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來到長安城外的土地廟後,便開始著手策劃如何讓李世民經歷遊地府的劫難。然而,如今的局勢卻變得複雜起來。原本按照佛門的計劃,如果一切順利,他們將可以利用涇河龍王的靈魂做文章,但玉帝的突然介入使得這個計劃落空。涇河龍王的靈魂已經徹底進入輪迴,無法再被利用,而大唐皇朝有氣運金龍保護,自已也無法在大唐境內製造風雨。這給觀音菩薩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此外,現在西遊量劫已經進入了關鍵時期,所有相關人選都已經準備就緒。然而,作為取經隊伍的核心人物,陳玄奘仍在化生寺裡吃齋唸佛,絲毫沒有踏上西行之路的跡象。而西天靈山佛祖方面則不斷催促著觀音菩薩,這讓她倍感壓力。此時此刻,觀音菩薩終於意識到,要想讓陳玄奘名正言順地走上西行之路竟然如此艱難。

被逼無奈之下,觀音菩薩下定決心,自已親自出馬,拘唐皇李世民的魂魄下地府,強迫李世民承認佛門在大唐的合法地位,並支援佛教在大唐的發展。

觀音菩薩等到三更時分,運用神通,偌大的長安城,戒備森嚴,觀音菩薩如入無人之境,很快進入長安城,來到皇宮上空。

觀音菩薩剛想要進入皇宮,就被兩位身穿金甲,手持金鐧的皇宮守護神給攔住了。

“觀音菩薩,人皇居住地不是你想來就來的地方,本尊勸你還是早早回去,從那裡來回那裡去,別打人皇的主意,若有菩薩不想再被玉帝懲罰,就收起你那個不著調的小心思。”一個金甲守護神用金鐧指著觀音菩薩大聲說道,絲毫不給觀音菩薩絲豪面子。

觀音菩薩看著這兩個金甲守護神,她用神識察看了兩個守護神的修行境界,再用神識感受了一下皇宮四周的情況,觀音菩薩驚恐地發現,這兩個金甲守護神的修為在太乙金仙巔峰境界,而且隱藏在四面八方的守護神還有不少,至少每個方位有兩個守護神在值守。自已有能力把這兩個金甲守護神給拿下,可別的守護神自已就沒有把握了,一旦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逃出去,向玉帝告狀,說自已干擾人間正常的執行秩序,那玉帝絕對會要了自已的命,就算菩提祖師求情都沒用。

更何況,觀音菩薩還不知道皇宮中是否隱藏著修為強大的大能,這要是貿然闖入皇宮,必定會引發一場軒然大波,不僅如此,這件事極有可能會牽連到佛門,影響西遊量劫的正常運轉。想到這裡,觀音菩薩不禁陷入沉思。

過了一會兒,她終於做出決定。只見她對著兩位金甲守護神雙手合十,行了一個佛禮,口中念道:“阿彌陀佛”,然後轉身離去,返回了土地廟。

回到土地廟後,觀音菩薩的臉色變得十分陰沉。她萬萬沒有料到,大唐皇宮的守衛竟然如此森嚴,規格如此之高。這顯然是玉帝對佛門發出的一個嚴厲警告,告誡他們不要拿凡俗間的皇帝來做文章,更不能在大唐國內肆意妄為。

如今,觀音菩薩明白,對大唐皇帝的謀劃已經徹底失敗。但她並未氣餒,反而將目光轉向了陳玄奘身上。雖然無法撼動大唐皇帝,但對於佛門弟子,觀音菩薩有著絕對的掌控力。她堅信,只要她願意,完全可以讓陳玄奘聽從她的命令,乖乖去西天取經。

此時,大唐皇宮的南面,一座名為“觀星殿”的建築矗立其中。這座宮殿氣勢恢宏,乃是大唐最為重要的占星觀測之地。而此刻,欽天監監正李淳風正端坐在主殿之中,閉目靜心,打坐修行。

突然,一股強大的氣息籠罩了整個皇宮。李淳風猛地睜開眼睛,心中一驚。他敏銳地感覺到,有一道極其強大的法身降臨到了皇宮上空。他定睛看去,竟然是觀音菩薩!他心中暗自思忖:“觀音菩薩親自前來,難道是為了皇帝陛下?看來她是有所圖謀啊!”

