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元帥提出要見何元慶的兩個家將,何元慶卻將手中兩柄溜銀錘一擺,喊道:“岳飛,這就是我的兩個家將!你直接問它們肯不肯投降吧!”嶽元帥一聽,頓時怒火中燒,罵道:“好你個匹夫!百萬金兵聽到我的名字,都望風而逃,難道還怕你這個草寇?本帥看你是條好漢,原本想勸你棄暗投明,別再幫著叛逆,才好言相勸。你竟敢在本帥面前耍嘴皮子?看槍!”話音未落,一槍朝著何元慶的面門刺去。何元慶趕忙舉起銀錘,“當”的一聲架開了嶽元帥的槍,說道:“岳飛,少在這兒逞能!你要是真能把我擒住,我就降你。要是做不到,可別怪我這錘不認人,傷了你的貴體,到時候後悔可就來不及了!”嶽元帥說:“何元慶,別在這兒誇口!你敢和本帥大戰一百回合嗎?”說著,又是一槍刺了過去。何元慶舉錘抵擋。嶽元帥的槍挑向何元慶的錘,恰似狡兔舞爪;何元慶的錘架住嶽元帥的槍,就像獅子搖頭。這一場激烈的戰鬥,真可謂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才。兩人一直打到未時,依舊不分勝負。何元慶用錘架住槍,說道:“今天就先到這兒,明天再和你接著戰!”嶽元帥說:“行,那就讓你多活一晚,明天早點來領死!”雙方於是鳴金收兵。
何元慶回到山上,心裡暗自盤算,悄悄傳下命令:“今晚我們下山去偷襲宋營,大家都做好準備。”這邊暫且不提。
再說岳元帥回到營中,坐下後對眾將分析道:“我看何元慶並沒有要輸的跡象,卻突然收兵,今晚他肯定會來劫寨。湯懷兄弟,你帶領本部士兵,在我們大營門口挖掘陷坑,再用浮土掩蓋好。”接著又命令張顯、孟邦傑各帶領一批撓鉤手,都穿上黑色衣服,埋伏在陷坑左右兩側,叮囑道:“要是抓住了何元慶,千萬不能傷他性命。誰要是違抗,一定按照軍法處置!”三人領命,各自去執行任務。嶽元帥又命令牛皋、董先各帶一千士兵,在中途設下埋伏,截斷何元慶的退路,務必生擒,同樣不許傷他性命。二人領命而去。嶽元帥自已則把中軍移到後面駐紮。一切部署妥當。
到了二更時分,何元慶帶領一千嘍囉,全部身著黑色衣服,嘴裡銜著枚,馬匹摘掉銅鈴,悄無聲息地往山下走,徑直朝著宋營奔去。眼看快要到營門了,何元慶在馬上遠遠望去,只見宋營裡寂靜無聲,更鼓亂響,燈火昏暗。何元慶得意地想:“早知道他們的營寨如此不堪,岳飛早就被我抓住了。”當下便一聲號炮,士兵們點亮燈球火把,瞬間把四周照得如同白晝。何元慶一馬當先,大喊一聲,眾人一起衝進宋營。
就在這時,宋營中也響起一聲號炮,何元慶連人帶馬掉進了陷坑。右邊張顯,左邊孟邦傑,帶領士兵一擁而上,用撓鉤把何元慶從陷坑裡拉出來,用繩索緊緊綁住。那些嘍囉們一看主帥被抓,紛紛轉身逃竄。剛跑沒多遠,就遇到牛皋、董先攔住去路,牛皋大聲喊道:“別讓何元慶跑了!”眾嘍囉嚇得齊齊跪地,說道:“主帥已經被抓走了,求老爺們饒命啊!”牛皋說:“既然這樣,就跟著我們回去。誰要是想跑,那就得留下腦袋!”眾嘍囉齊聲說:“我們情願歸降!”牛皋、董先帶著降兵,回到了大營門口。
