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有十三州。

以淮河為南北分界線,分別是——

淮北方向的:司州(司隸校尉部),幽州,冀州,幷州,兗州,青州,徐州,豫州,涼州。

淮南方向的: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隨著青州諸侯潰敗、兗州曹操敗逃荊州南陽、徐州刺史劉備敗走淮陵北上荊州後,整個淮北方向的州郡,如今已經全部落入劉羽掌控之中!

哪怕就是西北地區的涼州,在高順和法正攻伐交戰、出謀劃策之下,離間韓遂和馬騰這涼州地區兩大諸侯,令涼州動盪起來後,掌控也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劉羽如今是真正的北方霸主!

掌控淮河以北地區後,劉營未來的戰略目標只有兩步走——“治理麾下轄地”,以及“繼續南下”。

中原四州——青州、兗州、徐州和豫州,乃四戰之地,長年累月經歷戰火摧殘,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這些地區需要修生養息的恢復發展。

也幸好當初曹操統治兗州、劉備統治徐州時,經過三年的與民生息發展,令兗州和徐州恢復了發展,劉羽揮兵南下,一舉橫掃,等於順勢接收了這些收穫成果!

再加上劉羽的發家之地幷州、經略發展之地幽冀和司隸的供養,令中原地區快速的恢復過來,並且漸漸恢復和平安寧。

這時候,劉羽對“治理麾下轄地”的戰略規劃,又有了細分——推行攤丁入畝,試行科舉制人才選拔,同時藉著中原四州發達的水網修繕水陸交通,開闢海貿!

攤丁入畝,這是劉羽麾下一直在進行的政策改革。屬於劉羽的“政策綱領”,這是必須執行的,除非推翻劉羽的統治,相當於他的“政治正確”!

而科舉制人才選拔,幷州的“鴻漸大學”、京師的“鴻都門學”經過多年發展,平民子弟逐漸出師,漸漸人才濟濟起來。

與此同時,幽州大學、冀州大學陸續新建,未來肯定還有兗州大學、青州大學、徐州大學、豫州大學,教育規劃漸漸完善後,人才會密集誕生。

而這時候,前期因為缺少人才出現的“包分配”工作,就不可能繼續下去。而舉孝廉和舉茂才,乃是世家大族壟斷,也有埋沒人才的問題。

劉羽漸漸開始試行科舉制!

正值豫州人傑地靈,士子名流眾多,文風鼎盛,藉著掌控豫州之地推行科舉制,也算是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當然真正的理由是,掌控淮北地區後,劉羽已經不缺少人才,完全可以藉著科舉制籠絡人才!

攤丁入畝、科舉制,這是政治和教育兩大方面的改革。

其中攤丁入畝的丈量田畝、水利修建等等相關細節,以及科舉制所需要的考試科目、流程等等細節,自然不用劉羽操心了。

之後就是最重要的“經濟”問題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政治、教育、甚至軍事等等改革,其實都需要“經濟”做基礎,這個事關重要!

前期劉羽靠著“雙穿門”往返穿越,可以利用兩界貿易獲利,以一己之力撐起大漢的發展建設。但家大業大之後,已經超出了劉羽的能力範圍了。

哪怕劉羽在現代的企業已經上市,資產越來越膨脹,分分鐘百萬…曰元收入。

然而隨著他在漢代掌控淮北地區,整整九州之地的發展需求,也已經不是他個人所能承受的極限了!

其實哪怕是全球首富,甚至全球前十富豪榜的財富加起來,都不夠九州之地發展所需!

這是一國九州之地,數千萬人口的發展啊!所需要的錢糧絕對是天文數字!

因此,劉羽急需在漢代構建“內迴圈”,透過對漢代經濟的發展,將逐漸失衡的經濟問題漸漸拉回原本的軌跡,甚至反饋到現代。

而水路貿易,給了他這個可能!

掌控中原四州之地,也讓劉羽掌控了淮泗地區密集的“水網交通”,他可以透過水路運輸,北上黃河地區、南下江淮地區。

鹽鐵茶馬,這些都是壟斷商品!

更逞論劉羽可以將現代很多工藝帶到漢代貿易!

比如飲食方面除了製鹽法的“雪花鹽”,還有“味精”、“白糖”、“硝石製冰”等提取。

比如醫療方面的酒精消毒、抗生素、痔瘡膏、開塞露、驅蚊水等。

比如教育文化方面的活字印刷術、改良造紙術、硬筆等。比如日常的面霜、唇膏、香水、肥皂等。

等等!

很多劉羽已經在漢代問世,很多還沒有拿出來,這些都是改善漢代民生經濟,令國庫充盈的貿易物品。

除了大漢國內的“水路貿易”,劉羽甚至可以開闢“海貿”。

當然不是說要遠赴歐亞大陸貿易,就大漢周圍的東北方向——倭國、高句麗、扶余等勢力,東南方向的林邑、呂宋等勢力。

這些都是貿易的物件!

當然也是攻略的物件!

