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望著財政會議的這一幕,也不禁有些感慨,他對大明的那幅藍圖,一一在李顯穆手中變成了現實。
現代國家的治理模式比古代先進了太多,其中在財政制度上就有極大區別,預算制度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至關重要。
這實際上是對錢的管控,現在還僅僅是管控國庫和六部,有朝一日,這項制度必然將管控大明王朝一切的錢。
而誰控制了錢,誰就控制了一半的帝國!
無知者無畏。
李祺心中只有這麼一個想法。
這麼一項對皇帝和官員權力束縛極大的制度,竟然就這麼輕而易舉的得到了透過。
大概皇帝是覺得,所有預算都要透過他點頭,這大大增加了他的權力,可一切饋贈,都早已在暗中標註了價格。
一旦皇帝弱勢,這項權力被臣子奪走,想要拿回來可就不容易了。
自己這個兒子,現在每一項給皇帝加的權力,最終目的都是往自己身上攬權。
永樂十五年後的大明年終財政會議都比較和平,因為這三年大明風調雨順,外部又有白銀輸入,財政可以說相當的寬裕。
兜裡有錢,其他問題也就不算什麼。
會議開到中午時,宮人送上了宮中的膳食,接著又是一下午,直到傍晚時分,太陽開始西落時,眾人才離宮。
朱棣指著出宮的眾人,對朱高熾和朱瞻基二人道:“為皇帝的人,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這些能做事的大臣。
朕的六部尚書,以及那些內閣中英才,以後都留給你們。”
六部尚書如何不敢說,但內閣英才,未來必是一片坦途。
……
往宮外走時,楊榮湊過來問道:“明達,你方才在殿中說的預算制度沒那麼簡單吧。”
李顯穆瞧了楊榮一眼,楊榮一向是急智多謀而聞名,這件事果然瞞不住他,笑著低聲道:“預算制度是一張網,把全天下人都網在裡面,包括你和我,以及……”
李顯穆抬手指了指上面。
楊榮頓時一驚,而後又欽佩道:“不愧是你,所思所想都是天下,真是佩服。”
“這還只是個開始而已。”李顯穆輕輕吐出一口氣,在寒冷的冬日中凍成了一股白氣,“既然做了這個戶部尚書,自然要為大明財政做些事。
只可惜現在很多事都不能做而已,陛下不會同意的。”
“我有時候可真害怕你是王安石。”楊榮半開玩笑、半認真道。
王安石變法導致北宋一蹶不振,就像是一個重病的病人被上了虎狼之藥,直接半身不遂了。
古代深以為戒。
李顯穆笑道:“放心吧,我不會是王安石,只會是商鞅。”
商鞅雖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但他變法成功讓秦國一統六國,在變法這方面,商鞅才是最受推崇的人物。
二人說話間,鄭歡也走上前來,“明達,你先前說有事要同我說,不知是何事。”
見鄭歡過來,李顯穆頓時鄭重正色道:“仲復,移步公主府。”
鄭歡心中更是好奇,這到底是何事,竟然還需要專門去公主府說,但還是回道:“行,那就同往。”
……
臨安公主府。
觀雪閣中。
這是公主府中一間專門用來賞雪的閣樓,從窗戶向外看去,恰好能看到寒梅綻放,亦有亭臺樓閣,一幅江南風光,落下了雪後,頗有一番意趣。
李顯穆、鄭歡、楊榮等幾人坐在觀雪閣中,圍著火爐溫酒。
此情此景,讓李顯穆想起了當初父親還在的時候,也是每次都叫上三兩好友,溫酒以暢談國事。
當真是代代如此,不曾有什麼變化。
“此事其實早在數月之前,我就和陛下提過,陛下的意思是,不支援也不反對,全憑我們自己去做。”
李顯穆放下手中酒杯,對幾人正聲,而後便將當初在皇帝那裡說過的將科舉名額向寒門偏向的想法道出。
鄭歡知道李顯穆為何要找自己了,皇帝如果不管這件事,那作為禮部尚書,他在這件事上發言權最大。
若是他願意襄助李顯穆,這件事的勝算就會大幾成。
可幾人都被李顯穆這番話震驚到了,自古以來雖說都對寒門頗為同情,可直接把科舉名額偏向過去,這太讓人震驚了,甚至……
“這不公平吧。”鄭歡失聲道:“現在分省考生就已經讓江南地區的考生頗為不滿了,江南地區的錄取率極低,簡直是困難模式,現在又要把名額分給那些寒門子弟,這不是直接就炸了,一定會被群起而反對。”
楊榮本也這般想,可轉瞬又想到了些什麼,沉吟起來,“明達的意思難道是在省內各自分名額?”
