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的臉上露出一絲冷冽的殺意,緊緊盯著逐漸遠去的玄清等人,心中充滿了憤怒。作為佛門菩薩之首,她竟然被如螻蟻一般的凡人如此戲弄和嘲諷,而這凡人還是佛門弟子,這簡直是對她身份和地位的嚴重冒犯。
她的心境原本如同平靜的湖面,但此刻卻泛起了漣漪。她意識到,如果任由這四個和尚繼續存在於世,將會成給佛門帶來恥辱,給自已帶來麻煩。於是,她決定將他們從這個世界上抹去,以維護佛門的尊嚴,維護自已的名譽。
然而,就在這時,觀音菩薩突然注意到一旁的玄奘神情有些異樣。他的眼神迷離,彷彿陷入了某種困境之中。觀音菩薩立刻察覺到情況不妙,擔心玄奘心生魔障,急忙施展一種名為“喚醒術”的佛法,同時口中念出佛音,試圖喚醒玄奘。
“玄奘醒來!”隨著觀音菩薩的呼喊聲,玄奘猛地一震,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他全身顫抖了一下,然後雙手合十,恭敬地向觀音菩薩行禮,並低頭說道:“阿彌陀佛!菩薩,是弟子著相了!”
觀音菩薩恢復了先前大慈大悲的菩薩法象,寶相莊嚴,讓人不敢直視。她看著玄奘,緩緩開口道:“唐玄奘,從今以後,本座給你一個佛號——三藏,以後,你便以唐三藏自稱吧。”
玄奘雙手合十,恭敬地應道:“阿彌陀佛!謝菩薩給弟子賜名!”
觀音菩薩繼續說道:“前面五行山下,鎮壓著一個猴子,他便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此猴神通廣大,當年因不服天庭管束,大鬧天宮,最後被我佛如來用大法力鎮壓在此。你前去之後,可以自行將他解救出來,並收他為徒。孫悟空雖然性子有些急躁,但他神通廣大,有翻江倒海、降龍伏虎之能,定能護你周全,助你順利到達西天靈山取得真經。”
說完,不待唐三藏說什麼,觀音菩薩就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了原地。只留下一臉茫然不解的唐三藏站在原地,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期待。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也不知道那個被鎮壓在五行山下的猴子會如何看待自已這個突然出現的師父。但無論如何,他都決定去見見這猴子,看看能否如菩薩所說的成為自已的徒弟。
唐三藏很快騎馬來到了孫悟空面前,只見那山下雜草叢生,雜草中露出一個毛絨絨的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薛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幸好眼睛能轉動,口中發人言。正是五百年前齊天大聖孫悟空。
此刻的孫悟空可謂是狼狽不堪,一個猴頭上沒有一處乾淨的地方,滿臉都是灰塵和汙垢,毛髮也亂糟糟的。然而,當他感受到面前投來一片陰影時,他抬起頭,看到一個和尚正站在那裡。瞬間,他的眼睛閃爍著光芒,嘴巴張得大大的,興奮地喊道:“你就是觀音菩薩所說的那位來自大唐的取經人嗎?”
唐三藏被孫悟空突如其來的聲音嚇得不輕,他定了定神,雙手合十,緩緩說道:“阿彌陀佛,貧僧唐三藏,正是從大唐而來,前往西天靈山求取真經。今日承蒙菩薩旨意,特地前來解救你脫離苦難。”
“沒錯,沒錯!俺老孫曾受觀音菩薩點撥,她說有一位從東土大唐而來的取經人,能夠拯救俺老孫走出這困境,並讓俺老孫拜你為師。哈哈哈哈哈,師父啊,您可算是來了,老孫已經在這裡苦苦等待了五百多年啊!”孫悟空激動不已,心中滿是歡喜。畢竟,五百多年過去了,他終於等到了重獲自由的這一刻。
唐三藏看了看孫悟空,又看了看這五行山,為難地說道:“這………貧僧如何救你出來?貧僧這裡又沒有鑿子斧頭,無法救你啊!”
