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的話音剛落,還未等李世民表態,又一道洪亮的聲音響起:“陛下,臣贊同諫議大夫所言。”眾人循聲望去,只見說話之人乃是當今太子的老師——孔穎達,他不僅是孔聖人的第31代傳人,更是當世文人學子的領袖人物。
緊接著,那些代表世家利益的官員們紛紛附和魏徵的諫言。在滿朝文武之中,除了兩位丞相房玄齡和杜如晦以及極少數出身貧寒的官員之外,其餘人皆表示希望皇帝能停止對佛教的打壓。此時,蕭瑀也站了出來,表示支援魏徵的觀點。然而,武將們卻對此毫無反應,因為他們深知,若想在這朝堂之上站穩腳跟,唯有憑藉戰功方可實現。他們渴望著戰爭,期望透過戰爭來換取更高的官位和爵位。
李世民看著烏泱泱一眾文官,沒有馬上發表意見,只是看向房玄齡和杜如晦。
兩位丞相感覺到李世民的目光看向自已,知道這個時候該自已表態的時候到了,作為文官官位及地位最高的兩位大佬,面對此情此景,不論二人是什麼想法,都是要做出表態的。
房玄齡看到這些文臣,臉色微微一變,他似乎想到了什麼,但卻沒有說話,只是低頭沉思著。而身旁的杜如晦則是一臉堅定地走出班列,拱手向皇帝行禮後說道:“陛下,臣也認為應當停止對佛門的壓制,讓其自由發展。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明確目標和條件,以確保佛門的發展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房玄齡聽了這話,心裡不禁一沉,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他深知杜如晦的為人,這位一向穩重的大臣竟然說出這樣的話,必定有著自已的考慮。然而,房玄齡也明白,無論他們是否同意對佛門進行限制,和如今的局勢,皇帝軍權在握,都已經變得異常複雜,一個不慎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此刻,房玄齡意識到,文官們已經觸動了皇帝的敏感神經,他們的行動已經有了逼宮的跡象。對於一個歷經戰火、戰功赫赫且殺伐決斷的皇帝來說,這種挑戰是絕不容忍的。一場風暴即將來臨,而他作為其中的一員,必須謹慎應對。
房玄齡心中長嘆一聲,臉上浮現出苦澀的神情,對著李世民深深一拜後說道:“陛下,以前佛門的確給我們大唐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俗話說得好,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為了防止佛門日後再次影響國家的穩定,所以臣認為,佛門絕不能再重新崛起,並且需要加大打擊力度,將其從我國徹底清除。”
李世民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深意,靜靜地看著房玄齡,並沒有立刻回應他的話。過了一會兒,他緩緩扭過頭去,看向站在一旁的武將代表李道宗,似乎在等待著他的看法和意見。整個朝堂陷入一片安靜之中,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接下來的討論和決策。。
李道宗走出佇列,上奏道:“陛下,臣有一言,佛門絕對不能任由其發展壯大。這些和尚和僧侶們,不從事生產活動,整日只是吃齋唸佛,卻想方設法從普通百姓身上剝奪各種利益。而且,他們表面上口口聲聲說我佛慈悲,但背地裡卻幹著令人髮指的壞事,如作奸犯科、偷雞摸狗等,簡直如同強盜一般。因此,臣認為佛門必須被消滅,而且要徹底剷除。”
其他武將們紛紛出列請命,自願領兵去清剿佛門,武將中反應最激烈的要算尉遲恭、李靖和程咬金三人。
這三人都是久經沙場、戰功赫赫的實權將軍,他們曾經親身經歷過佛門的惡行和對國家的危害。他們看到了那些被佛門所控制的國家,那裡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朝不保夕。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國家的寺廟卻修建得金碧輝煌,和尚們吃得肥頭大耳,紅光滿面。他們在大街上橫行無忌,強買強賣,甚至對普通百姓大打出手,打死人性命更是家常便飯。這些場景深深地刺痛了他們的心,讓他們對佛門的憎惡之情愈發強烈。
