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東漢末年,還沒有走到未來北宋決堤黃河,令黃河奪淮入海。因此淮河入海口在徐州廣陵一帶,淮河橫貫徐州郡縣。

下邳被淮河橫穿而過,劉備一路從徐州彭城敗逃下邳,而後度過淮河到達下邳淮陵,在這裡劉備有些進退兩難,不知去往何方了。

當初劉羽揮兵南下,曹操和孔融等諸侯在青州對峙,後呂布進攻兗州時,劉備身為諸侯聯軍之一,自然呼應出兵。

為避免豫州張遼和徐晃北上夾擊兗州,出兵與兩將交戰,拱衛曹操的後防。

只是雙方剛一交手,劉備兵馬就潰敗下來。張遼和徐晃趁勝追擊,殺入彭城。

劉備親自率兵迎戰,遭遇大敗,只得逃離彭城。

本想退守西北側的東海郡,與青州諸侯遙相呼應,但誰知青州潰敗的訊息傳來,劉備只能帶著殘兵敗將南下奔逃。

一路從彭城逃亡下邳,而後度過淮河,到達淮陵。

劉備麾下不過只有文臣武將和數百兵將殘餘,殘兵敗將,多年積蓄、一戰而沒,一朝蕩盡,只能重頭再來。可無根之萍,急需地盤發展!

劉備雖然是徐州刺史,但掌控的郡縣實際上只有彭城、東海等地,或者說,以淮河為分界線的淮北地區。如今落入劉羽兵馬掌控,無力北上奪回!

而淮河以南的地區——廣陵郡、下邳國,實際上另有其人掌控。

廣陵太守張超,下邳國相笮融。

這兩人都是當地世家豪強,與徐州刺史的關係屬於聯盟合作,而不是上下級關係。並且劉備是接替陶謙為刺史,非朝廷任命,乃自領徐州刺史,不是所有人都信服。

因此當劉備敗逃淮陵,遞上拜貼之後,廣陵太守張超也好、下邳國相笮融也罷,都稱病閉門謝客,或者以阻擋劉羽兵馬南下,分身乏術為由,避而不見。

這表達出來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他們不歡迎劉備,一山容不得二虎,他們也沒有納頭便拜臣服劉備的想法。

劉備也不會自討沒趣,舔著臉去熱臉貼冷屁股。

堂堂徐州刺史,如今淪落到無家可歸、無路可走的地步,劉備由此發出了脾肉之嘆!

這時,麾下文臣孫乾和簡雍聯袂而至,牽招、田豫、太史慈、典韋等武將緊隨其後。

“主公,我們可以前往淮南依附袁術。”

孫乾遞出了一份情報:“當初我們連戰連敗時,曾經向袁術等盟軍求援,並非是袁術見死不救,而是他內部出現了問題!”

“喔?!公祐,袁術內部發生何事了?!”劉備驚疑不定的問道。

當時豫州張遼和徐晃轉攻徐州,豫州正是城防空虛之時,劉備曾經去信給袁術,希望他可以趁虛而入,奇襲豫州。

這可以達到一種“圍魏救趙”的戰術,同時如果張遼和徐晃分兵回援,劉備還能迎頭而上拖住他們兵馬,做到一種“前後夾擊”的態勢。

說不定可以令張遼和徐晃顧此失彼、首尾難顧!

然而!袁術竟然放棄了這麼一個天賜良機!

這令劉備有些失望,對袁術其實也有些埋怨。身為盟軍,若是袁術出兵分擔壓力,劉備軍不可能敗得這麼快,以至於沒有迴旋的餘地,連彭城、東海等轄地都丟失了!

但如今聽孫乾的意思,貌似不是袁術見死不救?!而是另有隱情嗎?!

孫乾解釋說道:“主公,淮南傳來訊息,袁術發令聲討孫策背信棄義!屬下略一打聽這才知道緣由——

“當初我軍與張遼、徐晃二將交戰時,袁術已經做好了奇襲豫州的準備,同時下令孫策順著中瀆水道北上徐州救援我等。

“不得不說,袁術麾下也是能人輩出,此計若成——

“既可以長驅直入豫州、犁庭掃穴,令張遼和徐晃後防空缺,截斷糧路,讓他們因為後院失火而軍心震動!此乃圍魏救趙之計!又可以救援我軍。合力擊潰張遼徐晃二將!

“然而孫策卻以江東軍事拖延,劉繇兵力拉鋸僵持,難以脫身,無法分兵北上等理由不肯出兵。

“孫策此番表態,令袁術終於確信其有叛離之心,為了避免給孫策坐收漁翁之利,也是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他放棄奇襲豫州,轉而對峙江東孫策了!”

此言令文臣武將為之震動,劉備更是緊皺眉頭,沉凝說道:

“若是如此,淮河防線恐怕危險了!”

