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被放走之後,嶽勝有些疑惑地問道:“孟良可是那幫賊人的首領,如今好不容易將他擒獲,大人為何又把他放了呢?”楊六郎解釋道:“我與他連續戰鬥了數十回合,發現他武藝高強,我心裡很是欣賞他。況且如今英雄難得,我想要讓他真心歸服,收為部下,可不僅僅是抓住他這麼簡單。你們等著看吧,不久之後孟良還會被我擒住。”嶽勝又問:“他這次回去,必定會重新整頓人馬再來挑戰,大人打算用什麼計策再次捉住他呢?”楊六郎胸有成竹地說:“孟良雖然勇猛有力,但終究智謀不足。離這佳山南面五里的地方,盡是陡峭的巖壁,沒有其他道路可走。
你率領兩千騎兵,在那裡設下埋伏。等敵人進入山谷,就截斷他們的退路,我自有其他的安排。”嶽勝領命,帶著兵馬去了。楊六郎又喚來五名健壯計程車兵,囑咐道:“你們幾人先前往山谷,裝作樵夫。等敵人問路的時候,就按照我說的如此這般回答。”士兵們各自領命去了。 楊六郎安排妥當後,有人來報:孟良帶著人馬在寨前挑戰。楊六郎立刻披掛整齊,翻身上馬,出寨高聲喊道:“這次你可要用心與我交鋒,要是再被我擒住,可不會再輕易放你走了。”孟良氣勢洶洶地回應道:“這次我定要報昨日之仇。”
說罷,揮舞著大斧,騎著馬直衝向楊六郎。楊六郎舉起長槍,迎了上去。兩人交戰了幾個回合,楊六郎撥轉馬頭,朝著山路逃去。孟良憤怒地喊道:“你還能用箭射我嗎?”說完,策馬緊追不捨。楊六郎邊戰邊退,將孟良引入了山谷,還故意裝作慌張的樣子,頭盔掉落,然後棄馬爬山逃跑。孟良性子急躁,也下馬提著斧頭追了上去。轉過山坳,卻不見了楊六郎的蹤影。孟良心中一驚,暗叫不好:“又中了他的計!”連忙轉身往回跑。這時,巖後突然鼓聲大作,嶽勝率領的伏兵將谷口緊緊封鎖。孟良見有伏兵,便往西邊逃竄,進入山谷,沿著小路奔跑。
他看到山嶺上有四五個樵夫,便問道:“這裡還有路能通往哪裡?”樵夫們回答:“巖上有條小路可以通往胡材澗。”孟良急切地說:“你們若能救我,我願用金珠答謝。”樵夫們說:“本來想救你,但恐怕將軍你不會聽從我們的安排。”孟良說:“只要能有生路,我怎麼會不聽從?”樵夫們拿出一條麻絹,垂了下來,說:“將軍把這繩子系在腰間,我們一起用力把你吊上來,你就能脫險了。”
孟良心想:“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暫且聽從他們的話,也未嘗不可。”於是雙手接過繩頭,緊緊地系在腰間。眾人一起用力,將他拉到半巖,然後把繩子纏在大藤上,孟良就停在半空中,不上不下。 孟良著急地喊道:“為什麼停在半空,不繼續往上吊了?”樵夫們說:“將軍稍等,我們去叫其他人來幫忙。”孟良聽後,心中充滿了擔憂和疑慮。 過了一會兒,楊六郎帶著嶽勝等人來到巖上,對著孟良喊道:“這次在天上把你捉住,你還不服氣嗎?”孟良倔強地說:“你用詭計算計我,又不是我戰敗,要殺就殺,我絕不心服。
除非你和我大戰一場,在戰場上把我擒住,我才會死心,然後歸降。”楊六郎說:“那我再放你一次,下次定要在地上把你捉住,你可別再反悔。”隨即命令士兵,按照之前的方法把孟良放了下去。 楊六郎和嶽勝等人回到寨中,商議道:“孟良被我連續擒獲兩次,他現在不敢再正面挑戰,必定會來劫寨。這次要是再抓住他,看他還有什麼話說。”嶽勝稱讚道:“大人神機妙算,不是其他人能比得上的,只是擔心他不來罷了。”楊六郎自信地說:“他今晚肯定會來。”於是命令眾人在帳前挖了一個五六尺深的地坑,上面用浮木鋪好。讓軍士們在遠處埋伏,只留八九個人藏在帳前,等敵人中計,就出來擒拿。眾人按照命令列動,一切準備就緒。
