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元帥悄悄地對耿氏兄弟說:“你們二位還按原來的樣子打扮,假裝去投降,楊虎肯定不會懷疑。等開戰時,賢弟你們就設法謀得一個差事,替他看守山寨。等楊虎出兵後,先去把牛皋放了,讓他做幫手,再抓住楊虎的家眷,千萬不要殺害他們。把他的金銀財寶都收拾好,然後在山寨四面放火,把山寨燒了。這就是二位賢弟的功勞!”二人領命,依舊換上打魚的衣服,告別元帥,上了小船,徑直朝著洞庭東山水寨駛去。
水寨的小兵都認識耿氏兄弟,趕緊先來報告楊虎。楊虎下令請他們到大寨相見。耿氏兄弟進去後跪下叩見。楊虎連忙扶起他們,說道:“二位賢弟不必多禮。不知今天是什麼風把你們吹來了?”耿明達兄弟倆齊聲回答:“小弟承蒙大王恩情,得以在湖中謀生,家裡生活富足,這都是大王的恩德。如今聽說岳飛領兵到此,要與大王作對,所以家母讓我們兄弟二人前來,助大王一臂之力。大王如果有什麼差遣,就算上刀山下火海,我們也絕不推辭。”楊虎十分高興,說道:“多謝你們的美意!我幾次勸二位與我共同成就大業,都因為難以違背令堂的心意。如今你們欣然前來,真是上天助我啊。”說完,他吩咐手下取來袍服,給二位兄弟換上,還準備了筵席慶賀,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岳元帥命令平江知府去準備粗細竹子、麻繩備用。又扎造木排,購置生牛皮做成棚子、遮箭牌等。在城內各大戶鄉紳家,借了數千床棉被,放在船上,用來防避弓箭和火炮。還畫成圖樣,讓鐵匠按照樣式打造倒須鉤子和三尖小刀備用。一面命令湯懷、張顯把短板扎縛在笆斗上,讓兵卒站在上面,在淺灘水上練習,這叫做“笆斗兵”;日後站在船上,就算迎著風浪也不怕。湯懷、張顯二人領命,就在太湖邊岸進行教練。又命令施全帶領船匠,把毛竹片密密地釘在船底,下邊安裝倒須鉤和三尖刀。施全領命而去。
過了四五天,楊虎派小嘍囉來下書催戰。嶽元帥藉口自已生病,暫緩幾天。
一直過了半個多月,眾將都來繳令:“各種東西都已準備齊全,但是沒有大戰船,怎麼迎敵呢?”元帥說:“不需要大船,我自有巧妙的辦法。將軍們要穿著軟底鞋子,把腰纏紮緊,只看本帥的紅旗為訊號,一齊鑽進小船篷下躲藏起來。等他們的火炮打過,然後再出來交戰。”又命令王貴帶領幾十號小船,去打撈水草,堆放在船中,躲在兩旁。等敵軍的第二隊“弩樓船”來的時候,就把草船駛出來,把水草推下水去,塞住他們的車輪。等那弩樓船走不動了,就上去殺他們的兵,釘死他們的炮眼。然後再下小船,分左右兩邊來助陣。王貴領命而去。還命令周青、趙雲、梁興、吉青四將帶領五千人馬,前往無錫大橋埋伏,說:“如果楊虎戰敗,必定會從這條路逃往九江,你們到那裡截住他。只要生擒,不許傷害他的性命。違抗命令的斬首!”四將領命而去。
嶽元帥安排妥當,擇日出兵。三軍一起到水口,放炮下湖。一排木排,夾著一隊小船。前面一帶都是竹城,用繩索穿好溜頭。如果把繩子一拉,竹城就會倒下;把繩子一放,竹城又會豎起來。眾兵將都站在木排上,吶喊著前進。
