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輝這人的履歷可以用高開低走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二十多年前他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以優異的成績成功進入大有醫藥擔當重要職位。

那時候的大有醫藥已經是本土知名的藥企了,一方面是因為該企業隸屬於大有集團,是大有旗下三大支柱產業之一,也是集團除房地產外最賺錢的領域。

當時很多醫藥領域的畢業生都以進入大有醫藥任職為榮,沒別的,確實給的太多了。

孟青山對房地產的熱忱和對醫藥領域的狂熱追求和投入是並駕齊驅的,他並沒有因為那時候的房產井噴而忽視醫藥的重要性,而且他也堅信,生物醫藥領域在未來將會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其前景將遠超房地產。

因此,大有醫藥一向都是集團的親兒子,在集團內部的待遇和福利也都是最高標準的。

不過,能進入這樣的公司對周杰輝來說卻非常容易,他不需要跟其他人一樣想破了頭擠進來,因為他在校期間就已經在製藥工程方面有了非常重大的成果,尤其是大有集團近期開展的關於神經領域的化學仿製藥,一直無法突破,周杰輝的到來使公司看到了希望。

而他也沒有辜負公司和孟青山對他的信任,短短一年的時間,周杰輝的研究就已經到了臨床試驗的階段,試驗結果非常不錯,有人士預計光是這一項藥物的收入就將至少提升公司近三十個點的營業額。

要知道當時的大有醫藥生產的醫藥用品大概得有四五十種了,由此可見周杰輝給的貢獻。

而孟青山本人更是對這個外面木訥,內心卻充滿幹勁兒的年輕人喜歡的不得了,他每次到大有醫藥,必要見他一面,哪怕周杰輝在忙,脫不開身,他也會穿上隔離衣去他跟前看他工作。

有的時候,孟青山甚至都不會說一句話,就是在那裡站著看周杰輝,周杰輝也沒有搭理他,兩個人就像是知道彼此存在,卻又心照不宣,無需打攪的知己一般。

孟青山時常會跟人說,他能找到周杰輝這樣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大的幸事,也是大有集團最大的幸事。

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周杰輝陸陸續續又為公司研製了很多產品,包括生產裝置和技術的革新,他也都是一手抓,完全就是把大有醫藥當成了自己的企業來經營。

靠著這份熱忱,大有醫藥才有了現如今的規模和業績,可以說最該感謝的人,就是周杰輝。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本該有著無限美好的未來,以孟青山對他的賞識,或許這人用不了幾年就可以成為大有醫藥的總裁,成為孟青山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可偏偏事情就怪得很,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周杰輝就像是江郎才盡似的,越來越少參與公司的研發專案,越來越多的時間不知道去了哪裡。

他那段時間就像是丟了魂似的,天天曠工、酗酒,甚至跟人打架,跟地痞流氓沒有任何區別。

很多原本非常尊敬和崇拜他的同事慢慢地開始對他有了怨言,因為他明明那麼散漫,卻仍然拿著最高的薪水,這實在是無法讓人信服。

公司的總裁也多次找過周杰輝,可每次他都是一副醉醺醺的姿態,漸漸地,總裁也對他失望透頂,沒了信心。

要說這個時候,最該出現鼓勵他,使他振作的人應該是孟青山才對,可那時候的孟青山還沉浸在痛失愛女的悲痛中無法自拔,別說去管周杰輝的事了,整個集團的工作也都一度陷入了癱瘓。

如果不是杜玥在那個時候努力撐起整個集團的管理團隊,或許大有集團早就土崩瓦解了。

這個時候就得說一下孟青山了,他雖然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企業家,但他跟他的父輩們一樣,擅長攻城略地,卻對守成不屑一顧,盲目、衝動和激進是他的代名詞。

這樣的性格帶領迅猛發展的大有集團當然是天大的好事,因為只有領導人有著這樣血腥的性格,才會帶領手下無往不利,撈回大筆的金錢。

可萬一領導人因為自己個人的問題陷入了無法自拔的痛苦中呢,失去頭狼的狼群只會是一盤散沙。

杜玥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她才會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弱化大家對孟青山的神化印象,突出他們個人在單個領域的主導地位。

很難想象,杜玥是在痛失愛女的情況下還能做出這樣果斷的改革,雖然在改革中淘汰了一批人,但同樣的,也有更多的,有才能的人凸顯了出來,對他們的肯定和提拔造就了大有集團此後十年的快速發展。

可週傑輝為什麼沒有被提起來呢?