“師父,你抬頭看,山上不是貼有一張佛帖嗎?你爬上山,把那佛帖揭下來,其它的你不要管,俺老孫自已就能出來了!”孫悟空對唐三藏說道。
唐三藏見孫悟空說的認真,就戰戰兢兢地登上高山,攀藤附葛,來到那山巔之處,果然看見金光萬道,佛氣千條,有一塊四方大石,石上貼著一道佛帖,卻是“唵、嘛、呢、叭、、吽”六個金字。三藏近前跪下,朝石頭,看著金字,拜了幾拜,望西禱祝道:“弟子陳玄奘,特奉菩薩法旨意求經,此處逢菩薩點化,果然有徒弟之分,今日揭得金字,救出猴子,同證靈山;若無徒弟之分,此輩要是個兇頑嗜殺之精怪,哄騙弟子,不成吉慶,便揭不得起。”說罷,朝著佛帖納頭就拜。拜畢,上前將六個金字佛帖,輕輕揭下。只聽得一陣微風吹來,那佛帖就從唐三藏手中離開,飛在空中。
只聽虛空中有聲音叫道:“吾乃監押妖猴者。今日他的劫難已滿,吾等回去面見如來,交此佛帖去也。”原來是佛門安排監視孫悟空的羅漢。驚得唐三藏又是望空一陣跪拜。
唐三藏下的山來,回到孫悟空跟前,對孫悟空道:“貧僧已揭了那佛帖,你能出來了麼?”
孫悟空大喜,叫道:“師父,你請走開走遠些,我好將出來。莫驚嚇了你。”
唐三藏聽完,回頭向東就走。走了六七里遠近,又聽孫悟空高聲叫道:“再走遠些!再走遠些!”三藏又行了幾里,已經是下了山,只聞得一聲響亮,真個是地裂山崩,唐三藏心中驚懼。
只見那孫悟空早到了三藏的馬前,渾身沒有一絲布料,跪在唐三藏面前,叫道:“師父,我出來了!”對三藏拜了四拜,隨後起身,也不管唐三藏對自已的態度,就去收拾行李,去牽馬匹。
那馬見了孫悟空,腰軟蹄矬,戰兢兢的立站不住,轟然一聲,倒臥在地。原來孫悟空原是弼馬溫,在天上替玉帝看養龍馬的,有些法則,故此凡馬見他害怕,一時膽寒,軟倒在地。
唐三藏見到孫悟空的表現,實在是有心,像個做徒弟的樣子,便說道:“徒弟啊,你姓甚?”
孫悟空說道:“我姓孫。”唐三藏又道:“那我與你起個法名,卻好呼喚。”
孫悟空說道:“不勞師父盛意,我原有名,叫做孫悟空。”三藏歡喜道:“也正合我們的宗派。你這個模樣,就像那小頭陀一般,我再與你起個混名,稱為行者,好麼?”悟空道:“好!好!好!”從此孫悟空又稱為孫行者。
唐三藏和孫悟空在此談的熱鬧,觀音菩薩則是一臉鐵青,正在兩界山之內,尋找著玄清四個和尚,可憑她用何種法力,都探查不到那四個和尚的任何蹤影。
越是找不到人,觀音菩薩的不安就越強,她怒衝衝地來到兩界山,運用法力,大聲說道:“白虎,出來。”
過了好一會,一道空間波動,兩界山頂,出現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宮殿覆蓋著整個兩界山。
宮殿中門緊閉,只是開了旁邊一道小門,只聽見一道如虎嘯龍吟般的男聲:“觀音菩薩,要見本尊,可以來我殿中,要讓本尊出殿見你觀音菩薩,哼,你級別還不夠。”
“放肆,白虎,你以為本座不敢殺你嗎?”觀音菩薩聽到白虎的話,讓觀音菩薩破防了,她真想一巴掌把白虎的這座宮殿給毀了,然後把白虎給強行鎮壓,做自已的坐騎。
“哈哈哈哈哈!觀音啊觀音,你以為憑你現在的能力,想殺本尊?別不自量力了,回去吧,本尊也不對你出手,那取經人已經離開了大唐,快去保護那和尚,完成你佛門的西遊量劫,要是你痴迷不悟,一定要在這兩界山胡作非為,本尊會讓你成為本尊的吃食你信不信?”白虎的聲音如雷霆一般,震的兩界山都微微顫抖。
觀音菩薩一聽白虎囂張無比的話語,氣的臉色蒼白,身體也微微發抖,她拿出玉淨瓶,取出裡面的楊柳枝,準備給白虎來個最強一擊。可她又用神識感受了自已的法力,觀音的怒火熄滅了,她默默地把楊柳枝插回玉淨瓶,託在左手,表情恢復如初,依舊是不悲不喜,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長出一口胸中惡氣,慢慢開口說道:“白虎道友,貧僧來這裡,是為尋那四名叛出我佛門弟子,要是他們來到這裡,還請白虎道友把他們交還於貧僧,讓貧僧帶回靈山,交於我佛如來處置。”
白虎冷哼一聲道:“叛出你佛門,觀音菩薩,那四人本尊可是看的很清楚,是你把四人趕出了取經隊伍,你怕那四人說出實情,丟你們佛門的顏面,遂起殺心,想來個殺人滅口,觀音菩薩,三界都言你是大慈大悲,可為什麼卻放不過那四個凡人呢?”
