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和孫悟空一邊聊天,一邊行路,師徒二人氣氛融洽,有說有笑。
孫悟空給唐三藏講述自已的輝煌過去,以他在及天庭地府的所見所聞。他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天宮的壯麗、神仙的神通以及地府的陰森恐怖。唐三藏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驚歎之聲。而唐三藏也不甘示弱,對孫悟空講起了大唐人間的一些風俗習慣,如節日慶典、婚姻習俗等。他還分享了自已在塵世中的經歷和見聞,包括與百姓的交流、民間普通人之間利益紛爭等。孫悟空聽得入神,時不時地提出問題,兩人討論得十分熱烈。
走著走著,唐三藏騎在馬上,看著在腰間圍著一圈樹枝的孫悟空,突然心生憐憫之情。他覺得這樣的裝扮實在太寒酸了,於是關切地說道:“悟空,待等到有集鎮,化些布料,為師給你做件衣服。”孫悟空聽後,心裡感到一陣溫暖。雖然他並不在乎外表,但師父的關心讓他感到無比幸福。他笑著回答道:“多謝師父!俺老孫倒是不在意這些,但能穿上師父親手做的衣服,也是一種福氣。”
師徒二人行進間,孫悟空道:“師父走快些,天色晚了。俺老觀那邊炊煙裊裊,想必是人家居住,我們趕早去投宿。”唐三藏聽後,策馬而行,徑直奔向炊煙處。
二人離近果然是一處院落,到了院門前下馬。孫悟空放下行李,走上前,大叫道:“開門!開門!”
院裡房間裡面有一老者,拄著柺杖走出來出,咯吱一聲開了門,看見孫悟空的面貌,好似個雷公模樣,身份一頓,口中自語道:“妖怪來了!妖怪來了!”
唐三藏前攙扶老者道:“老施主,休怕,他是貧僧的徒弟,不是妖怪。”老者抬頭,見了三藏的面貌清奇,心中稍稍安心,問道:“你是哪裡來的和尚,帶這面貌醜惡之人來我家?”
唐三藏道:“貧僧是從大唐皇朝來的,往西天拜佛求經。適路過此間,見天色已晚,特到你家借宿一晚,明天早上我師徒二人離開,萬望方便一二。”
老者道:“原來如此,也行,你們就在我家暫住一晚吧!”說著,把二人帶進屋子裡。
“老頭,你不認識俺老孫了?想當年,你在那五行山下還給俺老孫清除過頭上雜草,給俺摘過山桃吃,老頭你忘了?”孫悟空一把拉住老者說道。
“哦哦哦,我記起來了,原來是你啊,你出來了?不是那裡有神佛門的人看守著嗎?他們把你放出來了?”老者看著孫悟空,眼神中閃過一絲精光,對著孫悟空問道。
“是師父揭掉山頂上的佛貼,救俺老孫脫困,老頭,你們一家生活在這深山老林裡,就不怕山中野獸和那些隱藏在山中的歹人嗎?”孫悟空好奇地問道,而唐三藏也在一旁豎起耳朵仔細聆聽。
“野獸?歹人?他們是不敢來我家的,除非是活的不耐煩了。”老者霸氣外露,一股王霸之氣由內而外散發出來。
孫悟空一見老者如此氣勢,警惕地後退幾步,拿出金箍棒,厲聲問道:“你是誰?你到底想幹什麼?”
老者收起氣勢,微微一笑道:“孫悟空,你這潑猴,沒想到五百年過去了,你還是這麼暴躁,一點都沒有改變。”
孫悟空一臉疑惑地看著老者,心中暗自嘀咕:“這傢伙怎麼知道我的名字?難道他真的認識我?”
老者見孫悟空滿臉狐疑,笑著解釋道:“你不記得我了嗎?當年你大鬧天宮的時候,我們可是見過面的。”說著,老者又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孫悟空聞言,眼睛瞪得大大的,上下打量著老者,驚訝地說道:“你……你是……太上老君?”
老者點了點頭,微笑著說:“正是老夫。”
孫悟空收起金箍棒,看著太上老君有些戲謔地笑著說道:“原來是老君,俺多謝老君當年的那些金丹之恩!”
