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隱形的闖入者上》(21)
隱形的闖入者(共2冊) 木蘭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工作在德國
1997年10月20日,我到達了西德的慕尼黑機場。我帶上了所有的,也是僅有的家當:一個大旅行箱,一個小旅行箱,這些是我來德國之前剛買來裝衣物的;還有兩隻皮箱,這是結婚時母親送給我的。我帶上了一年四季的衣服、鞋子、還有一整套墊蓋的被絮。除此之外,我還帶上了一個鍋,幾個碗筷等。東西雖不多,但到了哪裡都可以簡單過日子了。我已經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絕不再回頭了,至少在短期內。
下了飛機,公司人事部的歐文已經在機場等我了。歐文比我想象的要老一些,大概有50多快60了。他中等個子,頭髮花白,剪著平頭;臉形輪廓凸出,高鼻樑,戴著一副金絲眼鏡。飛機上下來的亞洲面孔並不多,他很快就認出了我。我也同時看見了他手上舉著的寫有我英文名字的牌子。他上前熱情地跟我握了握手,說:“lcome(歡迎)”,由於我不懂德語,我們就只能用英文交流了。他英語不太流利,帶有很重的德國口音,但跟我一般交流已經足夠了。
他接過我的行李,我們一起往大廳外走去。
“我們去旅館嗎?”我問他。
“不不,還沒有找旅館。先去我家吧。”他回答說。
“不找旅館,我住哪?”我有些不解地問。
“先住我家。”他笑著說。
我聽了後一愣,這可是我沒有想到的。工作以後,我跟公司的人打交道從來都是公事公辦,像這種情況肯定是直接去旅館,決不會邀到家裡住的。我知道這是一種非常熱情和客氣的方式,也許覺得我是外國人吧,有點把我當上賓對待了。可是,我心裡有點犯嘀咕,都說德國人很嚴肅拘謹,不知道在他們家我會不會有點彆扭、放不開。管它的,反正就幾天。
我們坐上了歐文的車,很快就到了歐文家。歐文住的房子不是獨棟的別墅,有一點像排式別墅型,都是一層的平房。每棟房子有這麼五、六家;房子不是建成一排,而是建得有點像六邊形,中間是空的,有一個公共的後花園。每家的大門都向外開,門前還有一小塊七八平方米的小花園。整個這一片都是這種房子,是一個不小的城市住宅區。
來到歐文家門前,只見小花園裡的花卉修剪得整整齊齊,門廊外的牆壁上飾有用金屬製作的星月圖案,大門上掛著一個用木頭雕成的、有著一個可愛小女童的投信筐。看起來是一個溫馨可愛的環境。
出來迎接的是歐文的夫人,一個50來歲瘦小的德國老太太。她剪著齊耳根的短髮,衣著樸素。我們進了屋,房子不算小,約150多平方米的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正對著大門的是一個不高的樓梯,往下走三級是一個半地下的臥房,是他們的客房,也就是我將要住的房間;往上走三級是一個30多平方米見方的大客廳。客廳裡靠樓梯這一頭旁邊有一個小廚房;靠另一頭有一個走廊,順著走廊再往裡走是另外兩間臥房。客廳靠後花園的那一面有一個兩扇的玻璃推拉門,可以從客廳看到後花園的景緻。
室內的擺飾不算豪華,但也還精緻。沙發上罩著飾有花邊的罩子,圓形玻璃桌上放著精巧的水晶工藝品,地板上鋪著一塊帶花紋的圓形地毯。這房子大概是歐文夫婦多年積蓄購買下來的。他們倆應該屬於德國的工薪階層,算是中產階級了。他們的生活水準也可以說是典型的大多數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了,也算是舒適滿足了。
在歐文家住的那幾天,我的確覺得有些不自在。他們很客氣,也盡心盡力地想使我舒適。可是,由於生活方式和習慣的不同,使得我覺得真有些拘束和彆扭。
他們是早上起來吃得很少,有時也就是一杯咖啡。他們一般中午不回家,在外面餐廳或餐館吃午餐,通常吃得較多、較豐盛;晚上回到家,晚飯也吃得很少,幾乎沒有什麼正餐,就吃點乳酪和水果。從健康學的角度看,這應該是好習慣,可我怎麼能一下子適應得了。
