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劉備馬躍檀溪,偶遇水鏡先生!
雙穿門:我能往返漢末三國 餘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玄德,我年事已高,但嗣子之位一直懸而未定。劉琦和劉琮你認為誰繼承最為妥當?”
劉表向劉備詢問長子劉琦的才學,其實也是為了嗣子之位。
可惜劉備回答的滴水不漏、裝傻充愣,劉表也不在委婉詢問,而是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
“景升兄,備終究只是一個外人,不敢參與您的家事!”劉備有些無奈的苦笑道。
因為劉表的疑心病,他上一次主動請纓勸降曹操,後都被劉表猜疑,不敢在繼承人這麼重要的事情上面發表看法。
“玄德,你我皆是漢室宗親,何至於如此見外?”
劉表望向劉備,眼看著劉備不為所動,他只能換種方式,從國家大義上面問道:
“嗣子之位,事關荊州未來。你我都是勤王救駕、匡扶漢室的忠臣,此不是我家事私事,而是事關國家未來。
“劉羽即將揮兵南下,我年事已高,嗣子之位關乎抗羽的戰略安排。玄德若是心中還有天子,就應該說說自己的看法,二子誰能扛起‘抗羽’大計?”
…
劉表說到天子,這道德綁架下來,劉備終於只能嘆息一聲說道:“景升兄,廢長立幼,取亂之道!”
…
“玄德屬意劉琦嗎?”
這是劉表的長子,也是劉備口中的弦外之意,他點點頭說道:
“琦兒能力出眾,與我最相似,且按照祖制長子繼承,確實是最佳人選。
“只是玄德,我後妻蔡氏乃襄陽世家,哪怕蔡瑁因公戰死,蔡氏勢力依舊很大,掌控荊州軍政大權。
“蔡氏一直想要令我廢長立幼,扶持其生子,也是我次子劉琮為嗣。
“琦兒母親早逝,缺少孃家的力量支援,若是我死後,他很難在襄陽城站穩腳跟。”
一念及此,劉表嘆息一聲。
…
劉備聞言方才知道,其實劉表對長子劉琦也很看重。但問題是,劉琦母親早逝,後妻蔡氏家族掌權,肯定會擁立親生兒次子劉琮。
嗣子之爭,劉琦完全不是劉琮對手!
劉備想了想後,拱手說道:
“景升兄,這是你的家事,我本不應該多嘴。可就如你所言,荊州未來事關國家社稷,事關劉羽揮兵南下後的抗羽戰略。我只能仗義執言。
“自古以來,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先帝(漢靈帝)廢長立幼,引發京師動盪,前車之鑑,猶在眼前,景升兄不得不引以為戒。
“且蔡氏勢大,掌控軍政大權。景升兄應當趁著對荊州還有掌控力之時,徐徐削弱蔡氏的權柄,逐漸過度權利給長子劉琦。”
…
聞言後,劉表陷入了沉默,劉備也沒有打擾,就這麼讓他靜靜的思考著。
許久後,劉表嘆息一聲,搖頭說道:“玄德,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頓了頓,劉表又問道:“玄德認為,除了劉琦和劉琮,荊州刺史還有其他人選嗎?”
…
劉備搖頭:“景升兄在荊州經略數年,如果有其他人選,一定比我更清楚。但現在看來,應該是沒有了!”
…
“也許吧。”
劉表幽幽說著,也沒有飲酒作樂的心思,起身說道:“玄德隨我來。”
劉備不解其意,但還是緊隨其後。
…
兩人離開後,屏風後面走出了一個人影,正是劉表的後妻蔡氏。
蔡氏端著青梅,如今正是品梅時節,正想要端過來讓劉表和劉備嘗一嘗,誰知道意外聽到了這番話,頓時令她神色猙獰,對劉備恨意頓生。
劉備竟然勸劉表立長子劉琦為嗣?!劉備還勸劉表要削弱蔡氏的權利?!
該死的劉備!
該死的劉表!
