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新大陸的訊息
開局武痴,我無敵於隋唐 九命滄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單進見了松贊干布等了一面,但他並未多言,便是將他們留在大興城中。
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若非他們與華夏為敵,也不至於落得這般結局,至於此刻,他們終將承受應有的代價。
接下來一段時間,華夏再度恢復了安穩。
吐蕃的實力不弱,但是在華夏面前,卻是那麼的不堪一擊,被輕易碾壓,這個結局無疑讓其他的外族膽戰心驚。
他們惶恐不已,他們很清楚,憑藉自己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是華夏的對手。
如果他們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終將後悔莫及,到時候可就為時晚矣。
對此,單進並沒有太過在意,他總不可能勞師動眾,將這些小國盡數鎮壓,這並沒有太多意義。
他現在的重心,還是放在鑽研武道之上,這條路只是剛剛開始而已,還有很長的距離,才能到達終點。
有著系統相助,再加上姜松等人輔佐。武道的進展頗為穩定。
雖然無法一步登天,但沿著這條路繼續向前,未來的華夏必將變得更加強盛。
單進鑽研武道,可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實力的提升,他也希望能夠讓整個華夏發生更大的變化。
姜松等人動力十足,可以說在見識到武道之後,他們大開眼界,內心也是充滿了期待,他們同樣想要取得更高的成就。
單進給他們指明瞭方向,讓他們踏上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哪怕這條路很艱難,不是隨隨便便能夠取得成功,但是他們在這裡,自當竭盡全力,為了自己的目標,也為了華夏的未來。
就這樣,又過去了一年時間。
這一年時間裡,華夏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突飛猛進。
工程院並沒有停下,他們仍舊研究著各項技術改良,創造了眾多先進的器械,對華夏的發展壯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他們對單進是那麼的支援,他們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生活,隨著華夏的發展壯大而變化。
如果沒有單進,他們根本看不到未來,也看不到希望。
但現在,這一切都已經成為現實。
他們再也沒有半分顧慮,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總之他們如今已經走上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也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同樣的,單進等人鑽研武道,也取得了不小的收穫,甚至編造出更簡易,更方便入門的法門。
雖然在效果上有所差別,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出眾的天賦,他們必須考慮到更多的人群。
降低了入門難度,哪怕成就有所降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此,單進再度進行嘗試,他挑選了一批華夏精銳,讓他們也練習武道之法,也就是經過改良的武道入門。
這些將士們對單進忠心耿耿,雖然他們也不知道單進讓他們這樣做,究竟是什麼意思,卻是義無反顧。
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他們作為華夏的將士,自然該遵從單進的命令。
同時他們也相信,單進這樣做肯定有其原因,是對華夏有利之事。
這些將士們的天賦也不算差,只是和單進的人比起來,那就相去甚遠了。
但是單進沒有著急,他還有著足夠的時間,可以讓他們練習。
只要這些將士能夠入門,能夠習得武道,哪怕只是小有所成,實力也將大幅度增長。
他們將成為華夏最精銳的部隊,戰鬥力突飛猛進。
到時候,如果還有外族膽敢招惹華夏,他們選擇與華夏為敵,必將後悔莫及。
他們將會見識到華夏真正的實力,遠超他們的想象。
如果他們以為,華夏早已到了極限,那當真是個笑話。
未來的華夏只會更加強大,華夏將士的實力,也將更加恐怖。
——
與此同時,忽然有一道急報,送到了大興城中,送到單進面前。
當單進看到這份急報,才知道李世民等人,已經順利抵達了新大陸,並且開始了探索。
雖然李世民身邊人手不多,但他並沒有辜負單進的信任,已經在新大陸站穩腳跟。
哪怕在那新大陸有著眾多土著,但李世民可不是等閒之輩,更別說他身邊有著李元霸相助。
他們成功擊退了一方土著,佔據了一塊地盤,建造根據地,穩紮穩打。
李世民並非魯莽之輩,他當然很清楚,越是在緊要關頭,越不能操之過急。
他手下兵馬不多,如果太過急於擴張,只會露出破綻,給土著可乘之機。
如今只是開始而已,單進想要將整個新大陸拿下,勢必要對新大陸增兵,到時候華夏的勢力,將會更加強大。
他們將會在新大陸佔據更多的土地。
隨著時間推移,新大陸終將徹底成為華夏的一部分,這是李世民等人的期待。
當單進看到這份急報的內容,頓時興奮不已,他很開心李世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雖然這只是開始,但他已經很滿足了。
並且,李世民令人送回來土豆、紅薯以及辣椒等作物的種子。
作為一個穿越者,單進當然知道這些東西對於華夏的重要性,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尤其是土豆、紅薯這兩種作物,他們的產量非常之高。
在如今農業技術發展不足的情況下,這兩樣作物,無疑能夠讓華夏百姓不必再擔心吃飯的問題。
確定了李世民的情況之後,單進現在有兩件事要做。
其一就是組織人手出海而去,幫助李世民開疆擴土,探索新大陸,取得更大的成功。
另一件事,就是將李世民送回來的種子播種下去。他要將這些作物推廣到整個華夏,讓華夏百姓過上更加安穩的生活。
這件事情,單進當然不會親自負責。
他直接找來杜如晦,把種子交到了他的手中,並且告訴他這兩樣作物的重要性,讓他絕對不可怠慢。
雖然工程院主要是研究各項器械,但土豆、紅薯這些作物,也屬於不曾出現在華夏的東西,先交給工程院處置也合情合理。
面對單進的叮囑,杜如晦自然不敢怠慢。
杜如晦多少有些好奇,這幾樣作物當真有單進說的那麼神奇嗎?
