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番得知宋朝皇帝親自出徵的訊息後,韓延壽與椿巖商議道:“宋朝皇帝御駕親征,我們應當上奏,請求蕭太后也親自前來監戰。這樣一來,各位將領就會更加明確職責,聽從指揮,也更有可能建立大功。”椿巖點頭贊同:“這話說得在理,正合我意。”於是,韓延壽立即寫好奏章,派人快馬加鞭送往幽州,向蕭太后奏明此事。 蕭太后收到奏章後,與群臣進行商議。蕭天佐上奏道:“陛下此次出征,關乎圖謀中原的大計,不應拒絕他們的請求。”蕭太后聽後十分高興,便任命耶律韓王監國,蕭天佐負責保駕,耶律學古擔任監軍,當天就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從幽州出發,朝著九龍谷進發。 韓延壽等人迎接蕭太后的車駕後,將宋人無法識破陣勢以及宋朝皇帝親征的事情,一一奏報。
蕭太后鼓勵道:“你們都要用心作戰,建立功勳。如果能夠奪得中原,高官厚祿,我絕不會吝嗇。”韓延壽拜謝領命後便退下了。 蕭太后在正北方向安營紮寨,並安排各位將領第二天列陣迎敵。 第二天清晨,三通鼓響之後,正南方向,宋真宗的車駕緩緩而出,眾多將領整齊地排列在前後。對面,蕭太后也親自率領軍隊出陣。只見宋真宗在黃色的大旗之下,高高地坐在馬上,仔細觀察陣勢。蕭太后騎著一匹紫驊騮寶馬,立於褐羅旗下,高聲喊道:“宋君你已經一統天下,卻還不滿足,屢次想要圖謀我山後九郡。今日我們就來一決雌雄,如果你們能破了此陣,山後九郡盡數歸宋朝所有;要是破不了,那就得與我們平分天下。”
真宗皇帝聲色俱厲地回應道:“你們那偏僻荒涼的蠻夷之地,就算主動獻給朕,朕也覺得毫無用處。就這麼個陣勢,又有什麼難破的!”說完,便掉轉馬頭,返回營帳。蕭太后見狀,也率領軍隊退了回去。 真宗皇帝回到營帳後,召集各位將領商議道:“朕看那陣勢,變化多端,你們都無法識破,這可如何是好?”楊六使上奏道:“臣的父親在世時,曾說過:‘三卷六甲兵書,只有下卷最難理解,裡面記載的都是陰文妖道之術。’想來這個陣勢必定出自下卷。臣的母親或許對這些有所瞭解,懇請陛下派人將她召來詢問,說不定就能知曉破陣之法。”
真宗皇帝聽後十分高興,立即派遣呼延顯帶著一道敕命,日夜兼程前往。呼延顯領命後,直接來到無佞府,見到楊令婆後,宣讀聖旨道:“朕御駕親征北伐,恰好遇到番兵排出一個陣勢,其中陰陽變化,高深莫測,軍中無人能識破;而且番人言語張狂,非要與朕一爭高下。朕決心要破此陣。只因夫人您長期在太原,得到過先令公的教導,應當明白其中的關鍵,所以特意宣召您。接到命令後,請即刻前來,以解朕的憂慮。” 楊令婆拜謝領命後,熱情款待了呼延顯,並詢問了陣勢的相關情況。呼延顯回答道:“前些日子,聖上與蕭後對陣時,言語較為激烈,所以才宣召您,希望能儘快得到您的回覆。”楊令婆說:“我明日就出發。”呼延顯告辭離去。
