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交心
夫妻重生古代,開局一家餛飩鋪子 長生龜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楊掌櫃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一下子入賬七百兩銀子。
錢少爺臨走前,來到楊掌櫃身邊小聲說道:
“跟孫君說下,我先走了。晚些空時,我去柳溪巷鋪子等他。”
這剛把這些飯塔子拉來,總不好吃完飯就散夥,人情面上的功夫該做還得做。
楊掌櫃現在看錢少爺,那就看到孫君一樣親切,眉眼笑的恨不得黏一塊兒去,他壓低聲音道:“錢少爺放心吧,我回頭一定跟孫小兄弟說,這孫小兄弟今日想必也累了,我一會兒讓他早些回去休息。”
錢少爺點點頭,臨走前特意交待,下回他再回時,那冰淇淋要大份,得用大碗裝。
今日裝的太過小氣,沒吃幾口就沒了。
楊掌櫃又是好一頓安慰,說一回一定給錢少爺用海碗裝,用大勺子挖著吃,保管讓錢少爺吃的過癮。
錢少爺滿意了,跟著他的飯搭子們,聊著天走遠了。
“怎麼樣,反響如何?”
楊掌櫃正在記賬,孫君走到身邊隨口問道。
“好的不能再好了。”楊掌櫃放下手中記賬的狼毫筆,搓著手興奮道,“今日這一桌的成本不過五兩銀子,可進賬足足有七百兩。
今日這桌主要是試吃,所以份量少,算了二十兩。
下回份量上去了,再加上曲藝表演,那一桌席面少說能賺五十兩。
我還是頭一回覺得賺錢如此容易。
孫小兄弟,你真是奇才啊。”
孫君輕笑著搖搖頭:“我的廚藝跟那些大廚師傅沒法比。
不過是勝在新奇而已。
這些富家公子吃慣了山珍海味,只有他們從未吃過的新奇味道,才能打動他們。
不過今日雖然如我們預計的,他們都入了會員,預付了一百兩銀子的會員費。
可這筆錢,賬上不能算營收。”
“這是為何?”楊掌櫃訝異道。
尋常靠廚藝吃飯的大廚,能有一兩道招牌菜,就夠吃一輩子的了。
這些方子都是吃飯的傢伙,傳家的本事。
孫君今日不要錢似的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食譜方子,且道道都是美味至極。
肯定也不是真的分文不要,他們是簽了契約。
按季度結算利潤,所以這個利潤的多少尤為重要。
他本打算將這七百兩銀子算入這個季度的營收,季末算利潤的時候,按約定分出十分之一給孫君。
這錢他本也分的心甘情願,要不是孫君,他這羊肉館,連保本都難。
沒曾想,孫君竟然主動說這錢不入營收,這是為何呀,那他為自己忙裡忙外的圖啥呀?
看著楊掌櫃一臉費解的樣子,孫君耐心解釋道:
“一人會員費一百兩,送二十兩,相當於記賬一百二十兩,七個人就是八百四十兩,這筆收入,只能算預收款。
不是店時的營收,而是店裡的負債。”
“負債?此話可解。”他可是實實在在收了七百兩銀子,真金白銀實打實的銀票到手。
孫君:“雖然楊掌櫃你實實在在收了七百兩銀子,但是實際他們還並沒有消費,相當於這筆錢只是暫時寄存在我們這。
加上每人送的二十兩,相當於他們寄存在我們這八百四十兩銀子。
這銀子得明細劃分到單人身上,消費一筆,記一筆收入,這樣才是店裡實際的營收。
楊掌櫃,以前你這個店,是現收現付制。
食客吃一頓,付一頓的銀子,這樣你按銀子的進出記賬合情合理,也方便。
可往後,入會的貴客越來越多,您手上的預收款也會越多。
你就得分兩種記賬方式,出兩張表。”
楊掌櫃探長脖子,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孫君頓了頓,繼續說道:
“收入和支出,得按當日實際發生的記,比如今日二樓實際收入二十兩銀子,就記收二十兩。
支出方面,比如今日採購實材價值十兩,但是銀子還沒有付,那也得記支出十兩。
也就是按當日實際發生的情況入賬,而不是銀子的增加減少。
這樣才能真實反應店裡的實際利潤情況。”
楊掌櫃點點頭,覺得孫君說的有理,他接著問道:“那我也得了解實際現銀情況,這又如何記賬呢。”
孫君:“那又是另一種記賬方式,另一本賬,根據當日銀子的實際增減記賬,這樣可以瞭解店裡現金流的情況,要保證每日有足夠店內維持運轉的現金流,多餘部分,可以先存銀莊,保證安全。
上一張表是資產負債表,反映店裡的真實利潤情況,也就是我們分紅的依據。
下一張表是現金流量表,反映店裡的真實現銀,保障資金安全,防止資金鍊斷裂。
等到店裡儲蓄越來越多,風險可控時,可以考慮投資第二家店。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這世的投資無非是投向實體,與其投不瞭解的實業,孫君更傾向於楊掌櫃還是做自己最瞭解的行業,開第二家店。
孫君自顧自的說著,也沒注意楊掌櫃的反應,等他說完,想詢問楊掌櫃意見時,才發現楊掌櫃整個人木在原地,呆愣愣的。
“楊掌櫃?”
楊掌櫃盯著孫君,彷彿頭一回認識他一樣,驚詫道:
“孫小兄弟的學識見識遠在我之上,絕對不是尋常百姓出身。
你怎麼會在一家小鋪子做一個小小的廚子。
孫小兄弟,問句交心的話。
你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何人?”
如果廚藝可以是家庭傳承,可這份學識和看待事務的遠見絕對不是普通人。
廚藝好,又精通算術,懂馭人之術,又有理財的遠見。
這樣的能人,一文銀不收的幫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這樣的能力,怎麼甘心安於一隅,只是為了幫自己這間小酒樓賺錢,賺每季度十分之一的利潤?
孫君嘴角勾起一抹弧度,面上並沒有因為楊掌櫃的懷疑而掀起波瀾,他雲淡風輕道:
“楊掌櫃,我們相識全靠緣份,一開始你並不瞭解我,願意憑我一份紅燜羊肉和三言兩句,就與我簽下協議。
是對我的相信,也是你為人的赤誠。
既如此,你不妨把這一切都當作一場機緣。
我助你賺錢,你給我分紅。
我們互惠互利,理所當然。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信我,我們合作共贏。
其它的,不用深究,日久自然見人心。”
楊掌櫃心頭一動,片刻後,他眼神篤定道:
“好,往後孫小兄弟就是我楊某,唯一的生意夥伴。
我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