袁術和孫策內鬥,難以眾志成城防守淮河。那麼千里淮河,多處可渡。劉羽麾下可是有水師部隊,屆時將有辦法度過淮河,可不就是危險了!

“屬下認為,這可能也是劉營的陰謀詭計!”

孫乾點了點頭後再道:

“或許劉營早就知道孫策有自立野心,這才放心張遼和徐晃轉攻徐州,因為哪怕豫州露出空虛,袁術得知孫策有叛離之心,也不敢出兵奇襲豫州。

“甚至屬下認為,袁術軍中也早有猜測孫策懷有二心,藉著此戰為藉口調孫策離開江東。可惜孫策直接拒絕,等於掀開了袁術和孫策的遮羞布!

“袁術和孫策內鬥,劉羽兵馬無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這才是他們敢大膽轉攻徐州的原因。淮河防線,已經無法凝結成一股繩、一致對外了!

“劉營他們要趁著袁術和孫策內鬥之時,儘快奪下淮河以北地區,包括徐州琅琊、彭城、東海。以至於我們接連敗退,走到如今的地步!”

“那公祐認為,我們還可以去依附袁術?”劉備不解問道,“值此時刻,淮河防線潰敗只是時間問題!”

“主公,袁術畢竟是淮河最大諸侯勢力,他需要防禦淮河防線,抵擋劉羽兵馬南下。如今麾下大將孫策反叛,又需要分兵拱衛後方安危,避免孫策包抄後防。

“如果我們在此時依附袁術,必定可以得到錢糧支援,因為袁術也需要一支強而有力的勢力為他分憂解難。我們可以藉機發展,再作打算!”

孫乾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簡雍也點點頭表示贊同。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們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此舉會不會捲入袁術和孫策的內鬥?或者袁術會不會利用我們抵擋劉羽兵馬南下?”劉備有些擔憂他們成為袁術的馬前卒、炮灰兵。

孫乾苦笑:“主公,我們還有選擇嗎?!”

劉備愣了愣後驚醒過來,也露出了苦笑!

周圍文臣武將和數百士兵,這就是他如今全部家當了。他還有什麼輸不起的?

反倒是依附袁術,藉著錢糧發展壯大,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和可能!

一念及此,劉備點點頭,決定去依附袁術。

可就在此時,來自荊州的信使帶來了劉表的邀約,令劉備頓時有了另一個選擇。

“景升兄請我入荊州?”

“玄德公仁名海內皆知,劉府君呼應陛下勤王救駕的詔令,與玄德公自然是盟友。如今玄德公居無定所,劉府君聞訊後立刻派遣屬下過來邀約。”

“多謝景升兄!”

劉備有些意外,不明白劉表搞什麼名堂。他暫時穩住信使,派人打聽荊州的訊息,這才知道不僅是淮南一帶風雲變幻,荊州也是雲譎波詭!

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從堪輿圖上就不難看出——大漢天下以淮河分南北,淮河防線連線大別山脈、襄陽城和秦嶺山脈。

如果劉羽的兵馬想要南下,翻越大別山脈和秦嶺山脈那是痴人說夢。

當然大別山脈周圍其實還有桐柏山脈、大洪山脈,這裡有十大名關之一的“武勝關”,是“義陽三關”之一,也是可以從北向南出兵穿越的。

但山路崎嶇、不利於行軍,還有被敵軍包抄截斷後路、圍堵的風險,不如千里淮河和襄陽城。

如此一來,淮河防線和襄陽城,自然成為了南下攻略的唯二戰略目標!

淮南袁術、徐州劉備、廣陵張超等淮河諸侯,與劉羽的兵馬對峙。

荊州襄陽,同樣也是劉羽兵馬謀取的重要位置。隨著荊州劉表叛應天子號令,劉羽必定會分兵作戰,對襄陽出手。

經過南陽之戰後,劉表的荊州軍損失慘重,如今曹操這虎狼之輩屯兵南陽,虎視襄陽。荊南五郡又反叛劉表。如今劉表也是四面楚歌,危機四伏。

若是劉備沒有猜錯,劉表麾下文臣武將中,肯定有多個派系——投靠劉羽的、迎立曹操的、中立派的等等,因為南陽之戰,劉表失去了對荊州的掌控力。

如今與其說接受無家可歸的劉備,還不如說求援劉備,或者說兩者抱團取暖,各取所需!

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劉備反而放心下來,未知才是最可怕的,既然是已知,倒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不過!

“淮南防線”和“襄陽防線”都是危險萬分,他是依附袁術?還是趕赴荊州聯合劉表?

劉備陷入了艱難抉擇之中。

他號召文臣武將議事,這些隨著他並肩作戰、生死與共,從幽州走到如今地步的班底,是劉備最信任的戰友兄弟。

但眾人各抒己見,還是沒有商議出一個結果。

不管是淮南防線還是襄陽防線,都是危險萬分,不過是矮子裡面拔高個罷了!