第二天,楊令婆吩咐柴太郡:“聖上宣召,我不得不前往。不要讓宗保知道此事。”柴太郡點頭答應。呼延顯催促起程,楊令婆整理好行裝,與呼延顯離開楊府,前往幽州。 恰巧楊宗保打獵回來,便問:“令婆去哪裡了?”柴太郡回答:“進宮去見宋娘娘,商議國事,過幾天就回來。”楊宗保心中起疑,直接進城去打聽訊息。他遇到守北門的軍校,問道:“你們見到令婆從這裡經過了嗎?”軍校回答:“一大早,她就和天使前往御營了。”楊宗保聽後,也不回府,騎馬追了上去。一路上不斷打聽,人們都說令婆已經走了很久。 眼看著天色漸晚,楊宗保一路追趕,卻不小心走錯了路,來到了一個荒僻無人的地方。楊宗保心中大驚,想要繼續前行,可夜色深沉,月亮昏暗,根本無法辨別道路。 正在他驚慌失措之時,忽然看到山谷中透出一點燈光。
楊宗保順著光影走近,看到一座大房子,看起來像是廟宇。他便拴好馬,連續叩門幾聲。裡面有人開啟門,將楊宗保引進屋內。只見一位婦人坐在殿下,兩邊的侍從威風凜凜,氣勢非凡。 楊宗保連忙在階下叩拜。婦人問道:“你是什麼人?這麼晚了,怎麼會來到這裡?”楊宗保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還提到自已是因為與令婆走散,才誤打誤撞來到此處。婦人笑著說:“你令婆去軍中看陣,她又怎麼能識破呢?”接著,她讓左右侍從準備飲食,熱情地挽留楊宗保。楊宗保也沒有推辭,開懷暢飲起來。侍從端上來的是七枚紅桃和五包肉饅頭。
吃完後,婦人取出一本兵書,交給楊宗保,說道:“我居住在此處,將近四百多年了,從未有人來過。今日你來到這裡,這是前世的緣分。你把這本書的下卷熟讀參悟,裡面有破陣的方法。你可以憑藉它去輔佐宋主,降伏北番,成為楊家世代公侯,也不愧是楊家的子孫。”楊宗保拜謝後,接過兵書。婦人讓左右侍從為楊宗保指引出路。 天色漸漸明亮起來,侍從說:“從這裡一直走,就是大路。”說完便離開了。楊宗保騎在馬上,心中既驚訝又疑惑。出了深山,他彷彿回到了人間。他向當地居民打聽:“這裡是什麼地方?”居民指著前方說:“前面那座大山,是紅累山,山裡有一座擎天聖母廟,已經荒廢多年,但基址還在。”楊宗保暗自思量:“世間之事真是無巧不成書,這可真是一次奇遇啊。”
於是,他取出兵書,認真研讀起來,越讀越歡喜。後人寫詩稱讚道:“英雄何幸有奇逢,一本兵書術竅通。此去定教扶聖主,將軍真可倚崆峒。” 再說楊令婆跟隨呼延顯來到御營,朝見真宗皇帝。真宗皇帝對她賞賜慰問,關懷備至,並向她講述了北番所排陣勢的事情。楊令婆說:“臣妾的先夫曾留下一冊兵書,不知道里面是否記載了這個陣勢。請容臣妾與六郎出陣去觀察一番。”真宗皇帝答應了她的請求,楊令婆便告辭離去。 第二天,楊令婆率領楊六使及眾將領登上將臺,觀望陣勢。只見刀光劍影若隱若現,殺氣瀰漫。紅旗揮動之處,陣勢變化無窮。楊令婆仔細觀察了很久,取出兵書對照,卻無法確定這個陣勢屬於哪一款。
下了將臺,楊令婆對楊六使說:“這個陣勢,不要說我們不瞭解,就是你父親在世的時候,也沒有見過。”楊六使焦急地問:“那可怎麼辦?”楊令婆無奈地說:“我們楊門都不識此陣,其他人就更難知曉了。” 正在大家憂愁煩悶之時,忽然有人稟報楊宗保來了。楊六使生氣地說:“軍隊之中,他來有什麼用?”話還沒說完,楊宗保已經走進營帳。他見父親怒氣衝衝,便說:“爹爹,您是不是因為無法識破陣圖而煩惱?”