李淳風深知觀音菩薩此番來意不善,於是迅速取出符文,準備向天庭告狀。然而,就在這時,兩名身著金甲的守護神從天而降,出現在了觀音菩薩面前。他們以強硬的姿態勸退了觀音菩薩,使得觀音菩薩不得不離開皇宮。

李淳風見狀,長舒一口氣,收起符文,重新回到座位上,繼續打坐修行。彷彿剛才發生的一切都與他無關,觀音菩薩從未出現過一般。

如今的李淳風不僅是李世民的國師,更是大唐與天庭之間的聯絡人。儘管他的修為僅為人仙境界,但憑藉著在大唐和天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廣泛的人脈關係,他成為了一個不可小覷的人物。若是有人膽敢對當今人皇李世民不利,那麼即使李淳風自身實力有限,他透過符文傳遞資訊的速度也非常快,幾乎無人能夠阻止。即便是佛門的菩提祖師,也難以阻擋他的傳信,他完全在一瞬間可以完成向天庭求援。

李淳風腳步匆匆地來到主殿,對著供奉桌案前的香爐恭恭敬敬地點燃了三柱香,然後跪地參拜,嘴裡唸唸有詞。主殿內空無一物,只有一張供桌和一個香爐,主位中並沒有供奉神像,而是擺放著一座不知材質的木質神牌,看起來十分陳舊。

那座神牌上刻著四個黑色大字——鴻蒙至尊。李淳風參拜完後,輕聲說道:“祖師爺,淳風資質愚鈍,無法領悟高深的道意,修為也只能止步於此了。淳風給祖師爺丟臉了,請祖師爺恕罪。”

說完,李淳風深深地嘆了口氣,似乎有些自責。他站起身來,走到一旁的薄團上坐下,開始修行打坐,參悟經文,尋求悟性。

與此同時,觀音菩薩在土地廟裡一直待到天亮之前,才帶著惠岸離開。他們二人再次變回了最初的模樣,變成了一個年老的和尚和一個年輕的和尚。隨後,他們便朝著化生寺走去。

化生寺,乃是當今大唐國內規模最為宏大、僧侶人數最多的一座寺廟。在大唐國境內,所有的和尚都以能夠進入化生寺學習佛法為榮。化生寺堪稱大唐國內佛學的最高學府,從這裡走出的小沙彌,無論去到其他任何地方,都會受到尊崇,並毫不費力地成為當地寺廟的住持。

今日的化生寺,熱鬧非凡,正在舉辦一場盛大的辯經大賽。和尚們圍繞著小乘佛法展開激烈辯論,有人討論《受生度亡經》,有人研究《安邦天寶篆》,還有人探討《勸修功卷》,現場氣氛熱烈,熱鬧異常。

玄奘作為年輕一代的傑出代表,佛法造詣深厚,他與來自大唐各地的高僧一同暢談佛經,展現出卓越的才華和智慧。

觀音菩薩悄然走進人群,聆聽了片刻辯經後,移步至寺內懸掛大鐘的高臺之上。她輕輕揮動手掌,注入一絲法力,拍擊寺裡的大鐘,頓時發出一陣沉悶而悠遠的嗡嗡聲。

這突如其來的鐘聲打斷了眾人的辯經,和尚們紛紛停下手中動作,疑惑地望向大鐘處。這時,觀音菩薩高聲喊道:“你們這群和尚,只會談論‘小乘教法’,難道就不知道‘大乘佛法’嗎?”她的聲音迴盪在寺廟之中,彷彿要將整個世界都喚醒。

此話一出,所有和尚皆不明所以,他們自入佛門,只知小乘佛法,從沒聽過大乘佛法,他們都一臉茫然地看著觀音菩薩變化成的老和尚。

唯獨玄奘聞言,心中大喜,快步來到菩薩面前起手道:“阿彌陀佛,老師父,弟子失瞻,多有得罪。自我大唐立國以來,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是何物,只是小僧在一本典籍中,看到過大乘一說,還請老師父指點。”

觀音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玄奘聞言大喜,連忙問道:“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

觀音菩薩道:“在西天天竺國靈山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玄奘繼續問道:“那如何求得大乘佛法?”

觀音菩薩沒有馬上回答玄奘,而是帶了木叉,飛上虛空,遂踏祥雲,現出原法身,託著淨瓶楊柳。左邊是惠岸行者,執著法棍,抖擻精神。讓整個個化生寺所有和尚尼姑,朝天禮拜,口中稱呼“救苦救難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暗中運用神通,右手打出一道金光,沒入玄奘的眉心,隨後駕起祥雲,漸行漸遠,霎時間不見了蹤影。只見那半空中,緩緩落下一張簡帖,上有幾句頌子,寫得明白: “今有大唐諸僧,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當所有和尚看清楚觀音菩薩的佛頌以後,才知道觀音菩薩是要他們去西天求取大乘佛法。觀音菩薩在佛門的地位和影響力,使得這些和尚對於她所說的話自然是深信不疑。然而,當他們意識到這意味著要行走十萬八千里時,許多人的臉色都變得凝重起來。