然而就在劉備艱難抉擇的時候,一個人卻告知了劉備一件重要的軍情戰報,這個人是——

袁渙!

袁渙並非是汝南袁氏子弟,而是陳郡袁氏,為東漢司徒袁滂之子,同樣是公卿之後。袁渙避難江淮,如今在袁術麾下任用,但其與劉備關係密切。

因為劉備曾經為袁渙舉過茂才!

茂才,就是秀才的意思,為了避光武帝劉秀的名諱才改為茂才。

兩漢實行察舉制,只有被舉為孝廉或者茂才,才能正式進入官場,比如曹操“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

茂才其實比孝廉更難得,因為名額少,光武帝劉秀曾下令:“三公舉茂才各一人,監察御史、司隸、州牧,歲舉茂才各一人”。

三公、監察御史、司隸校尉、各州州牧可以舉茂才一人,東漢十三州,全國一年的茂才人數不超過20人!

劉備這一生為兩個人舉過茂才——一個是汝南袁氏子弟袁紹的長子袁譚,另一個是陳郡袁氏子弟袁渙。

這其實也是一種政治交換!

當然其中的利益問題暫且不提,劉備為袁渙舉茂才,無疑令兩人的關係密切起來。值此劉備想要依附袁術的時刻,他卻給出了一份重要情報——

“袁術,有稱帝的野心!”

此訊息頓時嚇住劉備!

他完全理解不了袁術的腦回路。

劉羽鯨吞天下、氣吞寰宇都沒有想要稱帝,他如今龜縮淮南,大將孫策叛離,竟然想要稱帝?!

況且,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袁術憑什麼稱帝?!

說句難聽的話,劉羽篡位稱帝估計沒什麼人反對,最多罵罵愧對列祖列宗。但袁術稱帝,乃謀朝篡位——必將眾叛親離!

聞訊之後,劉備果斷放棄依附袁術的想法,與荊州劉表的信使前往荊州了!

袁術麾下大將孫策叛離、袁術還有稱帝的野心,廣陵張超和下邳笮融各有算計,整個淮河防線,已經是千瘡百孔、漏洞百出了!

這是一艘即將沉沒的船,劉備自然不會傻傻去送死!

更逞論劉備離開之前,還意外得知了一個訊息——

當初劉羽在黃河分兵水師,令關羽統率五十多艘鋼鐵鉅艦南下江淮。而到達淮河入海口,關羽又分兵二十多艘南下長江。

這支鋼鐵鉅艦如今逡巡在長江入海口,一直在伺機進入長江。甚至逡巡在江東沿岸,虎視整個江淮地區,令江淮瑟瑟發抖、震動不已!

關羽這位悍將,統率劉羽的“鋼鐵鉅艦”水師艦隊,一直沒有太大動作,不知到底有什麼圖謀,令劉備擔心不解!

整個江淮,將動盪不安了!

這種情況下,劉備繼續留在江淮發展,不利於自己的前途和未來。還不如北上荊州,在這裡發展壯大,再作打算!

劉備率文臣武將和數百兵將,隨著劉表信使北上荊州。他們離開江淮地區不久,就傳來了孫策擊敗劉繇,奪下江東的訊息。

看來袁術聲討孫策,已經令他沒有掩人耳目的必要。一舉擊潰劉繇,奪下整個江東地區。

也不知道孫策與袁術如何商談,袁術沒有繼續聲討孫策,反而任命他為鎮南將軍、會稽太守,等於承認他鎮守江東的地位。

因為袁術和孫策止戈興仁,江淮地區似乎恢復了和平。然而那些世家大族、那些名士大儒、那些經國濟世之人才,卻從中感受到了暗流湧動!

袁術和孫策沒有大動干戈,不是達成了什麼協議退讓了。而是因為,劉羽來了!!!

中平七年,即公元190年七月,劉羽沿著汴水而下,直抵淮河前線,檢閱了前線部隊,做出了戰略規劃,令軍心大振,士氣如虹!

據說那一日劉羽大軍的歡呼沸騰、聲震十里,隔著淮河的淮南地區都清晰聽到,令淮南袁術、下邳笮融、廣陵張超如臨大敵!

袁術不得已只能放棄南下江東的戰略,孫策謀臣周瑜也借勢出手,與袁術簽訂了聯盟的協議,將孫策從曾經的袁術麾下“部將”拔高到“盟友”的地位!

袁術為了後防安全,只能暫時忍氣吞聲接受了!

因為劉羽的到來,親至前線,以至於令江淮震動,本有些分崩離析、各有算計的淮河諸侯們,都在感受到致命威脅之下不得不團結起來!

不得不說,如今的劉羽,可鯨吞天下、可氣吞寰宇、可橫掃千軍、可摧枯拉朽,可令敵軍聞風喪膽,雄圖大略,霸絕天下,是真正的天下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