他們蔡氏為了劉表坐穩荊州,盡心盡力,就連蔡瑁都戰死在新野之戰,勢力損失慘重。
就這樣,他們還不知道體恤,竟然想要落進下石、趁火打劫削弱蔡氏的權利!
忘恩負義!
“嘩啦——”
蔡氏直接將青梅和盆子一扔,旋即滿臉怒容的離開大廳。
…
荊州刺史府馬廄之中。
劉表指著一匹通體雪白的白馬,對著劉備說道:“玄德,此馬喚作的盧,你可懂馬?可品鑑一番!”
“備不懂馬,但此馬雄峻,必定是千里馬也!”劉備望著的盧,大為讚賞,眼神有些喜愛流露。
“我麾下謀臣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劉表解釋說道:“因此我一直不敢騎馬,以至於束置高閣!”
“生死有命,馬豈能妨礙主人?”劉備不太認可,可惜說道:“此等千里馬,棄之不用,實乃可惜了!”
“既然玄德喜愛,不在意的盧的傳言,不如為兄就將此馬贈與玄德如何?”劉表笑問道。
“這……”
劉備有些意外,不明白劉表的態度轉變,“景升兄,我走投無路承蒙你收留,哪裡還能繼續收受你的饋贈?無功不受祿!”
“玄德,我令你鎮守襄陽,你卻放權給屬下,是不是擔心我猜忌與你?”
劉表感受到劉備的猜疑,轉而搖頭道:“玄德無須擔心,那不過是曹操的離間之計,我沒有那麼昏庸無能!
“曹操狼子野心,不僅派人在城中煽風點火,意欲離間你我感情。暗地裡還接觸襄陽城不少的文武官員、世家大族,甚至就連我後妻蔡氏家族都在其列。
“曹操對這些人進行收買利誘,想要以此逼迫我讓道,好讓他假道伐虢,反客為主佔據襄陽。甚至荊南五郡叛亂,曹操也難逃干係!
“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裡,不為所動!”
…
“景升兄為何如此?”
劉備有些意外驚動,但也感受到劉表語氣中的真誠,那種掏心掏肺的肺腑之言,令劉備忽然有些愧疚!
不久前他對劉表還有些猜忌多想,實乃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這叫引蛇出洞!”
劉表笑道:“我再不濟也是‘八駿之一’,經略荊州,萬里肅清,臣民悅服。哪裡有那麼昏庸無能?
“曹操煽風點火,我就將計就計,將那些心懷叵測的宵小一個一個挖出來。
“我原本是想要為嗣子掃清障礙。可惜啊!拔出蘿蔔帶出泥,挖出來的勢力太過龐大,已經超出了我的掌控之中。
“且張繡和賈詡火燒新野,令我麾下兩萬精銳近乎全軍覆沒,我只能眼睜睜看著宵小興風作浪,而無可奈何了!
“就連我都如此,我二子更加不堪!兩人都不是繼承荊州的最佳人選啊!”
…
“景升兄年富力強,正值壯年,何必那麼快決定嗣子之位呢?”
劉備只能寬慰劉表,他這時候也感受到劉表語氣中的暮氣,曹操說的沒錯,南陽之戰,不僅擊敗了劉表,也將他的雄心壯志擊垮了!
當一個人的精氣神垮掉之後,抑鬱寡歡下很快就會病倒,甚至病故的!
…
“玄德,為兄老了!”
劉表嘆息一聲說道:“如今荊州遭受前後夾擊、四面楚歌之勢。人心惶惶、軍心動盪。為兄必須擇出一個繼承人選,穩定軍民!”
…
“景升兄所言甚是,那劉琦無疑是最佳選擇。廢長立幼,取亂之道,會被人攻訐。長子繼承,符合禮制。至於蔡氏勢大,景升兄可以為劉琦掃清障礙。”
…
“不,為兄認為劉琦和劉琮都不是最佳人選。”
劉表望向劉備,真誠的說道:“玄德才是荊州刺史的最佳人選啊!”