等到天亮,嶽元帥升帳就座,眾將參拜完畢。張顯、孟邦傑把何元慶綁來交令,牛皋、董先也來交令。刀斧手把何元慶推到帳前,何元慶見了嶽元帥,站著不肯下跪。嶽元帥卻滿臉笑容,站起身來說:“大丈夫說話算話,現在就請將軍歸順宋朝,別再有其他想法了。”何元慶說:“這是我太貪功,才中了你的奸計,要殺要剮隨你便,我可不會服你!”嶽元帥說:“這有什麼難的。”於是吩咐手下解開何元慶的綁繩,把他的馬匹、雙錘以及本部降兵都還給他,讓他回去整頓兵馬,再來交戰。左右士兵領命,一一照辦。
何元慶出了宋營,帶著嘍囉兵回到棲梧山,坐在寨中,心裡十分惱怒:“沒想到中了奸計,還被那傢伙取笑一番。我得好好想想辦法,抓住岳飛,才能出我這口氣!”暫且不說何元慶想著怎麼報仇。再說岳元帥第二天升帳,把張用叫過來問道:“那棲梧山還有別的路可以上去嗎?”張用回答:“後山有條小路能上去,不過要經過一條山澗,水雖然不太深,但路很窄,不好走。”嶽元帥聽了,心中有了主意,說道:“既然有這條路,我的計策就能成了。”於是命令張用、張顯、陶進、賈俊、王信、王義帶領三千步兵,每人準備一口布袋,裝滿沙土,再暗中帶上火藥。到二更時分,用沙袋填平山溪,悄悄渡過去,從棲梧山後殺進寨中,然後放火作為訊號。六人領命而去。嶽元帥又暗中寫了一封柬帖,把楊虎、阮良叫到帳前,吩咐他們按照柬帖上的計策行事。二人領命離開。接著又把耿明初、耿明達叫到帳中,同樣交給他們柬帖,讓他們依計而行。二將也領命而去。
正所謂:
計就月中擒玉兔,謀成日裡捉金烏。
嶽元帥部署完畢,突然有人來報,說何元慶在營前挑戰。嶽元帥立刻帶領兵將,放炮出營。兩軍對峙,穩住陣腳。嶽元帥縱馬出陣,喊道:“何將軍,今天可得分出個勝負了!”何元慶回應道:“大丈夫就要大刀闊斧地幹一場,今天非得和你拼個你死我活,才肯罷休!”嶽元帥說:“我要是添一個小兵幫忙,都不算好漢。放馬過來吧!”何元慶拍馬提錘,朝著嶽元帥就砸了過去。嶽元帥舉槍抵擋。何元慶的兩柄錘,舞得密不透風,盤頭護頂,遮攔人馬,只見一片銀光閃爍。嶽元帥的那杆槍,也是左挑右撥,直刺敵人的要害,好似蛟龍飛舞,氣勢非凡。兩人一直廝殺到天色漸晚,依舊難分高下。嶽元帥用槍架住雙錘,說道:“將軍,天色已晚。你要是喜歡夜戰,就叫士兵點起燈球火把,咱們戰到天明;要是累了,就回去養精蓄銳,明天再來。”何元慶一聽,怒火中燒,吼道:“岳飛,少在這兒說大話!我跟你大戰三晝夜都沒問題!”於是雙方都叫士兵點起燈球火把,士兵們吶喊助威,戰鼓擂得震天響,兩人又開始了一場激烈的夜戰。
