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所言極是,天下萬德,武德最尊!”

長門藤木面色嚴肅的拔出自己的配刀。

“我等想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還要活得好,唯一的倚仗就是手中這把刀了!”

這時他猛地轉身看向眾人,“爾等可願與我共進退!”

眾人皆跪拜道:“下人等願意誓死追隨長門殿下!”

“哈哈哈,好好好!有諸君相助,我等定能重建長門國!”

長門藤木言罷卻是看向京都的方向,心中暗暗發誓,“終有一日,我長門藤木將親率大軍踏平京都!”

長門蕃被屠,長門藤木最恨的其實並非是大唐而是倭奴國王。

……

長安城中李惲在與高適等人商議之後,又對宮中進行了一番改革。

他首先恢復了漢時的郎官制度,並計劃以朝中五品以上官員,以及各諸侯國公子為郎。

如此計劃自然是為了加強對天下的控制。

除此之外,李惲還在宮中重新開設的宮學。宮中女官,黃門皆需入其內讀書。

暫時的安排是一週安排五次課,每次為一個時辰,原本李惲的計劃是一月一考。

不過楊盈以為一月一考對宮人的壓力太大,遂改成三月一考。

做好計劃之後,李惲把政事堂以及教化司還有三省四品以上官員詔入宮中討論商議。

在會議上,杜甫提出,“既然宮人皆要進行考核,那麼郎官也不應該例外!”

李融此時也提出:“羽林孤兒如今不屬於任何機構,實屬尷尬何比干脆也入郎官之列,為郎衛!”

兩人的提議都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援,李惲自然也是從善如流接受了意見。

洪武八年七月,李惲正式下詔設定郎官制度。

隨後在天下挑選第一批郎官,按照計劃,這一次將從全國挑選兩百名郎官,除此之外還將挑選千人與羽林孤兒共同組成一支直屬於皇帝的郎衛。

此詔命一下,整個天下都沸騰起來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這郎官其實才是真正的天子門生。

若是能夠成為郎官,就算差一點只為郎衛,那前途也將是不可限量。

這個天下可不缺有才能的人,一個人就算有才但沒有施展的機會還不是隻能混吃等死。

若是沒有秦末的大亂,劉邦到死也就是一亭長。

劉裕若是生活在和平時期,最終也不過就是一田裡刨食的農民。

百里奚若非是遇到了秦牧公,終其一生也不過是一名奴隸。

為了讓自己的子侄能夠選為郎官,天下各地的官吏們可謂絞盡腦汁。

透過這一制度李惲倒是再一次加強了對天下的控制。

……

經過半年的艱苦跋涉,杜佑一行終於抵達瞭如今大食阿拔斯帝國的首都巴格達。

這一路走來卻是並不平靜,僅僅是馬賊就遇到了四撥。

不過好在唐軍的戰鬥力對上這些馬賊可謂是碾壓式的優勢,因此都是有驚無險。

真正對使團構成重要威脅的反而是疫病。

這一路之上使團之中一共有二十三人亡故,其中有十六人都是死於疾病。

大唐使團到來的訊息,在一個月前就已經送到了曼蘇爾面前。

曼蘇爾對大唐使團的到來也頗為重視,不但早早的就安排了驛館,還派出了大臣迎接。

曼蘇爾派來迎接杜佑等人的大臣就是赫赫有名的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KhalidibnBarmak)。

