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

聽到這個聲音,所有人都離開座位,在禮官的迎導下上前列隊。

“陛下駕到,拜!”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年!”

眾人齊聲山呼,這氣勢也是驚人的很。

“眾卿平身!”

“謝陛下!”

李惲在李憲的陪同下登上了丹陛。

這時在李惲的示意下,黃嶠上前一步,“陛下有旨,眾卿入席!”

“謝陛下!”

眾人這時方才在禮官的引導下再次返回自己的座席。

眾人坐定,立即就有宮人奉上了各種各樣的酒肉、水果。

接著就是教化司進獻的八侑之舞,其後就是秦王破陣樂。

兩舞結束之後,李惲舉起了酒杯,“諸卿飲勝!”

飲完一杯酒後,李惲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此時所有人都下意識的把目光轉移到了李惲身上。

“諸位愛卿,今太子李憲從筑紫大勝還朝,朕心甚慰……”

“朕之諸子皆良,卻也無出太子之右者……”

說到這裡,李惲卻是環顧群臣,此時所有人都感覺到一股壓力撲面而來。

所有人都有一種感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皇帝的注視之下。

“太子如今年已壯,也該是時候學習處理政務了!”

“從明日起,太子李憲將正式署理戶部之事!”

說到這裡,李惲卻是看向李憲,“太子!”

“兒臣在!”

“這戶部朕就交給你了……”

李憲心中雖然激動,但面上還是保持著平靜,“謝父皇,兒臣定當向諸公學習,不負父皇所望!”

李惲滿意的捻了捻鬍鬚:“如此甚好!”

“太子,且與諸卿共飲一杯!”

李憲聞言端起酒杯,“諸公飲勝!”

“殿下飲勝!”

迎過這杯酒後,李惲就下令讓眾人隨意。

尉飛這時也再次找上杜佑與杜佑攀談起來。

杜佑也想透過尉飛了解一番西域尤其是大食之事。

兩個人雖然是初次見面,但卻是相談甚歡。

這尉飛也是健談之人,高興之下,把自己所知道的關於大食的所有資訊都道了出來。

不知不覺已然到了二更三刻,李惲下令燃放了煙花。

煙花秀之後,這場夜宴也隨之結束。

回去的路上,杜佑也把今天自己與尉飛結交之事告知了杜甫。

杜甫對此倒是頗為支援,“君卿有所不知,這龜茲從漢時就是我華夏附屬國,如今在西域諸國也是漢化最徹底的國家。”

“尉飛此人也是一名有才之士,這人遲早也會被陛下大用!”

……

轉眼之間兩天時間就過去了,這日杜佑剛剛用過朝食,這時就有內侍前來。

很快杜佑就跟著內侍入了宮,不過這一次卻不是前往宣政殿,而是紫宸殿。

“臣杜佑拜見陛下,陛下萬年!”

“起來吧!”

“謝陛下!”

“杜佑,汝當已經知道朕喚你來所為何事了吧!”

杜佑躬身道:“臣知道!”

“如此,汝且說說,若是汝為唐使當如何?”

杜佑這幾日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回稟陛下,臣當效法漢使……傅介子就是臣之偶像……”

“臣以為如今之大食就如同漢之匈奴,臣這一行還當詳細記錄沿途的山川地形……”

杜佑卻是把這幾日自己所想到的都說了出來。

李惲聽完之後,卻是不置可否。

不過這時他也說話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打探訊息情報這些自有秀衣衛,汝為唐使,在外就是代表的大唐……汝之身後有朕,有大唐百萬雄師,有大唐六千萬百姓……”

杜佑心頭一振,只感覺心中豪氣頓生,“陛下,臣明白了,臣絕不會讓陛下失望!”

李惲這時方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時李惲道:“汝該已經認識尉飛了吧!”

“臣認得!”杜佑此時心中已然有了明悟。

“這尉飛對西域和大食比較瞭解,其人也有勇力,這一次他將為副使,與爾一道出使大食……”

……

大唐的行政效率一向很高,第二日門下就透過了制書。

李佑被遷為鴻臚丞授朝議郎,擔任這次出使大食的正使,尉飛也被遷為昭武校尉擔任副使。

為了沿途的安全,李惲還從左威衛調了三隊戰兵以及兩百匹馬七十頭駱駝予兩人,加上其他隨同人員,這一次出使大食的人員達到了近三百人。

洪武八年剛剛過了正月,杜佑與尉飛就帶著從人離開長安向西而行。

杜甫以及在京的一些京兆杜氏的近親族人也都來相送。

離別之際,杜甫折過一根柳條送給杜佑,“此去關上萬里君卿萬望多多保重!”