當晚,楊六郎獨自坐在帳中,點著蠟燭看書。將近二更時分,孟良果然帶著軍士悄悄地來到了佳山寨。他先派人去打探,回報說寨中的軍士都已經安歇了。孟良心中暗喜:“這次定能報一箭之仇。”他徑直來到寨邊,讓手下在外面等候,自已騎著馬輕裝殺入帳中。只見楊六郎趴在桌子上睡覺,周圍一個人都沒有。孟良手提巨斧,用力向前,大喝一聲:“六郎休走!”斧頭還沒落下,突然“轟隆”一聲,孟良連人帶馬,掉進了地坑中。帳前計程車兵們一擁而上,用搭鉤將他擒住。孟良帶來的兩千多部下,也被軍士們包圍起來,一個都沒跑掉。眾人將孟良押到楊六郎面前,楊六郎說:“就憑你的見識,逃不出我的神機妙算。放你回去,好好招集人馬再來一戰。”
說完,便命令左右將他放開。孟良感慨地說:“我雖然為賊,但也略知禮義,只是因為生性頑劣,一時忘記了羞恥。將軍真是神人,我怎麼敢不服呢?情願真心追隨大人,絕無他念。”楊六郎大喜:“你若肯歸順於我,日後必定能獲得好的功名。” 第二天清晨,孟良向楊六郎稟報後,回到自已的山寨,召集了劉超、張蓋、管泊、關鈞、王滇、孟得、林鐵槍、宋鐵棒、丘珍、丘謙、陳雄、謝勇、姚鐵旗、董鐵鼓、郎千、郎萬共十六名頭目,一起前來歸順。楊六郎在寨中擺下犒勞軍隊的筵席,與嶽勝等人一起歡飲。
酒喝到一半,孟良說道:“離這裡六十里的地方,有座芭蕉山,地勢險要。山上聚集著一夥強人,專門幹些劫掠放火的勾當,官軍拿他們毫無辦法。為首的是鴉州三元縣人,姓焦名贊,此人長得面如赤土,眼若銅鈴,四肢青筋暴起,渾身肌肉結實,塊壘無數,使用一柄渾鐵錘,勇猛無比,萬夫莫近。要是能把他招來歸降,我們的力量就更強大了。”楊六郎聽後,欣然起身說道:“我當親自帶著空頭官誥,去招他為將。”孟良提醒道:“此人非常頑固,大人不可輕易前往,一定要帶些人馬同去。”楊六郎堅定地說:“我以誠信待人,何必帶那麼多兵呢?”當天酒席散去,已經到了三更時分。
第二天一早,楊六郎命令岳勝等人留守山寨,自已帶著三名騎兵,單人匹馬前往芭蕉山。快到山隘口時,看到隘口坐著一個人,模樣古怪,穿著像是個樵夫。楊六郎上前問道:“這裡是芭蕉山嗎?”那人站起身來,反問道:“你是什麼人,為何單人匹馬到這裡來?”楊六郎答道:“我姓楊,名延昭,是楊令公的第六子,最近被授予佳山寨巡檢之職。聽說這裡有個叫焦讚的,勇猛無比,我特地來招他為將。”那人說:“你要找焦贊,我和他向來相識,你可以隨我來,我帶你去見他。”楊六郎心中暗自高興,隨即跟著那人走進山中。
只見四周石壁高聳,巍峨壯觀,樹林茂密,雜草叢生。快到山洞時,那人說:“你先在這裡稍等,我先進去通報一聲。”楊六郎點頭答應。 那人走進洞中,沒過多久,就跑出幾十名嘍囉,將楊六郎捆綁起來,押進了洞中。楊六郎進洞後,看到上面坐著的正是剛才給自已引路的那個人。那人笑著說:“我焦贊可沒請你來,是你自已來尋死的,還有什麼話可說?”楊六郎面不改色,厲聲說道:“大丈夫視死如歸,任憑你怎麼處置。”焦贊惡狠狠地說:“我吃過多少好漢的心肝,還稀罕你一個?”隨即命令手下將楊六郎吊起來,準備親自動手開剝。就在他正要舉刀的時候,突然看到楊六郎頭頂冒出一道黑氣,黑氣中竟現出一隻白額虎,那老虎張牙舞爪,咆哮著擺動尾巴。
焦贊大吃一驚,說道:“原來這人是神將下凡!”連忙讓手下鬆開吊索,親自為楊六郎解開繩索,跪地磕頭說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情願歸順。”楊六郎說:“你若肯歸降於我,以後必定能有官職,比當山賊強多了。”說著便取出一份空名官誥,交給了焦贊。 焦贊滿心歡喜,讓手下的人都來拜見楊六郎,同時吩咐準備筵席,熱情款待。楊六郎正準備飲酒時,忽然聽到洞外喊聲震天,金鼓齊鳴,有人跑進洞來稟報。
