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梗,你這樣說不對。

店鋪是賈東旭的,賈張氏拿些錢也是合理的,不能算是偷。"

閻埠貴自己就是長輩,自然要維護傳統,再說李建設做得很好,納妾養娘家人,讓人挑不出錯處,誰要是跟著棒梗,怕是要倒黴透頂。

"三大爺,我不跟你說了。

豔玲,你等等,我一定能賺到大錢。"

棒梗咬咬牙轉身離開,他得趕緊回去守護水庫,免得魚被偷走。

"唉!棒梗怎麼變成這樣了,道德品質這麼差,怎麼能賺大錢呢。"

閻埠貴隨手抓起一把花生米,晃悠著離開了,回去慢慢喝上一杯,無需其他下酒菜。

唐豔玲與劉嵐對視一眼,不知為何感到尷尬。

“嵐姐,你能再給我講講怎樣更容易懷孕嗎?”唐豔玲輕聲問道。

劉嵐壓低聲音道:“你需要多做一些……”

“建設,你覺得言樂的物件如何?”

陳雪茹提及兒子的婚事,言樂即將舉辦婚禮,而學弈的婚事也被提上議程。

“你決定就好,你是婆婆。”

李建設常教導兒子們要以品德為重,選擇賢惠的妻子比家世更重要,孝敬長輩也是傳統美德。

最終,易中海的理念被證實無誤,會過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這可不行,你是父親,家中大事由你定奪。”

陳雪茹信任丈夫的眼光,後院一直井然有序,未有過紛爭。

李建設沉思片刻後說道:“那就奉子成婚吧,學弈的物件事業心太強,進門後先要孩子,其他的事暫且擱置,我們家不缺錢。”

“好,聽你的,我也想抱孫子了。”

陳雪茹希望兒媳能儘快為李家添個長孫。

李建設拿出京城地圖,指著一處說:“雪茹,我要拿下這塊地建紅星集團大廈,計劃七年完成,到九十年代初,李家將成為京城首富。”

正好,他將在六十歲時退休,將集團交給學弈管理,屆時會整合資源,裁撤多餘業務,希望你能多支援學弈,他是李家未來的領航者。”

他選的這塊地,正是唐僧媳婦看中的,但他搶先一步。

唐僧媳婦的發跡史並不光彩,靠那十年間倒賣文物獲利,再在 ** 變現。

“建設,你要讓學弈繼承集團嗎?”

陳雪茹有些疑惑,因為李家還有曉峰、學文、振華等兒子。

“學弈是長子,有管理權,但沒有股份。”

李建設不會輕易放棄股份,畢竟生活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閒時也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嗯,我明白了。”

陳雪茹終於明白,其他兒子可能會分得股份,但學弈將是集團的實際管理者。

"過些時候等學弈成婚後,就讓他處理集團大廈的事宜吧。"

李建設結束談話後,前往秦京茹處,打算完成當天的日程。

"姐夫,我想找個時機回村子一趟。"

秦京茹沒什麼其他追求,只想回老家炫耀一番。

如今各家分了土地,她又可以顯擺財富了。

"京茹,你這一說提醒了我。

這樣,你帶錢回去修繕房屋吧,算了,我安排人修建樓房。"

李建設雖無長輩,但老秦家在,榮歸故里才是正道。

趁宅基地稽核寬鬆,回村建一座莊園。

"好的!"

得知要修樓房,秦京茹自然歡喜。

"明天就啟程,先考察地基,我負責出設計圖紙。"

李建設截胡唐豔玲後,獲得了風水堪輿大師技能,這並非迷信,而是基於藏風聚氣的原則,重點在於居住舒適,自然百事順遂。

"嗯!"

