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技術總學堂裡,一場別開生面的研討會正在進行。這是明理從歐洲回來後組織的\"技術教育改革研討會\",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

\"各位請看,\"明理站在講臺上,展示著一套新編的教材,\"這是我們結合國外考察和本土實踐編寫的《綜合技術教程》。它有三個特點: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理實結合。\"

臺下座無虛席,不少人正認真記錄。這些年,技術教育已經從單純的技藝傳授,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

\"比如這個蒸汽機的教學,\"明理繼續說,\"我們不是簡單照搬西方的理論,而是先從學生熟悉的水車原理講起,再逐步引入新概念。\"

小翠在教材編寫組那邊補充道:\"我們特別注重實踐環節。每個理論知識都配有相應的操作指導,讓學生能真正掌握技能。\"

這時,一位來自西北的教師提出問題:\"我們那邊條件艱苦,很多先進裝置買不起,怎麼開展教學?\"

\"正是考慮到這點,\"趙空接過話題,\"我們設計了分級教學方案。可以用簡單的模型和工具開始,隨著條件改善再逐步提升。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基本原理。\"

午間休息時,明理帶著大家參觀了新建的\"創新實踐區\"。這裡不僅有各種實驗裝置,更設有專門的\"問題解決工作室\"。

\"這個想法來自歐洲之行,\"他解釋道,\"我們發現,最好的學習往往來自於解決實際問題。所以這裡收集了各地送來的技術難題,讓學生們參與研究。\"

\"太好了!\"一位年輕教師興奮地說,\"這樣學生們就能真正理解技術的價值。\"

下午的會議轉向了女子教育。這是小翠最關心的話題。

\"我們要打破偏見,\"她堅定地說,\"這些年的實踐證明,女子在技術領域同樣可以有出色表現。比如上個月,我們的女學生就解決了一個困擾紡織業多年的技術難題。\"

正說著,一個好訊息傳來:朝廷決定在全國推廣技術總學堂的教育模式,準備在各省建立分校。

\"這是機會,\"趙空說,\"但也是挑戰。我們需要培養更多合格的教師。\"

明理立刻提出建議:\"可以先從各地分坊選拔優秀工匠,進行教學培訓。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年輕教師。\"

晚上,一家人在書房商討具體方案。明理拿出一份詳細規劃:\"我想建立一個'教師培訓體系',包括理論學習、實踐指導和教學法研究。\"

\"別忘了加入品德教育,\"小翠提醒道,\"教師不僅要傳授技術,更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趙空欣慰地看著兒子:\"你真的想得很周到。這些年,你不僅學會了技術,更懂得了育人之道。\"

明理認真地說:\"這都是您和孃親教導的結果。技術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要培養能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人才。\"

夜深了,書房的燈還亮著。一家人繼續討論著未來的計劃:如何讓教育更加普及,如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如何讓技術真正服務於民生。

\"你們記得嗎?\"明理突然說,\"當年我們只是想改良幾件農具,現在卻開創了一個教育新天地。\"

小翠柔聲說:\"這說明我們走對了路。技術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讓更多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趙空看著窗外的月光,感慨道:\"是啊,這才剛剛開始。教育是百年大計,我們要為後人鋪好這條路。\"

明理堅定地點頭:\"我明白。這不僅是一份事業,更是一份責任。我們要讓技術教育這盞明燈,永遠照亮求知者的道路!\"

月光如水,灑在散落的教材和圖紙上。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夜晚,也是技術教育新篇章的開啟。在這片沃土上,必將培育出更多棟樑之才,為這個時代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