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趙匡胤帶兵回朝,於路無話。行了多日,早到了汴梁城外。匡胤紮下營寨,至王府見了柴榮,把始末根由說了一遍,柴榮大喜。

次日周主坐朝,文武齊聚。趙匡胤在朝門外候旨,有黃門官進朝啟奏,周主即宣匡胤見駕。匡胤領旨到金階朝拜,口稱:“萬歲,臣趙匡胤奉旨領兵剿叛,高行周自刎,現已將他的首級取來繳旨。”周主傳旨:“將高賊首級取來朕看。”承御官奉旨將首級取出,放在盒內轉到駕前。周主定睛細看,果是真實。但見他面目如生,顏色不改。周主冷笑道:“高行周啊高行周,不想你也有今日!你往日的英雄氣概哪裡去了?”言未已,只見那首級二目圓睜鬚眉亂動,把口一張,呼的一聲風響,噴出一股惡氣來。嚇得周主往後一仰兩腿一登,牙關緊閉雙眼直翻。兩邊內侍驚慌無措,連忙扶住齊叫:“萬歲爺甦醒!”叫了好一會不見醒來。沒奈何,連著龍椅抬進宮中,扶持寢臥龍床。急召太醫院醫官診視,下藥調治。周主服藥之後,直至半夜方才甦醒。

周主被高行周首級怨氣所衝,致成重疾。殘冬已屆,周主勉強支援,親饗太廟,自齋宮乘輦至廟廷,才行下輦。由近臣扶掖升階,甫及一室,已是痰喘交作,不能行禮。只得命晉王柴榮恭代,自己仍退居齋宮。夜間痰喘愈甚,險些兒謝世歸天,幸經良醫調治始得重生。越日就是廣順四年元旦,周主又復強起,親至南郊,大祀圜丘。自覺身體疲乏,未能叩拜,只好仰瞻申敬,草草成禮,禮畢還宮,御明德樓,受百官朝賀,宣制大赦,改廣順四年為顯德元年。內外文武百官加恩優賚,命婦並與進封。周主經此一番勞動,疾愈加劇,以此臣下不能進見,終日憂懼,眾心惶惶,及聞晉王典掌內外事權,人心方安。

卻說後周朝裡,郭威還有一個外甥,叫李重進。李重進不僅年齡比柴榮稍大幾歲,而且早就手握重兵,戰功卓著,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和顯赫的威望。此人心高氣傲,絕不肯屈居人下,郭威為了確立柴榮的繼承人身份,每次正規場合當著朝臣的面,都要命令李重進向柴榮下跪朝拜,李重進心中不服,可又無可奈何。

柴榮總握內外兵柄,每日在府中辦事,人心少安。忽由澶州牙校曹翰入都見柴榮,拜謁已畢,即與柴榮密言道:“大王為國儲嗣,當思孝養。今主上寢疾,大王不入侍醫藥,鎮日在外辦事,如何慰天下仰望呢!”

柴榮不禁大悟,便留翰居府代決政務,自己入侍禁中朝夕侍奉。

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難以恢復,便囑咐柴榮說:“我不行了,你趕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讓靈柩留在宮中太久。陵墓務必從簡,別去驚動擾害百姓,不要用許多工匠,不要派宮人守陵,也用不著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獸,只要用紙衣裝殮,用瓦棺作槨就可以了。安葬後,招募附近百姓三十家,免除他們的徭役,讓他們守護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塊石碑,上面刻幾句話,就說我平生習慣於節儉,遺詔命令用衣瓦棺。”又告誡柴榮說:“我從前西征時,見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寢統統被人發掘、盜竊,這都是由於陵墓裡藏著許多金銀財寶的緣故,而漢文帝因為一貫節儉,簡單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還完好無損。你到了每年的寒食節,可以派人來掃我的墓,如果不派人來,在京城裡遙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間縣)、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東南)各葬一副劍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葬一件通天冠絳紗袍,在東京葬一件平天冠袞龍袍。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著,他大封群臣,命柴榮繼位說:“我看當世的文才,莫過於範質、王溥,如今他倆並列為宰相,你有了好輔弼,我死也瞑目了,如果你違揹我的話,我將不會賜福給你。”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任命柴榮為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即以王判內外兵馬事),任命鎮寧軍節度使鄭仁誨為國防部長(樞密使),同時速詔中央殿前禁軍總司令(殿前都指揮使)——外甥李重進入宮,當面向柴榮行跪拜之禮,確定君臣名分,並囑咐李重進用心輔佐柴榮,共保江山。

當天,郭威咳喘不止,口吐鮮血不能言語,待至深夜一命歸天。

郭威死後的廟號為太祖。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從正月裡稱帝,正好又在正月裡病逝,終年五十一歲,葬於嵩陵。

史載郭威有“一後三妃”四任正室,分別是柴氏、楊氏、張氏、董氏,此外還有皇甫氏、劉氏、李氏等嬪妾。相比於開國創業,郭威在情感和私生活方面更為傳奇,原因是他的四位后妃在嫁給他之前都嫁過人,有的還不止嫁過一次。

第一位柴氏。她原是後唐明宗的嬪妃,明宗去世後,被後唐閔帝裁撤出宮發遣回鄉。回鄉途中,柴氏遇見了賣狗肉的郭威,兩人一見傾心,於是排除干擾結成夫妻,時年郭威24歲。

第二位楊氏。她曾兩次嫁人,兩次守寡。楊氏年輕時,以美貌而被選入後梁趙王宮中為姬妾。後來趙王死於宮廷政變,楊氏流落民間嫁給平民,但沒幾年第二任丈夫也死了。此時,郭威聞聽楊氏美而賢,在楊氏之弟的極力撮合下結為夫妻。郭威稱帝后封她為淑妃。

第三位張氏。她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在後梁趙王手下任職。前來平亂的軍隊禆將看到張氏的美貌,帶回太原老家做兒媳婦。後來,張氏丈夫去世。而此時身在太原的郭威便娶了張氏。在郭威起兵反漢時,張氏和羈留在東京的郭威其他家屬一起被斬首。郭威稱帝后追封張氏為貴妃。

第四位董氏,以側室身份嫁給郭威。她原是一個底層小吏的女兒,戰亂中曾與家人失散,十三歲時回到親人身邊,由大哥做主嫁給一位後晉官員為妻。後晉滅亡後,她的丈夫被擄身亡。郭威帶兵路過洛陽時將寡居的董氏聘納為妾。郭威稱帝后,將董氏冊封德妃。

遺憾的是“一後三妃”都沒有給他生下一個兒子,嬪妾給他生了兩個兒子:青哥(郭侗)、意哥(郭信)。由於起兵反漢,劉承祐把留在汴京的郭威親屬殺了個精光,其中就包括張貴妃、青哥和意哥,還有柴榮的家室孩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