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如來佛祖沉默不語,玉帝準備下旨,這時,菩提祖師換了裝束,一副苦行僧打扮,赤腳來到天庭,他要單獨和玉帝就觀音菩薩私造聖旨事件進行私下談判。
菩提祖師知道,想要讓玉帝放過觀音菩薩,是不可能在靈霄寶殿這種場合堂而皇之的討論的,而是要進行一場私下的交易。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更多的麻煩。
於是,菩提祖師向玉帝請求,希望能與他進行一次私下的會談。玉帝猶豫了一下,但最終還是答應了。他們來到通明殿,把所有在此值守的兵士宮娥打發出去以後,兩位大能就開始談判了。
菩提祖師開門見山地說:“陛下,我知道您對觀音菩薩的行為感到憤怒。但請您看在我的面子上,能否給她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玉帝皺起眉頭,語氣堅定地回答道:“菩提祖師,觀音菩薩私自偽造聖旨,這是嚴重違反天規的行為,形如造反。如果不嚴懲,如何維護天庭的威嚴?”
菩提祖師微微一笑,從懷中取出一件神秘的法寶,遞給玉帝:“陛下,這件法寶名為‘如意八寶功德清靜竹,’它可以讓人心靜如水,妙用無窮,對於我們修行之人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防止在修行中走火入魔。本座用此寶作為交換,希望您能放過觀音菩薩。”
玉帝接過如意八寶功德清靜竹,他看了一會,順手放在案几上,思考片刻後,說道:“菩提祖師,雖然你的的提議很有吸引力。但是,觀音所犯可是死罪,你就這樣用一件後天靈寶,想讓朕饒恕關音,你以為朕真的是好欺不成?”
菩提祖師連忙解釋道:“玉帝息怒,我知道這件後天靈寶想換取觀音菩薩一個自由之身遠遠不夠,但我也是匆匆趕來,身上並沒有攜帶太多珍貴之物。但請陛下相信,佛門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只求能保住觀音菩薩的性命,不將她關進九陰煉獄。”
菩提祖師深知此事關係重大,如果觀音菩薩真的被玉帝關進九陰煉獄,那後果不堪設想。觀音菩薩是佛門中的重要人物,她所代表的勢力龐大且影響力深遠。如果她失去自由,其所屬的勢力必將分崩離析,可能會轉而投靠其他勢力,這無疑會動搖如來佛祖的地位和權力,對整個佛門造成巨大沖擊。更為嚴重的是,這可能會影響到西遊量劫的程序和結果,給佛門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無論如何都要盡力保下觀音菩薩。
玉帝聽後,沉思片刻,緩緩說道:“菩提祖師,你也明白朕的難處,觀音菩薩犯下大錯,三界上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觀音菩薩偽造聖旨之影響惡劣,如此明目張膽地挑戰天庭權威,所以觀音必須受到懲罰。不過,既然你們佛門如此誠懇,朕可以考慮給你們一個機會。但具體條件,還需要進一步商議。”
菩提祖師聞言大喜,連連點頭道:“多謝陛下開恩,只要陛下能夠饒過觀音菩薩,一切條件都好商量。”他心中暗暗鬆了口氣,知道事情有了轉機。接下來,他將與玉帝一同商討具體的解決方案,以確保觀音菩薩的安全,並儘量維護佛門的利益損失到最低。
玉帝坐在龍椅上,他看著菩提祖師,笑著開口道:“佛門必須拿出五件後天至寶賠付天庭,觀音菩薩將受到鞭刑五百、雷電風火刑罰以及在太上老君煉丹爐中經受七七四十九天的鍛烤之刑。此外,如來佛祖因負有管教和監督不嚴之罪,受到鞭刑一百。菩提老祖,朕就這樣決定了。”
聽到玉帝的話,菩提祖師的臉色瞬間變得漆黑如鍋底。然而,儘管心中充滿了憤怒,但他深知,此刻並非與玉帝翻臉的時機。他深吸一口氣,強忍著內心的不滿,咬著牙說道:“既然陛下已經做出了決定,那麼就這樣吧。五件後天至寶將會在不久後送到陛下手中。我只希望屆時能見到一個完整無缺的觀音菩薩。告辭!”說完,他轉身離去,身影消失在了通明殿中。