太上老君看著孫悟空,笑道:“孫悟空,老夫的金丹什麼時候給你了?金丹之恩?笑話,就任你猴頭的能力,還想要老夫的金丹,你想多了。”
這時,唐三藏也走過來,向菩提祖師行禮,恭敬地問道:“阿彌陀佛!敢問老君,您與悟空有何淵源?為何會出現在這裡?”
菩提祖師看了一眼唐三藏,眼中閃過一絲不快,緩緩說道:“老夫此次來到此地,與你們西天取經沒有任何關係,老夫賜你們一頓飯,住上一晚就西去吧!”
孫悟空一聽,眼珠子一轉,頓時計上心頭,笑著說道:“原來老君在此下凡隱居,那太好了!不過,老君,俺老孫還有一個問題想問您。”
太上老君微微一笑,示意孫悟空說下去。
孫悟空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問道:“老君啊,您剛才說你的金丹並沒有被俺老孫盜取,能不能告訴俺老孫,到底是怎麼回事?”
太上老君笑了笑,高深莫測地說道:“猴頭,想要得到事情的真相,為時還早,你也不要過於追根問底,知道的越多,對你越是不好,當然,只要你變得強大,知道了也沒什,但現在你還是和以前一樣就行了。以後,你要學會剋制自已的情緒,保持一顆平常心。只有這樣,你才能行的遠。”
孫悟空聽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太上老君接著說道:“此外,你要記住,在西行的道路上,要懂的察顏觀色,否則容易進入別人的圈套,做事要多留一個心眼,別遇到什麼事就打打殺殺。”
孫悟空聽到太上老君的話,滿不在乎地說道:“謝謝老君的教誨,俺老孫記下了!”
太上老君見孫悟空不可置否的態度,笑了笑,也沒有再說什麼,而是微微扭頭對唐三藏說道:“陳玄奘,你從大唐而來,去西天求取佛經,可是,身處這方世界中,就要用自已的心去體會,用自已的眼去看,慈悲善良會害人害已。”
唐三藏雙手合十,躬身施禮,說道:“阿彌陀佛,謹遵道祖教誨。”
隨後,太上老君起身,對唐三藏和孫悟空說道:“你二人就住在這間房裡,隔壁房間有吃食。”說完,就在原地消失不見。
孫悟空看著太上老君離去的方向,撓了撓頭,口中喃喃自語道:“這老倌,說了一大堆雲裡霧裡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皺著眉頭苦思冥想,卻始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後,孫悟空無奈地搖了搖頭,心想既然想不通,那就算了吧。他向來不喜歡鑽牛角尖,也沒有那麼多小心思。於是,他轉身去準備唐三藏的晚飯。
而此時的唐三藏,則是安靜地盤腿坐在地上,雙手合十,雙目微閉,口中唸唸有詞。然而,他的腦海中卻不停地迴盪著太上老君所說的每一句話,一遍又一遍,彷彿要將這些話語深深地刻入心底。
就在這時,一道細微的黑氣悄然出現在虛空中。這股黑氣以驚人的速度衝向唐三藏,並迅速鑽進了他的眉心之中。這一切發生得太快,甚至連一旁忙碌的孫悟空都沒有察覺到。
這絲黑氣,乃是此地億萬年積累下來的一絲戾氣,它猶如一道陰魂不散的詛咒,纏繞著這片土地和生靈。這絲戾氣並非一般的怨念或邪念,而是一種極度邪惡的力量,蘊含著無盡的惡意與毀滅。一旦被其沾染,便如同陷入無底深淵,難以自拔。
它將成為唐三藏未來的心魔,時刻困擾著他的修行之路。每當唐三藏試圖突破境界時,這絲心魔便會浮現心頭,讓他無法靜心修煉。而此時此刻,這絲黑氣已經悄然融入了唐三藏的靈魂深處,等待著合適的時機爆發出來。
要清除這種戾氣,就需要長時間的靜修,再輔以純淨大法力,方才能夠法除。然而,要想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進入唐三藏體內的戾氣,並沒有人第一時間發現,它隱藏在唐三藏心識海中,伺機而動。
在西遊這方廣袤無垠的世界中,存在著多種能夠對仙神人和凡人的精神神識產生影響的主流氣息。首先,地府被濃郁的陰煞之氣所籠罩;而人間則是浩然正氣;天庭和修行者們所處之地瀰漫著修行所需的靈氣;阿修羅界則充斥著魔氣。除了這些三界主要的氣息之外,還存在著遊離於三界各個角落的戾氣、惡氣、煞氣、凶氣等各種氣息。
