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這次可謂是鐵了心,表面上是以剿滅佛門為藉口,實際上卻是向世家宣戰。世家擁有巨大的財富和複雜的人脈關係,朝廷中的大多數文官都出自這些世家,即使貧寒之人有驚天動地的才能,如果沒有世家的推薦,想要進入官場也是困難重重,甚至有些世家會極力打壓貧寒出身的官員,讓他們永遠無法出人頭地。此外,世家與他們支援的官員們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聯盟,掌握著大唐的實際行政權力,許多政令都是以維護世家利益為出發點。在世家之人看來,底層平民百姓如同草芥一樣微不足道,這些底層平民百姓就是他們的商品,是他們收割利益的倒倒黴蛋。

在大唐建國之前,隋朝皇帝統治時期,國家動盪不安,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隋朝皇帝熱衷於大興土木、頻繁發動戰爭,修建大運河和征伐高麗等行為使得民眾的生活負擔沉重不堪,民生困苦。同時,隋皇開設科舉制度,觸動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導致他們對朝廷產生不滿情緒,並暗中支援一些地方軍閥發起反叛。最終,隋皇被世家大族所殺害,整個國家陷入混亂之中。

與此同時,李世民的父親作為隋朝的重要官員,趁機起兵並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軍閥勢力。一些出身貧寒的有識之士看準時機,紛紛投身於李世民父子的麾下,為其效力。這些人憑藉著自身的才能和機遇,逐漸成為大唐的功臣,不僅改變了個人的命運,還提升了家族的地位,成為新的貴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曾經的屠龍勇士逐漸轉變為惡龍,開始欺壓百姓,剝削民眾,給大唐政治環境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而且,大唐王朝的世家,不僅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還掌控了全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資源,小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大至國家戰略物資如鹽鐵礦產等重要物資,幾乎全部掌控在世家手中。相比之下,以李世民為代表的大唐皇室所掌握的資源不到兩成,其餘的一成則分散在其他勢力手中。這種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使得李世民意識到必須採取行動來削弱世家的影響力。

然而,李世民手下的這些武將,在世家和那些讀書人眼中,卻被視為一群武夫,只懂得打仗殺人,缺乏文化素養和社會地位。這些為國四處征戰、戰功赫赫的將軍們,雖然被封為貴族,但在世家眼中,他們仍然只是低人一等的存在,無法與世家平起平坐。對於這些世家來說,只有透過讀書考取功名,才能真正進入上流社會,成為有頭有臉的人物。因此,即使是那些戰功卓著的將軍們,如李靖、秦瓊、尉遲恭等,也難以得到世家的認可和尊重。

如今的大唐,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局勢都異常穩定。國家軍事力量強大,人民生活也逐漸恢復到穩定狀態。李世民原本打算藉此機會休養民生,大力發展大唐的經濟實力。然而,世家大族的行為和觀念卻與他的理念完全相悖,甚至已經有了把控朝政的跡象。

李世民頒佈的諸多政令,往往無法走出通政殿,被世家大族所阻攔。更糟糕的是,前段時間涇河龍王引發了一場嚴重的洪災。這些大臣們竟然將此歸咎於上天對大唐的懲罰,並強烈要求李世民下達一份罪已詔。儘管李世民頂住了壓力,沒有聽從他們的建議,但這件事讓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丟盡了臉面。

這一系列事件,猶如一根根細針,深深刺痛了李世民的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刺痛逐漸演變成了他對世家大族的殺意。

李世民的計劃很簡單,就是把代表世家大族的官員困在通政殿上,讓他對世家大族動手的訊息無法傳出去,等到把世家大族清剿的差不多了,再恢復他們的自由,可同時也要追究這些人違法犯罪的法律責任,讓他們付出生命的代價。

