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軍師拿出一張陣圖,對著中營的五千騎軍下令,讓他們在離九龍谷大約一里遠的地方,築起七十二座將臺,每座將臺安排五千軍士駐守。此外,還另外設立五座祭壇,豎起不同顏色的旗號,分別對應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在祭壇內部開闢出七十二條通道,使各個區域相互連通,往來無阻。等這些工程全部完工後,再進行下一步的兵力調配。騎軍們領命後,便按照陣圖的要求開始施工。 沒過幾天,將臺和祭壇都修築得十分整齊,而且非常堅固。他們將這個情況回報給呂軍師,呂軍師親自前往巡視了一遍。

隨後,軍師選定了一個吉日,向各位將領下達了調遣的命令。 三通戰鼓敲響後,五國的軍隊整齊地排列開來。呂軍師首先命令鮮卑國的黑靼令公馬榮,率領他的部隊,在九龍谷的正南方,擺下鐵門金鎖陣。他把一萬名軍士,每人配備長槍,作為“鐵門”,把守七座將臺;又安排一萬名軍士,每人手持鐵箭,當作“鐵閂”,同樣把守七座將臺;再把一萬名軍士,每人握著利劍,視為“金鎖”,把守另外七座將臺。

馬令公接到命令後,只聽一聲炮響,便率領軍隊按照要求排列好了陣勢。有詩為證:“畫角齊鳴陣勢開,鐵門堅固巧安排。對壘敵將若欲破,除是神仙秘訣來。” 接著,呂軍師又下令,讓黑水國的鐵頭太歲,率領他的部隊,在九龍谷的左側,擺成青龍陣。他把一萬名軍士,每人手執黑旗,當作“龍鬚”,把守七座將臺;又把一萬名軍士,分成四隊,每人手持寶劍,作為“龍爪”,把守七座將臺;還把一萬名軍士,每人拿著金槍,模擬“龍鱗”的形狀,把守七座將臺。鐵頭太歲領命後,便率領部隊去佈置陣勢了。

有詩為證:“青龍陣勢智謀深,百萬雄兵亦凜然。自是中朝豪傑在,敢馳駿馬入南天。” 隨後,呂軍師命令長沙國的蘇何慶,帶領他的部下,在九龍谷的右側,擺下白虎陣。他把一萬名軍士,每人手持寶劍,當作“虎牙”,把守七座將臺;又把一萬名軍士,每人手執短槍,作為“虎爪”,把守七座將臺。同時,他還命令耶律休哥率領一萬名軍士,在前方把守六座將臺,擺成朱雀陣;耶律奚底率領一萬名軍士,在後方把守六座將臺,擺成玄武陣,這兩個陣勢環繞在左右,形成犄角之勢。蘇何慶、耶律休哥等人各自率領部隊,按照命令列動起來。有詩為證:“白虎交加陣勢雄,前排朱雀將臺中,後居玄武藏機妙,敵國兵強不易通。”

呂軍師又派遣森羅國的金龍太子,率領他的部隊,駐守在將臺的中座,模擬玉皇大帝坐鎮通明殿的場景。他讓董夫人裝扮成梨山老母。然後,在中臺周圍安排一萬名軍士,分別穿著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的服裝,代表四鬥星君。另外挑選二十八名軍士,披頭散髮,在中臺前後環繞,代表二十八宿。他還讓土金牛裝扮成玄帝,土金秀手執黑旗,排列成龜蛇的形狀,把守二門的北方。金龍太子等人各自領命,帶領部隊去佈置陣勢了。有詩為證:“玉皇駕下列星君,陣勢巍然智壓群。不是仙家親降世,定教中原兩平分。” 呂軍師接著命令西夏國的黃瓊女,率領她的女兵,每人手執寶劍,代表太陰星。蕭撻懶率領他的部隊,每人穿著紅袍,代表太陽星。他還讓黃瓊女赤身裸體,站在旗下,手執骷髏骨,遇到敵軍時就大聲痛哭,模擬月孛星的樣子。