一直殺到三更天快到的時候,突然聽到棲梧山上喊聲大作,火光沖天。嶽元帥一提韁繩,跳出戰鬥圈子,喊道:“何元慶,你山上起火了!趕緊回去救火!”何元慶回頭一看,只見滿山通紅,心裡猛地一驚。又聽到一眾宋將齊聲高呼:“元帥,趁這個機會抓住這個傢伙!”嶽元帥卻說:“不行。何將軍,你快回去吧!”何元慶撥轉馬頭就跑。沒跑多遠,山上的嘍囉兵紛紛敗逃下山,報告說:“茶陵關的張用,帶領人馬從後山殺上來了,四處放火,把山寨給奪了。我們抵擋不住,只能逃下山來。”何元慶氣得咬牙切齒,大罵張用:“你這個喪心病狂的奸賊,我跟你有什麼仇,你竟然搶我的山寨,讓我沒地方安身!”眾頭目勸道:“山寨已經丟了,後面又有岳飛的兵馬阻攔,不如先回汝南,向大王奏明情況,再調全國的兵力來報仇,怎麼樣?”何元慶覺得有理,就帶著眾軍士掉轉馬頭,朝著汝南的大路進發。
何元慶一行人走到天亮,突然叫苦道:“我今天要命喪於此了!這座大橋是誰拆斷的!這兒又沒有船隻,叫我怎麼過去!”眾嘍囉們一看,也都著急起來。就在這時,突然聽到一聲炮響,水面上劃出一隊小船,每隻船都有四槳雙槽,船上刀槍閃耀。前面兩隻船的船頭,站著楊虎、阮良,兩人手持兵器,高聲喊道:“何將軍,我們奉元帥之命,在這兒等你多時了,邀請將軍一起保衛宋室江山。快請上船!”眾嘍囉嚇得魂飛魄散。何元慶也不答話,撥馬就跑。
一直跑到白龍江口,眾嘍囉放眼望去,只見眼前是一片寬闊的大江,卻沒有船隻可以渡江,又聽到後面宋兵的追趕聲越來越近。何元慶說:“這下過不去江了。還不如殺回去,跟岳飛拼個你死我活!”這時,有個軍士指著一處小港說:“那小港裡不是有兩隻漁船嗎?”何元慶一聽,立刻騎馬跑過去,喊道:“漁翁,快來救我!我是棲梧山上的大元帥何元慶!把我渡過去,我重重謝你!”漁翁聽了,把船撐出港,一招手,喊道:“兄弟,快把船划過來,是何老爺在這兒。”兩隻小船一起劃到沙灘邊,喊道:“何老爺,快請上船!”何元慶說:“你這小船,怎麼渡得了我的馬?”漁翁說:“老爺你坐在我這船上,把那兩柄錘放在我兄弟的船上。老爺你體重不輕,這大江大水可不是鬧著玩的,哪還顧得上馬呀!”何元慶沒辦法,只好下了馬,把錘放在另一隻船上,漁翁連忙把船撐離了岸邊。
嶽元帥的追兵很快趕了上來。何元慶手下的那些頭目們嚇得齊齊跪地,紛紛表示情願投降。何元慶看著這一幕,心裡滿是淒涼,暗自想著:“還好我命不該絕,碰上這兩個漁翁來救我!只是可惜我的馬被他們弄走了!”他又衝著漁翁喊道:“你兄弟的船怎麼往那邊劃去了?”漁翁回答:“哎呀!不好了!我這兄弟好賭,瞧見老爺你這兩柄錘是銀子打的,就起了壞心思,把錘給拐跑啦!”何元慶著急地說:“你快叫他回來,我多給他金銀財寶。”漁翁說:“老爺你糊塗啦,他現成的不要,還會來拿你以後才給的?”何元慶頓時醒悟,怒聲道:“這麼說,你跟他是一夥的,合起夥來算計我!”漁翁索性坦白:“什麼合謀!實話告訴你吧,我哪裡是什麼漁人,我是當今天子駕前的都統制將軍耿明初,那個是我兄弟耿明達。我們奉嶽元帥的命令,特意來抓你的。”何元慶一聽,怒火中燒,站起身就朝漁翁撲過去。耿明初靈活一閃,翻身跳進了長江裡。
何元慶站在船中,心中暗自叫苦:“這下可怎麼辦才好!”正在他感到絕望,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耿明初在水底下鑽出頭來,大聲喊道:“何元慶,下來吧!”說著,雙手用力一扳船身,船瞬間底朝天,何元慶掉進了水裡。耿明初眼疾手快,一把將他擒住,拖到岸上,用繩子綁得結結實實,押解到嶽元帥的馬前。
