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唐皇朝開始清剿佛門勢力以來,已經有超過九成的寺廟被剿滅,這使得西天靈山的香火願力直線下降。而香火願力對於佛門來說,不僅僅是信仰之力,更是一種功德的體現。失去了這些,就等於切斷了佛門的修煉資源的來源。

這件事情對於佛門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因為它不僅影響到了佛門的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威脅到了佛門的根本信仰——功德。沒有了香火願力,也就意味著佛門失去了最重要的修行資源,這將嚴重影響到佛門的發展和傳承。

此時,靈山大雄寶殿內,如來佛祖正在召集佛門大會。他面色凝重地向所有佛陀、菩薩講述了大唐皇帝對佛門的態度和做法。聽完之後,大殿中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各佛陀、菩薩、羅漢、金剛都面露怒色。

“這個大唐皇帝真是太過分了!竟然敢對我佛門動手?”文殊菩薩憤怒地說道。

“是啊!我們必須給他們一個教訓,讓他們知道我佛門的厲害!”普賢菩薩也附和道。

“沒錯!我們應該立刻組織力量,對大唐發動攻擊,讓他們嚐嚐我佛門的怒火!”降龍羅漢激動地喊道。

一時間,大雄寶殿內群情激昂,大家紛紛表示要對大唐動手。然而,就在這時,如來佛祖卻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諸位,稍安勿躁。雖然大唐皇帝對我佛門不仁,但我們也不能輕易動武。畢竟,大唐現在的氣運金龍已成氣候,再者大唐境內有多少大能坐鎮,我們也不知道,我們還不宜與大唐刀兵相見。”如來佛祖緩緩說道。

眾人聽後,不禁陷入了沉思。他們深知這件事情背後隱藏的危機,一旦佛門和普通凡人國度開戰,天道將會不允,會給佛門降下毀滅性的天劫。並且開戰後會有成千上萬的生靈被牽扯,佛門殺業更重,他們以後的實力再難精進一步。而且,大唐境內,不知道隱藏著多少修行大能,一旦讓這些大能出手,他們佛門的損失絕對是巨大的,也是慘重的。可是,他們又不甘心就這樣被大唐欺負,心中充滿了矛盾和糾結。

“阿彌陀佛,請問釋尊,那怎麼辦?難道我們就這樣坐視不理嗎?”觀音菩薩問道。

如來佛祖微微一笑,說道:“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先派人前往大唐,讓大唐皇帝靈魂進入九幽地獄,讓大唐皇帝經過地獄的可怕教訓,然後再讓我佛門金蟬子做個法會,超渡亡魂,讓他在大唐境內廣建寺廟,同時開啟西行計劃,雙管齊下,一定要讓大唐皇朝遵我佛門為國教。”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這時,一旁的觀音菩薩上前一步,雙手合十道:“佛祖,貧僧願意前往大唐,完成唐王遊地府和指點金蟬子的計劃。”

如來佛祖看著觀音菩薩,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接著,如來佛祖又看向其他眾人,問道:“還有誰願意一同前往大唐,協助觀音菩薩完成任務?”

此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也都站出來,表示願意前往大唐,執行佛祖下達的任務。

觀音菩薩自從受到玉帝的懲罰之後,雖然在佛門中的地位表面上並沒有太大變化,但她敏銳地察覺到,自已在佛門中的話語權相較於以往有了明顯的下降。曾經那些對她畢恭畢敬的人,如今變得冷漠且愛搭不理,這讓觀音菩薩感到了一絲危機。

為了改變這種境況,觀音菩薩深知必須恢復自身修為,併為佛門出謀劃策。此時前往大唐,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於是,觀音菩薩雙手合十,恭敬地對如來佛祖說道:“阿彌陀佛,釋尊無憂,本座自願往大唐走一趟,完成唐王下九幽地獄的計劃和提點金蟬子的任務!”

