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西北和遼國,雙贏
大宋:澶州之戰?優勢在我! 被核桃夾過的門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臣參見陛下。”劉銘喊道。
文德殿中,王旦、王欽若、李繼隆等人已早早來到。
“劉卿來了?”趙恆說道,“此次便由你擔任副使出使遼國,正使是曹利用,你們之前就有所接觸,出使的相關禮節他都會告訴你的。”
“若實在學不了也沒關係,是遼人主動請你過去的,你是客人,不必那麼遵守禮節。”趙恆安慰道。
“是,陛下,但遼人為什麼突然邀請臣去參觀他們的祭山儀?”劉銘問道,他也沒聽說遼人也弄出過什麼“”
“朕也不知。”趙恆擺擺頭說道,“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一定是件壞事。”
“遼人此舉肯定存著別的心思,但具體有著什麼樣的陰謀,正好劉卿你出使遼國的時候可以趁機尋找一番,朕許你便宜行事之權。”趙恆鼓勵道。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當他得到這訊息的第一時間,就覺得可能是遼人想把劉銘騙過去殺,立馬召集王旦、李繼隆等人議事,商討這最壞情況出現的可能性。
一番討論之後,趙恒大抵知道了遼人此舉肯定是不懷好意,但把劉銘騙過去控制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就和劉銘喝水嗆死了的可能性差不多。
既然沒有生命危險,那以劉銘的武力還有他對遼人的瞭解程度...那便就將計就計,把他派過去看看遼人到底耍得是些什麼把戲。
“等你回來之後,多了此筆履歷,朕也好為你遷官。”
叫人辦事,總得給人點好處,這是趙恆在給劉銘畫大餅。
宰輔王旦就在一旁聽著,沒有異議,等劉銘回來了就能吃上。
“直娘賊,怎麼好事都讓劉銘遇上了?”王欽若忿忿地想道。
這小子官運亨達,但自己卻來去不自由,若是他能像自己一樣倒黴就好了...
離家遠了一點,但出使遼國算得是一件美差,劉銘應了下來:
“臣一定不辱使命。”
但只是探查遼人的陰謀還不夠啊...
劉銘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陛下,臣還有一事相求!”
“劉卿請講?”趙恆和顏悅色地問道。
“‘開封——靈州’線一但建通,西域的寶石香料就會源源不斷地運往開封,但與西域諸國連線的路上始終隔著一個党項人,物料運過都要被他們抽一筆稅,實在不夠爽利!”
“但党項人背後有遼人源源不斷的支援,西北邊地離我大宋中心又實在太遠,朝廷能遏制党項人的發展,但卻不能完全控制那塊土地,”
“這次遼人主動邀請臣去參觀他們的祭典,臣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和遼人溝通的機會,我們或許能付出一定的代價,換取遼國的勢力退出河西走廊!”
大宋的周邊環境...說不上多好,北邊有遼國,西北有党項,西涼府六穀部大聯盟的前身就是和唐帝國爭鋒的吐蕃帝國,若不是有党項人壓著,遲早會和大宋翻臉。
南邊還有個交趾蠢蠢欲動,雖然相比起前三者,交趾的實力要弱上許多,但以淮水為界限,整個南方的大宋禁軍都沒有五萬,手持棍棒的老百姓實在沒什麼戰鬥力。
相比而言,就很有威脅了。
這些都是麻煩,但柿子要挑軟的捏,想解決遼人,就得先解決党項人。
“劉卿...有何想法?”趙恆問道。
靈州以前是大宋的,後被党項人無恥奪去,但現在又被拿了回來。
定難五州以前被李繼捧獻土,但後被李繼遷所奪,若說趙恆對那五州之地一點想法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
同意劉銘修路,也有這方面的考量。
趙恆本以為得等到水泥修好了,才會有這方面的討論,但“開封——靈州”線現在還沒影呢,劉銘就匆忙地提了出來,是好大喜功,還是早有預謀?
“水泥,陛下。”劉銘說道,“臣的設想是用水泥的製備之法做為交換,換取遼人對西北局勢的讓步!”