嶽元帥看到何元慶被押來,連忙下馬,吩咐手下解開繩索,誠懇地說道:“是本帥對不住將軍!只是不知道這次將軍還有什麼話要說?”何元慶還是嘴硬:“這些小詭計有什麼了不起!要殺就殺,我是絕對不會服你的!”嶽元帥沒有生氣,和顏悅色地說:“既然如此,那就叫人把錘和馬還給將軍,將軍請回去吧,重新整頓大兵,再來與本帥決戰。”何元慶也不回應,提著錘,上了馬就走。眾將心裡十分不服氣,紛紛問道:“元帥,您兩次都不殺何元慶,這是為什麼呢?”嶽元帥耐心解釋道:“各位賢弟有所不知,昔日諸葛武侯七擒七縱孟獲,使得南方再也沒有反叛。如今本帥不殺何元慶,就是想讓他心甘情願地歸降。湯懷兄弟,你去如此這般行事。”湯懷領命,轉身去執行任務了。
何元慶來到江口,又羞又惱,偏偏還沒有船隻渡江。他滿心絕望,暗自思忖:“曹成也不是岳飛的對手,我如今真是走投無路,不如一死了之!”正準備拔劍自刎,這時,宋將湯懷單人獨馬,急匆匆地飛奔而來,喊道:“嶽元帥掛念何將軍,派我前來送行。請將軍暫且停下,待小將準備好船隻,送將軍渡江。”話還沒說完,又看見後面牛皋帶著一群健壯計程車兵,扛著食物趕來,大聲說道:“奉元帥之命,考慮到何將軍一路辛苦,擔心您飢餓,特意準備了水酒飯菜,請將軍暫且充飢。”何元慶聽了,感動得流下眼淚,說道:“嶽元帥如此厚待我,我怎能不降!”於是,他跟著湯懷、牛皋來到嶽元帥的馬前,跪地請罪:“罪將實在該死,承蒙元帥兩次不殺之恩,如今我情願歸降!”嶽元帥趕忙下馬,伸手將他扶起,說道:“將軍何出此言?賢臣應當選擇明主侍奉,大丈夫正該在此時建功立業。請將軍與我一同保衛宋室江山,迎回徽欽二聖,定能名垂青史。”隨後,嶽元帥吩咐左右,取來備用的衣甲,讓何元慶換上。接著,率領三軍,回到茶陵關紮營。
嶽元帥傳令,讓棲梧山的降卒都換上新的衣甲,撥給何元慶統領。又備辦了豐盛的酒席,與何元慶結拜為兄弟。全營上下一片歡騰,共同慶賀。同時,嶽元帥還向朝廷上奏此事。此後,軍隊養精蓄銳,嶽元帥派人打探曹成的訊息。
過了一段時間,傳來聖旨。嶽元帥帶領眾將,出關迎接聖旨,將聖旨迎到堂上宣讀:
因湖廣洞庭湖的水寇楊么勢力猖獗,特調岳飛移兵前往剿滅。
嶽元帥接過聖旨,送走欽差後,恰好探子回來報告:“探聽到汝南的曹成、曹亮領兵逃走,不知去向。”嶽元帥便問何元慶:“那曹氏兄弟不知逃往何處躲避我軍?”何元慶回答:“曹成兄弟膽子很小,聽說末將已經歸降,心裡害怕,待不住了。他有很多親眷在湘湖、豫章等地,佔據山寨為賊,他肯定是逃到那邊去了。”嶽元帥說:“就憑曹成,不足為懼。”於是傳令,大軍拔寨起行,前往湖南。一路上,軍隊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