…
“什麼?!”
劉備有些難以置信。
他一直以為劉表在猜忌他,因此一直在韜光養晦,一直在放權避禍,甚至在家中種菜生活。
但如今聽劉表的意思,他不僅沒有猜忌自己,反而還屬意自己繼承荊州刺史之位?!
“萬萬不可!”
劉備堅決拒絕道:
“景升兄於危難之際收留備一干人等,我已經感激不盡,無以回報了。如今何德何能,還能勝任荊州刺史之位?!
“唉,當初陶府君信任我,將徐州託付給我,最後卻被我搞得一團糟,甚至落入劉羽之手。我愧對陶府君,不想在愧對景升兄了!”
…
“玄德有沒有想過,陶謙將徐州託付給你,也是對你能力和品德的認可。劉羽勢大,徐州之敗非戰之罪,玄德切莫在意。
“如今我與陶謙一樣,都屬意玄德,都認為玄德可以繼承荊州刺史,執掌‘抗羽戰略’的重任!”
劉表對著劉備拱手行禮:
“玄德,為了國家社稷、為了天子勤王救駕,荊州非你不可!為兄只希望你執掌荊州之後,可以多照顧二子,這也是為兄唯一的掛念了!”
…
“景升兄,萬萬不可!!!”
劉備說什麼都不接受,在徐州的時候,陶謙三讓徐州他都不同意。
若非陶謙死前直接不管不顧託付,以至於劉備無可奈何只能接任徐州,他是不想要成為徐州刺史的。
如今劉表年富力強,劉琦也是能力出眾,劉備自然不會答應執掌荊州刺史。
劉備說道:“景升兄不必擔心憂慮,劉琦繼承荊州刺史之位後,我可以輔佐他執掌荊州!”
…
“琦兒坐不住荊州刺史之位的!”
劉表再勸,可惜劉備說什麼都不答應。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道:
“既然如此,這匹的盧馬就轉贈給玄德,玄德就不要推辭了!”
…
“這……好吧!”
劉備這一次沒有推辭,其實他對的盧馬也有些喜愛,雖然有“的盧妨主”的傳言,但他不在乎,他劉備命硬!
…
劉表笑著頷首。
的盧雖然有“騎則妨主”的傳言,但後半句卻是“明主可鎮”。
有傳言說,的盧馬乃千里馬,無能之輩騎之,會受到傷害。但雄才偉略的英雄明主騎之,則如虎添翼!
在劉表看來,劉備就是這樣的明主!
……
劉備自從與劉表談心後,終於不在擔心劉表的猜忌,協助其鎮守襄陽,同時訓練將士兵勇,這令劉備漸漸獲得荊州軍的軍心。
在荊州軍中,劉備還認識了魏延,兩人相談甚歡,魏延漸漸依附劉備。像魏延這般的荊州豪傑還有不少,蜂擁而至投靠劉備。
劉表近乎放縱的姿態!
原本劉表生性多疑,一般而言這時候會猜忌提防劉備。但這一世因為劉羽的橫空出世,發生很多改變,比如南陽之戰,火燒新野,擊潰了劉表的雄心壯志。
如此一來,劉表立意自守,甚至有了退意。可他年事已高無所謂,但還有子嗣需要託付,劉備成為了他的最佳人選,也令他屬意將荊州交給劉備。
荊州刺史劉表的放縱,令更多荊州豪傑投奔依附劉備。正如曹操所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劉備仁義名揚四海,令很多人信服。
荊州也因為劉備的存在,漸漸有些安穩下來。宛如主心骨、精神支柱似得,劉備這位英雄的存在,就連荊南五郡的叛亂都有些止戈興仁的趨勢。
荊州逐漸向著和平安寧的氣氛推進,但有人歡喜有人愁。
曹操一直在策動荊南五郡叛亂,威逼劉表讓道,好假道伐虢、反客為主,自然不會讓襄陽安穩下來,一直在暗中出手,煽風點火、興風作浪。
這時,一直沒有鬆口的襄陽蔡氏,終於也答應與曹操的結盟,要求就是曹操扶持蔡氏親生子、劉表的次子--劉琮成為荊州刺史。
曹操自然滿口答應。
蔡氏與虎謀皮,卻也是無可奈何。
劉表放縱劉備發展實力,蔡氏還以為是暗中扶持長子劉琦的班底。殊不知劉表其實想要將荊州交給劉備,而不是長子劉琦或者次子劉琮。
但不管如何,蔡氏都將劉備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一直在想方設法對其出手。在與曹操結盟後,蔡氏決定設下“鴻門宴”,想要加害劉備。
最後蔡氏想了一個辦法——
蔡氏以兄弟和睦,以和為貴,邀約長子劉琦與次子劉琮商談,順便邀請劉備等荊州文臣武將到場作證。
這麼做無疑不會引起劉備的懷疑!
