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猛虎銜劍,遼國祭典
大宋:澶州之戰?優勢在我! 被核桃夾過的門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遼統和二十六年,八月三日,伏虎林。
“此乃天書?通篇都在說些鬼神之事,不切實際,沒有依據!”遼主耶律隆緒看完手中的《東遊記》之後,給出了極為中肯的評價。
“就憑這種東西就想去封禪...歷代皇帝都會以他為恥!”
話雖這麼說...其實耶律隆緒心中對趙恆能去“封禪”這件事還是很羨慕的。
國家大事,唯戎與祭。
畢竟在以往這是皇帝的最高功勞,而且...趙恆治國近十年也不是沒有成就。
與契丹之間的戰戰合合暫且不論,開封城內,尤其是開封到澶州之間那麼長一條水泥路鋪開,一眼望不到邊,那簡直是神蹟!
前朝哪見過這等物件?
而且他還聽說宋人的禁軍之中又裝備了一些新的東西。
大遼的探子去查,隔著有兩百步遠就被射成了篩子,若不是有個密諜被石頭絆了一下,僥倖逃過一劫,不然遼國知道那等物件的時候...估計就在戰場上了。
別管趙恆和歷代封禪的帝王相比如何,他們都已經過去了,就目前宋遼兩國相比,趙恆他可以大吹特吹,四捨五入一下,還真有“封禪”的資格!
當初為確定雙方的平等地位,“澶淵之盟”定下了“南北兩天子”的誓言。
但現在老天爺頻繁在南邊的兄長那裡降下神蹟,弄得他這個“弟弟”的地位很尷尬啊...
契丹部族奮六世之餘烈,從白山黑水之間爬出來,建立大遼朝,難不成是讓他做“二天子”的?
還是小妾生的那個!
耶律隆緒現在恨不得全然驅去“大契丹皇帝謹致誓書於大宋皇帝闕下”的陰影,但想這麼做...惟一的辦法就是發兵!
打下大宋的京東西路,然後他去泰山封禪!
但...這兩年遼國透過“宋遼友誼經濟圈”,每年可以透過貿易獲得巨量的財富,若是說威脅宋人讓他們拿出更多的錢財來,朝中的大臣或許會支援他。
但若是說要發兵攻打大宋...聽在幽州城百姓還有那些豪族們耳朵裡就是,斷絕“宋遼友誼經濟圈”,和舒服日子說再見!
民意會翻了天的!
被錢財制約,不得肆意,耶律隆緒的憤怒都有些無從發洩!
手旁的《東遊記》看著有些心煩...
書是本好書,但和這本書有關的人卻不是個好人。
眼不見心不煩...
於是耶律隆緒下了一道口諭道:“此宋人之讀物,對他們宋人稱讚過多,有失偏頗,朝廷之臣不需再看,免得被亂心神。”
這話本就是無稽之談,若以聖旨的形式發出...少不了一番和宋人的扯皮。
幽州百姓如何,他明面上不好管,希望透過禁止上層貴族實現約束平民百姓的目的,讓這破書少在遼國境內流傳就好。
但這事註定如不了耶律隆緒的意了。
由“四大名著”《西遊記》改變而來的《東遊記》,在儲存了原有的文學素養的同時,劉銘做了一些本土化的改動,讓其更適應十一世紀百姓們的閱讀需要。
所以《東遊記》毫不意外在幽州等地賣爆了。
當然,文學嘛,在這個吃飽飯都不是一件易事的年代是一種很奢侈的事情,能有如此之高的銷量...
最主要的原因是《東遊記》賣得足夠便宜!
成本價出售,不賺一分一毫...
不對,真算起來,雕版的費用劉銘都沒讓紙鋪從遼人那兒收取,印刷《東遊記》賺不到錢,還得佔用大量工人的時間,每賣一本就要虧一本的錢!
商鋪虧欠...自然當地的百姓就要賺了。
幽州地區頻繁的商貿往來,給當地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宋人也不好在遼人的地盤賺遼人的錢還壓迫遼人,因此百姓們的錢包也鼓了不少,有“附庸風雅”的資格。
而且《東遊記》幾乎於白送的價格...,實在看不懂字,買去去也不能說沒有,還能用來墊墊桌腳。
見《東遊記》銷量如此之好,大宋紙鋪展現出充分的人文關懷,鋪前張貼的告示寫著《東遊記》不日將推出契丹文字版本,現在誠邀契丹學者積極參與,報酬豐厚。
其中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是個天文數字,但這是文化侵略...文化交融,一點錢而已,算不得什麼代價。
雖然有耶律隆緒悄悄地禁止,但《東遊記》還是在極短的時間裡透過幽州傳遍了大半個遼國。
耶律隆緒也知道了此事,但他能怎麼做呢?