沒過多久,大軍抵達潭州。鎮守潭州的總兵早早率領眾官出關迎接。嶽元帥領兵進關,來到帥府,問總兵:“楊么現在何處?”總兵回答:“楊么連日在城外燒殺搶掠。想必是聽說元帥大兵到來,前兩天就不知逃到哪裡去了。”嶽元帥傳令安頓營盤,一面派人打探楊么的訊息,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金邦的兀朮得知嶽元帥的軍隊駐紮在潭州,正在征討水寇,便與軍師哈迷蚩商議:“如今嶽南蠻遠離京城,正是我們去攻打金陵的好時機。”哈迷蚩說:“臣已經定下一計,狼主可派大太子領兵十萬,去攻打湖廣。”兀朮疑惑道:“嶽南蠻就在湖廣,怎麼反而叫大王爺去那裡?”哈迷蚩解釋道:“大太子到了湖廣,不要與岳飛正面交戰。只需他守東邊,我們就攻打西邊;他防備南邊,我們就進攻北邊,牽制住岳飛,讓他無法離開湖廣。與此同時,派二太子領兵十萬,去攻打山東;三太子領兵十萬,去攻打山西;五太子領兵十萬,去攻打江西。讓岳飛顧此失彼,四面應付不過來。然後狼主親自率領大兵,去攻打金陵,必定能輕易拿下。這是五路進兵中原的計策,不知狼主意下如何?”兀朮聽後,大喜過望,於是召集四位兄弟,各領十萬兵馬,分路進發。
兀朮自已率領二十萬大軍,直逼金陵。但見:
殺氣瀰漫天空,白日裡天昏地暗,黃沙漫天,道路漫長;荒草連天,寒霜凜冽。金兵的馬蹄踏破中原大地,他們妄圖輕而易舉地奪取金陵,就像伸手到口袋裡取東西一樣。
此時,宗留守堅守金陵,多次上表,請求康王回到汴京,號令天下,圖謀恢復中原,無奈康王不聽。這時,得知兀朮五路進兵,岳飛又被困在湖廣,宗留守急得舊病復發,口吐鮮血一斗多,最後大喊“過河殺賊”,含恨而死。後人有詩嘆曰:
丹心貫日竭忠誠,志圖恢復待中興。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又有詩寫道:
禍結兵連逼帝都,中原義旅幾招呼。
南朝誰唱公無渡,魂繞黃流血淚枯!
再說兀朮的大軍抵達長江,早有眾元帥、平章等四處搜尋船隻,準備渡江。長江總兵名叫杜充,他見兀朮來勢洶洶,心中暗自盤算:“宗留守已死,嶽元帥又遠在湖廣,朝廷裡那幫奸臣哪裡抵擋得住兀朮的大兵?兀朮有令,宋朝臣子如有歸降的,都封王位。我不如獻出長江,換取榮華富貴。”主意已定,他便吩咐三軍豎起降旗,自已乘坐小船去見兀朮,說道:“長江總兵杜充特來獻上長江,迎接狼主過江。”兀朮大喜,當即封他為長江王。杜充謝恩道:“臣子杜吉擔任金陵總兵,現在鎮守鳳台門,待臣去叫開城門,請狼主進城。”兀朮說:“你兒子若肯歸順,也封王位。”於是,兀朮命杜充為嚮導,大軍朝著鳳台門進發。
此時,康王正在宮中與張美人飲酒作樂,享受著片刻的歡愉。突然,眾大臣慌慌張張、亂紛紛地衝進宮殿,大聲呼喊:“主公,大事不好!杜充已經獻出長江,帶著金兵直逼鳳台門,他的兒子杜吉開啟城門迎接敵軍,金兵已經攻入都城了!主公快逃啊!”康王聽到這個訊息,頓時大驚失色,慌亂之中也顧不上其他人,急忙與李綱、王淵、趙鼎、沙丙、田思忠、都寬,君臣一共七人,匆忙逃出通濟門,一路奔逃。