劉備收到蔡氏邀約,果然沒有防備,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與劉表的談話被蔡氏竊聽,還以為蔡氏想要讓他當證人,令劉琦和劉琮兄弟化干戈為玉帛。
只是劉備不知道,酒席周圍已經圍滿了刀斧手,只要蔡氏一聲令下,就將一擁而上,將劉備千刀萬剮。
執掌荊州軍政大權的蔡氏,哪怕因為蔡瑁戰死而勢力折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自然不甘心劉琦奪得嗣子之位,決定發起致命一擊!
而一直勸劉表不要廢長立幼,勸劉表削弱蔡氏權利的劉備,就是他們需要剷除的物件!
“使君,有埋伏!”
推杯換盞的時候,伊籍藉著敬酒靠近劉備,輕聲提了一句。
劉備心下駭然,但面上不動聲色。又繼續推杯換盞稍許,藉著尿遁離開酒席,騎上的盧馬果斷逃走。
“追!!!”
蔡氏察覺到劉備策馬離去,果斷下令追殺,部曲私兵興師動眾追殺劉備而去。
伊籍立刻去通知劉備麾下文臣武將,整個酒席賓客也為之譁然!
眾人終於明白蔡氏“化干戈為玉帛”是假,“鴻門宴”才是真的。
可惜被劉備提前察覺了!
雙方一追一跑,劉備初來乍到荊州,慌不擇路走錯了路,來到了檀溪。
望著數丈寬的溪水,劉備面如土色,身後的追兵也在此時殺到!
現在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
“的盧,的盧!今日妨我!”
劉備此時有些後悔,自己還是太過盲目自大,果然傳言非虛,的盧騎則妨主!
眼看著蔡氏的部曲私兵一步一步靠近,臉上甚至發出猙獰的神色,宛如靠近綿羊的狼群似得,那股擇人而噬的殺氣已經呼之欲出了!
劉備想要拔出佩劍決一死戰,誰知就在此時,的盧馬忽然一躍而起,似乎腳上生風,竟跨越數丈寬的檀溪,跳到了對岸之上。
劉備穩住身形,看著對面一臉“到嘴的鴨子飛了”的神色的蔡氏部曲私兵,頓時呵呵笑起來,撫摸著的盧馬的崇毛,愛不釋手,喜不自禁。
“的盧,的盧!今日救我!”
劉備對這匹千里馬越發喜愛,這種救命之恩,令劉備對所謂的“的盧妨主”更加不信,殊不知是他命太硬。
望著對面功敗垂成的蔡氏部曲私兵,劉備笑著調轉馬頭離開,他對荊州不熟,只是令的盧盲無目的的向前奔走,走著走著,來到了一座莊院前。
裡面琴聲飄揚,音律優美。劉備聽著入迷了,誰知琴聲忽然停住,旋即一位松形鶴骨、器宇不凡的青衫老者邁步而出:“琴韻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調。必有英雄竊聽。”
“敢問先生貴姓?”劉備行禮道。
“在下複姓司馬,名徽,字德操,道號水鏡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