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孟良喬裝打扮成樵夫的模樣,一路奔波來到胡原谷,滿心期待地尋找楊令公的骸骨,然而找遍了整個地方,卻連一絲蹤跡都沒有發現。就在他滿心焦急的時候,恰好遇到一位老番民路過。孟良趕忙用番語問道:“這裡原本有楊令公的骸骨,怎麼現在找不到了呢?”老番民回答說:“一個月之前,幽州的蕭娘娘已經派人把骸骨挖走了,遷葬到紅羊洞去了。”孟良聽了這番話,心裡暗自思忖:“我特意來此就是為了立下這份功勞,要是取不到骸骨,實在沒臉回去,不如直接前往幽州,再慢慢想辦法。”於是,他又偽裝成番人的樣子,朝著幽州的方向走去。

經過幾天的行程,眼看就要抵達幽州境內了。這時,孟良遇見了一位漁父。孟良上前問道:“你要進城嗎?”漁父回答說:“明天是蕭娘孃的壽誕,按慣例要進獻鮮魚表示慶賀,我當然要進城了。”孟良接著問:“進獻什麼魚呢?”漁父說:“八月二十四日是蕭娘孃的壽辰,每年這個時候都要進獻鮮魚。今天是二十三日,我明天一大早就得進城。”孟良聽後,心中暗自高興,心想:“這可真是天助我也。”

於是說道:“我是番帥的餵馬人,也要進城,不如我們一起走吧。”漁父在前面帶路,沒走幾步,孟良突然抽出利刃,猛地一刀將漁父殺死。他迅速撇下屍首,剝下漁人的衣服和牙牌穿在自已身上,手裡提著魚,徑直朝著城中走去。守城的番軍見孟良自稱是來給蕭娘娘賀壽的,仔細檢查了牙牌,確認無誤後,便放他進了城。 第二天一早,蕭後孃娘臨朝聽政,眾文武官員紛紛上前祝賀。這時,閽門大使上奏說:“黃河邊有漁戶前來進獻鮮魚,未敢擅自入宮,特來稟報。”蕭後下旨,將漁戶召到金階之下。孟良恭敬地獻上鮮魚。

蕭後看了看魚,皺著眉頭說:“今年的魚比往年小,魚鱗也不新鮮,怎麼敢拿來獻給我?”孟良連忙上奏道:“陛下,我每年進獻的魚雖然個頭大,但味道都很普通。今年這條魚可是極為難得,是我近日在河中好不容易網到的,養在池子裡好幾天了。只是因為天氣突然變熱,魚的顏色才看起來不那麼新鮮。但它的滋味與尋常的魚可大不一樣,還請陛下品嚐一下,就知道它的特別之處了。”蕭後聽了,臉上露出笑容,說:“你說得有道理。你先退下吧,等過了壽誕,我會對所有的人員和差役一同進行賞賜,到時候你再回家。”

孟良心中暗自竊喜,拜辭蕭後,退了出來。蕭後隨即命令有司官員安排筵宴,賞賜在朝的文武百官。這一天,宮中熱鬧非凡,大吹大擂,絲竹之聲此起彼伏,君臣們盡情歡飲。前人曾有《西江月》詞描述這樣的場景:“斷迢一生惟酒,摒除萬事無過。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防人笑我。花病等閒瘦弱,春愁沒處這攔。杯行列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 直到夜深,群臣才散去。第二天,眾臣上朝,向蕭後謝過宴。這時,忽然有近臣上奏說:“西涼國進貢給中朝的一匹驌驦良馬,在路過幽州地界時,被守官奪了下來,現已送來。”蕭後命人將馬牽進來,仔細一看,這匹馬果然非同尋常:碧綠的眼睛,青色的鬃毛,身上的紅紋如捲雲般漂亮,四蹄穩穩站立時,足有六尺之高。蕭後讚歎道:“這匹馬真是難得的好馬。”隨即下令有司官員要用心餵養,以備日後出行使用。