他們深知,佛門的存在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福祉。他們不能坐視不管,必須挺身而出,用武力來維護國家的和平與安寧。他們相信,只有徹底清除佛門這個毒瘤,才能讓國家重新煥發生機,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他們毫不猶豫地站出來,請纓領軍出征,決心要將佛門一舉清剿。
儘管李世民曾多次對佛門採取打擊行動,但由於得到了世家和高官的暗中支援,一些和尚眾多、規模宏大的寺廟依然保持著原樣,繼續我行我素。這種情況的發生,與世家和朝中官員的支援密不可分。許多世家和高官的家屬甚至選擇剃度出家,成為和尚。而這些世家和高官則會想方設法為他們所支援的佛門提供政治庇護,以確保其能夠繼續存在和發展。
李世民心中的計劃猶如一張宏偉的藍圖逐漸展開,而這張藍圖的核心便是利用對佛門的清剿運動作為掩護,悄然對世家出手。他深知這些世家歷經千年,勢力龐大,但卻常常不尊皇權,與佛門勾結,嚴重影響了朝廷的統治。
他所追求的是將皇權高度集中,讓大唐的政令能夠順暢無阻地傳達至每一個角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大唐盛世,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他渴望看到一個人人都能擁有土地耕種、不愁溫飽的大唐盛世王朝。為此,他必須剷除那些阻礙國家發展的世家勢力,打破他們的壟斷,重新分配資源,讓全大唐朝的人民都受益。。
這個計劃需要精心策劃和執行,不能有絲毫差錯。李世民明白其中的風險,畢竟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世家們掌握著各種社會資源,把持著朝局,沒有世家的同意,李世民想要提拔一個寒門官員也很困難。但李世民也堅信,自已掌握著軍權,清剿世家有風險,但是他只要找個合適的理由和機會,就能讓那些世家消失在大唐這個國家。
李世民從龍椅上緩緩站起身,走到眾大臣中間,揹著雙手,來回走了幾趟,慢慢說道:“佛門?很好,佛門好手段,竟然讓朕的股肱之臣成為他們佛門的走狗,朕真沒想到啊,堂堂我大唐的這些享盡我大唐朝給予榮華富貴,高高在上的高官厚祿的官員,不為朝盡心盡力,卻為一群吸國家血,吃人民肉的禿驢求情,為佛門做保護傘,真是讓朕心寒啊!”
說著,李世民走到御案後,高聲宣旨:“御林軍總管李勣聽旨,包圍通政殿,從現在開始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離開通政殿!”
“臣遵旨!”李勣大聲答應一聲,隨即走出通政殿外,布調兵遣將,幫封鎖通政殿。
李世民的這道命令,讓在通政殿的文武百官大驚失色,他們不知道李世民接下來要幹什麼,但絕對是對他們不利的。
緊接著,李世民的第二道聖旨下達:“李孝恭、尉遲恭、程知節、李靖、蘇定方、薛仁貴、張士貴、馬三寶點齊本部,分別從東方依次進軍,清剿所有地方佛門勢力,秦瓊負責清剿京城地區佛門勢力。朕賜你們便宜行使之權,不論是誰,要是阻攔你們清剿任務,格殺勿論。”
“陛下不可啊!陛下,要是陛下行全國清剿佛門勢力的運動,勢必會引發佛門大能的瘋狂報復,這對我們大唐可是滅頂之災啊!請陛下明察!”蕭瑀一聽李世民要滅佛,撲通一聲跪在李世民面前,痛哭流涕地大聲勸諫道。
魏徵也跪在地上大叫道:“陛下,如此對佛門動刀兵,行如此殺劫,陛下定會在史書上留下萬古罵名,還請陛下三思!”
剎那間,整個大殿上的官員們一大半跪在地上,替佛門求情。
李世民冷著一張臉,沒有理會蕭瑀及其他大臣,反而質問魏徵:“魏卿,朕記得你還兼任著天庭的人曹官一職,朕滅佛門,你魏徵不支援還則罷了,為什麼還要替佛門求情,不知魏卿你的屁股坐在那一邊了?難道佛門給魏卿也授於了什麼職位?還是你魏徵收了佛門的好處?”
