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劉備揮師前往江夏,代表孫策結盟的魯肅與之同行。

劉羽奪下襄陽後,如果順著漢水水路南下,將匯入三江口。而這裡屬於江夏的地界,也就是未來的武漢。江陵距此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如果劉備坐鎮江陵,未來在三江口爆發水戰,勢必難以第一時間馳援盟軍。

當然,在江陵劉備也留守田豫和牽招坐鎮。

畢竟如果從陸路南下,襄陽需要透過宜城、當陽,到達江陵。只有攻破江陵,才能安心南下江夏,不然有被截斷後路的風險。

因此江陵不僅是長江中上游的咽喉,還是襄陽南下的陸路上的要塞,可以擋住劉羽的步騎兵馬。並且如今關羽和張飛對峙在外,也需要留守兵馬坐鎮江陵。

田豫和牽招兩將,無疑是最好選擇。他們文武全才,屬於將帥之才。

田豫原歷史中為曹魏鎮守北疆,從徵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多有功勳;也曾參與對孫吳的作戰,在成山斬殺周賀,於新城擊敗孫權。官至太中大夫,封長樂亭侯。

牽招同樣功勳卓越,為曹魏招撫烏桓、鮮卑,大破軻比能。官至中護軍、護鮮卑校尉、雁門太守,封關內侯。在郡十二年,治理邊郡的名聲,僅次於田豫,深得老百姓敬重。

這兩位將帥之才坐鎮江陵,依仗江陵城堅牆高,糧草軍需充足的優勢,無疑可以擋住劉羽步騎兵馬,比如關羽和張飛這兩位悍將,讓他們難以從陸路南下。

劉備與徐庶等文臣,太史慈和典韋等武將率兵南下,水陸並進,前往江夏與劉琦和孫策兵馬匯合,將在江夏三江口這裡與劉羽水師決戰。

江陵大軍調動的痕跡,自然瞞不過駐紮江陵城外三十里的關羽和張飛兩將。他們立刻調兵遣將搦戰江陵,想要拖住劉備南下兵馬。

然而在田豫和牽招的配合下,卻死死拖住了關羽和張飛的兵馬。劉備與魯肅得以順著長江南下,在數日後到達江夏三江口。

江夏如今是劉表長子劉琦駐紮,聞訊後率部迎接劉備。

當初劉表後妻蔡氏想要廢長立幼,加害劉琦。後因為劉備干涉而制止。但後面發生曹操攻奪襄陽之戰,劉表派遣劉琦前往江夏坐鎮,同時聯合江東孫策。

正因為這一次外派,令劉琦躲過了曹操入主襄陽後的清掃,如今更是躲過了劉羽攻略襄陽後的清掃。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亡。

劉琦的人生軌跡與原歷史有些差異,但這一世還是幸運的活到了現在。

當劉備率軍到達江夏後,劉琦這位江夏太守,果斷的交出自己的軍政大權,沒有一絲一毫的留戀,以劉備為馬首是瞻。

劉琦很有自知之明,劉備乃當世英雄,他拍馬難及。

如今劉羽奪下襄陽,即將揮兵強渡長江,江夏首當其衝,將成為主戰場,值此大敵當前,如果還為了一個權位的位置而內鬥,殊為不智!

劉備並沒有因為劉琦的認可、臣服而驕傲自大,待他同樣是真誠且平等的對待。

須知劉備當初答應劉表,要輔佐劉琦經略荊州。雖然因為一系列改變發生意外,但劉備可沒有忘記對劉表的承諾,他一直記在心中!

兩人的真誠相待,令魯肅有些感嘆!

如果沒有發生劉表後妻蔡氏廢長立幼、篡改遺詔一事,長子劉琦繼承荊州刺史之位,劉備這位當世英雄輔佐治理荊州,情況會大不一樣的!

曹操將難以攻略襄陽,被擋在南陽的曹操將直面劉羽兵馬,他們將在南陽爆發生死廝殺。

而不管誰勝誰負,必將兩敗俱傷!

因為負隅頑抗、背水一戰,哪怕曹軍不如劉羽兵馬,也將對劉營上下製造重創!

屆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受利的不僅是荊州,還有他們江東!

可惜沒有如果!

因為劉表後妻蔡氏的愚昧無能,以至於他們篡改遺詔奪下荊州後,最後還是難以掌控荊州,不得已交出權利,最終還被曹操反客為主奪下。

後妻蔡氏更是死在曹操之手!