我早上起來,跟他們一起喝咖啡、吃點麥片。老太太拿了些包面生菜出來,讓我自己在家吃中飯。晚上他們回來,我以為要正式做一頓晚飯,跑到廚房想幫幫忙。老太太很客氣,不要我幫忙,一樣也不讓我碰,讓我去坐著。結果,她拿上來的是一盤葡萄和一盤切成小方丁的乳酪。我本來就不喜歡吃乳酪,只好吃幾個葡萄,結果這一天沒怎麼吃東西就去睡覺了。
第二天,我想出去一下,去外面走走,順便看看可不可以買點吃的。可是,一想我沒他們家的鑰匙,回來怎麼進屋?另外,出去往那條路走呢?不認識路,走迷了找不回來怎麼辦?最後,還是沒能出得去。這天晚上倆人都回來得很晚,天都黑了還沒回來。
我想,等他們回來再做飯可能太晚了,想幫他們做一頓晚飯。我開啟冰箱也沒找到什麼合適的東西,只看見有一小包像鹹肉似的東西就拿了出來,想先化化凍,然後看看怎麼做。我想,我大概是不太懂規矩,德國人大概不喜歡客人去廚房亂摸亂動的。還沒等開始做,他們就回來了,老太太見我把這些東西拿了出來好像不太高興。我其實是好心,她不太懂英文,我又無法向她解釋,只好跟歐文說了我的意思。我聽見歐文在廚房跟他太太咕噥咕噥地說了些什麼,我也聽不懂,心裡很過意不去,覺得給他們添麻煩了。
歐文家養了一隻瞎眼貓。它的一隻眼睛不知是什麼事故時弄瞎了,所以現在它是隻獨眼貓。它長著全身的黑毛,只有四個爪子和鼻子是白的。夫妻倆待它像兒子一樣,寵愛有加,每天進門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跟它親親,不是用嘴,而是用一根食指。獨眼貓心領神會,湊上前去用嘴碰一碰食指。可這隻對他們夫妻倆,我要伸一個指頭過去它理都不理。
老太太交代我,不要讓貓進我住的房間,大概是怕它搗亂。可是白天我一不小心開著門,它就鑽進來了,怎麼趕也趕不出去。最後,它索性跳到了窗臺上,別看它少了一隻眼睛,可一點都不比雙眼貓遲鈍。我見它上了窗臺,生怕它跑出去了,就想去關窗戶。結果,窗沒關成,窗臺上的花缽掉了下來,貓也乘機逃走了。我這下嚇得不輕,以為闖大禍了,這貓兒子要是走丟了,我怎麼擔當得起。
花缽還好沒摔破,我趕緊把花和土捧進去,在窗臺上放好,就跑出去找貓兒子。我看見它就在牆根下,沒跑遠;可是,從前院追到後院,怎麼哄它、逗它也不回去。我急得一身汗。最後只好告急了,給歐文打電話,告訴他貓跑出去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在電話裡說:“沒關係,等一會它自己會回來的。它經常出去的。”
我這才鬆了一口氣。晚上我注意了一下,它果然自己回來了。
三天後,我搬出了歐文家,在一個離公司只有四站路的地鐵站旁邊的旅館住下了。這是公司給租的房間,有十五六個平方,帶有一個衛生間,條件也還不錯。裡邊有傢俱,有電視,還有一個小小的廚房;其實不是真的廚房,只是一個像大衣櫃那麼大小的格子,裡面有一個臺式電爐,一個小水池,上面還有一個小碗櫃。這對我來說已經是足夠了。
現在,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我不懂德文,出去買東西、買菜,連那個東西的名稱都說不出來,恐怕會有麻煩。但我很快發現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當天,歐文就帶我去了超級市場,裡邊什麼都有,自己隨便挑、隨便拿,跟美國的超市沒有區別。我想買什麼東西,不用認識德文,只要看得懂標價,自己拿就可以了。並且,美國有的東西,這裡幾乎都有;美國沒有的東西,這裡也有。我立刻覺得雲開霧散,前面沒有任何障礙了。我可以在這裡活下來了。
從旅館去公司的路還不知怎麼走呢,歐文開車帶我去過一次。如果在不能問路的情況下,讓我從旅館到公司去,不知行不行?正好趕上週六,我買了一張市區交通圖,研究了一下。從旅館出來,可坐地鐵,四站後下來並不能馬上到公司,還需要坐6路公交車,兩站後才能到。我準備自己試試。