兀朮率領金兵順利進入鳳台門,一路上竟沒有遇到任何抵抗,長驅直入,徑直來到南門,登上金階,進入宮殿。只見一個容貌美麗的婦人跪在地上,說道:“狼主若是早來一個時辰,就能抓住康王了。如今他和六個大臣已經逃出城去了。”兀朮問道:“你是什麼人?”美人回答:“臣妾是張邦昌的女兒,康王之妃。”兀朮聽後,憤怒地大喝一聲:“夫妻關係是五倫之首。你這種毫無廉恥、沒有一點恩義的人,留著還有什麼用!”說完,走上前揮起斧頭,將她砍成兩半。之後,兀朮傳令讓金兵將領把守金陵,自已則親自率領大軍去追拿康王。他命令杜充在前面帶路,沿著城池一路追趕。所到之處,人們以為杜充是保駕的,自然為他們指引道路,就這樣,杜充帶著兀朮緊緊地追了上來。
這邊康王君臣七人,狼狽得如同喪家之犬,慌亂得好似漏網之魚,匆匆忙忙地趕了一晝夜的路,才到達句容。李綱焦急地說:“聖上,您快把龍袍脫掉,換上普通衣服,不然,恐怕兀朮會循著蹤跡追來。”康王無奈,只能聽從建議,一刻也不敢停留,朝著平江府秀水縣的方向逃去,一路逃到了海鹽。海鹽縣主路金得知聖駕避難來到此地,趕忙出城迎接,將他們接到公堂坐下。王淵問道:“如今聖駕要前往臨安,不知道還有多遠的路程?”路金回答:“道路雖然離這裡不遠,但是金兵都在錢塘對面紮營,節度使們都棄兵而逃。聖上如果前往臨安,恐怕無人保駕,不如暫且在這裡等待勤王的軍隊到來。”王淵說:“你這小小的地方,怎麼能容得下聖駕?”路金說:“地方雖然小,但是還有幾百士兵。此地有一位隱居的傑出人士,只要聖上把他召來,足以保衛此地。”高宗連忙問道:“愛卿,此地有什麼英雄隱居在此?”路金回答:“他是昔日梁山泊的好漢,複姓呼延,名灼。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主公把他召來,一定能夠保駕。”王淵說:“呼延灼當年是五虎將之一,確實是英雄。只是擔心他如今已經年老,不知道本事還剩多少?”高宗說:“就麻煩愛卿去把他請來。”知縣領旨而去。
與此同時,縣衙送來了酒筵,君臣幾人開始飲酒。王淵說:“依臣愚見,還是趕緊逃走為好。倘若能到湖廣與岳飛會合,才能確保安全。”高宗說:“各位愛卿,朕連日奔波,十分辛苦,等呼延灼來了,再商量吧。”
正說著,路金前來奏報:“呼延灼已經召到,等候聖旨。”高宗下令:“宣他進來。”呼延灼來到縣堂拜見聖駕,高宗問道:“老愛卿,你吃過飯了嗎?”呼延灼回答:“接到聖旨就趕來了,還沒吃飯。”高宗便讓路金準備酒飯,呼延灼就在聖駕前飽餐了一頓。
忽然,守城的軍士前來報告:“金兵已經到城下了。”高宗驚恐萬分。呼延灼說:“請聖駕上城觀看,臣如果取勝,萬歲就在此地等待勤王的軍隊到來;臣如果不能取勝,聖上就立刻出城,前往臨安。”高宗答應了,於是和眾臣一起登上城樓觀看。