楊六使呵斥道:“你不要胡說,乖乖回去,免得受鞭打。”楊宗保笑著說:“我回去沒關係,可誰來破這個陣呢?” 楊令婆聽到他的話,將他喚到身邊,問道:“你見過這個陣勢?”楊宗保自信地說:“孫兒對陣圖略知一二,讓我去看看,自有判斷。”楊令婆便讓嶽勝、孟良等人保護他登上將臺觀察陣勢。嶽勝領命後,帶著楊宗保登上了將臺。
楊宗保在將臺上仔細觀察了許久,回頭對嶽勝、孟良說:“這個陣勢排得確實精巧,可美中不足的是並不完整,想要破解它,其實很容易。”嶽勝和孟良驚訝不已,連忙問道:“在皇上跟前,那麼多將帥聚集在一起,卻沒有一個人敢小瞧這個陣勢,你小小年紀,怎麼就有把握識破它呢?”楊宗保賣了個關子:“咱們先回軍中,我再詳細說。”
於是,眾人一起下了將臺。 嶽勝回到營帳,見到楊六使,趕忙說道:“小本官對陣法十分精通,他說破這個陣輕而易舉。”楊六使聽了,笑著搖頭:“別聽他胡說八道。”嶽勝無奈地退了出去。楊宗保見到楊令婆,把自已認為陣圖可破的緣由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楊令婆好奇地問:“你既然說能破陣,那先說說這個陣叫什麼名字?”楊宗保自信滿滿地回答:“說起這個陣,那可不一般。從九龍谷的正北方開始佈陣,一直延伸到西南方,每個位置都按照特定的名稱安排兵力把守。陣內有七十二座將臺,還修築了甬道,條條道路相互連通,這個陣名為七十二座天門陣。
在右側的黑旗之下,陰森幽暗,彷彿日月都失去了光芒,這裡是吞噬迷惑敵人的地方,他們還殘忍地埋了孕婦在此,實在是狠毒至極。這一處是整個陣勢中比較難破解的部分。除此之外,這個陣還有不完整的地方:中臺玉皇殿前,缺少了七七四十九盞天燈;青龍陣下,少了黃河九曲水;白虎陣上,少了兩面虎眼金鑼和兩張虎耳黃旗;玄武陣上,缺了兩面珍珠日月皂旗。只要孫兒按照相應的方法調兵遣將,破解此陣就如同風掃殘雲一般,瞬間就能完成,沒什麼困難的。” 楊令婆聽後,十分震驚,忙問:“我的孫兒,你從哪裡學到了這麼精妙的訣竅?”楊宗保沒有隱瞞,把自已得到兵書的奇遇詳細地說了一遍。
楊六使聽後,雙手合十,感慨道:“這是皇上的洪福齊天,才讓你有了這樣的奇遇。” 第二天,楊六使來到御營,向真宗皇帝報告了陣勢的名稱,詳細說明了這個陣不完整的地方,並表示破解起來並不困難。真宗皇帝聽後,非常高興,問道:“既然你能識破這個陣,那打算哪天出兵呢?”楊六使回答:“容臣和宗保再商量一下。”真宗皇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楊六使回到軍中,把宗保叫來一起商議。宗保說:“他們選擇在干支相剋的日子佈陣,我們就選在干支相生的日子破陣。”楊六使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下令讓各位將領聽候安排。
沒想到,真宗皇帝身邊的王欽,偷偷地將陣圖不全的訊息,派人連夜送到了番營。韓延壽接到訊息後,大吃一驚,急忙進宮向蕭太后奏報。蕭太后也慌了神,問道:“這可怎麼辦才好?”韓延壽說:“陛下可以宣呂軍師來問問。”蕭太后立刻下旨,把呂軍師召進帳中,質問道:“你排的這個陣,怎麼會有幾處不完整呢?”呂軍師心中暗自思量:“看來他們軍中也有能識破此陣的人。”於是上奏道:“確實有一些地方還不完整,不過請陛下放心,待臣按照陣法補齊,就算是軒轅黃帝復生,也無法破解。”蕭太后說:“你要儘快辦好,別讓敵人察覺。”
