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整理倉庫
末世來臨:我靠當包租公苟活 一顆魚蛋醬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劉家原本是一家四口的,劉家夫婦兩口子也都是勤快的人,家裡收拾的很乾淨,只有一些因為地震而掉落在地上的小玩意,莫秀靈帶著林家的女主人徐敏一起幫著把壞掉的東西扔掉,剩下的,就全都歸攏到稍微大一點的次臥裡。
樓觀魚的房子都是帶傢俱出租的,所以劉家人留下來的大部分是衣物一類的東西,尤其是以孩子的衣服居多。
看著劉家女兒那花花綠綠的小裙子,徐敏也忍不住眼眶一酸。
“我家小云,就比老劉家的君君大一歲,兩個人自打搬來這裡以後,就玩的特別好,沒想到,沒想到,她們連走得時候,也一起走了。”
捧著那粉色的小裙子,徐敏一時間泣不成聲,莫秀靈默默放下手裡的東西,上去抱住徐敏的肩膀,無聲的安慰著他。
看著樓裡的住戶們都在各忙各的,樓觀魚此刻也終於有了時間,慢慢檢查他的倉庫。
第一個看的自然是儲存了各種醬料跟油的倉庫,之前因為怕東西摔壞,他把所有的瓶瓶罐罐外面都裹了一層厚厚的泡沫紙,一些大一點的玻璃缸更是直接塞進了空置的冰櫃裡,在空隙處填滿泡沫紙防震。
冰櫃裡的東西自然毫髮無損,因為冰櫃都是固定在地上的,地震並沒有讓櫃子移動,裡面的東西因為有泡沫紙的保護,一點磕碰都沒有。
放在地上的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哪怕樓觀魚做了完全的準備,也低估了地震的威力,從一堆泡沫紙裡把摔碎的罐子拿出來,倉庫裡大概五十多罐醃製品,其中辣椒醬就有八個大罈子,十幾個小罐子,還有十大罈子老酸梅,這是樓觀魚媽媽老家的特產,據說酸梅跟酒一樣,放的時間越久越好,後期沒有醋的時候,這玩意可以代替醋來使用。
除了辣椒醬跟酸梅,還有學著網上做的泡椒,網上買的大包裝的辣醬,樓觀魚檢查了一遍,有三個小罐子的辣醬碎了,還有一小罐泡辣椒,大的罐子倒是沒有破,估計是因為他包裹的夠嚴實。
把碎掉的罐子撿出來,有些可惜的看著地上的辣椒醬。
“嘖,浪費了好多了,咦,怎麼還有個塑膠的?”扒拉了一下地上的垃圾,發現還有個塑膠瓶子也掉在了地上,是一個豆瓣醬的瓶子,因為地震從架子上掉下來,摔在地上因為衝擊力而裂開。
裡面的豆瓣醬也流了一地,樓觀魚光是收拾這個倉庫就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等把垃圾裝好準備扔下去的時候,樓觀魚又遲疑了。
外邊冰天雪地的,到哪兒找垃圾桶啊?
不過許班長他們也想到了這一點,一早就扛著鐵鍬,打算去樓下不遠的地方挖個坑。
“班長,不行啊,這土也太硬了,怎麼挖得動啊?”
士兵忍不住對許班長抱怨了幾句,許班長臉色不太好看,他還想說些什麼,結果旁邊的人一鐵鍬下去,土毫髮無傷,鐵鍬斷了。
看著已經斷掉的鐵鍬,眾人臉都黑了。
“得了,這會兒也不用挖了,工具都幹不過這凍土。”
可是不挖不行啊,他們樓裡的人這麼多,會出現很多生活垃圾,還有每天大家都有排洩要求吧,拉可以學著以前用痰盂,倒總不能直接倒在地上吧,到時候天氣一暖和,凍土化了,那糞便豈不是流得到處都是?
不行,那畫面實在是太美了,根本沒辦法看。
不止是凍土要挖,許班長他們還打算弄點稍微乾淨一些的冰塊,才經歷過旱災沒多久,眾人對於缺水的恐懼那真是猶在眼前,既然土挖不動,眾人乾脆走遠一些,企圖找到一些之前就存貯著雨水的容器,這類容器裡的冰塊會相對乾淨一些,地上的那種他們可不敢拿來用。
不說洪水裡有多少動物跟人的屍體,就是地震的時候,也死了不少人,現在可能就在某個冰層下面呢,這些冰塊光是看著就令人頭皮發麻,更別說用了。
周圍的樓房全都震塌了,一行人看著遠處也是一片廢墟的市區,就忍不住嘆息一聲。
這也太遠了,而且震後的市區,誰敢進去?