楊六郎走出洞一看,原來是嶽勝、孟良等人趕到了。眾人看到楊六郎,紛紛下馬相見。嶽勝等人解釋說,是跟隨楊六郎的騎兵回去報告說他被賊人捉住了,所以大家特地趕來營救。楊六郎便將自已收服焦讚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眾人聽後都很高興,一同走進洞中,按照次序坐下,盡情暢飲。 第二天,楊六郎率領眾人離開芭蕉山,放火燒掉了山寨,直接返回了自已的佳山寨。後人因為楊六郎連續收服了三位猛將,寫詩稱讚道:“天下英雄角逐秋,一時豪傑總歸投。三關兵馬中原盛,威震番庭志氣酬。” 楊六郎收服了三位大將後,派人向朝廷申報,請求朝廷給予正式的封賞,以便安撫手下的將領。真宗皇帝收到奏報後,與群臣商議此事。寇準上奏說:“楊延昭既然已經收服了這些人,陛下應當答應他的請求。”真宗皇帝批准了奏請,派遣使者帶著敕令,加封楊延昭為鎮撫三關都指揮正使,嶽勝、孟良、焦贊等以下一十八人一併授予指揮副使。詔書下達後,使者領命,前往佳山寨宣讀。
楊六郎和眾人跪拜接受了旨意。他們熱情款待了朝廷使者,等使者返回後,楊六郎又派人前往勝山寨,將陳林、柴敢也招了過來。從此,眾多勇猛之士匯聚一堂,兵馬日益強盛,在三關之上豎起了楊家的金字旗號。從此以後,番人對楊家心存畏懼,邊境的禍患也漸漸減少了。 當時正值八月中秋佳節,楊六郎在山寨中與各位將領一起賞月飲酒。中秋的景色究竟有多美呢?
前人有一首《念奴嬌》詞描繪得恰到好處:“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字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形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中,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風,翩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這天夜裡,酒喝到一半的時候,楊六郎在酒席上對嶽勝等人說:“我們父子八人,自從歸順大宋之後,就與北方的番邦結下了世仇。我的父親令公,在爪州之戰中,喪生於胡原谷,當時只能暫時將他的骸骨埋在李陵碑下。我一直想派人去把父親的骸骨取回來,葬入家族的祖墳,以盡人子的孝道。無奈一直沒有可以託付的知心之人,代我前去,心中常常為此感到鬱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實現這個心願。”嶽勝說:“大人的這份心意,確實是至孝之情。
只是如今番兵阻斷道路,四周都是敵人,想要立刻取回骸骨實在困難,只能等過幾年再從長計議了。”楊六郎聽後,不禁潸然淚下,隨後眾人撤去酒席,各自散去。 孟良在酒席上聽到楊六郎所說的話後,心中暗自思量:“我承蒙楊大人三次不殺之恩,如今大人需要人出力,卻沒有一個人敢承擔這個任務。不如我趁今夜悄悄溜出營寨,前往胡原谷,把令公的骸骨取回來,也好稍微報答大人的恩情。”孟良做好了準備,沒有告訴任何人,便朝著胡原谷的方向出發了。 第二天清晨,山寨中不見了孟良的蹤影,眾人連忙向楊六郎報告。楊六郎大吃一驚,說道:“昨天還一起在席上飲酒,今天怎麼就不見了呢?”嶽勝等人猜測道:“孟良畢竟曾經是山賊,說不定是逃到別的地方去了,所以沒有告訴大人。”
楊六郎卻堅定地說:“我看孟良,雖然性格粗魯,但他的志向如同金石一般堅定。既然已經歸降於我,怎麼會偷偷離開,投奔別處呢?”眾人對此都疑惑不解,楊六郎也只能悶悶不樂,心中充滿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