看到氣憤離去的菩提祖師,玉帝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對於菩提祖師的憤怒,他並未放在心上,因為這正是他所期望的結果。他有意激怒菩提祖師,目的是引出佛門背後隱藏的幾位大能。這些老傢伙隱藏得極深,不斷變換身份,隱居於三界之間,宛如潛伏在黑暗中的殺手,時刻準備給予他致命一擊。
與此同時,觀音菩薩因為私自偽造聖旨而遭受了嚴厲的懲罰。經過一輪輪的責罰,她的修為境界從大羅金仙巔峰驟降,直接滑落至金仙巔峰,整整掉了兩個大境界。而如來佛祖則受到了一百鞭刑,但由於其強大的實力和深厚的修為根基,修為境界並未受到影響。然而,儘管如此,那皮肉之苦也需要他花費一段時間來恢復。
這一次的殺雞儆猴,讓玉帝和天庭的權威一時無兩,天庭一部分搖擺不定的神仙,徹底的倒向了玉帝。一些與佛門暗通款曲的神仙與佛門進行了割離。而原先忠於玉帝的神仙們,現在對玉帝的忠心更是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
荊棘嶺,菩提祖師和四名道士打扮的人正襟危坐,他們圍坐在一張石桌旁,每個人的面前都擺放著一個精緻的白玉杯,而當中則放置著一隻精美的青銅壺,上面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鳳圖案,整個畫面顯得古樸典雅。
菩提祖師輕輕端起茶杯,輕抿了一口茶後,面色平靜地緩緩開口道:“諸位,如今天庭對於我們的壓制與逼迫愈發強烈,且我們在天庭的佈局已被盡數摧毀,從當前的局勢來看,若想從天庭內部尋找突破口已是不可能之事,因此,我們唯有將目光投向天庭之外,另尋他法。”
接著,他轉頭看向四人,眼神堅定地說:“本座安排你們隱匿在這八百里荊棘嶺中默默發展勢力,可以說這片荊棘嶺完全處於我們的掌控之中。這些年來,你們四人不辭辛勞地苦心修煉,並積極培養壯大我們的軍隊,你們做得非常出色!希望你們能夠再接再厲,全力以赴,爭取早日讓我們的軍隊規模達到百萬之眾。”
“是,謹記尊者之命,我等定為佛門發揚光大盡心盡力!”那個身材高大,身型消瘦的道士一臉肅穆地說道,他身旁的其他三個道士也都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好了,本座就告辭了!”菩提祖師平靜地說完後,身形微微一晃,便瞬間消失在了原地。
看著菩提祖師離去,四人對視一眼,然後默契地一同走向石凳坐下,沉默片刻之後,其中一個綠髮紅顏的道士忍不住開口道:“大哥,我們真的有能力與天庭對抗嗎?如果佛門最終勝利,我們自然會被視為功臣,但若是失敗,我們恐怕就只能淪為炮灰了。到那時,不僅我們八百里荊棘嶺的百萬子孫將化為灰燼,就連你我兄弟也不得不隱姓埋名,從此無法再在這方世界露面了。”
“唉!你說的這些我又怎麼會不知道呢,但問題是我們的命脈被人握在了手中啊!菩提祖師的手段我們都見識過了,如果不聽他的話,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所以,現在除了給人家當擋箭牌,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也許未來會有轉機也說不定。現在我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好了,大家都散開吧,各自做好自已手頭的工作,千萬別露出任何破綻!”說完,那個帶頭的道士轉身離去,而另外三個人則是無奈地搖了搖頭,嘆息著四散而去。
……………
此時的大唐長安城,已經從涇河龍王的破壞中逐漸恢復過來。在唐王李世民的領導下,長安城百姓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使得這座古老的城市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然而,儘管表面上看起來一切都已恢復如初,但實際上,這場災難給長安城帶來的影響卻遠未結束。
太極宮內,金碧輝煌的宮殿與精緻典雅的園林相得益彰,盡顯皇家風範。作為大唐皇朝的權力中心,太極宮無疑是整個長安城最為重要的地方之一。這裡不僅是皇帝處理政務、接見大臣的場所,更是國家的政治核心所在。