那邊山上的人急忙把訊息報告給楊虎。楊虎立即命令先行許賓率領“炮火船”,元帥花普方率領“弩樓船”,水軍頭領何進率領“水鬼船”,自已率領大戰船,親自督陣,與岳飛交戰。這時,耿氏二兄弟上奏說:“岳飛詭計多端,恐怕他會在湖邊另外埋伏兵將,攻擊我們的後方。我們二人在這裡保守山寨,以免大王有後顧之憂。”楊虎十分高興,說:“如果二位賢弟能保守住大寨,我就可以放心去作戰了。這一仗,一定要讓岳飛片甲不留。”當時,二人一直把楊虎送到水寨才回來。
楊虎上船,放炮開船。嶽元帥的眾兵將走在木排上,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樣。許賓駕駛的第一隊“炮火船”,看到後就一起放起火炮。嶽元帥把紅旗一揮,眾兵將躲進小船,把竹城放倒進行遮護,停止前進。只聽到炮聲不斷,炮子打在竹城上發出一片聲響,都溜到水裡去了。放了一會兒,聽到炮聲停止了,眾將仍舊把竹城豎起來,又吶喊著殺了過來。這一隊“炮火船”向兩邊分開,一聲鼓響,第二隊“弩樓船”蜂擁而上,萬箭齊發。嶽元帥又把紅旗一揮,照舊放倒竹城。王貴把草船放了出來,一起把水草推到湖裡。“弩樓船”上的水車,被水草塞住車輪,再也踏不動了,船就像被釘住一樣,無法轉動。王貴大喝一聲,率領眾軍跳上“弩樓船”,見人就砍。那些嘍囉哪裡抵擋得住,被殺的被殺,跳水的跳水。王貴吩咐眾軍士一起動手,把火炮連架子都推到湖裡去。花普方趕來救護,王貴已經下了小船,和嶽元帥合兵一處了。
第三隊“水鬼船”,見前面兩隊火炮和弩箭都沒有成功,便一聲梆子響,眾水鬼一起下水。元帥見了,也把紅旗一展。阮良手提著兩把潑風刀,帶著幾個會水的軍士,撲通一聲跳下水去。那些水鬼在排底船底下,用力用鑿子鑿船底。船底下都是竹片釘著的,怎麼鑿得通呢?有的被倒須鉤鉤住,有的被三尖刀割傷。阮良和這幾個水軍,見一個殺一個。那些水鬼只懂水性,卻不會廝殺,哪裡抵擋得住阮良這些好漢,十成中倒被殺掉了九成,剩下的水鬼依舊跳上木排來助戰。這邊賊兵,看見水面上不斷冒出紅色的血水,卻不見岳家兵船沉下去,心知又中了計。
楊虎只得催動戰船,來和岳飛決戰。嶽元帥站在船頭之上,高聲喊道:“楊將軍!你如今大勢已去,不如早早歸降,對上可以為祖宗爭光,對下可以封妻廕子,不要自誤前程!”楊虎說:“岳飛,你別誇大口!別說我兵強將勇,就憑這太湖,水勢滔天,進可攻,退可守,你能把我怎麼樣!”嶽元帥大笑道:“楊虎!你還不知道,你的巢穴已經被我攻佔了,還在這兒說夢話!你回頭看看。”楊虎聽了,回頭一看,只見滿山都是紅色火焰,火勢沖天。早有小嘍囉駕著快船來報告:“大王不好了!耿家弟兄救出牛皋,劫了山寨,四面放火,我們回不去了!”楊虎大叫一聲:“好你個岳飛!我怎會輕易饒了你!”催動戰船,駛了過來,刀槍兵器像雨點一般殺來。嶽爺小船上的兵將,仰攻難以抵擋,嶽爺急忙命令撓鉤手搭住大船,眾將蜂擁而上,把楊虎的船團團圍住。