“省內?”鄭歡從震驚中緩緩回過神來,“若是省內的話,每個省分出三四個名額,可能影響不會很大。
但也不簡單,寒門子弟是否是真寒門,當初漢朝的時候,就有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事情,我大明朝難道就能夠脫俗嗎?
若是這些給寒門子弟的名額,反而被豪門子弟霸佔,那又該怎麼辦?”
作為一部尚書,鄭歡自然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就說到了這項政策的痛點。
在現代社會的監督下,都有無數冒充貧苦戶的,更何況是監管不到位的大明朝呢?
楊榮也微微皺起眉頭,“一個寒門子弟中舉後,很快就會富裕起來,若是發現的晚,那到時候就難查他到底是何時發跡了。”
李顯穆斬釘截鐵的說道:“這些問題都能夠解決,但為寒門子弟開一條路,卻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監督難以到位,就加大懲罰,如果這項政策實行,由各省學道按照層級,下放到府、縣之中,讓他們往上推薦,若是有人冒充,則按照科舉舞弊判處。
官府管控不及的話,允許士子相告,他們總不可能把所有前來考試計程車子都捂住嘴。
他們若是為了舉人的名額而冒著殺頭的風險,那便殺之。”
按照科舉舞弊來懲罰的話,鄭歡等人深深皺起了眉頭,楊榮卻聽到了另外一點,“舉人名額?不是進士嗎?”
鄭歡也瞬間抬起頭來,舉人?
“舉人就夠改變命運了。”李顯穆淡淡道:“進士都是真正的國家棟梁,等到他們中了舉,自然就有錢財再供自己讀書。
如果有了請名師的情況下,十年之內還中不了進士,那說明他不是我們要尋找的天才。”
“妙啊!”楊榮沒忍住拍手稱讚。
這個寒門計劃的真正目的有兩個,一則是給寒門子弟開一條路出來,讓他們有希望向上爬,二則是把那些有天賦卻請不起名師的寒門天才篩選出來。
第一個目的,提拔到舉人就夠了,窮秀才、富舉人,大明朝基本上沒有舉人是窮鬼,就連海瑞都有錢納妾,按照朝廷規定,納妾要有五十兩銀子才允許。
第二個目的,如果透過寒門計劃中了舉,有錢學習還中不了進士,那天賦是必然不夠的,真正的天才都能在二十五歲前中進士,稍差一點也能在三十歲前。
鄭歡也嘖嘖稱奇的望著李顯穆,“明達,我有時候都奇怪你這個腦子是怎麼長的,為什麼什麼難事到了你這裡,好像都有解決的辦法。”
“謬讚了,我只不過是喜歡繞過問題思考而已。”
“繞過問題思考,說來簡單,做起來可真是太難了,沒幾個人能做得到。”
“仲復覺得寒門計劃這件事如何?”
“我覺得可行,若只是舉人的話,便將局勢侷限在鄉試,在省裡,而且舉人擔任官員,畢竟受限,真正的世家大族是不會讓子弟以舉人當官的,阻力必然會小很多。”
說完這番話,鄭歡琢磨了一下,又補充道:“當然,先前可能是絕無成功可能,而今可能是多了幾成機率。
陛下不支援的話,那就有的吵,做好準備吧,至少兩年時間,幸好你如今是戶部尚書了,否則就我一個人在前面衝鋒,這件事還真做不成。”
“明年我師兄王艮回京述職,陛下的意思是讓他擔任浙江布政使,但如今浙江基本上已經是我們的地盤,我的意思是多推他一把,南京禮部尚書出缺,若是他能擔任南京禮部尚書,那事情就簡單了。”
“南京禮部尚書……”
鄭歡微微皺眉道:“有點太難了吧,相當於連跳兩級半了,不太可能,南京禮部左侍郎倒是可以。”
王艮如今是正三品的按察使,再進一步就是從二品布政使,布政使再高升就是進京擔任正三品的六部侍郎,而後要麼就是尚書,要麼就是先到南京做尚書混資歷。
“我也覺得南京禮部左侍郎更加合適。”楊榮附和道:“這算是升半級,相當於布政使,下一部可以在南京升尚書,或者回京做侍郎,日後跳過在南京做尚書這一步。
對於仕途也有好處。”
宋朝有宰相必起於州部的規定,大明沒有宰相,也沒有這種規定,很多京官一輩子都在京中做官,包括楊榮也沒在地方當過大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