許班長他們回來的時候,正好趕上樓觀魚扛著一個電鑽下來,看到樓觀魚手裡的電鑽,許班長眼睛一亮,趕緊跟樓觀魚借了電鑽出去。
樓觀魚看著自已空空如也的手,緩慢的收了起來,然後徑直轉身回去。
挖坑的活已經有人代勞了,樓觀魚打算回去繼續收拾他的倉庫去。
臘味倉庫的狀況就沒有醬料倉庫那麼好了,原本掉在房頂的火腿們東倒西歪的,放在箱子裡的臘肉臘腸以及肉乾也全都掉了出來,踏進倉庫的那一瞬間,樓觀魚只覺得自已眼前全是臘味,好在天氣冷,東西也不會變壞。
把掉在地上的火腿先撿起來,重新掛到房頂上,臘肉臘腸們也撿起來,大家各歸各位。
樓觀魚用兩條肉乾對著敲了一下,不錯,邦邦硬,原本就曬得很乾的肉乾,現在經過冷凍,更硬了有木有。
收拾好一切後,樓觀魚想了想,就把視窗開啟一條縫隙,外邊現在都已經是零下十幾度了,這麼天然的大冰箱不利用一下豈不是很可惜。
想到自已冰櫃裡的那些東西,樓觀魚火速去到冰櫃的房間,冰櫃全都被固定在地上,所以冰櫃的房間是最整齊的。
他走進去以後先是把冰櫃的電全都給斷了,又開啟半邊窗子,讓冷風吹進來,冷空氣的進入讓房間的溫度驟降,樓觀魚搓了搓手臂,覺得冷得受不了了才出去。
花費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樓觀魚總算是把家裡所有的倉庫都檢查了一遍,發現除了放著醬料的倉庫有些損失之外,其他的物資都還儲存完好,尤其是臘味跟乾貨,這兩樣除了最開始比較亂之外,完全沒有任何的損耗,難怪以前大家都喜歡儲存各種乾貨,確實很耐儲存。
至於大頭的糧食跟種糧,這類東西都是裝在包裝袋裡的,沒有樓觀魚預想中的那種東西散落一地的慘狀,一袋一袋的重新放好,一天的時間就差不多過去了。
許班長也終於拿著電鑽,在凍土層生生鑽出了一個大坑,往底下深挖一些,泥土會比軟,這裡面還沒有完全上凍,可是隨著氣溫的持續下降,再過幾天就不一定了。
現在也沒有天氣預報啥的,樓觀魚估摸著外邊的氣溫已經下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南方都冷成了這個樣子,北方只會更冷。
暴雨過後就是冰冷的冬季,雨水還未褪去便結為冰塊,緊接著覆蓋上厚厚的大雪,樓觀魚記得那一年開始的時候,淹死凍死的人不計其數,以老人小孩為主,剩下一些青壯年抱團取暖,這才僥倖活了下來。
樓觀魚想起那年冬天,他跟同寢室的災民們一起窩在床上,穿著棉衣披著棉被,但寒冷無孔不入,幾個人互相擁抱,然而第二天依舊會有人離去。
一個寢室十七個人,最後只活了五個。
以前海城的冬日偶爾也會下雪,但後來的每一年冬天,不管是南方或者北方,都會下起鵝毛大雪,南方變得跟北方一樣冷,而北方則變得更冷,據說最北邊一到冬天就會凍死人,所以後來那邊的人都慢慢遷徙到了離南方比較近的地方。
最北邊樓觀魚自然沒去過,也沒興趣過去,但是南邊的冬日他深有體會,從前南方的冬天是魔法攻擊,後來的冬天就變成了物理加魔法雙重傷害,威力翻倍。
上輩子樓觀魚在冬天就沒覺得自已身上暖和過,手腳的凍瘡也沒斷過,雙手裂開無數個小口子也照樣要去上工,晚上回來腳上的凍瘡跟襪子粘在了一起,撕下來的時候整個腳都要失去知覺。
不過冬天唯一幸運的是雪是乾淨的,沒有被汙染過的雪可以直接拿來用,放鍋裡化開來就可以,雖然會有些渾濁,但洗漱卻沒問題。
樓觀魚在冬日最享受的事情莫過於晚上泡腳了,那是他唯一難得的悠閒時光,當然,現在也是。