官員們領命,將馬牽了出去。 孟良聽到這個訊息後,悄悄地前往馬廄檢視。他看到這匹良馬,不禁稱讚不已。心裡尋思著:“我得先把令公的骸骨偷到手,然後再想辦法得到這匹馬。”於是,他轉身來到紅羊洞。這裡是一片曠野,孟良看到一個土墩,旁邊有一塊小石碑,上面寫著“令公冢”。

孟良一直等到天黑,才動手掘開土墩。下面有一個石匣,裡面裝著令公的骸骨。孟良趕忙解開包袱,開啟石匣,取出骸骨,小心翼翼地包裹好,然後急忙走出洞。 可剛出洞,孟良就被番人抓住了。番人對他進行搜檢,發現了包裹,質問道:“你是什麼人,竟敢在這裡幹這種勾當?肯定是宋朝的奸細!你從哪裡挖到這些東西的?”孟良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哭著說:“小人不是奸細,我是漁父矮張。前些日子進宮獻魚為太后慶壽,承蒙太后恩典,留我父子參加賜宴。我父親因為看到皇封御酒,忍不住多喝了幾杯,沒想到竟醉死了。

這裡離家鄉路途遙遠,我只好將父親的屍首焚化,帶著他的骸骨回去安葬。哪有奸細會跑到這裡來送死呢?”說完,孟良哭得十分傷心。番軍聽了他的話,信以為真,便放了他,讓他趕緊離開。 孟良好不容易逃脫,急忙回到驛館,將骸骨妥善藏好。第二天,他帶上一些毒藥,再次來到馬廄附近。此時,番人正忙著煮豆子餵養馬匹。孟良裝作和番人一樣,靠近馬槽,悄悄撒下毒藥,然後迅速離開了。那匹馬吃了有毒的豆子,立刻就不再進食。餵養的軍人發現後,趕忙報告給司官。司官得知此事,急忙向蕭後奏報。

蕭後聽了,生氣地說:“這匹馬突然不進食,難道是你們調養不當造成的?”司官趕忙奏道:“陛下,這匹馬如此珍貴,本來就很難調養。它現在不進食,肯定是生病了。懇請陛下下旨,招募能夠醫治它的人,給予重賞和爵位。說不定能找到了解它習性的人,來保護它,這樣或許能確保它平安無事。”蕭後覺得有理,便同意了奏請,馬上命人張貼榜文,招募擅長醫馬的人。 榜文一出,孟良聽到了這個訊息,心中暗喜:“如果這個計策能成功,我帶著這匹馬獻給楊大人,那可真是大功一件。”於是,他徑直前去揭取榜文。守軍將他抓住,帶到蕭後面前。蕭後問道:“你能治好這匹駿馬嗎?”孟良自信地說:“陛下,我就是之前進獻鮮魚的人,我也懂醫馬的本事。

不出一兩天,我保證能把這匹馬治好。”蕭後說:“你要是能把馬醫好,我就封你一個重要的官職。”孟良拜謝後,跟著有司官員來到馬廄檢視馬的病情。孟良仔細看了看,說道:“這匹馬中毒已經很深了,得先治療它的表面症狀,然後再根治。”有司官員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其實,孟良撒下的藥沫只是一味麻藥,馬吃了之後就無法開口,看起來就像生病了一樣。孟良將麻藥洗淨,撒下香豆,那匹馬立刻就把香豆吃了個精光。過了一夜,馬就恢復如初了。 司官將馬已經痊癒的訊息奏報給蕭後。蕭後非常高興,馬上宣孟良進宮,說道:“你治好了良馬,這是你的功勞。燕州正好缺一名總管,就封你這個職位吧。”孟良謝恩後,心裡卻想:“我費了這麼大的力氣,就是為了這匹馬,當總管可不是我的本意。”於是,他靈機一動,上奏道:“承蒙陛下隆恩,賜予我官職。

