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柴榮即位二
郭威兒子被殺,可他還有女婿張永德,外甥李重進,而柴榮只是妻侄。郭威選擇一位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接班,也是他的傳奇一面。
郭威和四個正室都很恩愛,沒有廢掉一個再娶另一個。都是前一個去世後再娶下一個的。
郭威粗鄙少文,但他的四個正室都受過文化教育,身世不凡。尤其是柴氏,可以說沒有柴氏,就沒有郭威的脫穎而出。所以為報答柴氏,郭威才傳位柴榮,這在中國帝王史上是沒有的。
後世文人對郭威娶四個寡婦為正室表示〝不可思議〞。其實那個時代規矩並沒有那麼多。中國女人的貞節觀是宋明理學確立的。大唐時貴族女人有三五個情人很正常,上朔到漢朝,漢武帝的母親也是二婚的,入宮前還生了個女兒。
卻說北漢主劉崇聞周主棄世,心中大喜,與文武議道:“郭威篡劉家天下,每欲復仇,恨無其力。今郭威已死,我欲取中原,恢復舊業可望矣。”乃遣使臣將金帛財寶結好契丹,借兵復仇。契丹得了金寶,大喜,即差耶律奇為元帥,楊襄為先鋒,起精兵二萬,往北漢助援。耶律奇、楊襄領旨,即日起兵,到晉陽會兵。北漢主見契丹兵至,即拜白從輝為元帥,張元暉為先鋒,命長子承鈞與親軍使丁貴等同守晉陽。自領大兵二萬,與契丹合兵,離了晉陽,向潞州進發。
潞州古稱上黨,號稱“天下之脊”,是連線山西和中原的重鎮。
潞州守將李筠,聽說北漢主借契丹兵來徵中原,忙與眾將商議戰守之策。大將穆令均說道:“主帥勿憂。北漢若來攻打潞州,末將不才,願領精兵出城殺賊,務要生擒劉崇獻於麾下。”李筠聞言大喜,傳令點兵準備迎敵。哨馬報入北漢營中,劉崇便與張元暉計議道:“潞州兵素來怯弱,易與為敵。汝可領兵一萬於巴山原埋伏,候敵兵到來乘勢夾攻,可獲全勝。”張元暉領兵而去。又點遼將楊襄,領部下精兵五千出戰,只要敗,不要勝,誘敵人來,自有方略。楊襄領令而去。劉崇親領大兵接應。
次日,潞州城內炮響城開,一隊人馬來到陣前。只見穆令均頂盔貫甲一馬當先,手執長槍出陣大罵:“背國反臣!焉敢犯我邊界?好好退兵饒你一死;若執迷不悟,叫汝片甲不回。”楊襄拍馬舞刀直取令均,令均舉槍相敵。二人戰上十餘合,楊襄虛晃一刀詐敗而走。穆令均不捨隨後追來。只聽一聲炮響,張元暉伏兵齊起,從刺斜裡殺來,楊襄兜馬回身兩下夾攻。穆令均措手不及,被張元暉一刀砍於馬下。
北軍乘勢追殺,南兵死者甚眾。那些殘兵敗入城去,將城門緊閉。張元暉與楊裹收兵還營。李筠見穆令均陣亡,又折了許多人馬,忙令牙將劉瑗、王真堅守城池,一面差人星夜到京告急。
世宗得表大怒,與眾臣商議,要御駕親征。大臣們說:“陛下剛剛即位,人心容易動搖,不宜親自出徵,還是派個將軍去吧!”
周世宗說:“劉崇趁我剛遭到喪事,又欺侮我年輕即位,想吞併中原。聽說這次他要親自來,我不能不去對付他。”
大臣們看周世宗態度堅決,也就不作聲了。這時一個老臣站出來反對,他就是太師馮道。
馮道從後唐明宗那時起,就當了宰相。以後換了四個朝代,他在每個朝代主子面前都能隨機應變,討得新主子的歡心;遼兵佔領汴京的時候,他主動朝見遼主。一些新王朝的皇帝也樂得利用他。所以他一直保持著宰相、太師、太傅等重要職位。
這一回,馮道看周世宗年輕,就以老資格的身份來勸阻周世宗親自帶兵出征: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以萬眾之尊,親臨不測之地,臣竊以為不可也。”世宗道:“唐太宗得天下,凡有徵伐,未嘗不親臨,唐太宗尚如此,況於朕乎?”
馮道奏道:“不知陛下能為太宗否?”
世宗道:“劉崇以十二州之地,兵力單弱,其所倚仗者,不過藉契丹以為救援;以朕士馬之眾,兵甲之強,破劉崇就像大山壓雞蛋一樣容易。”(“劉旻烏合之眾,若遇我師,如山壓卵。”)
馮道道:“未審陛下能如山否?”
周世宗聽了十分氣憤,一甩袖子,起身離開朝堂。
為了這件事,周世宗對馮道十分不滿。不久派他去修造周太祖的陵墓。
馮道號稱五代最牛公務員,在劉守光手下就開始當官,一直當到柴榮,其油滑於官場的能力史所罕見,就算後周又滅亡了估計他還能在新朝廷當官,犯不著這麼激動地駁皇帝面子,可見馮老先生對柴榮的確是一顆赤誠忠心,逆鱗直諫,理也說到了點子上,不過周世宗還是決定御駕親征!
事實上,周世宗還有一個打算,就是要透過一場大戰,樹立起他在軍隊中的威信。馮道所說的風險他當然全部都要承擔,但是生就亂世,熱血男兒豈能不擔風險!皇帝的龍閣暖裘、嬪妃佳麗固然令人不捨。但柴榮註定是要跨上戰馬,提起鐵劍,浴血在疆場上的勇士。即使有朝一日遭遇李存勖一樣的困境,那也寧願戰死在馬背上,而不是窩囊地死在禁軍的重重護衛之中!
馮大人,謝謝您的忠心直諫,但這一次我要用雙手殺出一條血路,請您拭目以待吧!
柴榮決心已下不容動搖,不久鳴炮點將號令三軍,目標潞州,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