他不理解,但他相信單進的判斷。
如果這些東西當真能夠達到單進所說的效果,華夏的未來將會達到何等程度,真是令人難以想象啊。
對此,杜如晦莫名有些興奮,他是華夏的一員,是單進的臣子。
他生活在這個時代,能夠看到華夏蓬勃發展,走向更強盛的未來。
如果不是在這個時代,就算他能力再怎麼強悍,恐怕也難以發揮出來,更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
其實這段時間,江都造船坊並沒有停下,仍舊是不斷忙碌著打造新的戰船,單進早已選拔出合適的人選操練水軍。
這個人就是尚師徒。
尚師徒可不是等閒之輩,他名列隋唐十八傑中,更是一位精通兵法韜略的儒將。
原本尚師徒對朝廷忠心耿耿,但是大隋已經覆滅,在單進的勸說之下,最終選擇了歸降華夏。
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單進將此事交給尚師徒,自然是相信他的能力,以及他的忠心。
現在新的水軍,也準備得差不多了。
單進直接下令,讓尚師徒帶領著海軍,跟隨李世民派回來的人,沿著之前的路線前往新大陸。
除此之外,單進還讓尚師徒帶上了,一支練習了武道的精銳小隊。
毫無疑問,這些士卒在習得武道之後,他們的實力大幅度增長,絕非等閒之輩,比起尋常計程車卒要強大許多。
甚至比起一些偏將也毫不遜色。
當這些人組合到一起,他們的戰力將會達到何等程度,沒有任何人能夠輕視。
尚師徒亦是習得武道,畢竟他的實力並不弱,在十八傑中能夠排到第十名,足以說明他的強悍了。
要知道單進,鑽研武道的本心就不是必走之爭,他就是希望能夠將武道傳播出去,並且發揚光大。
像尚師徒這等人物,如果他能夠在武道之上取得一定的成就,甚至是推動武道的發展,這本就是單進想要看到的結果。
當尚師徒得到命令之後,不由得有些感慨,他終究只是一個降將,卻能得到單進如此重用,又有什麼可顧慮的呢?
他原本不願投降,可是在瞭解到天下的變化之後,他終究還是做出決斷。
或許在單進的統領之下,華夏會變得和大隋截然不同,會變得更加強盛。
事實上,尚師徒的猜測確實沒錯,因為如今的華夏,早就今非昔比,發展得無比迅猛,遠遠超出世人的想象。
雖然出海路上並不安全,會面臨許多的危險,但尚師徒並沒有任何畏懼之意,他從來不是貪生怕死,畏懼困難之輩。
既然單進將這件事交給他,那他就會全力以赴,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履行自己的職責,這是尚師徒一直以來的性格。
很快,船隊出海而去,他們踏上了新的征程,去為華夏的未來而奮鬥。
他們會在新大陸開疆擴土,獲取更多的資源,來推動華夏的發展,他們是為了華夏的千秋大業而努力。
——
在安排妥當之後,單進亦是將這個訊息公之於眾。
畢竟,現在這一切只是剛開始而已。
華夏對新大陸用兵,開疆擴土,除了需要這些訓練有素的將士征戰沙場,同樣需要大量的移民,前往新大陸生活紮根。
總之,這件事情對於單進來說,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他希望能夠儘早完成此事,能夠讓百姓安居樂業,過好自己的生活。
如今的華夏雖然強盛,卻遠遠沒有達到單進的要求,他還有更高的追求和更遠大的目標。
或許許多百姓在得知此事之後,會無比驚訝,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相信他們能夠理解單進的想法,也願意為了華夏的發展壯大做出努力。
唯有整個華夏齊心協力,同仇敵愾,那華夏的發展,自然無人能夠阻擋。
如果單進要對新大陸移民,他當然不可能強求,最好的結果自然是百姓主動參與。
他們願意前往新大陸探險,願意在那裡發展生活。
沒過多久,這道訊息便是公佈在華夏報之上。
現在的華夏報,影響力自然非同小可。
在華夏報公佈的第一時間,便吸引了眾多人的注意,此刻很多百姓並不知道海外到底是什麼樣。
他們對新大陸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有的只是無盡的好奇。
可以說,如果單進不是穿越者的話,恐怕他也找不到這所謂的新大陸。
但是,既然他來到這個世界,他必將引領華夏百姓,走向更遠大的未來。
在街道上,人群紛紛擾擾。
他們聚集在一起,商議著有關新大陸的訊息,方才在報童的宣傳之下,大量的華夏報售賣而出,有不少人都聽說了此事。
在道路之側,有數名讀書人聚集於此。
他們眼中滿是驚詫之色,其中一人有些驚訝的說道:
“諸位,想不到除了我等所在的陸地,在此處竟然還有一塊新大陸,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古人皆言,世界乃是天圓地方,如今看來,這分明就是謬傳。也不知這新大陸到底是何等模樣,與我華夏有何不同?”
旁邊這人也是連連點頭,正色說道:
“既然陛下對這新大陸如此重視,足以說明這新大陸,有著不同尋常之處,對我華夏發展,有著巨大助益。
否則陛下絕對不會如此勞師動眾,大費周章,派遣大軍征討新大陸。
我相信以陛下英明神武,他這樣做絕對不是隨手為之,而是有著遠大的計劃。
只可惜,這新大陸路途太過遙遠,我等無法助陛下一臂之力。”
像他們這種讀書人,同樣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他們也希望看到華夏變得更加強盛,能夠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可以說,每個華夏百姓都是華夏的一份子。華夏的強盛與眾人息息相關,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這個理念早就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