呂軍師來到演兵場,下令在玉皇陣上新增紅燈;在青龍陣上開鑿出黃河九曲水的模樣;在白虎陣內的左右兩側豎起兩面黃旗,在正中間設立兩面金鑼;在玄武陣上豎起日月旗。經過一番佈置,整個陣勢變得完整無缺。真是應了那句話:“只因奸賊通謀計,惹起干戈大會垓。” 再說楊六使按照楊宗保的指揮,分派各位將領,做好了破陣的準備。選定了日子後,向皇帝奏請出師。皇帝接到奏報,下令各營一同進發。楊宗保帶著嶽勝等人再次登上將臺觀望,卻發現天門陣已經佈置得十分完整,根本找不到可以進入的地方。楊宗保心中一緊,忍不住叫了一聲“苦”,隨後便從臺上跌落下來。 嶽勝嚇得不輕,趕忙把他扶進營帳,向楊六使報告。
眾人急忙把楊宗保救醒,問他到底怎麼回事。楊宗保沮喪地說:“不知道是誰洩露了天機,讓番人知道了陣圖的破綻。如今陣圖已經被他們補充完整,除非真的有神仙下凡,否則根本無法破解。”楊六使聽後,頓時覺得天旋地轉,暈了過去。眾人趕緊上前扶起他,可他卻不省人事。楊令婆見狀,放聲大哭,眾將領也都慌了手腳。楊宗保強忍著悲痛,說道:“令婆,您先別哭,咱們可以請八殿下過來商量商量。”楊令婆這才止住眼淚,派人去請八殿下。 八殿下趕來後,楊令婆把事情的經過詳細地說了一遍。八殿下說:“既然郡馬病倒了,我得向皇上奏明,大家一起商量對策。”於是,八殿下告別楊令婆,進宮面見皇帝,把楊六使生病的原因告訴了他。
皇帝聽後,大驚失色:“要是延昭的病不好,朕的江山可怎麼辦?”八殿下建議:“陛下可以出一份榜文,招募名醫,先把延昭的病治好,然後再商議出兵的事。”皇帝採納了這個建議,立刻讓人寫了榜文,掛在轅門外。 第二天,軍校前來報告:“有一位老翁揭了榜文。”皇帝宣老翁進見,問道:“你是哪裡人?”老翁回答:“臣住在蓬萊,姓鍾名漢,大家都叫我鍾道士。最近聽說楊將軍因為陣圖的事生病了,臣特意前來救治,而且臣還知道破解此陣的方法。”皇帝見鍾道士氣宇軒昂,儀表不凡,心想:“這個人一定學識淵博。”
便讓鍾道士去檢視楊六使的病情。鍾道士回來後上奏:“臣有把握治好他。”皇帝又問:“你打算用藥治療,還是用針灸呢?”鍾道士回答:“臣看楊將軍的病症,是陰氣過重,只需要兩味藥就可以。”皇帝好奇地問:“哪兩味藥?你說說看。”鍾道士說:“需要龍母頭上的頭髮,還有龍公項下的鬍鬚。有了這兩味藥,就能治好他的病。”皇帝問:“這兩味藥要從哪裡找呢?朕好派人去求來。”鍾道士說:“龍公的鬍鬚陛下就可以辦到,而龍母頭上的頭髮,需要向北番的蕭太后討要。”皇帝面露難色:“蕭氏是朕的仇人,怎麼可能去她那裡討要?
要是有其他藥可以代替,朕願意出重金購買。”鍾道士堅持說:“必須要這兩味藥才能下藥。”八殿下上奏:“延昭的部下,有很多能幹的人,陛下可以下旨告知此事,說不定有人能求來這兩味藥。”皇帝同意了這個建議,讓鍾道士先退下,然後下令讓楊六使的部下去找藥。 楊令婆得知訊息後,和嶽勝商議:“這兩味藥或許能討到,但得找個可靠的人去才行。”嶽勝問:“老夫人有什麼好計策?”楊令婆說:“我聽說我的第四子改名為木易,成了蕭太后的駙馬。要是有人能把這件事通知他,或許他能幫忙求來。”嶽勝說:“孟良做事最機密可靠,讓他去最合適。”於是,楊令婆立刻召見孟良,讓他前往北番討要這兩味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