耶律沙率領他的部隊,在四方巡視,按照東西南北斗的方位,結成了長蛇陣勢。黃瓊女等人各自領兵,按照要求分佈開來。有詩為證:“戰鼓頻撾勢若雪,東西南北陣門開。仙家擺作拿龍計,不想英雄識破來。” 呂軍師又讓蕭後的單陽公主,率領五千名軍士,每人穿著五色袈裟,擺成迷魂陣。在這個陣勢中,夾雜著五百名番僧,他們被稱為迷魂長老。還秘密找來七個懷孕的婦人,將她們倒埋在旗下,等到交鋒的時候,據說可以攝取敵人的精神。單陽公主接到命令後,便帶領部隊按照要求佈置陣勢。有詩為證:“陣陣相連法甚奇,鬼神夜夜魄精迷。分明一本安邦術,變作天翻地覆機。” 呂軍師下令讓耶律吶挑選五千名健壯的僧人,每人手執彌陀珠,模擬西天雷音寺的諸佛。

另外安排五百名和尚,分別排列在左右兩側,代表鐵羅漢,這些僧人總共佔據六十二天門的首位,用來震懾敵人的威勢。耶律吶領命後,便去執行任務了。有詩為證:“堂堂陣勢列方圓,萬馬爭馳繞將臺。若使英雄齊角力,儘教聖主定中原。” 呂軍師排好了陣勢,讓椿巖和韓延壽負責督戰,每個陣勢中都以紅色旗幟作為指揮訊號,來指揮軍隊迎敵。這陣勢果然是仙家的巧妙安排,一般人根本無法看透其中的奧秘。七十二座陣勢,變化多端,奇異怪誕。白天的時候,這裡悽風冷雨;到了夜晚,更是連銀河星辰都讓人難以分辨,實在是讓人感到恐懼!

正如人們所說:“不有真仙開妙秘,如何能破鬼神機?” 第二天,椿巖看到師父的陣圖已經全部佈置完畢,便和韓延壽商議道:“如今宋兵在對面紮營,我們可以派人給他們下戰書,看看他們打算如何出兵。”韓延壽表示贊同,於是就派遣騎軍去見宋將王全節。王全節在戰書上批覆後,約定了交戰的時間。 第二天,王全節帶領李明等人,來到九龍谷的平川地帶迎戰。他們遠遠地望見正北方的那座陣勢,就像一個自成一體的小世界,王全節大驚失色,說道:“番軍之中必定有奇才,我們暫時不能貿然出戰。”

話還沒說完,遼軍的統帥椿巖和韓延壽騎著馬飛奔而出,大聲喊道:“宋將如果只是想比試武藝,那就立刻交鋒;要是想比試排兵佈陣,就先來看看我們的陣勢。”王全節回頭對李明說:“北兵士氣正旺,如果現在和他們交戰,對我們不利;我們不如以陣圖為藉口,先撤回軍隊,再從長計議。”李明也覺得有道理。王全節便對椿巖說:“單純的武夫鬥力,沒什麼稀奇的,等我們重新排好陣圖再來一決高下,那才能顯出誰高誰低。”椿巖笑著說:“任憑你們去排陣,我們不會暗中算計你們。”於是,雙方收兵回營。 王全節回到軍中,對李明說:“我對一般的陣勢還是比較熟悉的,但從未見過今天這樣奇異的陣勢。我們應當把情況奏報朝廷,儘快派能識破此陣的將領來。”

李明說:“事不宜遲,趕緊行動吧。”王全節便畫好了陣勢圖,派遣騎軍連夜前往汴京,向真宗皇帝奏報。 真宗皇帝看了陣勢圖後,大吃一驚,立刻將圖展示給文武百官看,結果沒有一個人能識破其中的奧秘。寇準上奏說:“臣看這陣圖,裡面的變化肯定很多。除了把三關的楊六使召回,恐怕沒有其他人能識破此陣;其他的邊帥,恐怕都難以勝任。”真宗皇帝批准了他的奏請,於是派遣使臣,前往三關,去見楊六使。使臣宣讀聖旨完畢後,楊六使領命,和各位將領商議道:“既然主上有旨,我們應當奉命前往。”

楊六使接到命令後,安排陳林、柴敢留守山寨,自已則親自率領嶽勝、孟良等二十二員指揮使,統領著三軍,離開佳山寨,向京城進發。這便是人們所說的“明下三關”。如今,楊六使得到君主的恩寵優厚,率領的將帥們威風凜凜,與之前他和妹妹私下出行的情景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就像詩中所寫的那樣:“萬戰叢中爭六合,幹軍隊裡定幹坤。英雄自有平戎策,直指旌旗入陣門。” 軍隊一路行進,沒有發生什麼意外情況。沒過多久,就抵達了京城。楊六使將自已所率領的部隊駐紮在城外。第二天,他跟隨眾臣上朝拜見真宗皇帝。