這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也就是後世巴爾馬克家族的創始人。

他的家族後來在阿拔斯帝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哈里發哈倫·拉希德時期。

巴爾馬克在接到杜佑等人之後,當即把使團請進了早就準備好的驛館。

杜佑抵達的第二天,曼蘇爾就在王宮中接近了杜佑等人。

杜佑因為還沒有與杜環取得聯絡,是以這一次他也沒有提杜環之事。

三日後,曼蘇爾在自己的皇宮中舉行了一場宴會歡迎杜佑等人。

不過這一場宴會,曼蘇爾卻並沒有邀請杜環參加,大唐使團前來的訊息也沒有告訴杜環。

反而是在杜佑等人抵達前三天就找了一個藉口把杜環送到了巴格達城外的一處莊園。

不過杜環還是透過秀衣衛與杜佑取得了聯絡,而且還向杜佑提供了大食軍在亞美尼亞以及北非地區慘敗的訊息。

得到這兩個重要情報的杜佑,此時心中有了底。

大食雖然是天下強國,但也不可能三線作戰。

此時正是向曼蘇爾要回杜環等當年在呾羅斯之戰中被俘唐軍的最佳時機

酒過三巡,杜佑這時起身向曼蘇爾拱手道:“國王陛下,我聽說當年呾羅斯之戰後,有我不少大唐將士流落於大食,我皇希望能夠把這些將士接回大唐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曼蘇爾聞言一愣,“他萬萬沒想到杜佑竟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杜佑的要求顯然超出了他的認知,在他的思想中這些士兵不過就是一些資源消耗品而已。

這時一旁的巴爾馬克見曼蘇爾露出為難之色,當即道:“使者這恐怕是強人所難了,按照我大食的法律這些俘虜乃是都是屬於私有財產,不可侵犯!”

杜佑聞言喝了一口酒面無表情的看向巴爾馬克,“汝之意是,我大唐將士是奴隸?”

巴爾馬克硬著頭皮道:“不錯,按照我大食習俗,任何俘虜都是奴隸!”

杜佑呵呵一笑,“我大唐之律卻是不同,我唐人不可為奴!”

巴爾馬克道:“那是你大唐,可這裡是大食!”

杜佑嘿嘿一笑,“不管是在什麼地方,我大唐之律法就是最高準則!”

此時一旁的阿布·阿尤布·穆里亞尼聞言卻是大怒。

這阿布·阿尤布·穆里亞尼是曼蘇爾的重要顧問和財政大臣,負責管理大食帝國的財政事務。

此人也是大食國內主張對大唐強硬的代表性人物。

“使者莫非不知道入鄉隨俗的道理!”

穆里亞尼的手放在了自己的刀柄上,眼睛中充滿了威脅之意。

一旁的尉飛見狀也是不甘示弱的握住了刀柄。

這時杜佑卻是輕蔑的看向了穆里亞尼,“你這是在威脅我!”

曼蘇爾此時並沒有作聲,他也想借穆里亞尼壓制住杜佑,以掌握主動。

穆里亞尼看向杜佑,“使者若是這樣認為,也可以……這裡是大食不是大唐!”

杜佑看了曼蘇爾一眼,又望向了面露猙獰之色的穆里亞尼。

“汝可以試試!”

“哐!”

穆里亞尼忍不住拔出了佩刀,“你以為我不敢!”

杜佑面露蔑視之色,“汝可速來……昔有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某今為唐使,汝若殺某,我大唐必舉全國之力東向。大食之禍,從我始矣。””

曼蘇爾聽得此事,不敢再繼續放任,當即起身道,“剛才不過是戲言,使者不必放在心上!”

杜佑聞言道:“如此說來,陛下是答應放歸流落於大食的唐人了!”

“這!”曼蘇爾再次面露為難之色。

巴爾馬克道:“呾羅斯之戰距離如今已經快十六年了,如今也不知道有哪些人流落在我大食啊!”

巴爾馬克如此說其實就是故意為難杜佑,他不相信杜佑有被俘虜的唐軍將士名單。

杜佑自然不知道到底哪些人當年被大食人俘虜但高仙芝卻是命人詳細記錄了沒有返回安西的所有將士名單。

杜佑在離開長安時,李惲也把這份名單交給了他。

杜佑聞言卻是看向尉飛,尉飛會意,當即從身上把抄寫的名單遞給了杜佑。

杜佑接過後,看了一眼隨即把名單遞給了巴爾馬克。

巴爾馬克展開一看,“怎麼會有這麼許多人,當年我大食俘虜的唐人一共也不到四百人!”

這時當年參與過呾羅斯之戰善後工作的阿布·薩拉馬湊了上來。

他這時也道:“當年我大食一共也不過俘虜了三百多唐人……使者這是欲敲詐我大食嗎?”

杜佑微微一笑,“這麼說來,大食是我大唐被俘虜將士的名單咯,既然如此那還請取來一觀!”