而這一切都需要江淮地區的“水網”做基礎保障,這是北方地區所不能涵蓋和擁有的“水路交通”和“港口貿易”,也是劉羽掌控中原地區後最大的收穫之一!

當然因為戰亂影響,中原地區的水網遭受破壞,以及淤積沒有來得及清淤,河道堵塞嚴重。

劉羽制訂了戰略規劃之後,同時命人清淤修繕水道。

既然要構建“水網交通”、“水路貿易”,自然要聯通黃河、淮河和長江水系,甚至劉羽想要將幽冀之間的海河水系也貫通起來。

是的,就是未來的“京杭大運河”模版!

其實如果可以貫通海河水系、黃河水系、淮泗水系和長江水系,不僅對經濟交通有著巨大助益,對南北交流、對軍事方面也有種無法想象的助益。

對劉羽“繼續南下”的軍事規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輔佐作用!

……

劉羽親臨淮河前線,制訂了這兩項戰略規劃安排後,檢閱部隊,鼓舞士氣,令軍心大振、士氣如虹!旋即對中原四州地區進行宣傳戰。

在中原四州世家大族的抹黑下,劉羽現在的形象就是“禍亂朝政”、“銀亂後宮”、“挾持天子”、“無君無父”的亂臣賊子。

唯一比原歷史董卓好的就是,劉羽是漢室宗親,還在很多人接受範圍內,屬於劉氏江山內戰!

可劉羽不管是推行攤丁入畝、還是教育改革,亦或者清淤、挖掘水網水路,都需要百姓的支援,自然需要改變百姓對他的看法了。

宣傳尤為重要!

因為百姓們不識字,劉羽需要派遣官吏進行口口宣傳。而百姓們先入為主,自然會不相信、表示排斥的心理,還需要當地名望進行主導。

當然因為劉羽確實是“仁政”,經過宣傳、試行之後,中原四州地區的百姓們,漸漸發現劉羽的仁義,劉羽對底層的好,旋即自然是簞食壺漿、喜迎王師了。

這些事情自然有屬下操辦,不用劉羽費心費力、事必躬親!

但是對“繼續揮兵南下”的軍事安排,則需要由劉羽這位主公主導。

麾下文臣武將又一次齊聚一堂,這一次鎮守江淮的徐晃,以及統率鋼鐵鉅艦的關羽等將,全部都匯聚到淮河前線。而張遼因為分兵南陽作戰,無法參加。

文臣武將先彙報了近期的軍情戰報,最讓劉羽關注的只有三點——

1孫策奪下江東,與袁術達成暫時休戰協議,孫策背後的周瑜功不可沒。

2荊州劉表派遣信使邀約劉備,劉備帶著麾下文臣武將和數百兵將順著長江而上,前往荊州。

3以及袁術似乎有稱帝的想法!

劉備猜不透袁術想要稱帝的腦回路,但劉營在袁術營中有細作間諜,倒是可以從情報和袁術的思路上,猜到袁術的想法——

這位“仲氏之主”覺得袁紹死後,他成為了“抗羽先鋒”,諸侯聯盟之中勢力最大的一方,理應是當仁不讓的盟主,盟軍應當聽他號令天下。

這令袁術盲目高估自己的實力!

再加上割據淮南,以淮河二分天下。這時候如果可以僭號稱帝,統一江淮地區,無疑可以凝結一股勢力反擊劉羽,並且廣置公卿朝臣,透過利益籠絡人心。

袁術的想法很好,可問題是——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諸侯聯軍之所以可以聯盟抵擋劉羽,他們的口號是“勤王救駕”,這是屬於他們的“政治正確”,而不是“擁立袁氏”、“自立為王”!

袁術所謂的“廣置公卿朝臣”、“高官厚祿利益籠絡”,在缺少“政治”依託的前提下,根本不值一提。就好像真鈔和假鈔的區別!

原歷史中,哪怕曹操成為三國霸主之一,並且是勢力最龐大的曹魏,麾下文臣武將已經攛掇他謀朝篡位、登基稱帝,但曹操也不敢!

因為西南還有一個蜀漢!

因為曹操可以擁有當今的權勢,都是靠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名義!

因為很多人才投靠曹操,是因為他漢臣的身份!

只要曹操稍有謀朝篡位的心思,就會引起反彈。比如荀彧就反對,最後被曹操逼死。像荀彧這般的漢室忠臣,還有很多很多。

大漢四百多年的國祚,給人一種千秋萬代的感覺。那種深入骨髓、銘刻腦海的“劉氏江山,漢室正統”思想,沒有幾十上百年是不可能磨滅的!

甚至未來歷朝歷代,都是以漢人正統自居!

原歷史中曹操的權勢尚且如此,這一世的袁術,根本不及原歷史中的曹操十分之一,竟還敢妄想稱帝?!

“袁公路不過無能之輩,目光短淺,遇事不決,馭才無方,盲目高估自己的實力。冢中枯骨,何足介意!”劉羽給出了評價。

麾下文臣武將深表贊同,特別是“冢中枯骨”,更是從天人的角度下得斷語,令人有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感覺。

畢竟原版是孔融這位大學問家發出的感慨,孔子之後還是有些學問的!