在場大約有兩成左右年齡偏大的和尚,他們經歷過歲月的磨礪,深知路途遙遠且艱難,因此在內心深處便已經放棄了前往西天的念頭。另外六成以上的和尚則是那種隨遇而安的型別,他們被十萬八千里的距離所嚇倒,覺得自已難以承受這樣的艱辛。還有一成左右的和尚,他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所謂的大乘佛法,只滿足於研讀現有的小乘佛法即可。

在剩餘的一成和尚中,有些人看到了正果金聲的希望,心生嚮往,但卻沒有人敢於邁出第一步,成為那個吃螃蟹的勇者。畢竟,前方充滿了未知與風險,誰也不敢輕易嘗試。

就在所有人心中權衡利弊、猶豫不決之際,玄奘在觀音那道金光的影響下挺身而出。他雙手合十,目光堅定地看著天空,高聲說道:“阿彌陀佛,貧僧願意前往西天,求我佛如來,賜下真經!以渡我大唐愚昧的眾生靈!”

見玄奘出面,要去西天求取真經,化生寺內馬上成為拍玄奘馬屁的現場。

有人說道:“玄奘法師,您真是心懷慈悲啊!為了拯救天下蒼生,您甘願冒著千辛萬苦去西天取經,實在令人敬佩不已!”

還有人附和道:“是啊,玄奘法師,您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簡直就是我們所有人的楷模!您一定會成功取得真經,造福眾生的!”

當然,人群中也不乏一些人對此表示不屑一顧,小聲嘀咕著:“哼,這玄奘不過是個愛出風頭的傢伙罷了,真以為自已能取回真經?”

然而,更多的人還是選擇了支援和鼓勵玄奘,紛紛喊道:“玄奘大師,加油!相信您一定能夠完成使命,帶著真經歸來!”甚至有幾位僧人主動提出想要跟隨玄奘一同前往西天,與他並肩作戰。

面對眾人的反應,玄奘始終保持著平靜和堅定的表情,他深知此次西行路途艱險,但心中對於佛法的追求讓他義無反顧。

最終,經過一眾德高望重的各寺廟主持們的共同商議,決定選出包括玄奘在內的五名僧人,從長安城化生寺出發,踏上前往西天求取真經的艱難征程。

然而,若想西去求得真經,必須獲得大唐朝廷的許可,賜予玄奘等五人通關文書和渡牒。

當化生寺住持將玄奘西行取經的計劃呈報官府後,不久便收到了官府的回應,並得知他們將受到大唐皇帝的親自接見。

在大唐皇宮的御書房內,李世民在李淳風、馬周、李孝恭、李靖等大臣的陪同下,召見了玄奘等五位僧人。

李世民目光深邃,凝視著手中玄奘遞交的文書,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輕聲說道:“你們此次前往西天取經,朕原則上是同意的,但朕也有一個條件。在你們取經的途中,經過的每一個國家,無論是風土人情、風俗習慣、軍隊數量還是各個國家的關隘險地,你們都要詳盡無遺地記錄下來。這不僅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更是對你們的考驗。”

他微微一頓,接著道:“對於那所謂的佛經,你們可自行選擇是否帶回。但朕交給你們的任務必須圓滿完成,若將來朕派遣軍隊前往這些國家去驗證,而你們提供的記錄存在絲毫差錯,後果自負。然而,如果你們的記錄能對我大唐軍隊有所幫助,朕將恩賜在長安城為你們建造一座寺廟,以供你們參悟佛法。但是朕給你們說清楚,你們必須要把所記錄的東西帶回大唐,不管用什麼方法。”

李世民的聲音平靜如水,但其中蘊含的威嚴和決心卻令人不容置疑。他深知這次取經之行並非僅僅是一場宗教之旅,更是一次關乎國家利益和戰略佈局的行動。他希望透過玄奘等人的西行,獲取更多關於周邊國家的資訊,以便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和機遇。

玄奘其他四個和尚互相對視一眼,心中明白李世民的意圖。他們知道這次取經之旅已經不再單純是為了弘揚佛法,更肩負著為朝廷蒐集情報的重任。雖然心中有些無奈,但他們也明白這是皇上的旨意,無法違抗。

於是,玄奘恭敬地向李世民行禮,表示願意接受這個任務。他們將帶著使命踏上西行之路,努力完成皇上交代的任務,並期待著能夠順利回到長安,為大唐帶來更多的寶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