如來佛祖微微頷首,看了一眼觀音菩薩,輕聲說道:“善!”隨後便閉上雙眼,進入了修行狀態。一時間,大雄寶殿內梵音嫋嫋,佛光璀璨。

觀音菩薩得到佛祖的許可後,帶領著惠岸,向著大唐的方向駕起祥雲離去。一路上,觀音菩薩心中暗自盤算著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務,為佛門爭取更多的利益。而惠岸則默默地跟隨著,他知道這次任務的重要性,也明白觀音菩薩所面臨的壓力。

天空之上,觀音菩薩和惠岸行者駕雲而來,來到大唐西方邊境上空時,他們卻突然停住了身形,因為他們被攔了下來,攔住他們的正是盤旋在大唐虛空中的氣運金龍。

“阿彌陀佛,本座來大唐尋找取經人,本座所行之事,乃符合天道執行,你個孽障竟敢攔阻於本座,你就不怕遭天劫嗎?”觀音菩薩看著眼前巨大的金龍,指著它怒聲說道。

此時的氣運金龍猶如一座綿延萬里的金山,其身軀之大足以護住整個大唐皇朝,而那雙如山嶽般大小的眼睛正死死地盯著觀音菩薩和惠岸行者,沒有絲毫退讓之意。

氣運金龍作為一個國家興亡的標誌,與國家緊密相連。它承載著國家的興衰榮辱,其形態和狀態反映了國家的命運。當國家繁榮昌盛、國力強盛之時,氣運金龍便會變得越發凝練堅實,甚至可能化為真正的金龍,守護國家的安寧。這一景象象徵著國家的強大和穩定,給人民帶來安全感和信心。

然而,如果國家衰敗、政治腐敗或戰爭頻繁,氣運金龍則會變得黯淡無光,甚至可能消散。這意味著國家正面臨危機,可能陷入動盪不安的局面。因此,氣運金龍的存在提醒著人們要珍惜和平、努力發展國家實力,以保持國運的昌盛。

氣運金龍與國家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一個整體。一旦氣運金龍消失,這個國家將會陷入混亂,內亂不斷;要麼被其他國家吞併,要麼走向覆滅之路。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國家遭受重大災難、內部矛盾激化或外敵入侵等情況下。此時,國家失去了氣運金龍的庇護,容易受到外界勢力的影響和衝擊,最終導致國家的崩潰。

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無法直接看到氣運金龍的存在。只有修為達到太乙金仙以上的修行者才能夠察覺到氣運金龍的存在。這些修行者憑藉自身的修為和神通,可以感知到氣運金龍的強弱,並根據此來判斷國家的運勢。如果一個國家的氣運金龍弱小且不穩定,那麼這個國家很可能處於困境之中,修行者可以趁機在這個國家裡搞風搞雨,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如果一個國家的氣運金龍強大且穩固,那麼這個國家將具有較強的抵禦外部干擾的能力,修行者也不敢輕易挑釁。

因此,對於修行者來說,瞭解一個國家的氣運金龍狀況至關重要。他們需要透過觀察氣運金龍的變化來把握國家的運勢,以便在合適的時候採取行動。同時,修行者也應該尊重國家的氣運金龍,不隨意破壞或干擾其執行,以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畢竟,氣運金龍代表著國家的命運,任何對其的不當干預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

而大唐皇朝的這個氣運金龍,現在的觀音菩薩是絕對不敢招惹的,畢竟這可是關係到整個大唐的國運。雖然她作為神仙有著翻江倒海的能力,可以輕鬆一掌覆滅一個國家,但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那麼就會面臨來自氣運金龍的強烈反噬。而且,這種行為還可能會招來天劫的懲罰,其可怕後果不是一般神仙能夠承受得了的。即便是道祖這樣的至高存在,也不敢輕易攻擊一個有氣運金龍守護的國家。因為一旦引發了天劫,將會給整個世界帶來巨大的災難和破壞,這是誰都無法承擔的責任。所以,面對大唐的氣運金龍,觀音菩薩只能選擇退縮,不敢輕易挑戰它的威嚴。

觀音菩薩緩緩地落下雲頭,雙腳輕輕地觸碰到地面。她決定從地面上徒步進入大唐,以顯示自已的虔誠和敬意。然而,這個決定並非易事,因為她必須小心翼翼,不能對大唐皇朝產生絲毫的敵意或不滿。否則,她將面臨氣運金龍的反噬,那對她來說將是一場災難性的後果。

觀音菩薩深知氣運金龍的力量,它代表著大唐的國運和榮耀,任何對大唐的不敬都可能引發其憤怒。因此,她必須保持冷靜和謙遜,用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她知道,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與氣運金龍發生衝突,並順利完成自已的使命和任務。

儘管如此,觀音菩薩心中還是有些擔憂。她不知道自已能否完全控制住內心的情緒,尤其是在面對一些可能讓她感到不滿的事情時。但她明白,這次來大唐皇朝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個人的感受,她必須放下一切對大唐皇朝的不滿,儘可能完成佛祖交待給自已的任務。