於是,我坐上了地鐵,看準了站下來後又坐上了6路公車。兩站後下來辨認不出方向,我掏出地圖,找出方向,就朝公司的方向走去。不一會,我就看見了公司的那座四層的灰色大樓。來到樓下,我看著公司的樓,心裡有一種勝利感,禁不住將手舉到眉前向大樓行了一個軍禮,自己對自己咧嘴笑笑。我走上前去推大樓的兩扇大玻璃門,這才發現門鎖著,突然想起今天是週六。我望著大樓愣了一會神,才挺不甘心地轉身由原路返回了。
現在,公司也能找到了,每天去上班不會有什麼問題了。只要我能自己解決吃住和上班的問題,其他的就不著急,以後再說。生存的問題不論在什麼地方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第一天,我去公司正式上班。公司的人見了我既新奇又友好,我是公司裡少有的亞洲新面孔,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要有我這樣一個亞洲女性來公司工作。我上次面試時見過的技術開發部的主任,塔爾特,出來迎接我。他看起來40來歲,相對他的職務來說比較年輕,深棕色的頭髮梳著分頭,面部神態給人一種和善親切的感覺,特別是當他對你微笑時。再次見面我們有點像熟人一樣親切。我們握握手,對視了一下,都會心地笑了笑。這是一種沒有語言的交談,都能意會我們當初的談判和承諾現在已實現。
他帶著我到各個部門和實驗室去訪問,跟大家都認識了一下,今後工作起來也方便一些。碰見上次見過面的人,他們都很熱情地跟我打招呼。
最後,我們來到了我將要工作的部門,見到了即將成為我頂頭上司的專案負責人,克里斯坦。這是一個36歲左右的中年男子,身材修長均稱,大概在一米九○左右,可以說是一個很英俊的男人。但他並不是那種看起來高大英武、深邃剛毅的男人,而是一個帶有書卷氣,溫文爾雅的男人。他深褐色的頭髮,臉形長方,但並不稜角分明;眼睛也是深褐色的,眼神柔和而親切,戴著一副金絲眼鏡。他的臉色和嘴唇有些像女人一樣總是紅潤的。他是留英的博士,說了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
第一眼見到這個男人時,我心裡一震,心想會不會又是什麼“美男計”吧?因為他很明顯是一個外貌出眾的男人。把他安排跟我一起工作,還坐在一個辦公室裡,是什麼意思?depe公司安德雷的事情已經讓我心有餘悸,對任何男人都有所提防。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正式的工作開始了。我的第一個專案就是克隆g蛋白。g蛋白是當時生物科技界的研究熱點,認為g蛋白與許多生物資訊的傳導有關。因此,公司想要對g蛋白進行一些研究,可能還會利用g蛋白進行一些篩選工作。我的任務就是先將g蛋白分子克隆出來。
我心裡明白,每到一個新的工作單位,你的第一個工作、第一個專案做得怎樣是一個關鍵。它決定了你給這個新單位、新環境、新同事們的第一印象,也決定了今後人們對你的態度和看法。無論你水平再高,如果你給人一種不好的第一印象,今後要想改變就不那麼容易了。因此,我心裡的壓力還是很大,儘管我對自己有把握,可形勢告訴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克里斯坦將資料都交給了我,要求我從一種人體細胞中將這種g蛋白基因克隆出來。由於g蛋白分子量比較大,我們只能分段克隆。我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將總體dna從細胞中提取出來。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準確地說,三天時間,就將dna從細胞中提取了出來。我又接著進行第二步工作,利用pcr引物將g蛋白基因從這些細胞總dna中複製合成出來。
pcr結果出來了,出人意料地令人滿意。我以為要試幾次才能看到結果,沒想到只做了一次,所有需要合成的六條帶在凝膠電泳檢測中都清晰可見。