“劉廂主,此舉...是不是有些太過於莽撞了?”宰相王旦委婉地勸道。
水泥一出,此物在大宋修路修得熱火朝天的,但凡脖子上頂著的是叫腦袋的東西,都會知道它價值。
這是國之重器!
但劉銘卻說要把國之重器送人做為交換...讓本來就有機動優勢的遼國如虎添翼!
短期來看,大宋或許會因此獲利,但目光不能太短淺!
王欽若覺得劉銘大抵是瘋了,口中竟然說出這種話,難不成是自己的“詛咒”起了作用?
心中一陣暗爽。
叫他阻止官家封禪,現在被鬼上了身了,口吐狂言!
不過...王欽若在劉銘手上吃過虧了,沒第一時間跳出來指責劉銘,他決定先觀察一下局勢,然後再表達自己的態度。
這一重擔便被簽署樞密院事陳堯叟接過,他譏諷道:“劉銘你莫不是覺得是官家讓你離開開封,不滿意這一樁差事,這才怒而想將國之重器贈予遼國?
把劉銘的“好心”歸為“私慾”...此話用心險惡。
劉銘平日裡和陳堯叟沒有接觸,但阻止趙恆封禪一事上...劉銘的謀劃,生生打斷了陳堯叟的進遷之路,讓他的顏面和讀書人的風骨只換得一個“動物園副院長”的位子!
兩人因此結下了大梁子,像這樣和劉銘結仇的高官不少,這時見著劉銘犯蠢,他們立馬就站在大義上,指責劉銘這個“賣國賊”。
恨不得今天就把劉銘下獄,明天就去和石敬塘作伴。
趙恆忽視了這些汙言穢語,但也皺著眉頭問道:“劉卿,你這是何意?”
“你還有龍衛將士們為做出水泥付出了巨量的時間,為何要將它白白贈與遼人?”
若劉銘不是劉銘、水泥的發明者之一、在西北地區有著豐富的軍事經驗...
當他說出那句“把水泥送給遼人”的時候,趙恆就讓人把他帶出去了,根本不會給他解釋的機會。
趙恆知道劉銘對家人有多麼看重,難不成他是想表現出極端的政治立場,來迫使自己放棄掉讓他出使遼國的決定?
這方法聰是聰明...但太小家子氣了,以後如何擔當得起大任?
早在做出水泥的念頭升起來不久,劉銘就早早地想好了它日後的作用,這不是資敵,而是...
劉銘說道:“陛下,《道德經》有言:‘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想要遼人放棄在河西走廊的利益,我們一定要在其他地方補償他們,而且...就算知道了水泥的製作之法,我們一樣可以制約遼人!”
“臣已經派人去探查過了,遼國境內水泥的原料之一石灰石儲量大的地方主要分佈在人跡罕至之地,若想大規模開採,得強行遷移數萬百姓在那兒定居才行,而這只是開始!”
“石灰石開採出來後,還得運輸,遼國的路況又不比大宋,運輸成本巨大。”
“至於燕雲地區人口稠密,但只有少部分石灰石分佈,根本採不了多久。”
“但我大宋石灰石分佈廣泛,且儲量巨大,還有有成規模的開採設施,若是遼人直接從鄭州購買石灰石送到幽州,即使是不算前期的投入,成本也會比遼國自產自用要低上三成。”
“而且等‘開封——定州’線修建完畢之後,運輸成本還能進一步壓低!”
說罷,劉銘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冊子交給趙恆,他口中說的那些資料可不是自己胡糾的,都有現實依據。
早在修路的時候,劉銘就想過透過水泥路把定州、雍州和燕雲十六州聯合起來。
大宋自然是不能跑到遼國去修路的,就算說是免費,耶律隆緒大概也不會答應,那就只能讓遼人自己修了。
這就需要一個由頭和遼人那邊搭上線,但因水泥路目前還沒有成規模地修建起來,劉銘也不急。
但他沒去找遼人,遼人反而主動找上了他,算是瞌睡時來了枕頭,只是枕頭有點硬,睡得不舒服。
“遼國沒有石灰石礦,就算他們得了水泥的鍛造之法,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幹瞪著眼啊!”