祥符通寶的力量太強大了!
“貧窮”的感覺直接導致耶律隆緒幾次上朝時,表現得都有些悒悒不樂。
耶律隆緒掌權的從龍之臣、南院樞密使蕭寧,敏銳地察覺到君主的情緒變化,再想到他禁讀《東遊記》的事情,難不成...
做好了所有準備,等下朝之後,蕭寧專門留了下來,試探性地問道:
“陛下,宋國境內祥瑞頻出,而宋國又與我大遼為‘南北兩天子’,咱們是不是也應該...”
耶律隆緒的心絃被觸動了一下,他早有此想法,都是天子,趙恆能幹的事情,他耶律隆緒也做得了!
但他推辭道:“宋國有白猿口吐人言,而我大遼可有此祥瑞?”
“非朕不願,乃天不許也!”
蕭寧規勸耶律隆緒的藉口都和王欽若類似,說道:“陛下,您真相信猴子能口吐人言嗎?”
“還有那鬧得沸沸揚揚的天書,不過是宋人皇帝為教化百姓,自己寫的罷了。”
“天瑞安可必得?蓋有人力而為之!”
“若大遼還不對此做出反應,境內的百姓就要被宋人教化去了。”
是宋人先開始“神道設教”的,大遼...不過是被迫做出反擊罷了。
這麼一想,耶律隆緒的心情一下好了不少,問道:“祥瑞何來?”
蕭寧答道:“陛下,臣家一年之前在林中打獵時獵到了一隻猛虎,其爪牙鋒利如刀刃,吼叫起來連山林都要顫上三抖,為了抓住它,臣家中的獵隊裡折損了兩個好手!”
“好不容易將那猛虎抓住,招大遼最經驗豐富的訓虎人去馴化它,足足一年才磨滅它的野氣。”
“現在那猛虎的眼神中還閃爍著兇光,但它已經能聽人命令,臣叫它往東,它絕不往西!”
“等到冬日祭山儀的時候,諸國使臣齊聚一起,當祭祀完成之後,一隻斑斕猛虎銜劍獻給陛下。”
“這就是祥瑞,比宋人的要威猛多了!”
宋人的祥瑞要麼就是猴子啊、仙鶴啊,還有大片大片的靈芝。
而老虎都是吃這些東西的!
氣勢上不就壓過宋人一頭了?
但蕭寧家沒事養著一隻老虎幹什麼?
問就是在“宋遼友誼經濟圈”裡面撈夠了錢,家中的通寶多得沒地方花,剛好打獵的時候獵到了一隻猛虎。
都說老虎野性重,不可馴化,財大氣粗的蕭寧就不信這個邪了。
那時他悄然投靠耶律隆緒,一步登天,又賺了大筆錢財,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老虎再狂,能狂過他去?
“現在那猛虎何在?”耶律隆緒問道。
蕭寧趕忙答道:“就養在臣在幽州的府邸之中,現在傳信,七日之後就能將它送到陛下您的面前!”
“等朕見到猛虎再說吧,看看它能代表我大遼幾分凶氣。”耶律隆緒答道。
“臣告退。”蕭寧說道,表情嚴肅,但一顆心早就盪漾起來。
當時的無意之舉,現在成了自己的上升階梯!
“這就是命啊!”
果然,有錢就是好!
“猛虎銜劍嘛...”耶律隆緒眸光閃爍,有“祥瑞”只是計劃的開始,就像趙恆弄祥瑞出來是為封禪做鋪墊。
銜劍、銜劍...這和軍事有關,耶律隆緒望向東方,那是江東六州的方向。
所謂江東六州,就是清川江以北,鴨綠江下游以南的地區,高麗人驅逐了那裡的女真人,先後營建六座城池。
遼統和十一年(993年)十月,遼發兵高麗,主帥蕭恆德大破高麗軍。
在軍事上蕭恆德是一把好手,但在歷史知識上...蕭恆德是一頭霧水。
兩國和談之時,蕭恆德被遼國使臣徐熙給忽悠瘸了,覺得江東六州是屬於高麗人的,是他們契丹侵入高麗領土,將此事就上報給當時主政的蕭太后。
有主帥的肯定,而且當時遼宋關係緊張,遼國國策重心在南方中原、對東疆重視不夠,蕭太后急於了結東疆事務,稀裡糊塗地就同意徐熙的條件,許和罷兵。
還送了高麗使臣徐熙駱駝十匹、馬百匹、羊千頭、錦綺羅紈五百匹。
遼統和十二年(994年)二月,耶律隆緒下詔,把從安北府至鴨綠江東共計二百八十里領土,賜給高麗,令高麗長開貢覲之途,永奉上國朝廷。
高麗也開始使用契丹統和年號,以契丹為正朔。
但高麗表面屈服,其實暗地裡動作不斷,意圖溝通大宋,兩面夾擊遼國,不過當時趙光義年衰,國家連個繼承人都沒有,有心無力,無奈拒絕。
時間兜兜轉轉到了現在,耶律隆緒親政之後,見到書案上高麗人越過鴨綠江,侵入遼地,驅逐遼人的事件一天比一天多,他這才發覺當初賜地是多麼錯誤的操作。
它踐踏了遵守二百多年的開元乙亥界約,在法理上擴大了高麗所能擁有的領土、不戰而屈人之兵...若是戰了那還了得?