王貴手起刀落,把許賓砍下水去。湯懷、張顯跳上“弩樓船”,雙戰花普方。花普方跳下湖,游到岸上,往湖廣投奔楊么去了。“水鬼船”上的何進提刀下水,來到木排邊,想要殺岳飛,被王橫一銅棍,打得腦漿迸裂,死在湖裡。楊虎見形勢不妙,只得跳下水逃命。阮良見了,也跳下水來,捉拿楊虎。嶽元帥見四隊兵船都已被攻破,下令:“投降的免死。”那些大小賊船聽到後,都齊聲表示願意投降。元帥就命令湯懷、張顯,發船前往山寨招撫賊兵,投降的不許殺害。一面滅火,把楊虎的家眷送到本帥營中聽候命令。二將領命而去。又命令王貴、施全收拾投降的軍船。發炮鳴金,奏凱回營。有詩寫道:“旌旆生風喜氣新,早持龍節靖邊塵。漢家天子圖麟閣,身是當今第一人。”
再說楊虎在水中敵不過阮良,逃到西邊上岸。恰好遇到數百個敗逃的嘍囉,楊虎就挑了一匹馬騎上,一起去投奔混江王羅輝、靜山王萬汝威,打算借兵報仇。走了一夜,天剛亮,就到了無錫大橋邊。只聽到一聲炮響,周青、吉青、趙雲、梁興四將一起殺出,大叫:“我們奉嶽元帥的命令,在這裡等候多時了。快快下馬受縛,免得老爺們動手。”楊虎大怒,舉刀來戰四將。可惜楊虎殺了一天,走了一夜,肚子又餓,人困馬乏,哪裡戰得過四將?只得虛晃一刀,沿著河邊敗逃下去。四將在後面追趕。又聽到前面炮聲響起,楊虎說:“我這次要命喪於此了!後面有人追,前面又有伏兵,怎麼逃得過去!”
楊虎正打算自殺,忽然聽到前邊河裡有人喊道:“楊將軍!你母親在這裡,快來相見!”後面追趕的四將聽到喊聲,各自勒住了馬。楊虎抬眼望去,只見水面上一二十號小船整齊地排列在兩岸;中間有三號大船,嶽元帥站在船頭,左邊是張保,右邊是王橫,威風凜凜好似天神下凡。嶽元帥高聲喊道:“楊將軍!你母親和家眷都在這裡,為何還不早早歸降?”楊虎說:“岳飛,我已經決心一死,別來哄騙我。”話還沒說完,楊虎的母親就從船艙裡鑽了出來,大聲斥責道:“逆子,我們一家性命都承蒙元帥不殺之恩,還不趕快下馬投降,還等什麼?”
楊虎見此情景,慌忙跳下馬,扔掉手中的刀,跪在岸邊,說道:“元帥虎威大德,楊虎情願歸降。只是我屢次對抗朝廷軍隊,恐怕朝廷不肯寬赦,這可如何是好?”嶽元帥趕忙把船靠岸,上岸後雙手扶起楊虎,說道:“天下英雄,因為奸臣當道,失足的人有很多。本帥當年在武場也曾經遭受委屈,所以我的兄弟們也做過一些不當之事。當今天子敬重賢才、愛惜人才,將軍既然能夠改邪歸正,就是朝廷的臣子了,這件事都包在本帥身上,一定保舉將軍共同扶持宋朝皇室,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也不枉在這世上走一遭。快去看望你的母親,安慰家眷吧。”
楊虎連聲稱謝,上船去問候母親。嶽元帥命令四將從陸路先回平江府。那幾百個願意投降的嘍囉,都讓後船的湯懷、張顯二將分別編入部下;不願意當兵的,聽任他們回鄉務農。隨後發炮開船,和楊虎一同前往東西兩山招撫殘餘勢力,收拾糧草。