李世民站在長安城頭,目光堅定地看著遠方,心中充滿了決心和信念。他深知要想讓大唐真正繁榮昌盛,必須解決世家大族和佛門佔地過多、欺壓百姓的問題。於是,他毅然決然地下令,將世家大族和佛門所佔土地全部收歸國有,然後分配給平民百姓。這樣一來,百姓們擁有了自已的土地,可以安心耕種,生活也有了保障。同時,李世民還下令給老百姓提供糧種,減輕賦稅,取消各種苛捐雜稅,免除遙役。這些舉措極大地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此外,李世民還決定重開科舉制度,選拔大量的貧寒出身的有識之士進入官場。這一舉措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為社會底層的人才提供了上升的通道,使得大唐的政治生態更加公平公正。

在李世民的努力下,大唐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他們感激涕零,紛紛在家裡設立長生牌位,祈求他們的皇帝長命百歲,永世英明。他們知道,如果沒有李世民的改革,他們可能還在貧困和壓迫中掙扎。而現在,他們終於過上了安穩幸福的生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唐皇朝的國運並沒有因為對世家大族和佛門的清剿造成殺戮而有所下降,反而越來越強盛。守護大唐的氣運金龍與虛擬的影像也逐漸變得凝實起來。每天都有更多的人感受到大唐的繁榮和強大,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終於,當大唐軍隊成功收拾完國內的世家大族和佛門後,氣運金龍徹底凝聚成了一條五爪金龍,盤旋在大唐皇朝的上空,守護著大唐皇朝的千萬子民。這條金龍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象徵著大唐的輝煌和榮耀。它的存在讓人們感到安心和自豪,也讓大唐周邊國家對大唐充滿了敬畏。

李世民對那些尸位素餐、貪汙腐敗、只為世家大族服務的官員展開了殘酷的大清洗。朝堂之上,所有官員都戰戰兢兢,老老實實地幹著自已的本職工作,為大唐的繁榮富強貢獻著自已的每一份力量。

而被李世民困在通政殿的官員們,則時刻面臨著被公佈罪行並被拖出去斬首伏法的威脅。每一次公佈罪行時,那顆死不瞑目的人頭都會在通政殿的一眾官員中傳閱,彷彿是李世民在用這種方式警告他們:“你們若敢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你們的下場!”

這種恐怖的氛圍籠罩著整個通政殿,讓官員們不敢有絲毫懈怠和違抗。他們深知,李世民的手段狠辣,一旦犯錯,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他們只能乖乖地聽從李世民的命令,努力工作,為大唐和大唐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消逝,通政殿內的百十名官員一個接一個地被處決,最後只剩下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李道宗等寥寥幾人。他們面面相覷,心中充滿了死亡的恐懼和不安。

李世民緩緩走進通政殿,目光犀利地掃過眾人,然後開口說道:“諸位愛卿,現在可有何話要對朕說?你們儘管有什麼說什麼,畢竟你們的時日也不多了。”他的語氣平靜,但卻帶著一種無形的壓力。

幾人聽到這句話,身體猛地一震,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他們萬萬沒想到,李世民的手段竟如此殘酷和高明,讓他們陷入了絕境。此刻,他們腦海中一片空白,不知該如何回應。沉默籠罩著整個通政殿,彷彿時間都凝固了。

房玄齡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臣以為世家大族和佛門……”然而,他的話還未說完,就被李世民打斷。“房卿,你不必再說了。朕已經讓世家大族和佛門在大唐境內消失了,現在替他們求情也晚了。”李世民的聲音冰冷而堅定。

房玄齡無奈地退下,心中滿是苦澀。他知道,此時再多的言語都是徒勞,只能等待命運的裁決。其他幾人也紛紛低下頭,不敢直視李世民的目光。通政殿裡再次陷入了死寂之中,只有沉重的呼吸聲在空氣中迴盪。

見幾人都沉默不說話,李世民站起身,來到幾人面前,眼神銳利如鷹隼,掃視著眾人,說道:“既然你們不想說,那朕就給你們說說。”他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帶著不容置疑的氣勢。

說著,李世民緩緩來到李道宗面前,臉上露出一絲冷笑,冷哼一聲說道:“道宗,你做為皇族李家在朝中的第一人,朕一直對你寄予厚望,本想封你為親王,但沒想到你竟然站在了世家大族和佛門的一邊,與他們勾結,妄圖分裂我大唐江山!而且,你的家人在晉陽肆意妄為,跑馬圈地,強買強賣,濫殺無辜,私自加收各種賦稅,搞得民不聊生。難道這些事你會一無所知?”李世民的目光如同利劍般刺向李道宗,讓他不禁打了個寒顫。