克里斯坦也來看了結果,臉上露出了驚奇的表情。我想這大概對於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居然幾天之內就做了出來,而且是一次成功。有點不可思議。的確,pcr技術並不難,但不是總是這麼容易,如果條件掌握不好,怎麼做也做不出來。特別是用細胞的總dna來做,如果是碰到一些基因複製數極少的,如g蛋白就是一類,更是如此。再或者,提取細胞總dna時不夠乾淨,也可能導致後面的pcr難以成功。可是,我在這方面做過很多,已經是很有經驗,這些對我來說其實是小菜一碟。
當天下午,公司有一個專題講座,大家都去了。在會議室裡,我看見在會議室的另一頭,克里斯坦和塔爾特正在興致勃勃地談論著什麼,臉上略帶點欣喜和興奮的神色,還時不時地向我這邊看一眼。他們大概在談論我的實驗結果吧。他們的神情彷彿在說,她還真有點神,我們大概沒白僱她來。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最後一道工序,將合成好的六條片段分別連線進質粒dna載體。這項工作對我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當然,對於不同的dna情況不盡一樣,要求的條件也不盡相同。並且,有六條dna片段需要克隆,相當於做六次基因克隆。這不是一兩天可以完成的,至少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我還有另外一個任務需要完成,那就是要在一個月之內找到一個長期的住所,現在的旅館只能住一個月。這個任務對於我來說比較艱鉅,我既不會說德語,也沒有自己的車,怎麼聯絡?怎麼去看房子?但是,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得儘量努力。
我請求同事給我帶來幾張這兩天的報紙,準備看一看上面出租房子的廣告。我懷疑我是否能看得懂德文廣告。報紙拿來後,我看了看,廣告雖說是德文的,但大致能看懂;多少平方米,幾個房間,多少價錢等等。看中了兩個,我想打電話去詢問情況,可不會說德語怎麼辦?又不好總麻煩同事。來德國前,我自學過幾句簡單的德語,如:你好,再見,謝謝,你會說英語嗎?等等。這一下可派上用場了。
我拿起電話,撥了號碼,等對方一接電話,我就用德語問:“會說英語嗎?”。一般的情況下都會回答說:“可以,請講”。於是,我的障礙解除了。我問問情況,然後記下地址,下班後就座公車去看房子。看了兩處都不太理想,我想如果我再接著找幾天一定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房子。大家也在幫我想辦法。後來,歐文跑來告訴我說,在公司旁邊的住宅區裡有房子要出租,問我要不要去看看。
我跟著歐文去了。房子在一個公寓樓裡,是個一層的一居室的房子。房東是一個60多歲的德國老太太,帶著我們參觀了房子。房子質量和條件都不錯;一個客廳,一個臥室,一個衛生間,還有一個廚房;底下還有一個半地下的地下室,有客廳那麼大,可以放不少東西,大概我在底下打太極拳都夠了。
我覺得這房子不錯,我一個人住挺合適的,只是價錢貴了點,1500馬克一個月,還需要預先付兩月房租的押金。我想了想,貴就貴點吧。這裡很方便,離公司很近,只隔一條街,走路三分鐘就到。而且,旁邊就是個大超市,買食品也很方便,只要買得不太多,手提就提回來了。我決定租下這房子了,過幾天就搬家。
來德國前,以前大學的同學告訴我,在柏林有一個我們大學的同學,並給了我他的電子郵箱地址。我跟他聯絡過兩次,這個同學給了我他在慕尼黑一個熟人的電話,讓我需要幫助時去找他。我來德國都兩三星期了,還沒跟這個熟人聯絡過。我打了個電話給他。
“早就聽說你要來,不知什麼時候到的,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地方?”他在電話裡問。
“來了以後挺忙的,現在才有時間給你打電話。”我說。
“你現在住哪?”