只是這匹馬剛剛痊癒,血脈還不穩固,如果不加以適當的調養,恐怕病情還會復發,到時候就更難治療了。陛下能否允許我帶著這匹馬前往燕州,讓它馳騁幾天,這樣才能確保它不會再次發病。”蕭後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便下令將這匹馬交給孟良,讓他帶到燕州。孟良領旨,叩首辭出,回到驛館取了令公的骸骨,跨上駿馬,飛奔出幽州,日夜兼程地趕回佳山寨。有詩為證:“驌驦良驥帶將來,壯士奇謀亦勇哉!本為忠勤能報主,臨行又帶令公骸。” 巡邏的騎兵將此事報告到幽州,蕭後得知後大吃一驚,憤怒地說:“沒想到竟被奸人算計了!”

隨即派遣蕭天佑率領五千輕騎前去追趕。蕭天佑領命,帶著騎兵出了幽州,如同疾風追雲一般,朝著孟良逃跑的方向疾馳而去。

話說孟良快馬加鞭,已經跑出幽州二百多里,眼看離三關越來越近了。他回頭望去,只見後面塵土飛揚,遮天蔽日,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心知是番人派兵追趕來了,於是趕忙向關口奔去。駐守關口的哨兵一眼就認出了孟良,急忙跑到寨中報告。楊六使聽到這個訊息,立刻命令岳勝、焦贊等人出兵接應。 嶽勝率領著部下趕來,正好遇到孟良滿臉汗水地跑過來,孟良大聲喊道:“後面番兵追得太緊了,你們要小心應對!”嶽勝說:“你先上關,我來擋住敵兵。”孟良於是策馬跑進了寨中。嶽勝迅速擺開隊伍,嚴陣以待。 沒過多久,番軍主帥蕭天佑挺槍躍馬衝了過來,他厲聲大罵道:“你們這些賊人,竟敢盜走我大遼的驌驦良馬,識相的就趕緊把馬獻回來,我饒你們一命。不然,等我攻上關去,叫你們寸草不留!”嶽勝聽了,憤怒地回應道:“你們這些番蠻,竟敢來挑釁?

看我今日怎麼收拾你們!”說罷,舞動大刀,縱馬直取蕭天佑。蕭天佑舉槍相迎,兩人激烈地戰在了一起。你來我往,鬥了四十多個回合,難分勝負。這時,焦贊大喊著如雷般的聲音,率領輕騎從旁邊殺入敵陣。蕭天佑前後受敵,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於是撥轉馬頭,往後退去。焦贊乘勢追擊,番兵頓時大亂,相互踩踏,死傷無數。嶽勝等人一直追到擅州邊界,才收軍回營,向楊六使報告了打敗番兵的訊息。 楊六使見到孟良平安歸來,又聽說打了勝仗,心中大喜。他詢問孟良為什麼私自前往幽州,孟良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說了一遍。楊六使感激地拜謝孟良道:“承蒙您的大恩大德,取回了我父親令公的骸骨,我會立刻告知母親令婆,然後將父親安葬在家族祖墳;同時,我會把這匹良馬獻給皇上請功。”安排妥當後,楊六使派人帶著驌驦良馬,前往京城,進獻給真宗皇帝。

真宗皇帝得到這匹良馬,非常高興,對群臣說:“楊延昭才鎮守三關不久,就傳來捷報,收服了三員猛將,如今又奪得良馬獻給朝廷,功勞不小,朕一定要重重賞賜他。”八王上奏道:“楊郡馬忠誠勤勉,一心為國,陛下賞賜他是理所應當的。”於是,真宗皇帝派遣使臣,帶著綢緞、羊和美酒,前往佳山寨賞賜楊郡馬。 然而,事情還未平息。不久,有近臣上奏說:“番兵進犯澶州,給邊境帶來了禍患,請求朝廷定奪應對之策。”真宗皇帝問道:“番兵侵犯邊界,應該派誰去帶兵退敵呢?”八王說:“澶州靠近三關地區,如果命令楊郡馬去退敵,一定能成功。”真宗皇帝批准了這個建議,於是下旨,讓楊六郎前去抵禦北兵。使臣領命後,前往佳山寨宣讀聖旨。楊六使得到賞賜的綢緞、羊和美酒,全部分發給了部下。他召集眾將商議道:“如今番兵駐紮在澶州,給邊境帶來了威脅,朝廷下令讓我們去抵禦。你們大家一定要齊心協力,奮勇向前,不可輕舉妄動。”孟良進言說:“這次的禍患是我惹來的,我願意率兵迎敵。”楊六使說:“蕭天佑是北番的名將,你先領兵前行,我率領眾人隨後接應。”孟良領命帶兵出發了。