這不得不說,也是一種因果報應!

魯肅心下感慨,但也略微有些放心。劉備和劉琦真誠相待,對他們聯盟抗羽,自然是有利無弊。

在周瑜到來之前,魯肅協助劉備和劉琦排兵佈陣,加強江夏三江口附近的防禦,同時觀察三江口漢水方向,窺探虛實。

劉羽的斥候和先鋒部隊,也已經在窺探三江口的虛實,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而大戰之前斥候為先。這些都是基本的軍事常識。

兩軍都知道未來必將爆發大戰,而戰場必將是三江口這一帶。

因為這裡是漢水匯入長江的交匯口。

對劉備孫策聯盟而言,他們可以透過地利優勢,藉著交匯口的亂流、漩渦、礁石等影響,在劉羽兵馬匯入交匯口未穩之際出手,以逸待勞,發揮奇效。

這一點劉營兵馬顯然也知道,因此他們順著漢水匯入長江時,一定也會做好萬全準備。甚至做好敵軍設伏交戰的心理準備!

因此,漢水匯入長江交匯口處,顯然已經具備成為一個戰場的條件,兩軍都不會在此鬆懈輕敵!

……

在劉備到達江夏三江口的第二日,江東周瑜兵馬水陸並進,也到達附近的九江柴桑,而後進兵樊口。

九江柴桑附近有一個鄱陽湖,這裡駐紮著江東的水師部隊,拱衛江東郡縣,同時遙望荊州江夏。屬於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

劉備得知周瑜率兵到達後,第一時間與之進行了會面。

周瑜和魯肅是孫策的左膀右臂,但不可否認的是,孫策和周瑜乃至交好友,相識的時間更長、關係更加密切,顯然更令孫策信任!

“大都督!”

“劉使君!”

劉備和周瑜互相行禮,旋即劉備問道:

“此次我率兵一萬南下,其中三千乃水師部隊。劉琦麾下有一萬多精兵。不知大都督帶來江東多少兵馬?”

“三萬兵馬!”

周瑜補充一句:“其中兩萬是水師部隊,但江東兒郎皆擅長水性,可全部轉為水師,水陸兩棲作戰!”

劉備心下默默計算,孫劉聯軍總計五萬多兵馬,他嘆息一聲說道:“可惜還是太少了!劉羽兵馬至少有二十萬以上!若是算上後勤部隊,至少有三十萬大軍!”

“這已足夠了!”

周瑜自信說道:“劉使君,別看劉羽兵馬眾多,但我們仔細計算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其實是勢均力敵的狀態。

“劉羽二十萬大軍中,其中過半乃是從襄陽之戰招降的曹軍和荊州水師部隊。其實直接讓這些戰俘參戰,後患無窮,有譁變猜忌的風險。

“然而劉羽又不可能派遣兵馬收監看押戰俘,不然到時候前線與我們交戰,背後戰俘譁變,將腹背受敵。因此劉羽這支兵馬看似人多勢眾,實則心懷鬼胎。

“我們雖然只有五萬多兵馬,然而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的道理,令孫劉聯軍眾志成城、一致對外。我們是團結一致宛如擰成一股繩,而劉營兵馬卻有些人心猜忌。

“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劉備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心下略微有些放鬆。同時也暗暗感慨周瑜大局觀之強,令人歎為觀止!

自從襄陽之戰結束後,曹操這位梟雄統帥曹營虎狼之師潰敗,曹操本人更是戰敗而亡後,此戰令荊襄震撼,也令劉羽繳獲不計其數的糧草輜重和軍需物資,掌控襄陽,獲得荊州水師部隊,五百多艘戰艦!

此戰過後,“淮河—襄陽”防線全面潰敗,正所謂“守江必守淮”,失去淮河拱衛,長江對劉羽兵馬將不在有威脅!

劉羽勢力膨脹到令人驚恐的地步,控制大漢半壁江山,如今又失去長江天險抵擋後,以至於荊襄地區和江東地區震恐!

人人惶恐,不少人生出劉羽已經不可力敵,想要臣服的未戰先怯心理!

哪怕就是劉備軍中,其實也有這種聲音。

然而,周瑜這高瞻遠矚的大局觀分析,卻是很多人沒有觀察到的細節!

劉羽確實連戰連勝,確實繳獲不計其數的糧草軍需,確實獲得荊州水師和招降曹軍戰俘,確實已控大漢半壁江山物資!

但是!!!

這些都是依靠劉羽強大的軍隊鎮壓屈服!