“還住在旅館裡呢。”
“我們見個面吧?”他提議。
“好啊,好啊。”我欣然地答應了。
來到德國後,我既不能說,也不能活動,感覺孤立無援,舉步維艱。儘管每天上班能見到同事,但我還是覺得很封閉。現在,突然聽到中國普通話,雖然帶有點湖南口音,但覺得美妙極了,也親切極了。我滿心歡喜地跑去見我這位國人、這位同胞。
我知道,只要我能與這裡的華人聯絡上,那我就將不再孤立無援。到了預定的地鐵站,當時沒說好是在上面還是下面,結果我在下面等,他在上面等。等了二十分鐘不見人,我就跑上去,看見一個穿著米色風衣的華人站在那裡,我想一定是他。他也看見我了,趕緊向我這邊走過來。
“你是不是謝方毅?”我問。
“是,很高興見到你。”他立刻回答,向我伸出手來。
我們握了握手。
謝先生看起來就是一個典型湖南人的模樣,個子不高,面板有一點黑,頜骨有一點凸出。他給人一種樸實真誠、爽快乾練的感覺,鼻樑上的一副眼鏡又增加了點讀書人的斯文。
我們都自我介紹了一下。他開始詢問我來後的情況。
“來了以後感覺怎麼樣?”他問。
“還可以吧。就是不會說德語,有點麻煩。”我說,“我也不太熟,哪裡都不敢去。”
“這裡也有些中國人,有機會介紹你認識認識。”
“那太好啦!”我興奮地說。
“我太太和女兒也來德國了。哪天到我們家來玩吧。”
“好的。我一定來。”我欣然地說。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沒多聊,準備重新約一個時間再細聊。分手後,我心裡頓時感覺輕鬆起來,好像有點找到了“組織”的感覺,不再覺得像漂在大海上的小船,孤獨無援。幾個星期來一直籠罩在心裡的那種強烈的重壓感釋放開了。
接下來的週末,我就應邀去了謝方毅家,見到了他妻子和女兒。妻子白白靜靜的,看起來文靜賢淑。女兒很可愛,長得像媽媽,比我兒子大一歲,正好13歲。她小提琴拉得很不錯。
他們一定要留我吃晚飯。方毅的妻子小周做了幾道家鄉菜,我也幫著燒了一個魚。那天的晚餐我覺得菜合口極了,我燒的魚竟然得到了誇獎,味道真的不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後來就燒不出這種味道了,難道這天真的是碰運氣?這是我來德國後最快樂的一天,在這裡,我又感受到了家的氣氛和溫暖。最近一直在忙,沒有什麼閒暇想別的,但我潛意識中還是有一種憂慮和憂傷的感覺,不知子健和兒子過得怎麼樣?我不敢跟他們聯絡。
還有一星期我就要搬家了,可房子是空的,沒有任何傢俱,連屋頂上的燈都沒有,只有幾根掉出來的電線。我又面臨著採購傢俱的艱鉅任務了,需要一整套的傢俱,床、衣櫃、沙發、桌子、椅子、茶几等等都需要買。我都不知道我有沒有足夠的錢買這麼多東西。我打電話給方毅,問他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買到便宜傢俱。他答應週末帶我去看看。
週末,方毅帶著全家和我,開著車去逛商店,主要是陪我採購傢俱。他先帶我去了幾家高階店,店裡的傢俱都很漂亮精緻,質量也是一流的。我看了看標價,差點嚇暈過去,一套沙發要5000多馬克,床也要3000多馬克。