隨後又命人取來一壺酒,親自給杜佑與尉飛兩人倒上。

“祝二位此行順利!”

“多謝,子美兄放心,佑定不負陛下與君之厚望!”

尉飛也道:“杜公放心,只要飛還有一口氣在就絕不會讓君卿兄有事!”

“飲勝!”

“飲勝!”

喝完酒,杜佑與尉飛兩人就翻身上了馬,隨即拱手向眾人道別離開。

望著杜佑與尉飛離去的身影,杜甫心中突然生出了無限感慨。

“大人回吧!”

這時杜甫的幾個兒子都圍上來勸說。

這時杜甫卻是向諸子道:“我還是不如爾等叔父啊,汝等當多效法爾等叔父,萬萬不可學京中紈絝!”

杜甫口中教導著幾個兒子,心中卻是想到了自己年少時做過的那些荒唐事。

“兒子們都知道了,大人起風了回吧!”

……

就在杜佑與尉飛離開長安出使大食之時,劉策也代表大唐在熊津城與倭奴國簽訂了正式協議。

根據協議,倭奴國正式成為大唐的外藩之國。

首先,日本天皇去其天皇之號,改稱日本國王,等級為郡王,服飾用度、居所皆按郡王之制。

其次,日本國王每五年需前往長安朝見大唐皇帝。

第三,日本國常備軍數量不得超過十萬,水師不得超過兩萬。

第四,日本國割讓山口、益田、江戶、左渡以及江戶予大唐。

第五,日本國每年繳納收入的兩成給大唐以為“徵稅!”