秦京茹已開始暢想明日的熱鬧景象。

"去把姐姐喊過來。"

李建設靠近一些,等秦淮茹過來,抱著姐妹倆共眠。

……

次日清晨,李建設特意早起,叫上岳父母、三位叔伯嬸嬸及幾位小舅子,分乘三輛車下鄉。

此外,還有一輛四輪車載滿物資,與村民共享歡樂。

"東旭,你還沒去過昌平,那是個好地方。"

李建設坐後排,陪著秦淮茹和秦京茹,秦光友坐副駕,由賈東旭駕駛。

隨行的還有做飯的廚師。

"哥,這地方不錯,我帶了魚竿呢。"

起初賈東旭並不願同行,畢竟這裡是秦淮茹的故鄉,對他而言是傷心之地。

然而,他的薪資突然翻倍,從原先的五十元漲至一百元,與妻子持平。

此後夫妻倆每月收入二百元,母親經營店鋪,丈夫承包水庫,生活相當寬裕。

賈東旭只提一個小要求:漲的五十元薪水不要告訴陳碧華,他打算存為私房錢。

"好,一起去釣魚吧!"

李建設摟著秦家姐妹,此生無憾,未因女性關係影響兄弟情誼。

車隊緩緩駛入村莊,沿途的閒談聲漸漸遠去。

秦家所在的村子映入眼簾,如今的公路比從前寬闊了許多,這一切得益於公社的努力,實則凝聚著集體的力量。

李建設望著窗外,一幅忙碌的畫面展開:村民身影遍佈田間地頭,但同樣的土地卻因好壞之分而顯差距,這取決於家族的實力。

土地分配以成年男性為主,其次是男孩,餘下的才輪到女孩。

這意味著男嬰一出生便擁有土地,而有些女孩即使十幾歲仍無地可耕。

女性成年後出嫁,土地即歸集體所有。

若一個家庭只生女兒,最終可能失去土地,變得貧困,直至絕戶。

反之,若育有三子及兒媳、雙親,便是八人的土地;兒媳再添孫子,更是興旺無比。

像趙雅麗這般生育八個兒子的家庭,在農村地位頗高,衣食無憂。

“淮茹!”

“建設,何事?”

秦淮茹此刻滿心歡喜,多年未歸,今日特意穿上昂貴衣物,佩戴首飾。

她嫁給李家後,生活富足安逸。

“建設,該我感謝你。

要不是你,我也不會有京茹和三個兒子。”

秦京茹依偎在一旁,從未工作,卻享受著眾人豔羨的生活。

賈東旭默默注視前方,心中感慨,自己不如姐夫會說話,輸得心服口服。

車隊入村,立即引來村民圍觀。

一些敏銳者立刻奔向秦二叔家,認定是秦家人歸來。

果然,車隊停在老秦家門口時,村民蜂擁而至。

“快瞧,那下車的是秦淮茹吧?都快五十的人了,還這般年輕貌美。”

“怎可相提並論?秦淮茹在城裡享福呢,她家女婿如今發達得很,據說娶了八房姨太太。”

“咦,八爺,這樣開銷會不會太大?”

“哪能算大?別家的房子寬敞得很,聽說小偷進去都會迷路,三天沒吃東西愣是沒走出來。

若不是路過的丫鬟發現,還不知會發生什麼。”

“八爺,您這說得有點過了吧,該不會是在形容皇宮吧?”

說話間,那人正喊著,卻不知八爺早已擠到前面。

張老頭年過七旬,身體仍很硬朗,擠到人群最前頭,滿是皺紋的臉堆笑著,開口便道:“李兄弟好!”

“哦!好,好。”

李建設愣了一下,還以為這位看著挺顯老成,應該有七十多歲?沒想到年紀比他還小?

“咳咳……”

李建設輕咳一聲,眾人紛紛側目。

畢竟他作為秦家的女婿,在村裡已經吹噓了二十多年。

“角山村每家每戶分二十元和十斤蘋果。”

此話一出,全場靜默片刻,隨即爆發出熱烈歡呼。

“我的天,我沒聽錯吧,直接發錢?還送蘋果?”