他本可以靠著給公司創造的利潤和本身過硬的技術成為首批提拔的幹部的,可結果是他自己拒絕了公司的任命,誰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杜玥不像孟青山,在工作上,她沒有任何私人情感,她也不會給任何人任何的特權,即便是當時的周杰輝。

在得知周杰輝拒絕了提拔,並且展現出自暴自棄的一面後,杜玥毫不留情地把他從研發的一線崗位踹了下來,讓他滾去在青市北郊的種植基地看草藥去了。

這一去就是好幾年,周杰輝也從一個年輕帥氣的大小夥子變成了面板黝黑,飽經滄桑的老頭子,那時候他才三十二歲,可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就跟五十多歲似的,讓人看著都覺得心疼。

可依然沒人知道他為什麼這麼糟踐自己,他的腦子裡明明裝著黃金,卻寧願用身體去挑大糞。

在這期間,重新振作的孟青山也來看過他幾次,知情人士稱他是為了來請周杰輝重新出山,回大有醫藥,因為這期間的研發專案進展緩慢,他們雖然重金招聘,可來的人大多都是一些頭腦迂腐的榆木腦袋,缺乏周杰輝那股子創造性。

可週傑輝怎麼都不肯離開,他說他喜歡種中藥,這裡的環境讓他覺得自在,他還是願意留在這裡。

孟青山就算是三顧茅廬都沒有請得動這個周杰輝,後來他也就放棄了。

人各有志,既然理念不同,那就各自精彩吧。

再後來,大有醫藥因為戰略調整,把北郊的種植基地外包了,周杰輝沒辦法,畢竟他還要打工賺錢過活,所以他又回到了大有醫藥。

可這個時候的大有醫藥已經人才濟濟了,大家都是全國各個重點的醫藥大學出來的高材生,眼光高,科研能力強,沒人再會向以前那樣多看他一眼。

而且此時的周杰輝一副窮酸相,著實不討人喜歡。

雖然周杰輝本人並不在意其他人鄙夷的目光,他每天就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了,可無奈別人想要孤立他,跟他合不合群沒有任何關係,他最終迫不得已,向公司提出了辭職。

聽說他要辭職,孟青山第一個不同意,他認為周杰輝對公司、對集團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他是功臣,是元老級別的人物,公司不能這麼對待有功之人,否則會讓其他的兄弟寒心。

另外一個持反對意見的是,是杜玥,那時候的她已經慢慢地離開了一線崗位,孟青山是個對權力有著極度渴望的人,他不會允許自己的大權旁落,當然分權的那個人即便是自己的老婆也不行。

杜玥深知他的為人,為了公司的穩定她必須妥協,這是沒辦法的事。

雖然她的職位不高,但不代表她沒有話語權,她的反對理由也很簡單:周杰輝還有用,不能讓他走。

真是個實用主義者啊。

既然要留下週傑輝,當然不可能還讓他呆在那樣的環境裡,正好此時孟青山有了要開發三角島的想法,隨即便讓他跟著孟林。

周杰輝不是喜歡田園生活麼,不是嚮往自由自在麼,這樣好啊,讓他去三角島上待著,那裡可真的是世上絕無僅有的好去處了。

而拒絕了孟青山無數次好意的周杰輝,這次竟然破天荒的同意了,或許他也覺得三角島是個不錯的歸宿,總之,他此後的人生就再也沒有和三角島分開過。

再後來,孟林因為建設三角島的任務完成得非常好,孟青山大加讚賞了孟林的能力,而時任大有醫藥的總裁正好想要離職創業,孟青山便把孟林調到了大有醫藥做總裁。

這是一次看似隨便,實則意義非凡的調動,孟林也因此從一個不受董事長待見的自家人搖身一變,成了下一任董事長的接班人。

這種轉變,正是因為三角島帶給他的。

也虧得孟林一開始死活不願意,結果沒想到,因禍得福了。

而周杰輝卻沒有跟孟林離開,他選擇了留在三角島上。

至此,周杰輝完成了從研發人員到別墅管家的身份轉變,這種轉變耗費了他二十年的時間,也造就了他現如今的樣子。

只能說周杰輝的這種高開低走的結局完全都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

事到如今,沒有人知道他到底為什麼在那樣一個機會面前選擇了自暴自棄;也沒人知道他為什麼屢次三番拒絕孟青山的好意;更不會有人知道孟林一飛沖天的時候,他為什麼選擇了離開孟林,留守三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