郭嘉拱手說道:

“主公此言,對袁術的評價入骨三分。然則因為我軍兵臨淮河,主公親至前線,以至於令淮河諸侯再次聯合起來,震懾主公之王霸之氣。

“叛離袁術的孫策,其謀臣周瑜更是借勢,與袁術達成了暫時的休戰協議和聯盟,等於為孫策獲得了平起平坐的地位和聲望。

“這時候,淮河諸侯哪怕有內部矛盾,都會因為外敵當前而暫時止戈興仁、團結一致。這對我軍不利!

“既然袁術有僭號稱帝的野心,不如我們就壯大袁術的野心,推動袁術僭號稱帝,以此瓦解淮河諸侯聯盟,更有揮兵南下的大義!”

“奉孝有何良策?”劉羽望向郭嘉,眾人也將目光望向這位天生奇才。

“主公,淮河諸侯陣營之中,下邳國相笮融,此人篤信佛教,為佛教的發展傾盡全力。

“他中飽私囊,將徐州的賑災物資、官府物資佔為己有。這些被他侵吞的錢糧,全部讓他用來發展佛教。

“修建豪華佛寺,鑄造金銅大佛,衣以錦彩,並舉行浴佛節,招攬信徒萬餘人。並且對佛教徒進行免稅免徭役等資助,令下邳佛教徒頓時暴漲龐大。

“而如此龐大的佛教徒,又向著四面八方傳播,江淮一帶大規模崇佛。

“如果我們藉著佛教之口,宣揚袁術有天命之身如何?

“從細作傳來的情報得知,袁術之所以有稱帝的野心,除了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其汝南袁氏的權勢等因素外,

“也有他認為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這才有取代大漢的謀逆之心。

“既然如此,我們不如虛構讖語,藉著江淮崇佛的氣氛,必可令袁術有錯誤的判斷,推動他僭號稱帝!”

郭嘉說完之後,卻引發了很多人的反對。

“奉孝此計太過兵行險招,萬一真讓黔首百姓認為袁術有天命,以訛傳訛,以至於假戲真做,造成既定事實,對大漢的名望將是一種衝擊!”

沮授不贊同道。

荀攸也皺眉說道:

“江淮崇佛,如果想要藉著佛教之口傳達袁術天命之身。等到袁術僭號稱帝后,我們揮兵鎮壓袁術的同時,還需要鎮壓佛教。

“然而江淮崇佛風氣極盛,鎮壓佛教,等於鎮壓黔首百姓。這是他們戰亂過後無依無靠,只能透過宗教信仰維繫生存的最後希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屆時如果我們對佛教出手,有心人蠱惑百姓反叛我軍,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就連荀彧也皺眉說道:“此事若是被人宣揚出去,對主公名望不利。身為漢室宗親、漢室忠臣,卻謠傳篡逆天命,這是有何居心?”

也不怪這些文臣有些譁然躁動,實在是郭嘉此計太過兵行險招,宛如刀尖上跳舞。

在封建時代,宗教迷信對於民心的引導是極其恐怖的。萬一未來推波助瀾,反而助漲袁術的天命之身,簡直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種自取滅亡的計策,若是迫不得已還能試試,但他們穩紮穩打,佔據主動優勢,何必為了瓦解淮河諸侯聯盟而鋌而走險呢?

“何為天命?不是以訛傳訛的謠言,而是令天下太平、令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令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這才是天命!主公才是天命!”

郭嘉卻說道:

“袁術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但治下百姓窮困潦倒、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因為戰亂,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然而袁術有過絲毫體恤民情的為政舉措嗎?

“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曾有之。

“哪怕言傳袁術有天命,但他也得不到百姓們的擁戴。因為天命,是以民為主,是臣民擁戴,是仁政為民。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主公治下,百姓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他們不需要透過宗教信仰維繫生存的希望。因為主公就是他們的希望!就是他們幸福生活的締造者!”

郭嘉此言,令不少文臣武將贊同。但贊同歸贊同,他們還是不認可這個兵行險招的計策。

最後僵持不下,他們望向了劉羽,經過深思熟慮後,劉羽點了點頭,他說道:

“就如奉孝所言,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曾有之!我們的為政綱要,以民為貴,仁政至上。不會因為三言兩語的讖文而改變!

“如果連這種信心都沒有,那我們的努力、我們為天下太平的付出、為百姓創造美好生活的付出、為了國家的統一和發展建設的付出,只是一個笑話!”

劉羽一錘定音,文臣武將終於接受!

就如同劉羽所言,如果區區讖語就能影響他們的聲望,那隻能說他們還不夠好、還沒有獲得百姓們的認可,還有被取代的可能!

他們的付出和努力,只是一個笑話!

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麼讓百姓們相信?!

目標達成一致,文臣武將商議“讖語”。郭嘉的發言贏得了眾人的認可:“代漢者,當塗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