第二天,到達洞庭山,與耿氏兄弟、牛皋相會,然後一同回到平江,安撫當地百姓,拔寨起程。平江知府陸章率領全城的香老鄉紳,各自送來牛肉和美酒犒勞軍隊。一路上,百姓家家焚香點燭,無不感謝嶽元帥軍紀嚴明,一路上對百姓秋毫無犯。
沒過幾天,就到了金陵,在城外紮下營盤,安頓好軍士。嶽元帥帶領眾將一起到午門拜見皇帝。高宗宣他們進殿,朝見完畢後,岳飛把收伏太湖楊虎歸降的事情,一一向高宗奏明。高宗非常高興,立即命令光祿寺準備御宴。同時降旨,封楊虎、張國祥、董芳、阮良、耿明初、耿明達六人為統制之職;給岳飛加銜紀錄。一同出征的將士,也都記功升職、賞賜。接著命令岳飛統領大軍,去征剿鄱陽湖的水寇。
岳飛領旨出朝。楊虎自已派人送母親和妻子回鄉安頓,專門等候嶽元帥擇日出兵。岳飛點牛皋帶領五千人馬,作為前隊先鋒;王貴、湯懷帶領五千人馬,作為第二隊;自已和眾將在後面進發。王貴對湯懷說:“大哥不叫你我做先鋒,反倒點牛兄弟去,難道我們二人的本事不如他嗎?”湯懷說:“不是這麼說。大哥常說他大難不死,是員福將,所以每次都讓他打頭陣。”王貴說:“確實,他倒真有些福氣。”
暫且不說二人在路上閒談。再說牛皋掛上先鋒正印,別提多得意了,他領著人馬,一路來到湖口。當時總兵官謝昆在那裡紮營,等候嶽元帥。探兵看到牛皋打的是嶽軍旗號,以為是嶽爺來了,慌忙前去通報。謝昆連忙出營跪接,口中說道:“湖口總兵謝昆,迎接大老爺。”牛皋坐在馬上說:“賢總兵請起。我是嶽元帥先鋒都統制牛皋,元帥還在後面。”謝昆氣得說不出話來,起身叫左右:“把報事的人綁去砍了!”兩邊軍士答應一聲,就把探軍綁了起來。牛皋大怒,心想這總兵如此可惡,便說道:“謝總兵!你既然做了總兵官,吃著朝廷的俸祿,一兩個小強盜,難道你還殺不過、剿除不了,還要請我們來做什麼?我們到別處紮營去,這個功勞,讓給你就是了。”說完,就撥轉馬頭,吩咐眾兵士一起退下。謝昆吃了一驚,心想:“他是奉了聖旨來的,要是在嶽爺面前說些什麼,那還得了!”只得忍著氣趕上來,拉住牛皋的馬,說道:“牛將軍請息怒。軍中報事不實,應該按照軍法處置。幸好是將軍來了,報錯了還好;要是賊兵殺來,也報錯了可怎麼辦!既然是看在將軍的面子上,吩咐把他放了綁,快來向牛老爺謝罪。”探子在馬前叩頭,向牛皋謝罪。
牛皋說:“謝總兵,我問你,這裡有多少賊寇?賊巢在哪裡?”謝昆說:“這鄱陽湖內有座康郎山,山上有兩個大王:大頭領羅輝,二頭領萬汝威。他們二人佔據這座山,手下有很多雄兵猛將。其中有個元帥,姓餘名化龍,十分厲害,所以官兵都不敢靠近他們。”牛皋問:“這康郎山離這裡有多遠?是走陸路嗎?”謝昆說:“從前面湖口望過去,那座最高的山就是,走水路不過三十里。要是轉陸路,就有五十里。”牛皋說:“既然這樣,找個小軍來,帶我們走陸路,去搶山。你趕緊準備糧草前來接應。”說完,就命令眾士兵向康郎山進發。謝昆心想:“這個莽夫不知厲害,隨他去吧,送了他的命,與我有什麼相干。”