真宗皇帝說道:“最近北征的帥將送來番人所排下的陣勢圖,朝中的文武百官都無法識破。朕覺得你出身於太原的將門世家,對陣圖向來熟悉,你看看這到底是什麼陣勢?” 楊六使領命,接過陣圖仔細檢視後,上奏道:“臣看這個陣勢,必定是有人傳授,番邦之人不可能獨自排出這樣的陣勢。請陛下允許臣親自帶領兵馬,到敵境去實地觀察,這樣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真宗皇帝批准了他的奏請,賞賜給楊六使金盃和御酒,隨即命令他出發。楊六使謝恩後退出,立即率領所部人馬,離開汴京,朝著九龍谷進發。 負責偵察的騎兵將楊六使到來的訊息報到了王全節的軍中。王全節聽說楊六使到了,欣喜萬分,與李明等人出營迎接。

楊六使下馬後,與王全節並肩走進營帳,坐定之後,二人相互問候,敘說了別後的情況。 王全節說道:“最近我率軍北征,沒想到番人在對面排出了一個陣勢,十分奇特絕妙。如今您來到這裡,想必對這個陣勢會有定論。”楊六使說:“主上給我看了陣圖,我一時之間也難以明白。還得等到出陣前親自觀察,看看它的變化到底如何。”王全節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便讓人準備酒菜招待他,直到夜深人靜,眾人才散去。 第二天,楊六使下令出兵。嶽勝、孟良等人披掛整齊,三通戰鼓敲響後,宋軍吶喊著向前推進。

北軍將領韓延壽也率領著部隊,列陣在前方。楊六使端坐在馬上,高聲喊道:“北兵不要亂放冷箭,待我看看你們的陣勢。” 韓延壽認出了楊六使,心中暗自思量:“此人出身將門,對陣法十分熟悉。”於是他下令各營,按照紅旗的指揮,隨時變換陣勢。番營接到命令後,只聽一聲巨響,陣圖瞬間展現出如同一座座山嶽般的氣勢。 楊六使在馬上仔細觀察了很久,對各位將領說道:“我也曾排過不少陣勢,但從未見過如此變化多端的。說它是八門金鎖陣吧,卻又多了六十四門;說它是迷魂陣吧,又有玉皇殿的佈置。如此繁雜多樣,我們怎麼敢輕易去破陣呢?只能先回軍商議。”嶽勝等人於是收軍回營。北兵也沒有前來追趕。 楊六使回到軍中,與王全節商議道:“這個陣勢確實非常奇特絕妙,我也無法推測出其中的奧秘。”王全節說:“您都不認識,其他人就更難明白了。”

楊六使說:“我們得趕緊派人奏報朝廷,請陛下御駕親征,然後再從長計議。”王全節於是派人前往京城奏報。 真宗皇帝聽到奏報後,與群臣商議說:“楊家將都不認識這個陣勢,說明此事非同小可,朕只能御駕親征了。”八王上奏道:“這次出征需要陛下親自監戰,才有可能成功。”真宗皇帝於是下定決心,下令讓寇準監國,大將軍呼延贊負責保駕,八王擔任監軍,敕令沿邊的帥臣們都跟隨出征,聽從調遣。旨意下達後,各位將領都開始整備,準備出征,暫且按下不表。 幾天後,真宗皇帝的車駕離開大梁,朝著幽州進發。

此時正值夏末秋初,只見旌旗在西風中急速卷舞,軍帳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淒涼寒冷。大軍一路行進,沒有發生什麼意外情況。沒過多久,就快要到達九龍谷了。楊六使、王全節等人在五十里之外迎接。真宗皇帝下令在正南方安營紮寨。眾將前來朝見完畢後,皇帝宣楊六使到御前,詢問他那個陣勢的情況。 楊六使上奏道:“那個陣勢排得十分奇異,臣也參悟不透,正等著陛下您來親自觀察。”真宗皇帝批准了他的奏請,下令第二天去檢視陣勢。楊六使退出後,吩咐各營做好準備,暫且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