觀音菩薩一時語塞,她強壓心中的怒火,口中唸了一聲佛號道:“阿彌陀佛,白虎道友,本座也不和你爭辯什麼,可白虎道友你可要想清楚了,我佛門可不是你一個小小的大唐守護神能夠招惹的。”
白虎聽到觀音菩薩的威脅之言,他毫不在意的說道:“觀音菩薩,本尊能否招惹你佛門,就不勞你操心費力了,你還是操心你們佛門的西遊量劫該怎麼順利進行才是正道,別再想著算計別人了。”
聽了白虎的話,觀音菩薩一驚,心中不由地生出一絲不妙的念頭。觀音菩薩還想繼續問一下白虎說這話的意思,可是她發現,白虎的宮殿已消失不見。觀音菩薩站在虛空中,想了一會,然後運用法力,駕起祥雲,返回了南海菩陀山自已的道場。
觀音菩薩離開了,可是由於玄清四個和尚帶來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尤其是唐三藏,白虎和觀音的對話,一字不落地落入了他的耳中,這讓他對佛門,對菩薩的信仰有了一絲動搖,唐三藏的三觀有了一絲裂縫,心中升起了一絲戾氣。
孫悟空牽著馬,唐三藏騎在馬背上,緩緩前行,一僧一猴一馬,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中,默默無言,只有馬蹄聲“嗒嗒”地有節奏的響著,傳出很遠,讓人感覺周圍越發的幽靜空曠。
許久,唐三藏打破了這壓抑的氣氛,
“悟空,你說說看,菩薩為什麼不放過四位師兄,而要殺人滅口呢?正如白虎大神說的,菩薩不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大能嗎?可是為什麼不放過自已教下的弟子呢?”
“師父,這個弟子不知,弟子自花果山出生以來,只是一味地以自已的想法在三界行走,直到大鬧天宮被佛祖壓在這五行山下,而這五百年,俺老孫也沒接觸過幾個人,老孫已經忘了什麼是人心,什麼是道心,什麼是本心了。”孫悟空一臉平靜地對唐三藏說道,這對他平時一副桀驁不馴的性格判若兩人。
“阿彌陀佛!悟空,為師有你一路保護,西行一路縱然有著諸多艱難險阻,為師相信,悟空你定能保為師周全,可那四位師兄就難了,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到大唐,就算他們回到大唐,也會被佛門弟子所不容,他們的將來堪憂啊!”唐三藏憂心忡忡地說道。
孫悟空安慰唐三藏道:“師父放心,他們四人有白虎的庇護,定能順利的回到大唐,至於說他們在大唐遭到同門的排斥,大不了他們還俗,不至於無法生活。”
“阿彌陀佛!悟空你說的有理,也由他們去吧,悟空,你與為師說說,你都有些什麼本事?”唐三藏問孫悟空。
聽到唐三藏問自已的本事,孫悟空可就來興趣了,他興奮驕傲地對唐三藏說道:“師父,俺老孫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見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則量於宇宙,小之則攝於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一個筋斗雲可瞬間飛行十萬八千里。生有一雙火眼金睛,可看清三界一切生靈本源。俺老孫還有一兵器,是俺老孫從東海龍宮中所得,當時叫做‘天河鎮海神珍鐵’,又喚做‘如意金箍棒’。當年俺老孫大鬧天宮,也幸虧有此兵器,隨我心想變化,要大就大,要小就小。現在變做一個繡花針大小,收在耳內,等到用時,方可取出。”
說完,孫悟空拿出繡花針大小的金箍棒,說了一聲大,隨即金箍棒變成一根齊眉棍,被孫悟空在拿在手中,給唐三藏耍了一會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