再說牛皋領兵來到康郎山,吩咐眾士兵:“搶了山再吃飯。”三軍領命,在山前放炮吶喊。早有守山的嘍囉飛報上山。萬汝威就命令餘化龍領兵下山迎敵。餘化龍領命,帶領嘍囉騎馬衝下山來,大喝一聲:“哪裡來的毛賊,敢來送死!”牛皋抬頭一看,只見來將頭戴爛銀盔,騎著白龍馬,手拿虎頭槍,看上去竟和嶽爺很像。牛皋也不答話,舉起鐧就打。餘化龍笑著說:“原來是個鄉巴佬。也罷,讓本帥賞你一槍。”架開鐧,一連刺出幾槍,殺得牛皋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招架不住,撥馬就跑。那些軍士說:“各位,跑不得!被他在馬後一追,我們都得死,還不如抵擋他。”這時眾軍士整齊地站在兩旁,個個開弓射箭。餘化龍見眾兵卒一動不動,箭像飛蝗一樣射來,不敢追趕,感嘆道:“果然名不虛傳,岳家兵真厲害!”只得鳴金收兵,回山去了。眾軍士看見強盜退上山去,又來收撿射出的箭。
牛皋騎馬跑了十來里路,沒見半個兵卒逃回來,說道:“不好了,都被他殺光了!只剩下我一個光桿司令,怎麼回去見我嶽大哥?我回去看看。”又撥轉馬頭,加鞭趕回,只見軍士們都在草地上撿箭,牛皋便問:“強盜到哪裡去了?”眾軍士說:“我們放箭射他,他收兵回去了。”牛皋說:“妙啊!要是我下次打了敗仗,你們還這樣做就是了。”眾軍士都覺得好笑。牛皋沒臉去見謝總兵,只得退下三十里,安營紮寨。
第二天,王貴的兵馬到了,和湯懷一起在湖口安營。沒過兩天,嶽元帥的大隊人馬也到了,謝總兵和湯懷、王貴前去迎接。元帥問:“牛皋怎麼不見?到哪裡去了?”謝昆說:“他一到,就去康郎山交戰了。”嶽爺取出一支令箭,命令謝總兵催運糧草備用。謝總兵領命而去。
嶽元帥吩咐眾將,一起從康郎山的陸路去奪取山頭。走了大約二十里,牛皋出營來迎接。元帥見他在旁邊紮營,料想他又打了敗仗,便詢問賊兵的訊息。牛皋就把餘化龍如何厲害的情況說了一遍。嶽元帥就觀察地形,安下營盤。
那邊的小嘍囉飛報上山。兩個大王仍舊命令餘化龍下山挑戰。嶽元帥命令眾將士一起放箭,堅守營寨,不與賊兵交戰。餘化龍讓嘍囉辱罵了一番,元帥還是不為所動。餘化龍只得收兵回山。
嶽元帥暗暗傳下號令:“眾將在四下裡轉移營地安歇,防備賊兵今晚來劫寨。只聽炮響為訊號,四下裡齊聲吶喊,但不要出戰。”眾將領命,各自悄悄地轉移營地,埋伏起來。
再說餘化龍回山,向二位大王上奏:“岳飛今天不肯出戰,今晚必定會從水路來搶山,旱寨必然空虛。如今我們將計就計,二位大王保守水寨,我領兵去劫他的旱寨,必定成功。”兩個頭領聽了非常高興,依計行事。等到二更時分,餘化龍領兵悄悄下山,一聲吶喊,殺進大營,卻發現裡面空無一人。餘化龍知道中計了,撥轉馬頭就跑。只聽到“轟隆”一聲炮響,四下裡齊聲吶喊,眾嘍囉拼命奔逃,自相踐踏,反而死傷了許多兵卒。嶽爺這邊卻一個人都沒有損失。
第二天天亮,餘化龍又下山來挑戰。嶽元帥仍然堅守不出,餘化龍只得收兵回山。
到了黃昏時候,嶽爺換上隨身便服,只帶了張保一人,悄悄地出了營,不知道要去做什麼。
這正是:雄才巧藝適相逢,屠龍寶劍射鵰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