三界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氣息,除了那些主流的氣息外,還有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卻最容易讓三界中的生靈感到頭疼的氣息。這些氣息非常隱蔽,一旦不小心被它們侵入,將會對三界生靈產生巨大的影響,其後果往往難以預料。
唐三藏受到了遊離氣息中最危險、最隱蔽且對人心靈影響最大的戾氣侵蝕。如果佛門能將六根清淨竹賜予他隨身攜帶,或者他能穿上觀音菩薩送給他的錦襴袈裟,也許就能避免受到這一絲戾氣的侵襲。然而遺憾的是,唐三藏將觀音菩薩贈送的錦襴袈裟視為珍寶,並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平時根本捨不得穿它。也怪觀音菩薩,他送給唐三藏的錦襴袈裟是一件極其珍貴的法寶,上面鑲嵌著七寶,具有水火不侵和驅邪避災的功能。華麗異常,對於一個凡人來說,誰敢隨意穿著這樣引人注目的寶物招搖過市呢?
就在這一絲戾氣的侵蝕之下,唐三藏的心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這一刻起,曾經那個慈悲為懷、心懷天下蒼生的唐三藏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內心充滿暴戾之氣,外表卻依舊和善,但實際上心狠手辣的唐三藏。
夜幕降臨,孫悟空伺候著唐三藏吃完晚飯後,看著唐三藏閉上雙眼睡去,自已則躺在一條長條木凳上,雙手墊在腦後,翹起二郎腿,目光緊盯著屋頂。白天太上老君所說的話語,如同一顆種子般深埋在孫悟空的心底,讓他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安。
孫悟空深知,如今自已是從五行山下出來了,可是他感覺自已又進了一個更大的圈套,再加上太上老君的一番話,他所處的局面已經變得極為複雜,而他和天庭、佛門之間的關係也許會因此而變的複雜。但他必須要弄清楚,自已被佛門鎮壓和曾經大鬧天宮的真相。
孫悟空何等聰慧,從太上老君幾句模稜兩可的話語裡,已經敏銳地察覺到自已似乎只是一盤棋局之中的一枚棋子罷了。那麼,究竟誰是那個幕後操縱一切、掌控全域性的執棋之人呢?是如來佛祖嗎?亦或是觀音菩薩?又或者是天庭的玉帝老兒?甚至有可能是太上老君本人?還有其他神秘莫測的存在也說不定……
想到此處,孫悟空心中一震,再也坐不住了,“噌”的一下站起身來,一屁股坐到凳子上,瞪大了眼睛,眼神之中閃爍著難以置信的光芒。他現在迫切需要找個人去證實這一切!然而,環顧整個三界,他又能去找誰尋求真相呢?難道要去找那些虛偽的天庭眾神嗎?開什麼玩笑!這些神仙們不過是當面笑嘻嘻地尊稱他一聲“大聖”,背地裡卻巴不得將他千刀萬剮。畢竟,誰讓他孫悟空攪亂了蟠桃會,害得他們數百年來唯一的生計都被斷絕了呢?而佛門那邊,更是不用想了。佛門為了他孫悟空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過沉重,那些佛門中人見了他,不給他擺臉色看就不錯了,自已還想去要個真相,還是洗洗睡吧!
孫悟空如今唯一可以尋求幫助的物件,便是三界之中那些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修行散仙了。這些散仙大多實力高強,如鎮元子這般,既不受天庭管轄,亦不被佛門束縛。然而,要想找到一位有能力與天庭和佛門相抗衡的散仙談何容易!即便真的找到了,又怎知對方會否願意見他這隻僅具太乙金仙初期修為的猴子呢?畢竟,他孫悟空的名聲雖響,但面對那些法力強大的散仙,恐怕他連面都見不到就被人家給轟出來。
孫悟空越想越頭疼,五行山下的五百年,讓孫悟空知道了什麼是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並且,他開始反思自已以前所做的事情,並有了反省和總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