楊六使又叫來嶽勝,對他說:“你帶領一千騎兵出關,等他們戰鬥激烈、體力疲憊的時候,趁機衝陣攻擊。”嶽勝也帶著眾人出發了。楊六使安排好一切後,親自率領兩千騎兵,隨後出發準備救援接應。 很快,有飛騎將訊息報到了番軍主帥蕭天佑的軍中。蕭天佑與耶律第商議道:“太后下令讓我帶兵來追賊人,如今賊人已經逃入關內,我打聽到這個賊人就是罪大惡極的孟良。現在他要來和我們對決,你們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奪回馬匹,回去後主上一定會有重賞。”耶律第說:“主帥不用擔心,憑我們大家的力量,一定能成功完成任務。”

蕭天佑安排妥當。第二天清晨,在一片平川曠野上,番軍擺開陣勢。宋軍搖旗吶喊,氣勢洶洶地趕來。孟良全身披掛,手持大斧,站在陣前,高聲喊道:“番賊們,不趕緊退去,就等著喪命吧!”蕭天佑怒罵道:“你這個偷馬的賊,還敢來挑戰?”說著,舉槍直刺孟良。孟良揮舞著大斧迎戰。雙方士兵吶喊助威,戰鬥一觸即發。 孟良和蕭天佑大戰三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這時,番將耶律第提刀縱馬,衝出來幫忙。突然,山後鼓聲大作,嶽勝率領的軍隊殺了出來。蕭天佑奮力與孟良對戰,嶽勝則與耶律第展開廝殺,四員猛將激烈地拼鬥在一起。

蕭天佑假裝打不過,勒馬往後逃跑。孟良緊追不捨,策馬追了上去,掄起巨斧,朝著蕭天佑的面門砍去。就在這時,蕭天佑身上突然金光閃耀,孟良的斧頭竟然無法傷到他。孟良大吃一驚,急忙撥轉馬頭往回跑。番將們見狀,立刻回馬追殺,宋軍頓時大亂,紛紛逃竄。嶽勝的部下也丟下對手,和孟良一起往關下跑去。蕭天佑看到前面殺氣沖天,知道有伏兵,於是收軍回營。 孟良回到寨中,向楊六使報告了蕭天佑身上發生的奇怪事情。

楊六使說:“世上竟然有這種怪事?我明天親自上陣,看看是怎麼回事。”他命令陳林、柴敢守寨;讓嶽勝率劉超、張蓋先去挑戰;孟良、焦贊帶領王琪、孟得等人從左右兩翼出擊。眾將領命,各自準備迎接戰鬥。 與此同時,蕭天佑在軍中召集部下商議道:“孟良、嶽勝都是英勇善戰的將領,而且他們的部下都是八寨的強徒,個個都能征善戰。如果不用智謀取勝,只是一味地戰鬥,是沒有好處的。離這裡三十里有個雙龍谷,兩邊山勢險峻,只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往雁嶺,嶺下就是幽州的原野。我們先派一個人帶領步兵埋伏在那裡,把敵人引入谷中,然後包圍他們,不出半個月,他們就會全部餓死在谷中。”耶律第應聲說道:“小將願意前往。”蕭天佑說:“你去最好。”

於是,蕭天佑交給耶律第兩千步兵,耶律第領命而去。蕭天佑又叫來黃威顯,說:“你率領一千騎兵,在雁嶺下多插旗幟。等敵人進入谷中,就阻斷他們的退路。”黃威顯也領命去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