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太后身後的還有位中年婦人。
她身著深青色點金浮雲紋鑲珍珠垂尾裙,倒是不怕冷,直接披了件黑狐絨繡金邊披風。行走間釵環輕動,裙襬搖曳,臉上是最端方得體的笑,綿綿軟軟和善的緊。
“喲,這是誰的手筆?丫鬟婆子們穿的這麼厚實,還叫抽破了皮肉。太后娘娘您信佛,可別再瞧了,趕緊喊人將她們帶下去才是。”
“糙皮賤肉的,打就打了,還挨不住這一會子功夫?”
太后冷眼瞧著那些哎喲叫喚的丫鬟婆子,沒有理會。
眾人給來人行禮:“問太后娘娘萬安,見賢郡王妃安。”
太后喊起她們,瞧了這院子擁擠的不行,緩聲道:“我與賢郡王妃正逛園子,直聽著這裡熱鬧,不想來了一看,竟是圍了這麼多人。”
“昨夜皇帝的妃嬪們才落腳歇著,怎麼你們今日就攆了來?”
“不必上趕著把你們的女兒侄女往皇帝跟前送,他消受不起,後宮也塞不下這麼多女人。”
“來的路上這裡的事也聽全了,要我說,姑娘們到了年紀的就配了門當戶對的人家去吧。”
“當時選秀你們不肯放人參加,如今又是鬧哪一齣?日後,不要再讓我聽見什麼商戶出身低賤的話,不論什麼身份,既入了宮,那就是皇室之人。”
被訓話的一群人老老實實:“是,臣婦\/臣女記下了。”
如此,太后敲打了一番,這些人便紛紛告退,想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今日她們來的目的全然叫太后點破,眾人面子都掛不住。
賢郡王妃卻嫌事不夠大,叫住了眾人。
“太后,今日這事兒鬧得可謂糟心。那鄧家的出言不遜,藐視皇室,今日可得當著大家的面狠狠責罰了去!若不然,日後你說一句我插一嘴,誰心裡還敬著天子?”
太后本也沒想就這麼放這些人離開,不過賢郡王妃會做人,搶著替她唱了黑臉,太后心裡很是熨帖。
“賢郡王妃說得對,不過念在鄧將軍如今還在戰場的辛勞,今日便由我做主,賞鄧小姐十板子,鄧夫人管教不當,賞二十板子。來人,把人拖去外頭空地打,敲鑼叫滿園子的人都來瞧個樣,以後不敬主子就是這般。”
太后話落,立馬有膀大腰圓的粗使婆子將人拖去了院外不遠處的空地。
長板凳一放,帶了鐵釘的木杖也很快取來。
太后、貴妃、賢郡王妃坐在最前面,其他人立在她們身後。
烏泱泱一片腦袋,幾百雙眼睛都看向一處。
只見鄧夫人原是暈著,幾板子下去,給人疼醒過來,又幾板子下去,人便失了意識。
鄧淑寧倒是全程一動不動。
打完板子,安排了太醫給鄧家兩位止血醫治,太后才放了那些夫人小姐離去,也放話讓她們年十五前無須來萬和園問安。
人都散盡,已經快到了午膳時候。
陸銀枝受了委屈,太后、貴妃送了些東西來安慰。
連那位賢郡王妃,也遞了口信兒來,說是晚些時候送份大禮去東三院。
陸銀枝自是全部收下。
今日這鬧劇,別人不清楚,太后卻是明瞭。
想來那些世家坐不住了,今日一大早急急趕來,連叫人推拒的時間都沒有。
今日當眾打了鄧家的板子,也算是殺雞儆猴。
半年前,皇帝匆忙登基,儘管有兩大國公撐著,朝中也有些個不滿的臣子要挑事,他們背後是百年世家。
太后雖不是皇帝生母,萬事需考慮一份孃家的利益,卻自問也是真心為著皇帝著想。
她牽頭辦了選秀,定了不限門第的規矩,就是捏著世家貴族放不下臉面一同參加。
而世家貴族也以為這是皇帝太后為了挾制他們放出來的狠話,畢竟以往從沒有過不論門第身份的選秀。
可不想皇家來真的,當真就選了好些出身並不算好的妃嬪!
太后卻不給世家們反悔的機會,她認為,前朝不穩,後宮不宜再進高門貴女。
皇帝如今還不夠強大,若招了心懷不軌的進來,又掐不住那些個老狐狸的命脈,這龍椅指不定天明就換了人坐。
再來便是她的私心,皇帝如今只長成了一位公主,她希望第一位長成的皇子出自柳氏。嫡子位置佔不到,總要佔個長子。
那些高門大戶出來的都不好糊弄,如今宮裡這些的才好拿捏。
陸銀枝受辱的事傳開,有人歡喜有人愁。
歡喜的那幾位且不說,只說洛常在下午來了東三院。
一進門,洛琳琅那股拘束勁兒就散了去。
她的丫頭也歡脫,自顧著找了地方放東西。
洛琳琅行禮不太標準,陸銀枝也沒計較。
同為商女,洛琳琅對陸銀枝比對其他人多了幾分親近。
入宮前父親曾告訴她,若日子實在艱難,便來尋陸家這位。
她如今來,倒不是日子難過,只是聽了今日之事,同仇敵愾氣憤極了,這才憋了一匣子話來尋陸銀枝疏解疏解。
陸銀枝原只知道這位洛常在與她是一樣的出身,先前幾次嬪妃們相聚也只是遠遠瞥過對方一眼。
不想今日坐在跟前,仔細一瞧,這才發現洛琳琅便是那日候選殿內的豐腴女孩。
日子過去也有這麼久,見她還帶著面紗,陸銀枝便問:“洛常在的臉還沒好?”
“早好了,給你瞧瞧。”
洛琳琅說著摘下面紗,圓潤可愛的臉光滑細膩,叫人忍不住想捏上幾把。
“你這好了有段日子了吧,整日戴著面紗不悶得慌嗎?”
洛琳琅羞赧,小女兒情態實在惹人憐愛。“不怕姐姐笑話,我不敢侍寢。”
“我今年其實只有十三,只是我貪嘴愛吃,瞧著與姐姐們倒是一般大。”
兩人閒談一會兒,賢郡王妃的人便來傳話,說是禮已送到,就在院子裡,要請陸銀枝去院裡日光下瞧。
洛琳琅聽著,忙告辭走了,一點沒有好奇賢郡王妃送來了什麼東西。
院裡擺了很大一個木箱,此刻蓋子開啟,裡面放的是一塊原石。
賢郡王妃派來的婆子姓崔,四十來歲的樣子。
對陸銀枝講了一大串這石頭的珍貴,又說了她家主子是如何誠心。
最後才道出目的,原是想求了陸銀枝寫上一封書信送回陸府,勸勸她的二姐陸玉葉。
陸銀枝蓋上木箱,只說記下了囑託,崔嬤嬤這便回去覆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