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愛江山更愛美人一

孟昶,初名仁贊,字保元。邢州龍崗人,還是柴榮的同鄉。是後蜀高祖孟知祥的第三個兒子。此人得天獨厚,老爹給他打下的是中國地理上最隱秘、最安全的一片江山,而且非常的富饒,他可以躲在劍門蜀道的天險後面,一直穩穩當當地當皇帝。

公元934年,孟昶繼位。那時候他只有十六歲,而將相大臣都是孟知祥時的故人,孟知祥寬厚,多優待縱容。他們對待孟昶更加驕惰不馴,不遵守法紀制度,大造房宅,奪人良田,挖人墳墓,李仁罕、張業尤其驕橫。

李仁罕,今河南開封東南人。後唐同光中,以擊敗叛將李紹琛得勇戰名。後隨孟知祥入蜀,任都指揮使,與趙廷隱、張知業分統諸軍。長興元年(930),知祥聯合董璋反後唐,次年,取遂州,又取忠、萬、癯三州,後因嫉妒趙廷隱打敗董璋功勞過大,既而與趙廷隱爭領東川,知祥令回遂州,署為武信軍節度使。

李仁罕是陳留人。年輕時在宣武軍為小校,容貌瑰偉。朱全忠為四鎮節度使,署李仁罕為衙內。唐昭宗被宦官劫持到鳳翔時,朱全忠派李仁罕去行在納貢修禮。朱全忠代唐建立後梁後,補李仁罕為宮苑儀鸞等使,歷任許州、蔡州、華州馬步軍都指揮使。

後梁滅亡後,李仁罕效力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後唐滅前蜀一戰,李仁罕參戰,後唐莊宗李存勖命他監先鋒軍。次年,李繼岌準備離開成都班師洛陽,留下李仁罕、潘仁嗣、趙廷隱等統領的軍隊留守成都,等候新任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到任。孟知祥到任後,李仁罕等人歸其統領。孟知祥奏授李仁罕馬步軍都指揮使。

李紹琛作亂時,孟知祥命李仁罕率四萬人參與平亂,遂得勇戰之名。

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在洛陽的一起兵變中被殺,養兄李嗣源為帝,即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時,孟知祥和東川節度使董璋兩鎮與朝廷的關係很緊張,必有一戰。在此關鍵時刻,李仁罕、張知業邀孟知祥赴宴。有尼姑告訴孟知祥,他們要在宴會上害死他;孟知祥詰問之下,發現此事並無證據。隨後孟知祥不帶左右,單身直接去李仁罕府上赴宴。李仁罕感其信任,叩頭哭道:“老兵只能盡死以報德。”諸將因此都親附服從孟知祥。

九月,孟知祥、董璋正式起兵對抗朝廷。先前,武信軍節度使夏魯奇奉朝廷令,修兵甲以圖蜀。孟知祥與董璋合計,先討夏魯奇。孟知祥以李仁罕為行營都部署,時任漢州刺史的趙廷隱為副,時任簡州刺史的張知業為先鋒指揮使,率兵三萬攻武信軍軍府遂州。十月,李仁罕即圍遂州,夏魯奇守城,派馬軍都指揮使康文通出戰。康文通得知原為朝廷治下的保寧軍已被兩川聯軍攻陷,就率眾投降了李仁罕。次年正月,李仁罕克遂州,夏魯奇自殺。

當時李嗣源已撤回由石敬瑭率領的討伐兩川的主力大軍,且已誅殺主倡此戰的樞密使安重誨,朝廷實際已經屈服。李嗣源尋求和兩川和解,孟知祥也想和朝廷和解,但董璋不肯,反而攻打西川。因趙廷隱出大力,孟知祥反攻董璋,董璋被部將殺死,以東川投降孟知祥。李仁罕與趙廷隱在東川軍府梓州相會,趙廷隱親自歡迎李仁罕到來。但李仁罕不言趙廷隱的大功,反而侮辱他,趙廷隱大怒。孟知祥隨後親臨梓州,召見李仁罕、趙廷隱,問誰可為東川節度使,以為他們中有一人會推讓,這樣即可任命另一人。但李仁罕卻說:“如果令公再次讓我當蜀州刺史,我也會接受。”而趙廷隱則沉默不語。因二人陷入僵局,孟知祥最終決定親自領東川。後任趙廷隱為保寧軍節度使,李仁罕為武信軍節度使,李嗣源也都照準。

這年,孟知祥稱帝,建立後蜀。以李仁罕為衛聖諸軍馬步軍指揮使,仍領武信軍。當時後蜀眾多高階將領驕縱,剽掠百姓,常違法奪取百姓的良田,甚至毀壞墳墓,李仁罕和張業(即張知業,因避孟知祥諱而改名)是最嚴重的。李仁罕因此而奢富,還想娶有國色的花蕊夫人,害怕被孟知祥所責,沒敢實施。

七月,孟知祥崩,遺命兒子孟仁贊繼位,改名孟昶,託孤於司空同平章事趙季良、李仁罕、趙廷隱等人。

孟昶繼位後,九月,李仁罕堅請判六軍。孟昶起初不情願地答應了,加仁罕兼中書令,判六軍事,以趙廷隱為副。李仁罕遇事必諫。張公鐸韓繼勳、韓保貞等孟昶近臣隨後彈劾李仁罕有異志。十月,孟昶與趙季良、趙廷隱合謀,趁李仁罕入朝,執而擊殺之,下詔聲言其罪,殺其子李繼宏及親信進奏吏宋從會等數人,滅李仁罕族。

當時,昭武軍節度使李肇自鎮來朝,持杖入見,稱有病不能拜。聽說李仁罕死訊,馬上放下柺杖拜倒在地。左右請求孟昶也誅殺李肇,但孟昶沒有這麼做,只是勒令他致仕退休,貶謫邛州,永不啟用。

廣政九年(946年),趙季良去世,張業更加專權。張業是李仁罕的外甥。李仁罕被殺時,張業正掌管禁軍。孟昶怕他造反,就任他為丞相。張業在家裡設定監獄,專用殘酷的刑法對後蜀百姓橫徵暴斂,百姓對他非常痛恨。廣政十一年,孟昶與匡聖指揮使安思謙設計將張業逮捕處死。專權貪縱的王處回、窮極奢侈的趙廷隱相繼罷相。從此故將舊臣都沒有了,孟昶才開始親政,在朝堂上設定匭函,接受臣民投書瞭解下情。

當時孟昶的表現完全是一個標準的聖明天子。他衣著樸素,興修水利,注重農桑,與民休息,後蜀國勢強盛。他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治國綱領,其中有一句:“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一碑文被頒發到各州縣,刻成石碑,叫做“戒石”,立於官署衙門的大堂上,警示官員們務必清正廉潔,克己愛民。

孟昶志向高遠,他在後晉剛剛被契丹滅亡的時候,趁劉知遠立足未穩,將北線疆土擴張到了長安,得到了秦、成、階、鳳四州土地。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統治時期,境內很少發生戰爭,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後蜀與南唐同為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區域。

又經十年無事,五穀豐登,鬥米三錢,都下士女,不辨菽麥,多半是采蘭贈芍,買笑尋歡。

時下流行“裸婚”、“閃婚”,後蜀則盛行“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