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集大明之力,為汪洋鑄甲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劍西來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洪武十七年。
如期而至。
又是一個春天,象徵著新生,象徵著希望,象徵著朝氣蓬勃。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場被大明朝堂,被朱元璋期盼了許多年的“東風”,註定要在工部興起。
在應天府城郊,一大片土地被用作工廠,日夜被爐火映照得如同白晝。
偌大的工廠周圍,守衛森嚴!
即便如今的大明早已威臨四方,再也沒有任何力量膽敢覬覦窺探,但為了保密起見,這裡依然擁有不亞於皇宮內院的保護級別,令一切宵小敬而遠之。
巨大的煙囪,刺向蒼穹,一刻不停地噴吐著濃白的蒸汽和火星。
即便是遠在紫禁城,不需要登高望遠,也能看到這幅不凡氣象。
這裡,是大明傾全國之力,燃起的“神火”的心臟所在。
心臟的核心,工部侍郎楊開天瘦長的身影,包裹在濃煙和油汙之中。
這位昔年楓蘭縣學走出來的另類學子,眼窩深陷,卻精光四射。
他胸中沒有太多四書五經的文章,沒有裝載經世濟民的學問,但卻在秦楓的指引下,走上了另闢蹊徑的發展道路,如今更是青出於藍,親手握住了大明即將奔向遠方,奔向星辰大海的偉大航向。
此刻,楊開天立於一座三層樓高的青銅巨獸前!
這青銅巨獸,可不是墨家地宮中搬運而來的冷峻古物,而是融合了墨家機關結構與新型蒸汽原理的澎湃心臟!
巨大的青銅汽缸嗡嗡震動,活塞往復如巨獸喘息,透過複雜而精準的齒輪鏈條傳動裝置,將力量源源不斷輸送到連線的槳輪傳動軸上。
“加大氣壓!校驗聯動軸承!”
楊開天的聲音,微微嘶啞,卻依然能穿透機器的轟鳴,讓所有年輕的匠人都精神一振,立刻攀附在鋼鐵骨架上,揮動工具,汗如雨下。
每次微調,這恐怖的青銅巨獸都可能發出無法預測的咆哮,甚至將靠近的工匠狠狠吞噬,即便是距離稍遠的楊開天,也置身危險當中,這不到一年的研發過程,已經不知多少次險死還生。
這裡不是戰場,卻同樣危機四伏!
可是,為了近距離指導,為了能親眼看到第一手的資料,楊開天不顧危險,始終堅持在這裡指揮,也激勵了無數將這位楊侍郎當做偶像的年輕工匠。
危險,從來都是與機遇並存。
在這樣不顧危險的努力下,研發進度突飛猛進,每時每刻,都可能迎來最終的成功,標誌著新紀元的轟然開啟。
然而……要將千年前不可思議的墨家機關術,跟老師秦楓口中描述的那些更加不可思議的科技融合在一起,走出一條屬於大明,屬於大明工部,屬於楊開天自己的科學道路……
談何容易?!
其實除了秦楓之外,哪怕楊開天自己,都不知道現在做的事情,是何等崇高而艱難。
到這個時候,其實就算是授業恩師秦楓,也已經無法給楊開天提供更多的具體指導,只能是粗略點明一個方向,然後輔助參考一些建議,僅此而已。
楊開天手下並非沒有幫手,依託整個大明的力量,無數天資聰穎,有志於天工開物的年輕人,從全國各地紛紛湧來,聚集在這裡,聚集在他的身邊。
但即便如此……要完成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業,依然是千難萬阻。
春去秋來,試驗場的土地被漏油浸成深褐。失敗的殘骸堆積如山,成功的原型機也從最初的笨重、緩慢,變得日益流暢、高效。
原本只是描繪在圖紙上的“墨翟號”、“龍騰號”、“大風號”未來鉅艦的輪廓,也從模糊的想象,漸漸凝成精確的零件。
巨大的工廠深處,楊開天以及一眾年輕科研人員並肩寫作,爭論辯論的聲音,常常響徹晝夜。
為了大航海,楊開天為大明鑄就一刻跳動的紅心,日夜不停。
然而為了支援這顆年輕的心臟的跳動,整個大明帝國,華夏萬里神州,都隨之調頻,提供不遺餘力的支援。
“批!!”
戶部尚書黃鐸,也已經不復當年的青澀模樣,看著一疊厚厚的賬單,眼皮接跳動幾下。
燒錢!
這完全就是燒錢!
罷了!
只是片刻猶豫後,黃鐸直接把眼前的算盤推開,沉聲道:“陛下有旨,盡一切可能,不計代價!這三百萬兩銀子,用做船廠擴建,以及工部新報的精鋼、銅料的採購,還有海洋水師、遠洋商團招募、軍械配備……”
應該說,去年又是一個豐年,結合數次迭代的農業技術,國庫收入相當可觀。
但黃鐸怎麼覺得,自己這個戶部尚書,不但沒有闊起來,反而愈發窘迫寒酸。
工部那邊的消耗,簡直太可怕了!
別說歷朝歷代,就算做夢都想不到工部竟然這麼能花錢!
如此大手筆的消耗,又不能向民間加賦,搞得這位黃大人苦不堪言,一方面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另一方面對工部那邊的需求,卻大氣得像揮金如土。
即便有皇家內帑的輔助,有鹽鐵專營的補充,又新型海貿的商稅,有抄沒的帖木兒汗國的財富珍寶……
依然艱難!
黃鐸親眼見證,這一筆筆堪稱恐怖的財富,漸漸轉化成龍骨上的刻痕,轉化成船板上的鉚釘。
集大明之力,為汪洋鑄甲!
兵部方面,也沒閒著!
再好的海船,終究也要人力的操縱。
這要是海船技術沒出問題,反而是航海計程車兵最後掉了鏈子,都不用皇帝殺頭,兵部尚書覺得自己親自把全家砍了也不夠賠罪的。
沒說的,狠狠操練起來!!
“看清楚了!”
演武場上,大明京營與新募的海軍士兵,正演練著全新的陣型與火器配合。
新晉海軍都尉呼喝著,指向陳列架上琳琅滿目的新型火器,哪怕他也是剛剛學會不久,但必須最快速度教給這些士兵,讓他們適應和掌握這些戰爭利器,未來在海上不論遇到任何敵人,都能克敵制勝。
燧發槍替代了大部分火銃,銅製小口徑野戰炮輕便靈活,尤其亮眼的,是幾門特製的艦載加農炮,炮管粗短,炮身加固,旁邊還放著手搖式的鏈彈、葡萄彈模型。
“到了海上,風高浪急,甲板狹窄!”都尉目光兇狠,厲聲訓斥道:“既要火力兇猛,更要打得穩準狠!水戰之術,近身跳幫與遠距轟擊,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