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段時間劉裕連續下達了一系列的詔命,太子擁有的實權也越來越大。
明眼人都已經看出劉裕此時已經開始向劉治移交大權,此舉也徹底打消了許多人的幻想。
光武十七年正旦,劉裕在未央宮正殿,正式公佈了大封建的名單。
與前次封建不同,這一次封建之國,破天荒的達到了一百九十九國,其中王國二十四,侯國一百七十五。
張浪、何宇、董昌、吳正等第一批封建的侯國也被升級為王國,並允許自行向外擴張。
……
光武十八年九月,西漢王與順義王上書劉裕請求改漢氏並賜名。
劉裕隨即賜兩人為劉氏,西海王為劉嘉、順義王為劉順,並賜兩人天子劍以及甲兵各三千套。
獲得大漢支援的兩人,分別繼續向西方擴張。
西海王劉嘉的主要擴張方向為東亞美尼亞與小亞細亞。
順義王主要擴張方向則是日耳曼尼亞地區。
烏孫人則跟隨在匈奴人身後充當了僱傭兵的角色。
兩王的西擴給了剛剛建立的羅馬帝國以巨大的壓力。
尤其是西海王在亞美尼亞和小亞細亞的擴張嚴重觸犯了羅馬帝國的利益。
光武二十一年,羅馬帝國奧古斯都屋大維終於難以忍受西海王在小亞細亞的擴張。
他從敘利亞抽調了三個軍團,又從高盧、西班牙、義大利、北非地區抽調了六個軍團前往小亞細亞。
隨後他又從埃及、希臘和小亞細亞本地徵召了四萬僱傭兵,其中騎兵約兩萬三千人。
光武二十二年,屋大維親自統帥十四個羅馬軍團與四萬僱傭兵,總計超過十萬大軍向西海王發起進攻。
羅馬人的行動並沒有瞞住西海王劉嘉。
面對羅馬帝國的進攻,劉嘉也集結了三萬匈奴兵,兩萬烏孫兵,並從西域都護府借來了兩千漢軍材官和諸國義從兵四千。
光武二十二年五月,一場決定東西方命運的大戰在卡帕多西亞爆發。
決戰開始時,人數佔據優勢的羅馬人首先發起了進攻。
屋大維的計劃是以精銳的羅馬軍團為主力作為進攻主力。
來自埃及和北非的騎兵則負責掩護兩翼。
羅馬人排出了他們引以為傲的龜甲陣,羅馬人正是依靠這一軍陣擊敗了迦太基、高盧、希臘、埃及等一個又一個敵人。建立了西方最強大的帝國。
他們對自己的軍陣擁有謎一般的自信,在他們看來,這一次他們已然可以輕鬆擊敗野蠻的匈奴和漢人。
面對羅馬軍團的進攻,劉嘉並沒有如同以往一樣,而是選擇以兩千漢軍材官和四千諸國義從兵為支柱進行防守。
四個羅馬軍團排著整齊的佇列,踩著鼓點向漢軍發起進攻。
是的,在羅馬人眼中,自己的敵人就是漢軍。
“轟轟轟!”
整齊的步伐帶起的共振讓羅馬人的軍陣顯得氣勢十足。
很快他們的前排就已經接近到距離大漢材官不足五十步的位置,接著是四十步、三十步……
就在羅馬人準備發動衝鋒之時。
“風!”
隨著漢軍校尉一聲令下,五千漢軍材官幾乎同時扣動了扳機。
密集的箭矢如同烏雲一般向羅馬軍團的方陣籠罩而去。
羅馬人不愧是精銳,隨即就舉起了盾牌,組成了他們標誌性的龜甲陣。
按照羅馬人的經驗,他們的龜甲陣足以抵擋箭矢的射擊。
當這波箭雨結束後就是他們衝鋒之時,到時候他們的短劍和投槍就可以收割敵人的生命。
可惜他們太小看漢軍的大黃弩了,“啊啊啊……”
慘叫聲不斷響起,這時羅馬人才豁然發現自己的盾牌竟然根本無法抵禦大黃弩的射擊。
遠處觀戰的屋大維在看到這一幕後,提前下達了衝鋒的命令。
“長槍兵上前,弓弩手後退!”
西海王隨即也下達了命令。
由匈奴人組成的長槍兵快速上前組成了槍陣。
是的,匈奴人如今也已經不完全是騎兵,他們也早就有了精銳的步兵。
“投石車攻擊!”
與此同時,一直隱藏在後方的投石車也發動了攻擊。
西海王的投石車雖然不如大漢常備軍準備的投石車,但威力和射程也依然遠超羅馬人的弩炮和發石車。
在弓弩和投石車的聯合攻擊下,羅馬人的軍陣在靠近槍陣前就已經被打亂。
僅僅半刻鐘的時間,作為進攻主力的四個羅馬軍團就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
屋大維也發現了這一情況,他當機立斷的下達了退兵的命令。
“兩翼出擊!”
劉嘉等待的就是這一刻,隨著他的命令下達,匈奴騎兵向羅馬人兩翼的僱傭兵發動瞭如同暴風驟雨般的進攻。
“逃啊!”
這些從埃及和北非僱傭而來的騎兵,如何是匈奴騎兵的對手。
不到半個時辰,羅馬人的騎兵就徹底崩潰。
驚慌失措的騎兵甚至沖垮了後方兩個羅馬軍團的軍陣。
“趁他病要他命……”
在劉嘉的命令下,烏孫騎兵也出動了。
烏孫與匈奴騎兵並沒有如同羅馬人想象的那樣直接衝陣,而是採用迴旋戰術,用弓箭對羅馬軍團給予一波又一波的箭雨攻擊。
匈奴與烏孫騎兵的打法讓羅馬人無所適從。
羅馬人雖然也用遠端兵種,使用弓箭和投槍進行還擊。
但羅馬人的弓箭非常落後,甚至還不如身毒人。
他們的投槍雖然頗有殺傷力,但數量卻不足,而且攻擊距離也不夠遠。
他們的弩炮、發石車同樣有著這樣的問題。
屋大維雖然一直保持著冷靜,他面對戰場上的局面依然無能為力。
雙方大戰至傍晚時分,死傷慘重的羅馬人終於抗不住了。
屋大維想要利用夜晚斷尾求生,但缺乏騎兵的羅馬軍團根本無法擺脫劉嘉的騎兵。
屋大維的撤退反而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
這一場大戰最終以羅馬人的全軍覆沒而結束。
屋大維雖然在禁衛軍的保護下,逃了出來,兵敗的屋大維最終逃到了伊蘇斯才停下了腳步。
獲勝的劉嘉知道自己不可能駕馭得了如此多的降兵。
三日後,他下達了殺俘令,所有被俘的羅馬人全部被殺。
不過他對俘虜的羅馬僕從兵卻又是完全相反的態度。
願意回家的人全部被髮放路費和乾糧放歸。
不願意回家者,則加入新組建的義從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