於是,觀音菩薩深吸一口氣,調整好自已的心境,開始踏上了前往大唐的旅程。

這一日,大唐長安城外化生寺,是唐皇李世民給佛門在長安城周管轄範圍內留下的唯一一座寺廟,寺廟規模宏大,和尚眾多。

佛門欽定的取經人陳玄奘已然成年。他自幼便被寄養於化生寺,由寺廟中的高僧撫養長大,並傳授給他佛法知識和修行方法。

在化生寺一眾和尚之中,陳玄奘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和才華。他對大唐現有留存的小乘佛經研究得極為透徹,理解深刻,見解獨到。他能夠從那些古老而深奧的經文裡領悟到佛法的真諦,並用自已獨特的方式加以闡釋。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玄奘在佛法研究方面的造詣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了年輕一代和尚中佛法研究的大師級別人物。他的講解深入淺出,讓聽眾們受益匪淺。許多和尚都將他視為榜樣,向他請教佛法問題,尋求指引。

若是沒有外界的干擾,沒有西遊量劫的發生,陳玄奘絕對有能力在小乘佛教方面開宗立派,成為一代宗師。他的智慧、悟性以及對佛法的熱愛,使得他具備了這樣的潛力和資質。

然而,佛門是絕不會容忍陳玄奘開宗立派的行為。作為西遊量劫中的一枚棋子,他毫無自主權,只能聽從佛門的擺佈,順從其安排。

陳玄奘自幼便在化生寺長大,他所經歷的一切事情以及接觸到的人物都是那些吃齋唸佛的和尚們。對於外界的社會生存法則,他幾乎一無所知。可以說,除了吃齋唸佛、研習佛法之外,其他方面他可謂一竅不通。這種單純而又無知的狀態使得他無法意識到自已正處於被操控的境地,也讓他難以擺脫佛門的控制。

觀音菩薩和惠岸行者終於來到了長安城外,兩人化為了一老一小兩位遊方僧人,他們一路前行,最終來到了長安城外一座小小的土地廟前。

看到兩位僧人前來,土地廟中的土地公立刻感受到了來人身上強大的法力。這位土地公身材矮小,頭髮和鬍鬚都已花白,他拄著柺杖,快步走到觀音和惠岸面前。土地公心中暗自嘀咕,不知道這兩人究竟是誰,竟然擁有如此強大的法力。於是,他決定先試探一下,看看能不能從他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線索。

土地公用眼神上下打量著觀音和惠岸,然後開口問道:“兩位高僧,不知你們到此有何貴幹?”

觀音微笑著答道:“我們師徒二人云遊至此,想在此借宿一晚,不知可否方便?”

聽到這話,土地公心裡稍稍放鬆了一些,但還是有些疑慮地繼續問道:“那不知二位來自何處?又要去往何方呢?”

觀音看了一眼土地公,心想此人倒是謹慎得很。她也不再隱瞞,直接表明了自已的身份:“我乃南海觀音菩薩,此次前來,乃是為了尋找取經人之事。”

土地公一聽,頓時大吃一驚。他沒想到眼前的這位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觀音菩薩,連忙作揖行禮道:“無量天尊,小仙不知觀音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望無罪!”

“無妨,你且自尋他處,你這小廟本座先用了。”觀音菩薩淡淡地說道,聲音平靜得彷彿一潭死水,沒有絲毫波瀾。她的目光掃過四周,似乎對周圍的環境並不在意,但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一種威嚴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過,本座來此你要保密,如若不然,本座讓你身死道消,靈魂永受九幽業火焚燒。”觀音菩薩的話語如同寒風一般冰冷刺骨,讓人不寒而慄。她的眼神中閃爍著冷漠的光芒,彷彿在警告對方不要輕易挑戰她的權威。

土地聽到這句話,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他瞪大了眼睛,驚恐地看著觀音菩薩,彷彿看到了世界末日的降臨。

“小仙知曉,小仙這就告辭!”土地惶恐不安地回答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恐懼和敬畏。他深深地鞠躬,額頭幾乎貼到地面上,表示對觀音菩薩的恭敬。

說完,土地轉身便想離開這個地方,卻因為過於慌張而跌跌撞撞。他一邊走一邊回頭張望,生怕自已的舉動會引起觀音菩薩的不滿。最後,他像是一陣風一樣,一溜煙消失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