“夠大方的,我們村一百八十多戶人家,那得花四五千塊。”

“李兄弟真闊氣,別人成為萬元戶還要大肆宣揚,他直接就拿出這麼多。”

“八爺,看來您說得沒錯,李兄弟家確實像迷宮一樣。”

這時車隊裡的人也反應過來,他們之前只知道會分蘋果,卻不曉得還會發錢。

李建設接過秦光友遞來的公文包,從中取出五疊現金遞給秦淮茹。

“淮茹,你和京茹,還有爸媽,去給大家分錢。

東旭,你和光友負責把蘋果發下去。”

“嗯!”

秦淮茹雖心疼這些錢,但想到這是一份面子活兒,也就忍住了。

“大家排好隊到我這兒領錢,每戶二十元,記得登記。”

秦淮茹站在自家院子分錢,這場景她一輩子都不會忘。

賈東旭與秦光友則上貨車分發蘋果。

李建設與村民打成一片,關心生活狀況,倡導先富帶動後富,推動共同富裕。

即便岳母、三叔三嬸及秦京茹的戶籍仍在農村,但他們一年難得回一次家。

因此,李建設決心在當地修房,以贏得好名聲,避免家人房產受侵擾。

名聲本身也有諸多益處。

“哇,真的發錢啊!二十塊就這麼白白送了嗎?以前幹一年活才掙這麼點。”

“媽媽,這個蘋果真甜。”

“妮妮,媽媽沒本事,讓你到現在才吃到蘋果。”

“奶奶,我給弟弟留著,他還沒嘗過蘋果呢。”

“彤彤你也吃吧,這麼多蘋果你弟弟肯定吃不完。”

李建設一到村裡便引起關注,村委很快派人來了解情況,村長雖常換,但核心成員不變。

村委成員均為本地村民,由鄉民選出。

李建設表示將提高村委幹部待遇,生產隊長可額外獲十元獎勵。

“李主任,您太慷慨了。”

村委成員亦是本地人,由村民選舉產生。

“老村長,我此次返鄉是想建三棟房子。”

李建設將幾位村幹部帶到一邊商議。

秦光明隨行幫忙派煙,他現為前門街道辦事處幹部。

“李主任,這是好事,隨意建吧,宅基地可置換。”

老村長認為這並非難事,只要分戶,便可利用自家地基建房,最好是在荒地上。

然而,有時最好的地在耕地中,也可能看上他人地塊,只需先完成土地置換即可,不會出問題。

當然,只有分戶的男性或關係密切需建新房者才能獲得新宅基地。

之後,李建設考察周邊地形,計劃佔用大片土地。

不僅建三棟相連的房子,還要附帶一大片院子,類似莊園規模。

這會涉及集中老丈人三兄弟家的土地。

包括秦母、三叔三嬸、秦京茹,以及二叔二嬸等六人的土地,加上三家的宅基地與自留地。

最終選定了一片十幾畝的地,大約一萬平方米,連成一片。

夠用了,再大反而惹人注意,畢竟這塊地平時基本閒置,只有二叔二嬸在村裡照看。

“就這樣吧,涉及的土地置換問題,我會給予相應補償。”

李建設十分滿意,城裡有房,鄉下也該有地。

……

“秦光友,這位是誰呀?看著挺陌生的。”

有親戚向正在分蘋果的陌生人打聽。

“這是賈東旭,當初是我姐姐進城跟他相親,後來我姐夫看上了我姐姐,就……呃,是追了過來。”

秦光友自然站在姐姐和姐夫那邊,但他有時也不得不佩服賈東旭的豁達,確實不是普通人。

難怪姐夫對老賈家很關照,也讓人挑不出毛病。

“啊!不是吧,你們城裡還有這樣的事?”

王小二驚呆了,只怪自己孤陋寡聞,不瞭解城裡人的灑脫。

“什麼事兒?賈東旭和我姐夫是兄弟,一起長大。”

秦光友邊說邊咬了一口蘋果,這可是好蘋果,坐火車運到京城的,本地種不出來,特別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