“這太可怕了,我怎麼買得起?”我跟方毅說。
“那我再帶你去別的地方。”方毅笑笑說。
我們來到了一個很大的傢俱市場,整個大樓三層都是傢俱出售。看得出,這裡的傢俱要抵擋一些,我認為對我足夠了,關鍵是價錢可愛。一個木製的床200 多,一個木製的衣櫃150,一個活動沙發可放倒作床,也只需要200多。我還以為德國沒有便宜東西賣呢,一見這些,欣喜若狂,只要花1000多馬克,我就能一切搞定了。我立刻叫來售貨員,指著想要的東西:“這個,這個,這個……我都要了。”一點都沒有猶豫和遲疑,非常乾脆利落地就買完了。我這一刻真有點大款的氣勢和派頭,旁邊有方毅,跟他們用德文交涉了一陣,說是明天就能送到我家。
從店裡出來,我高興極了,沒想到這麼快就把事情辦了。想起在美國時,買一套沙發,或者一套餐桌,要跑好幾趟,逛得精疲力竭,有時還不一定買得下手。我現在也不可能有這個時間,速戰速決是明智的。
第二天,傢俱來了。我一看,傻眼了,都是散裝的,他們並不負責組裝,卸下車就走了。我得自己想辦法把它們裝起來。我以前從來沒幹過這種活,現在逼得沒辦法也得自己幹。我把那包著一塊塊木板的包拆開,每一個包裡都有一個簡單的組裝說明書,我看不懂上面的德文,但幸好有一些簡圖我能看懂,裡面還有一些簡單的工具和配件。
我挽起了袖子,拉開了架勢,把包都開啟,攤在地上,就坐在地上笨手笨腳地裝了起來;雖然慢點,但都裝了出來。只有床和沙發有些部件太重,我一個人弄不動,只好打電話給方毅,請他來幫一下忙。他來了,我們一起把床和沙發裝好了。方毅說:“你還行啊!快趕上德國工程師了。”德國工程師是享譽世界的最能幹的工程師,他這麼比喻著實有些讚揚的意味。我心想,如果沒有方毅,我該如何應對這一切?我該怎麼辦呢?真不敢想。我真的從心裡感激他。
傢俱裝好後,我把屋子打掃了一遍,把箱子裡帶來的蠟染彩畫掛在客廳的牆上,又把一些小工藝品也拿出來,把房子裡裝飾了起來。一切都裝點停當後,我在沙發上坐了下來,一邊休息、一邊四周打量我的新居。雖然比較簡單,但也還清心雅緻,最關鍵的是,總算有一個窩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家。我想象著,如果一切都過去了的話,如果我不再是追蹤目標了;明年夏天,我就讓子健和兒子來這裡玩玩,看看他們喜不喜歡這裡。
家搬好後沒幾天,我對方毅說,想請他們全家來我的新家坐坐。他滿口答應了。星期六,他們全家來了,在新家裡到處參觀了一番,說感覺還不錯。又聊了一陣天后,我提議我們一起出去吃頓飯,我主要想借此表達一下我對他們的謝意。
經方毅推薦,我們來到了一家希臘餐館。餐館不大,外表也不豪華,可是菜的味道的確不錯。我從來沒吃過希臘飯,還有點怕吃不慣。可是,菜的味道是出乎我意料的好。他們也有烤羊肉、燒牛肉等,風格有些像中東一帶的菜餚,但做工要更精細一些。沒想到德國也有好餐館,只是我找不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