極大地增長了高麗人的囂張氣焰。
當初是忙著和宋朝打,抽不出人手來,但現在兩國停戰,兵源有了。
“宋遼友誼經濟圈”蓬勃發展,軍餉有了。
“猛虎銜劍,劍指東方”出兵的名頭也有了!
現在唯一要顧忌的就是大宋的態度了。
耶律隆緒想道,或許...他得找個趙恆身邊近臣來打探一下情報了。
......
宋大中祥符元年八月十八日。
“這般閒暇的日子真好啊...”李姝感嘆道。
劉銘下衙之後就能回家,到了休沐的時候,一家還能出門在開封遊玩,這種日子是怎麼過都過不夠。
但劉銘堵住了李姝的嘴唇:“可不能亂說‘閒暇’,王相公說過,若是在家中吐出了這個詞,之後就有數不盡的事找上門!”
什麼封建迷信!
“你在說什麼胡話?”
劉銘正欲反駁,就聽到府上官家喊道:“郎君,有人找你!”
“我去去就來,待會兒再和你說說這其中的聯絡。”劉銘笑道。
但一小段時間後,到李姝身邊的不是劉銘的身體,而是他的驚呼:“什麼,讓我出使遼國?!”
劉銘將那句“官家他瘋了吧?”生生嚥了下去,換了一個比價友善的語氣說道:“可是外交的那些繁文縟節,我一個都不知道啊!”
這些都是藉口,往遼國跑一趟,沒有三五個月回不來,劉銘還想在開封多坐會兒,和家裡人一起過年呢。
“而且...這不符合規矩吧?”
從“祖宗之法”來說,大宋派遣的國使,應該由兩府一同商議選擇,再請皇帝審議。
正使的選擇是比較慎重的,大多都是名士,因為使者是一國代表,禮節之類的既複雜又要特別留意。
不過副使的人選...
因奉使出疆,能得到不少的賞賜,所以這位子就有不少權貴子弟濫竽充數。
可劉銘一知禮節,二不貪圖賞賜,怎麼偏偏把他選了過去?
碰到黑幕了?
也差不多吧,劉承規解答了劉銘的疑惑,道:“劉廂主,是遼國那邊點名讓您去的。”
“群牧使韓杞說想和您敘敘舊!”
韓杞!
韓德讓的侄子、他的便宜兄弟。
“這該死的弼馬溫!”劉銘在心中暗罵道。
“群牧使”說得不好聽就是一個養馬的,但就遼國那戰馬的保有數量...這官位的地位還是挺高的,算天子近臣。
但就一個“群牧使”想指定大宋出使遼國的人選...
劉銘眸光閃爍不定,他倒不是擔心自己的安危...
且不說圍殺大宋使臣是多麼嚴重的外交事件,就算遼人鐵了心地想弄死他,考慮過有多少人夠他殺得嗎?
所以...
劉銘問道:“劉都知,為何要突然出使遼國?”
除每年兩方皇帝誕辰時固定地要互派使臣,其餘時候都是大事發生才會派遣使臣,比如耶律隆緒駕崩的時候。
“劉廂主,是群牧使韓杞請你去參觀遼國的祭山儀,感受遼國的風土人情,順帶繼敘敘舊情,畢竟你們有兩年多沒見過面了。”
“祭祀啊...”劉銘好像猜到了答案,但自家娘子多好看,韓杞一大老爺們兒有什麼看的?
“我能不去嗎?”
“不能。”
“什麼時候去?”劉銘嘆道。
既然拒絕不了,他就只好接受了。
“十一月份出發,劉廂主請進宮吧,官家還有些禮節的重點要囑咐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