只見杜充在城下高聲呼喊:“城內的軍民聽著,四太子有令,快快把昏君獻出來,封你們為王。不要等到城池被攻破,到時候雞犬不留,後悔就來不及了!”話還沒說完,城門開啟,一位老將軍騎馬出城,大喝一聲:“你是什麼人,竟敢逼迫我的君主?”杜充回答:“我是長江王,你又是誰?”呼延灼怒喝道:“哼!你就是那個獻出長江的奸賊?看鞭!”說著,一鞭朝著杜充的頭頂打去。杜充舉起金刀抵擋。呼延灼又一鞭朝著他的腰間打去,杜充招架不住,翻身落馬。金兵見勢不妙,轉身敗逃。呼延灼也不追趕,割下杜充的首級,進城拜見聖駕。高宗大喜,說道:“愛卿真是神勇無比!寡人如果能回京,一定重重加封你的官職。”隨後吩咐將杜充的首級懸掛在城樓上示眾。
金兵敗退後,回去報告兀朮:“長江王追趕康王,到了一座城下,被一個老南蠻打死了。”兀朮驚訝道:“竟有這等事!”於是親自帶兵來到城下,大聲喊道:“快把康王交出來!”高宗正和眾臣在城樓上,看到兀朮,不禁流淚說道:“這就是兀朮,是他抓走了我的父皇和皇兄!我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呼延灼說:“聖上不必悲傷,先準備好馬匹。如果臣出城不能取勝,主公就出城直奔臨安,前往湖廣,找到岳飛,再圖謀恢復大業。”
說完,呼延灼提鞭上馬,衝出城去,大喊:“兀朮,休要逼迫我的君主,我來了!”兀朮見是一位老將,鶴髮童顏,威風凜凜,心中十分歡喜,說道:“來的老將軍是何人,請留下姓名。”呼延灼回答:“我是梁山泊五虎上將呼延灼。你快快退兵,饒你性命,不然,叫你死在我的鞭下。”兀朮說:“我不是別人,正是大金國的兀朮四太子。早就聽說梁山泊聚義一百零八人,親如兄弟,人人威武,個個英雄。我原本不太相信。今日見到將軍,果然名不虛傳!但老將軍如此忠勇,卻被奸臣陷害。我今日勸你不如歸降我,馬上封你為王,讓你安享富貴,頤養天年,豈不是美事一樁?”呼延灼大怒道:“我當初和宋公明徵伐大遼,鞭下不知打死了多少上將,哪裡稀罕你這個番奴!”說完,舉鞭朝著兀朮的面門打去。兀朮舉起金雀斧抵擋。兩人大戰了三十多個回合。兀朮心想:“他果然是英雄。要是他年輕的時候,我肯定不是他的對手。”兩人又戰了十多個回合。呼延灼畢竟年事已高,漸漸招架不住,撥馬敗逃。兀朮縱馬追趕。呼延灼逃到吊橋邊,上了吊橋。這吊橋年深日久,未曾更換,木頭已經腐朽。呼延灼騎馬衝上去,用力過猛,踏斷了橋木,馬的前蹄陷了下去,把呼延灼甩下馬來。兀朮追上前,一斧將他砍死。城上的君臣看到這一幕,驚慌失措,急忙上馬出城,沿著海塘倉皇逃走。
兀朮砍死呼延灼後,勒住馬,心中有些懊悔:“倒是我不對了。他在梁山上威名遠揚,如今卻死在我的手裡。”於是命令軍士收拾呼延灼的屍首,暫時安葬,還說:“等我得了天下,再另行祭葬吧。”城內的百姓開啟城門迎接金兵。兀朮進城後,問道:“康王往哪裡去了?”軍民們跪在地上回答:“康王和一班臣子已經逃出城去了。”
兀朮傳令,不許傷害百姓。然後帶領大軍,也沿著海塘一路追去。沒走十幾里路,遠遠就望見康王君臣八人在前面奔逃。高宗回頭看見兀朮的追兵越來越近,嚇得魂飛魄散,真可謂是:
分開八片頂陽骨,傾下半桶雪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