第六,正式確定漢語為日本國唯一官方語言,日本國內所有官員領主必須經過漢語考核方才能夠授官或者繼承家業。

第七,日本國需派出皇子,諸領主亦必須派出一子前往長安國子監留學。

第八,日本國國王以及各地領主必須經過大唐皇帝冊封。

第九,為了促進日本國的發展,大唐將派遣教師前往日本各地建立書院教化倭奴百姓。

其實劉策一開始在協議中對日本的稱呼為倭奴國,不過因為倭奴人的抗議,再加上日本此名乃是武后所賜,這才沒有使用倭奴之名。

這個協議的簽訂自然也引起了許多倭奴人的不滿。

不少領主聯合起來反對這個協議,並且還與倭奴政府軍發生了衝突,對此劉策倒是樂見其成的。

為了快速平定叛亂,倭奴人向劉策尋求了幫助。

劉策自然不會拒絕,當即出動海軍對倭奴沿海進行了大規模的襲擊。

在此過程中劉策也順手洗劫了整個長門地區。

整個長門蕃十萬餘頭倭奴被盡屠,其屍體也被築成了京觀。

劉策在長門所為傳出去之後,不但沒有引起倭奴人的憤怒反而讓倭奴人溫順下來。

就連日本國王光仁不但派出使者前往慰問唐軍,還直接殺了國內主戰的齋藤等人,把其首級進獻給了劉策。

除此之外,光仁還從各地搜刮了價值七十萬貫的財貨進獻給大唐,又從王室以及公卿,領主之家選出了七百餘名女子前往唐營慰安。

洪武八年三月十四被圍在筑紫島的倭奴軍正式向唐軍投降。

隨後在倭奴國交付了高達價值一百萬貫的金銀後,被唐軍遣返。

洪武八年五月李惲下詔改筑紫島為朱紫島。

隨即下詔冊封皇五子李皞為朱紫國王都熊津,以趙興為朱紫國相。

朱紫國不但擁有整個朱紫島,還擁有和島西部的三口和益田地區。

只要佐渡和石見兩地自然是直屬於大唐中央。

因李皞年少,暫時沒有知國,由趙興實際管理朱紫國事務。

六月劉策率領唐軍陸海兩軍主力撤離朱紫國。

不過還是留下了三千精銳唐軍予趙興。

趙興以三千唐軍為根基,輔以熊津義從與熊襲義從建立朱紫國軍。

經過一番整編,最終諸紫國軍被編為五個軍再加上負責地方治安的驍果軍和王宮衛隊,合計擁有兵馬三萬六千餘人。

接著趙興又對地方的行政區劃進行劃分,最終設定為五府一京三十二縣。

如此大唐基本確定了在朱紫國已經和島(本州)西部的統治。

倭奴國內,在經過這一戰之後也再次徹底老實了下來。

倭王也在公卿的支援下,再次進行了一番大規模的改革。

這一次倭王的改革的目的完全就是針對地方領主,試圖完成真正的中央集權。

……

長門蕃,蕃城廢墟外,長門藤木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起來。

他沒有想到自己再回長門所見到的竟然是這麼一番景象。

原本擁有十餘萬人口的長門蕃如今竟然成了白地。

看著遠處那高高聳立的京觀,長門藤木以下所有人都露出了憤怒的神情。

“殿下,咱們跟唐人拼了!”

“對跟唐人拼了!”

一眾武士不斷的叫嚷。

此時長門藤木手中還有近千人,而且都是百戰精銳,在這倭奴國依然還算的上是一股不若的力量。

“都給我閉嘴!”

長門藤木突然爆發起來。

“拼,咱們拿什麼跟唐人拼了?”

長門藤木憤怒的吼叫著。

“就靠咱們這些人,面對唐軍一個百人隊咱們都不是對手!”

長門藤木的話,讓一眾武士都沉默起來。

這一次筑紫之行,讓這群武士也是真正感受到了與大唐的差距。

“殿下那你說怎麼辦?”

長門藤木看向說話的長門不三。

“如今這長門蕃卻是不能待了,咱們必須另外尋找一處落腳之處!”

“殿下可是有了計劃了?”

長門藤木這時命人展開了一張粗糙的輿圖。

“這是我當年在長安時得到的地圖……在本州北面還有一個大島,此時被蝦夷人佔據,若是咱們能奪取此島,足以立足!”

“殿下,此地雖好可是咱們想要到此島卻是不易啊”

“是啊,殿下如今各地領主皆欲討好唐人,我等在夷洲所行之事已然傳開,恐怕沿途各地都欲取我等項上人頭啊……”

長門藤木點頭道:“汝等說的不錯,不過咱們可以尋求唐人的幫助!”

“唐人!”

眾人聞言皆是一愣。

“呵呵,汝等以為唐人真的怨恨我等嗎?”

“咱們在夷洲所行之事,恐怕還是幫了那東海王一個大忙啊!”

眾人聞言皆是露出疑惑不解之色。

“那唐人最為虛偽,恐怕其奪取夷洲之地時就欲盡屠島上土著……咱們煽動土著鬧事不是正好給了唐人,給了那東海王一個正當的理由嗎?”

“可是就算是如此,那唐人應該也不會幫咱們吧!”

“汝等說的不錯,想要讓唐人幫助咱們,咱們就得提現出自己的價值!”

“殿下之意是!”

“唐人不是需要奴隸嗎,那咱們就幫助唐人掠取奴隸!”

“可是殿下,咱們畢竟也是倭奴人,替唐人掠取倭奴人為奴……”

長門不四一時之間卻是有些轉不過彎來。

“不四你也太迂腐了,你把自己當倭奴人,可是如今他們還把咱們當成同胞嗎。

“我算是看明白了,這個世界上管你是什麼人,只有拳頭大才是真理!”

“那唐人為何能夠橫行天下難道是因為什麼禮儀道德嗎,其實不過就是他們實力最強,天下無可匹敵……”

“還有那西域大食,不也是如同大唐一樣……”

“唐人殺了這麼多倭奴人,有那一位公卿,那一位領主敢說唐人的不是嗎?”

“如果咱們的實力能夠強,這些如今看不起咱們都公卿、領主們還不是會來討好咱們!”

長門不三與年前相比卻是有了一個巨大的轉變。

“不三說的不錯,其他都是假的唯有自己強大才是真的!”

長門藤木看著天際一字一頓道:“大唐皇帝常常講以德服人,武德就是諸德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