太極宮中的主建築便是通政殿,它位於宮殿群的中央位置,周圍環繞著眾多附屬建築。這些建築或高大宏偉,或小巧玲瓏,風格各異,但無一不彰顯出皇家的威嚴與奢華。通政殿內,肅穆莊嚴的裝飾,讓人感覺到皇權的威嚴。在這裡,皇帝會與大臣們商議國家大事,頒佈政令,處理各種政務。同時,通政殿也是舉行重大儀式和慶典的地方,如登基大典、冊封太子等。
除了通政殿,太極宮中還有許多其他建築,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用途。比如,皇帝的寢宮是他休息和生活的地方,這裡佈置得舒適宜人,充滿了溫馨的氣息。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用於存放文書檔案和珍寶的宮殿,以及供宮女太監居住的房屋。這些建築構成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宮廷體系,見證了大唐王朝的興衰榮辱。
李世民端坐在通政殿豪華寬大,盡顯皇權威儀的龍椅上,面色威嚴,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中一眾文臣武將。他微微挺直身軀,雙手自然垂放在龍椅扶手上,展現出帝王的威嚴和霸氣。此刻,他淡淡地開口問道:“諸位臣工,今日有何事向朕彙報?”聲音低沉而有力,迴盪在整個大殿之中。
“陛下,臣有本奏!”李世民話音剛落,諫議大夫魏徵便從班列中越眾而出,他神情嚴肅,步伐穩健,來到殿中中央,向著李世民拱手行禮後,高聲說道。
李世民聽了魏徵的話,眉頭微皺,臉上閃過一絲不悅之色。但他很快恢復了平靜,面無表情地看著魏徵,心中暗自思忖:這魏徵又要找麻煩了。不過,作為皇帝,他不能輕易表露自已的情緒,於是他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淡淡地說:“準!”
李世民之所以不喜歡魏徵,原因很簡單。魏徵總是與他唱反調,無論他想要做什麼,魏徵都會提出反對意見。比如,當李世民想發動戰爭時,魏徵會強烈反對;當他想要發展經濟時,魏徵也會表示不同意見。甚至連李世民的一些個人喜好,魏徵也要加以監督和反對。更讓李世民不滿的是,魏徵還常常以直言進諫為由,毫不留情地批評他的言行舉止。對於這些,李世民感到非常頭疼,但由於魏徵不畏皇權,直言進諫,不懼生死的名聲在外,再加上魏徵背後站著一個豪門家族為其後盾,李世民也只能忍氣吞聲。
魏徵的舉動,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引起了周圍同僚們的不滿情緒。特別是那些職位高於他的官員,如左丞相房玄齡、副相杜如晦、右丞相李道宗以及副相蕭瑀等,他們臉上流露出明顯的不悅之色。對於魏徵這種不合時宜的行為,他們感到十分厭煩。
在眾人的注視下,魏徵直面李世民,挺直身子,在殿中站定。他的眼神堅定而嚴肅,似乎準備好面李世民對自已發怒的局面。然而,李世民的反應卻出人意料地冷靜,他面無表情,淡淡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威嚴:“魏卿有何事可奏啊?”
魏徵一臉嚴肅,聲音宏亮,高聲說道:“陛下,前段時間,長安城遭受了極其嚴重的洪災,這讓百姓們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經過微臣深入調查後發現,這場災難並非偶然,而是觀音菩薩下達法旨給涇河龍王,因為我們大唐對佛門不夠敬重而降下的懲罰。因此,微臣斗膽進諫,懇請陛下立刻停止對佛門的打壓行動,同時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修建寺廟,廣泛招募僧人,並賜予寺廟大量的錢財,以幫助它們蓬勃發展和壯大。這樣做不僅可以平息神怒,更能體現出陛下的仁德和慈悲之心。請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