因為天氣太冷,每天晚上樓觀魚都會給自已泡一下腳,然後趁著腳還是暖的,飛快擦乾水分,把自已塞進提前放好了熱水袋的被窩裡面。
樓裡也有少數的幾個人家開始燒地暖,只不過時間都不是很久,用的也是一些自已家被水泡過的木頭,以及從外面蒐集來的木頭。
男人們每天都早出晚歸的,都想趁著在天氣更冷之前多囤積點物資。
許班長也帶著人去了軍部,現在的軍部也不算太平,一場地震帶走了不少人的生命,其中還包括了很多中高層的領導,不過好在他們提前收到樓觀魚的提示,把所有的物資都往高處搬運,這才保證了他們能在地震過後迅速找到沒有被掩埋的物資。
雖然東西是挖出來了,但住的地方卻沒了,無數樓房都在這次的地震裡變成了廢墟,軍部的還算好的,有那麼一兩棟還能保持完整,大部分人都住了進去,剩下的人就只能在空曠的操場上搭帳篷住。
聽到許班長說這邊的房子比較保暖,一開始首長還不是很相信,但是等他派人過來看過以後,才不得不相信,這樓還真就是比其他人家的結實,距離一個大裂縫這麼近都沒啥大問題,難怪樓觀魚當初蓋房子的價錢是別人的三倍,這錢屬實是花得不冤。
帳篷區那邊地震的時候也死了很多人,之前那些從這邊過去的人總算是如願以償的搬進了帳篷裡,但因為氣溫下降的太快,帳篷裡外的溫度其實沒有多大的差別,每天都有人不斷因為低溫死去,臨時用來堆積屍體的大坑都已經快要被填平。
張志誠打著哆嗦去領了今天的救濟糧,帳篷區每天都能領三頓救濟糧,都是一些稀粥或者糊糊,每隔一個禮拜糊糊跟粥裡會多一些肉沫,張志誠他們的運氣很好,來了不到一個禮拜就碰上了每週一次的加肉餐。
端著兩碗稀薄的米糊糊回到他們臨時帳篷裡,裡面因為長時間不通風,味道並不好聞,此刻大部分的人都出去領食物了,張志誠還算回來的快的。
汪阿姨接過搪瓷缸,看著裡面的糊糊還飄著一層油花,臉上也帶著久違的笑意。
母子兩人吃完了簡單的早飯,就開始琢磨著要不要回家裡去找些禦寒的衣服過來。
“來的時候沒想到會這麼冷,還以為這邊會比野地裡好一些呢,你回去記得把之前買的那罐奶粉拿過來,還有奶瓶,總是麻煩人家也不太好,人家還有兒子要喂呢。”
張志誠聞言沒有說話,他心裡其實還是不太想回去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害怕那棟樓會突然倒塌,次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想去見到樓觀魚,甚至也不願意見樓裡的任何一個人,而且回了家裡,難免會觸景傷情,想起慘死的妻兒,張志誠總是不由自主的悲從心來。
然而小女兒的口糧問題也不容忽視,來到這邊的時候,他們很幸運的遇到了一個正在哺乳期的媽媽,對方看著可憐的小姑娘,也答應了每天喂小姑娘三次,再多也沒有了,因為她本來的奶量也不是很多,這三頓還是兒子吃飽後的富餘,要是兒子都不夠吃的話,她是說什麼也不肯喂別人家的小孩的。
汪阿姨對那位媽媽是千恩萬謝,奈何現在物資匱乏,她也找不到什麼好東西給對方補身體,因此才想到家裡還有幾罐奶粉,是劉麗剛懷上的時候買的,當時是害怕劉麗身體不好沒奶水才買的,現在就是小孫女的救命糧了,要是能拿過來的話,省著點吃,也能讓孩子吃一段時間了,不說營養均衡,起碼不會餓死了。
所以哪怕張志誠再不願意,還是要硬著頭皮回去一趟,母子倆商量了一下時間,決定待會吃過午飯就過去,儘量早點回來。