就算把印有滿漢全席的菜譜交給別人,再手把手地教他學會如何做菜,但給他買菜,手法再精彩絕倫,一樣做不出滿漢全席出來。!
但王欽若立刻質疑道:“石灰石易儲存,劉銘你如何確定遼人買了石灰石後不會將水泥用往他處?”
你今天不給他人賣菜,但人家用昨天買的做飯,也攔不住啊!
劉銘笑著解釋道:“王樞密使,遼人買了石灰石回去做水泥之後,用往何處,我們是管不著...”
“但水泥的用量,我們卻是可以推算出來的。”
“首先和遼人簽訂好盟約,讓他們會自己生產水泥之後,先將‘定州——幽州’線的修建提上日程,畢竟到那時,馬車可以無視天氣阻礙,從開封直達幽州,商業蓬勃發展,遼人不會有疑。”
“但想修一條路需要多少水泥,我們有充足的經驗,只要遼人是照著我們教的方法修的,幽州和定州之間,來來往往的商人不斷,遼人修路的程序彙報給大宋...”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透過售出的石灰石的重量,大致判斷出遼國水泥的產量,再透過遼國境內的水泥路的長度,推斷其用量,確保遼人將每一份水泥都用在修路上,而不是用去修城來防備我們大宋!”
當然,偷工減料除外。
但就目前遼國對經濟關聯性的理解,估計只會覺得大宋是個厚道人家,慎重思考一番之後,或是忍痛拒絕,或是歡天喜地地把党項人賣了,拿到水泥修路。
大宋面對遼國的威脅,這唯一的好處是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被遼國抗了去。
有了水泥路,物資的運輸方便了,遼人說不定能在北方築起幾座堅城,防範遊牧民族南下,然後...全部便宜了大宋。
就十一世紀的科技水平...就算打起滅國之戰,水泥路也不會被破壞多少,省去一大筆基建的費用。
劉銘的計劃很好,但趙恆問道:“但劉卿,遼國境內若是用水泥修建起了交通網,那他們若想南下,兵力輜重的調配豈不是十分便捷了?”
劉銘幽幽道:“但陛下,我們在大宋構建起足夠大的交通網,遼人若想南下,他們的輜重一樣運輸得十分便捷。”
趙恆一時語塞。
劉銘安慰道:“陛下無需多慮,雖然遼人的物資運輸的要快一些,但遼國主要以騎兵為主,水泥路對他們的速度提升有限,可我大宋以步卒為主,在水泥路上的移動速度提升的不是一點半點。”
“同等的條件之下,都能提速,但我們提速的程度比敵人要多,此消彼長之下,就是我們獲利。”
講得有幾分道理啊。
“而且陛下,您不能光看現在。”劉銘繼續勸道,“若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遼人答應退不再庇佑党項人之後,大宋便能以此為契機,不斷招降定難五州內的番人部落,不給李德明喘息之機。”
現在宋夏之間簽訂的盟約,就是明著告訴李德明讓他安心發育,但劉銘哪會給李德明發育的機會!
我雖然不能主動打過來,那就讓靈州不斷蠶食党項人的勢力,不使李德明有空休養生息,或是休養生息的成果被大宋奪了去。
“等“開封——靈州”要道一但建成....甚至不需要等這麼久,靈州和環州之間的道路聯通之後,若党項人的勢力衰弱到一定程度了...”
劉銘嘿嘿笑道:“便可直接出兵,光復定難五州!”
趙恆的拳頭一下就握緊了。
一條水泥路可以讓大宋對西北局勢的掌控力空前加強,這是再光復定難五州...
而且沒有先帝被迫接受時的匆忙,軍隊碾過去,治理的官員緊隨其後出發!
在這時候,趙恆再去封禪就名正言順許多了。
“陛下,大宋得了定難五州,還有河西走廊的養馬地;遼人有了水泥的製作之法,這是雙贏!”
大宋在党項人身上贏一次,再在遼人身上贏一次,這就是“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