李道宗臉色蒼白,額頭上冒出冷汗,他連忙跪下,顫抖著說道:“陛下,臣......臣確實不知此事,請陛下恕罪!”但李世民並沒有理會他,而是轉身來到長孫無忌面前。

長孫無忌心中一緊,知道大事不妙。李世民的眼神變得冷酷無情,冷聲說道:“無忌啊,你家作為皇后孃家,享受著無盡的榮華富貴和高官厚祿,而你們長孫家卻不以皇朝利益為重,反而縱容家屬在長安城中橫行霸道,欺壓百姓。甚至你的那個兒子竟然與人密謀叛亂,簡直罪大惡極!你以為憑藉皇后孃家的身份,朕就不敢動你長孫家嗎?”

長孫無忌的臉色變得異常蒼白,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下來,他渾身發抖,彷彿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他跪在李世民的腳下,不斷地磕頭,額頭與地面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彷彿他正在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已的恐懼和求饒之情。

李世民慢慢地走到房玄齡和杜如晦的面前,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失望和憤怒。他靜靜地注視著兩人,看著他們那面如死灰的表情和顫抖不止的身體,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長嘆一聲,語氣沉重地說道:“房遺愛和杜荷密謀造反的事情,你們是否知情?不要試圖在朕面前狡辯,密謀造反可是要誅連九族的,這一點你們應該清楚。”

李世民的話如同晴天霹靂,讓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大驚失色。他們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眼中充滿了絕望和恐懼。他們知道,一旦被捲入謀反的罪名,不僅自已的性命難保,整個家族也將遭受滅頂之災。他們只能跪下磕頭,希望能得到李世民的寬恕。然而,他們內心深處明白,無論如何辯解都已無濟於事,因為皇帝既然敢說出這樣的話,就意味著他已經掌握了確鑿的證據。此刻,他們所能做的只有央求李世民饒他們一命。

李世民一步步走到魏徵面前,每一步都帶著沉重的壓力,彷彿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靜止了。他用一種平淡得近乎冷漠的聲音緩緩說道:“魏卿,你為人正直,敢於直言進諫,是所有文臣之典範,也是世間士子的典範。然而,魏卿啊,你在子女的教育上卻非常失敗。”

魏徵聽到這裡,臉色變得蒼白如紙,但他仍然挺直了身子,沒有絲毫退縮之意。

李世民繼續說道:“魏叔瑜現在是在豫州刺史任上吧?魏叔璘現任潞州刺史吧?他們在豫州和潞州所做的事情,你可知道?朕告訴你,他們在各自的轄區內貪汙受賄,巧立名目,變著法地壓榨百姓。更為可恨的是,他們竟敢私自招募私兵!魏卿,你是不是想要朕的皇帝之位啊?”說到最後一句時,李世民的語氣已經變得異常嚴厲,彷彿要將魏徵穿透。

通政殿內,氣氛凝重得彷彿能滴出水來。所有的大臣們都恭敬地跪在地上,頭深深地低著,不敢抬頭直視皇帝的眼睛。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目光緩緩掃過每一個人的臉龐,最後停留在前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痛惜之情,彷彿心中有千言萬語卻無法說出。

這些大臣們都是他曾經的得力助手,曾陪伴他南征北戰,共同登上皇位。他們出謀劃策,盡心盡力,為大唐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如今的他們卻被各自的利益和權力所迷惑,漸漸與他離心離德,不再像從前那樣忠誠於自已這個皇帝,不再忠誠於大唐皇朝。

李世民的心情沉重而複雜,他深知這些大臣們已經成為了他皇權之利刃下的犧牲品。他們的命運註定如此,無法逃脫。他長嘆一聲,感慨萬分,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奈和悲傷。在這一刻,他意識到,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可能在權力和慾望的誘惑下背叛自已。他感到一陣孤獨和無助,但作為皇帝,他必須堅定地維護皇權的尊嚴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