魏徵被李世民問的一時語塞,只能強行辯解道:“這…………陛下,臣只是認為,陛下不應該再造殺孽………”
李世民大吼一聲,打斷了魏徵的話:“夠了,你們都別再說了,誰要是再阻攔朕,朕滅你們九族!朕滅佛門勢力,他們佛門大能要報復,可以,就讓他們來好了,朕都一力承擔。但是,朕希望你們和佛門沒有勾結,一旦被朕查出誰與佛門勾結,別怪朕滅你們九族!”
一眾替佛門求情的官員們見李世民發怒,都不敢再說話了,大殿中陷入了一陣死寂。
李世民見一眾武將還傻站在這裡,面露殺氣,寒聲說道:“李孝恭,李靖你們這些武將也不聽朕的命令了嗎?”
“臣遵旨!”李孝恭、李靖等武將連忙跪下領旨,然後快步走出通政殿,執行李世民的旨意。
通政殿中又恢復了平靜,沒有人說話,只能聽到粗重的呼吸聲。
李世民坐在龍椅之上,看著跪在地上的文武大臣,冷笑一聲,說道:“蕭瑀,你們蕭傢俬藏甲冑,私造兵器,私訓死士五千人,蕭右相,你這是要幹什麼,是不是你想過一過皇帝的隱?”
蕭瑀一聽,他知道,他家的事犯了,他私藏甲冑,私造兵器,訓練死士只是想要幫助太上皇復辟,可這蕭瑀敢說嗎?說自已是受太上皇的命令才做這謀逆之舉,這一旦說出來,恐怕他活著走不出通政殿,只能跪在地上瑟瑟發抖,不敢再說一句話。
“魏卿,上個月十三日,有五名僧人從你府後門進入到你府上,隨後就有十輛蒙著黑布的馬車從後門進入你府,朕問你那日馬車中裝的是什麼東西?”李世民問道。
李世民繼續說道:“杜卿,你的兒子杜荷每個月都要去寺廟上供,杜荷每次去寺廟帶著大批護衛,去時甲冑明亮,刀槍劍戟應有盡有,回來時什麼都沒有,兩手空空,杜卿,你給朕解釋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王珪,你老家的人在太原搶佔良田,強行奪取別人財產,甚至連朕之宗廟都被你們王家強佔,可你王家卻在太原城大修寺廟,收留一些犯下滔天大罪的匪徒,讓他們出家做和尚,而在夜晚,這些和尚為你們王家殺人放火,怎麼你王家想要做皇帝不成?
孔穎達,你們孔家在曲阜,跑馬圈地,在曲阜,只知你孔家,不知我大唐王朝,曲阜成了你孔家的私有財產,你孔家在曲阜一手遮天,胡做非為,甚至把朕任命的縣令都被你孔家明目張膽地殺了,怎麼,你孔家要改朝換代不成?”
李世民每問一個人,那個人就跪下求饒,渾身顫抖,冷汗直流,自知自已和自已的家族所犯罪行是誅九族的大罪,他們所犯之罪天怒人怨,馨竹難書,令人髮指。
李世民說的口乾舌燥,但他越說越憤怒,最後,把在場的官員和他們家族犯罪證據讓太監發給他們,讓他們自已去看。
李世民喝了一口水,繼續下旨:“傳旨,讓負責巡視長安城建設的長孫無忌和其子長孫衝進殿面聖,朕要看看,朕的皇后的孃家人有多麼的貪婪與可惡,他們長孫家所犯之罪是何等的殘忍血腥。”
等傳旨太監離開,李世民下旨:“李孝恭、屈突通、劉弘基、段志玄、殷開山、柴紹,拿上所有證據,帶上本部兵馬,把這些犯罪之人臣誅三族,財產沒收充入國庫,田地歸還當地百姓,其間若有反抗者,誅九族!”
李孝恭等人齊齊下跪,領旨按各自分工,去執行李世民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