那些戰俘方才經歷生死廝殺,不少還有兄弟親友的血仇,他們會心甘情願臣服劉羽嗎?!

劉羽靠著軍隊強大的實力鎮壓,但如果劉羽露出弱勢,這些人必定會第一時間反叛!

他們人心不齊!

這世上有很多很多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

而孫劉聯軍,眾志成城!

這就是他們的優勢!

劉備經過與周瑜的交談,整個人都精神許多,一直以來連戰連敗的陰霾,都消散不少!

周瑜從大局觀戰略上,為劉備排憂解難,從精氣神上鼓舞士氣,振作精神!

這就是一種知音難覓之感!

最後周瑜一錘定音,說道:

“劉使君,此戰劉羽必定會令那些戰俘先行。而那些戰俘人心不齊,心有猜忌,必定不能傾盡全力。

“而只要我們擋住他們的第一次進攻,令他們首戰失利,那麼人心各異的劉營兵馬,就將千瘡百孔!

“屆時,我們就有機可乘了!”

劉備為之振奮!

感覺孫劉聯軍後,似乎天下無敵的劉營兵馬,都不是那麼不可戰勝了!

接下來兩人繼續排兵佈陣,將此戰的安排事無鉅細的照顧到,真正做到細節決定成敗!

……

就在劉備和周瑜佈陣抵擋的時候,劉羽兵馬也動員揮師南下!

關羽和張飛攻略江陵不利,劉羽調兵數萬南下增援,由趙雲統帥步騎兵馬,圍攻拔除江陵。

因為江陵不除,劉備的部將田豫和牽招隨時會襲擾後防,截斷糧路,對江夏三江口馳援襲擾!

萬一兩軍在江夏三江口爆發大戰,江陵將令劉營兵馬腹背受敵,危機重重!

這就是眼中釘,肉中刺,必須拔除!

水路由鋼鐵鉅艦統帥荊州水師南下!

其實周瑜的大局觀分析並沒錯,按照正常邏輯思維,兩軍生死廝殺後,戰俘人心不齊,會有倒戈相向的風險!

可是劉羽不能用常理出牌!

曹操率荊州水師五百多艘戰艦包圍樊城,明明暴漲的水位快速下降,甚至快到憑空消失的地步!

周瑜和劉備沒有親眼所見,感受不到那種“洪水如猛獸,卻憑空消失”的震撼!

試想一下,正發生自然天災,洪水如猛獸席捲滔天,摧枯拉朽,水淹樊城,還有曹軍故意決堤推動,南陽宛如末日毀天滅地!

這種情況下,一切忽然消失,恢復平靜和煦!

那種衝擊力,令人震撼神仙在世都不過如此!

劉羽“得天之助”的天命之觀,用現實事蹟且是他們親身經歷的奇蹟,沖刷他們的三觀!

然後,他們只剩下對劉羽…不!劉神的敬仰和崇拜,以及深深地敬畏!

不少人望著劉羽,宛如看著一尊行走在人間的神袛!

如此一來,他們不是人心各異,不是各有算計想著倒戈相向,不是想著捲土重來為舊主報仇雪恨。

而是——

他們棄暗投明後,該如何將功補過?!

因此當劉羽安撫荊襄軍民,穩定襄陽局面後,決定揮兵南下時,請戰最熱烈最激動的,就是戰俘了!

為了避免劉羽猜忌懷疑他們的赤子之心,不少將校都攜家帶小而來,弦外之音就是儘管將他們家人當人質!

這不是“鬨堂大孝”,而是他們的“坦誠相見”!

當面對超越凡夫俗子的驚天偉力時,他們不會自尋死路,而是會選擇順應天意!

況且劉羽乃漢室宗親,如今貴為常山王。劉氏江山,他有資格名正言順的繼承大統!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但如果是劉氏王者,並且得天之助,那麼……天下共助之!

因此這些曹軍戰俘、荊州軍戰俘,投降的理所當然,臣服的心安理得!

他們是在順應天命!

經過數日的精挑細選後,荊州軍由文聘、黃祖統帥。曹軍由樂進和當初豫州戰敗被俘的于禁統帥。五百多艘戰艦,跟隨臧霸等將的二十多艘鋼鐵鉅艦,浩浩蕩蕩的順著漢水南下!

孫劉聯軍聞訊後,在三江口枕戈待旦,厲兵秣馬,等候劉羽水師兵馬的到來。

大戰即將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