這個想法現在還在構思當中,沒有足夠的背景和條件支援。
所以,現在能繼續進行的還有其他一項。
那就是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