能夠戰勝大唐,對大食人來說乃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之事,自然也是有著詳細記載的,俘虜名單自然也有,不過這個卻是要曼蘇爾才有權取來。

阿布·薩拉馬雖然乃是大食如今三大臣之一,卻也不敢替曼蘇爾做主。

杜佑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點,是以他說話的時候也是看向了曼蘇爾。

曼蘇爾此時在心中反覆進行衡量,曼蘇爾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梟雄,他本心自然也是不願意向大唐低頭的。

可如今的局勢卻是對大食非常不利。

在與拜占庭人的戰爭中法赫德雖然擊退了進攻大馬士革的拜占庭軍隊,但在亞美尼亞方向大食軍再次遭受了慘敗。

北非方面,柏柏爾人的進攻也越來越猛烈。埃及方面情況也不太妙。

東面俾路支地區的反抗力量也是同樣越來越強。

如果此時與大唐徹底撕破臉,那對大食來說可就是五線作戰了。

在心中進行反覆衡量之後,曼蘇爾終於選擇了暫時向大唐服軟。

“來人去把呾羅斯之戰的記錄取來!”

曼蘇爾向身旁的黑人太監下達了命令。

兩名黑人太監,當即離開了大殿,前去取呾羅斯之戰的檔案文書。

“多謝陛下了!”

杜佑舉起酒杯向曼蘇爾道了聲謝。

曼蘇爾也禮貌性的舉起了酒杯,不過其神情卻是像吃了蒼蠅一樣。

大約過了三刻中,兩名黑人太監已然返回。

他們把呾羅斯之戰的檔案呈給了曼蘇爾。

曼蘇爾開啟檔案,很快找到了當初記錄的俘虜的唐軍將士的記錄。

當他看見上面杜環的名字時,心中卻是後悔了。

不過他話已經說出了口,此時卻也不能當眾反悔,是以他最終還是讓人把名單遞給了杜佑,並同意放還還活著的唐軍將士回國。

“多謝陛下,願大唐與大食世代修好!”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杜佑自然也是說了些好話。

曼蘇爾勉強露出一個微笑,隨即下令由阿布·薩拉馬負責此事。

杜佑這時道:“多謝陛下,實不相瞞,這名單上的杜環正是在下族侄,不知道何時可以與我這侄子相見!”

杜佑此言卻是大出曼蘇爾意料之外,曼蘇爾原本還準備以杜環以死為藉口扣押下杜環。

此時杜佑之言卻是讓他明白,恐怕這杜佑早就知道杜環活著的訊息。

曼蘇爾眼角兇光一閃而過,“沒想到杜先生竟然是使者之侄,三日內定然讓你們見面!”

“如此多謝陛下了!”

……

杜佑等人離開皇宮後,曼蘇爾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

這時穆里亞尼道:“陛下別的人也就算了,這杜環知道我大食太多秘密了萬萬不能讓其歸國啊!”

巴爾馬克也道:“陛下穆里亞尼說的是啊,若是杜環回到大唐,我大食就沒有秘密了……”

曼蘇爾聞言道:“如今已經答應唐人了,爾等可有什麼辦法?”

穆里亞尼道:“陛下,從巴格達到長安路途何止萬里這一路上馬賊眾多,出點意外也是正常的……”

曼蘇爾點了點頭,“那麼此時就交給你了!”

……

萬里之外的大唐經過半年的選拔,第一批郎官也已經選出來了。

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最終李惲卻是從天下各地挑選出了一百八十九衛郎官以及九百六十二名郎衛。

這一百八十九名郎官,並不完全出自各州郡,這其中有三十六人卻是出自臣服於大唐的各藩屬國。

郎衛也同樣如此,這新選拔的九百六十二名郎衛同樣有近兩百人出自各藩屬國。

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些郎官和郎衛,李惲專門成立了一個郎衛府。

首任郎衛府指揮使則是由李融擔任,在指揮使之下又設定了左右中郎將協助李融。

中郎將之下又有八位郎將,郎將之下則為中郎,再下方才是普通郎官。

郎衛地位雖低於郎官,卻並不歸郎官管理,而是直屬於左右中郎將。

其內部編制與原來的羽林孤兒營一樣,在李惲計劃中這些郎衛與武學士子一樣都是作為大唐未來的軍官進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