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局勢因張昱的暗中推動開始陷入動盪,但張昱深知,僅憑內部矛盾並不足以徹底瓦解東吳。要讓孫權失去對江東的控制,還需要進一步的滲透和行動。
張昱成功挑起了吳郡和會稽士族對朝廷的不滿,但這僅僅是個開始。他清楚,江東計程車族雖有實力,卻各自為政,缺乏一個能夠統一指揮的核心力量。
為此,張昱決定繼續深入士族腹地。他帶著化名的身份,拜訪了位於丹陽的謝氏家族,這個家族雖不如朱氏顯赫,但在江東的商貿網路中佔據重要地位。
“謝公。”張昱坐在謝家家主謝鐸對面,開門見山,“如今江東局勢動盪,士族與朝廷水火不容。謝氏以丹陽為根基,若能掌控商貿流通,便可成為士族聯盟的紐帶。”
謝鐸皺眉道:“閣下所言雖有道理,但江東的商貿如今幾乎都掌控在孫權手中,我謝家不過自保而已,何談掌控?”
張昱神秘一笑,從袖中拿出一張蜀漢的通商計劃地圖。他指著地圖說道:“蜀漢願意在江東亂局中協助謝氏重建商貿網路。只要貴家協助我們瓦解朝廷對江東的經濟控制,這條商道,便歸謝氏所有。”
謝鐸看著地圖上標註的蜀漢商貿路線,目光中閃過一絲震驚。他意識到,如果真如張昱所言,謝氏的影響力將遠超其他士族,甚至能在未來的江東割據中立於不敗之地。
“閣下此言,句句誅心。”謝鐸嘆息道,“謝某願賭一把,但若事情有變,閣下豈能保我謝家周全?”
張昱鄭重道:“謝公放心,蜀漢從不食言。何況,時局已定,貴家選擇的不是存亡,而是掌控大局的權力。”
與此同時,張昱開始加大對江東輿論的操控。他利用商旅和士族的傳遞網路,散佈蜀漢“仁政”的理念,著重宣傳蜀漢寬待士族的政策。
“蜀漢主張士族自治,無強稅、無橫徵暴斂……”類似的流言很快在吳郡、會稽和丹陽廣為流傳。不少士族聽聞後,對蜀漢的態度逐漸軟化。
張昱還讓謝鐸利用謝氏的商道,暗中資助那些被朝廷打壓的地方豪強,進一步削弱孫權對地方的控制力。
江東百姓也開始受到影響。面對孫權的高壓統治,不少民眾開始私下議論:“蜀漢若入江東,或許日子會好過些。”
然而,江東的動盪並非毫無徵兆。吳郡太守迅速上報地方豪強的異常活動,孫權聽聞後雷霆大怒,召集陸遜等人商議對策。
“江東士族竟敢與我作對!此等逆賊,必須儘快剷除!”孫權拍案而起,滿臉怒容。
陸遜卻冷靜說道:“主公稍安勿躁。如今吳郡、會稽計程車族已然結盟,此時若大肆鎮壓,恐激化矛盾,反而失去民心。不如以懷柔之策安撫士族,同時加強朝廷對商貿和糧道的控制,斷絕其壯大的可能。”
孫權勉強壓下怒火,命陸遜著手解決此事。然而,張昱早已佈下後手,他命謝氏家族調動商旅網路,暗中截斷了東吳部分軍糧的供應。
“主公!”負責運糧的官員慌張稟報,“近日長江上頻現商旅失蹤,糧道多次被劫,恐與士族勾結有關。”
孫權聞言大怒:“蜀漢奸細已經滲透我江東!即日起,加派人手,封鎖長江!”
面對孫權的反制,張昱並未驚慌。他清楚,江東內部的裂痕已經足夠大,只需再推一把,東吳的防線便會徹底崩潰。
“孫權封鎖長江,雖能短時間內穩住局勢,卻會削弱東吳的水軍調動能力。”張昱在地圖上標註出長江防線,對朱紀等人說道,“這是江東的弱點。接下來,我們需要讓蜀漢的水軍掌握長江的制海權,徹底瓦解東吳。”
張昱隨即向諸葛亮傳回密信,請求在江陵附近集結蜀漢水軍,同時調派趙雲與黃忠前來支援。他的計劃是利用長江天險製造區域性戰場,透過分而治之的方式削弱東吳水軍主力。
江東的局勢進一步惡化。吳郡與會稽多地爆發士族與朝廷的衝突,謝氏家族則利用商貿網路暗中資助叛亂者。陸遜雖然全力鎮壓,卻因軍力分散難以應對所有的動亂。
孫權逐漸察覺事態的嚴重性。他將怒火轉向士族,對群臣說道:“江東士族結黨謀反,其背後定有蜀漢的影子。陸遜,務必查清叛亂根源,揪出蜀漢的內應!”
然而,陸遜內心清楚,江東內部的矛盾已成燎原之勢,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平息。他只能無奈說道:“主公,眼下我軍力不足,或許需要集中精銳守住建業,暫時放棄對部分叛亂郡縣的控制。”
孫權沉思片刻,最終答應了陸遜的提議。然而,這正中張昱的下懷——一旦東吳失去對地方的控制力,蜀漢便可以藉機長驅直入。
張昱在江東的滲透行動進一步加深了東吳的內部裂痕,他利用士族的勢力成功製造地方叛亂,並削弱了東吳的經濟與軍事控制力。孫權雖然察覺到危機,但因內部矛盾與軍力不足,暫時採取守勢,為蜀漢的全面南下鋪平了道路。亂局已成,江東危機四伏,張昱的計劃逐漸顯現出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